身份認同焦慮: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

2020/02/1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說穿了,作者試圖以人類學家的角度來臥底觀察紐約上東區(Upper East Side)的貴婦媽媽圈生活,不過是身份認同焦慮。
不論是本土或者外來遊客,紐約的中央公園,大都會博物館( Metropolitan Museum),第五大道,是去紐約一定要打卡朝聖的點。但對住在上東區的人來說,中央公園是晨跑散步的公園,大都會 (Met)是想去就去的博物館,甚至也能包下來辦各種party,而不論是第五大道或麥迪遜大道(Madison Ave),是每天回家必經之路。一切都是那麼理所當然。
所以當作者溫斯黛從下城移民到上城,水土不服只是一開始。要如何從外來者(outsider)融入上東區媽媽族群好讓孩子能擁有貴族學校朋友當玩伴(playdate),從住的房子到自己的身材,從品牌到品味贏得媽媽圈的認同不可不謂煞費苦心。
也不得不說,女人何苦為難女人。瘦要更瘦,所以貴婦媽媽們嚴格的飲食控制,身材把控。美要更美,從髮絲到腳跟的護理不遺餘力。畢竟賦予這些貴婦媽媽高人一等身份的男人們擁有崇高的社經地位,隨時都能讓更多更年輕更美麗的單身女性投以青睞目光。對男人而言,已婚從來都不是問題。然而,也就是這危機感使得貴婦媽媽們的焦慮感與飢餓感成反比。越焦慮越不餓,但酗酒及吃抗焦慮藥的比例節節高升。
貴婦媽媽群裡雖然不乏出身世家,畢業自名校且擁有高學歷的媽媽。但她們的學識都貢獻在孩子們學校裡的志工活動或者公益慈善。此外就是媽媽彼此間的社交活動,而在社交活動裡,該在什麼場合穿什麼衣服鞋子,搭配什麼包包是一門大學問。要恰到好處的符合dress code,不能搶任何人的風采也不能讓別人看低。於是,擁有博士學位的溫斯黛需要靠柏金包來獲得貴婦媽媽的認證她夠格在這個媽媽圈裡。
除卻柏金包是品味的象徵外,有錢還不一定立即能擁有,能立即擁有的人無非有背景有關係。而當她真的擁有時,卻又在逛街時被名品店的年輕女銷售員將她老公在亞洲替她買到的基本款牛皮柏金包跟其他貴婦的鱷魚柏金包做比較時吐槽了鱷魚柏金包還是比她的牛皮柏金包來得奢華高貴。一包還比一包貴。上東區媽媽圈裡水很深,圍城外的人想進去一窺奧秘,圍城內的人卻時時刻刻得小心被踢出去,不論是自願或非自願。
當溫絲黛逐漸融入且適應上東區媽媽圈文化後,雖透露讓其他貴婦媽媽知道她在寫書,可貴婦圈的社會地位來自丈夫社經地位/家族的背景,工作雖可以錦上添花但不及培養孩子進入名校來得重要。貴婦身上的標籤是xxx太太,xxx的媽媽。屬於自己的部分慢慢消失,所有被認同的身份都來自丈夫/丈夫家族的給予。成就感取決於孩子的表現,虛榮心取決於丈夫對其慷慨程度。
是以作者在完成上東區媽媽圈文化田野調查後,半退圈了,移民到上西區,放下了讓她手臂負荷過重的柏金包,繼續寫書,而其對上東區媽媽圈的觀察也很順利的出版成冊,好萊塢更在之後會將該書翻拍成電影,如同之前的豪門保姆日記(Nanny Diaries)一樣。不過純粹以讀者的角度來看,是否真的需要以人類學理論來交叉比對上東區媽媽文化?不得不說,筆法是花俏些,但若不旁徵博引文獻就會落入豪門保姆日記的框架而顯得新意不足。但私心以為豪門保姆日記以保母的角度來刻畫上東區媽媽與孩子與丈夫與貴婦媽媽圈與自己身份認同的筆法較為細膩且深刻。
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中譯本)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08會員
190內容數
在跨文化裡學習兼容並蓄。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