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來台北

媽媽來台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媽媽這幾天來台北天數雖短,相處時間不長,但我好像看見不一樣的她,還有在她身上看見自己。

一個鄉下人來台北,走在隨處都人潮洶湧的街頭的那種不適應,多年前我也經歷過。我只是被這座城市一定程度的同化,同步了這座城市的節奏。

她第一天看見我就直呼:「有必要走那麼快嗎?」「把自己搞得那麼忙幹麼?」

我只能回以微笑。


raw-image


家母跟我太像,不同的是,我去到城市裡接受洗禮,還有各種或正面或衝擊的刺激。她今天是第一次上我的教會,但我們只要站在一起,不用多說明什麼,旁人一見彷彿都能知道我們的關係。

外貌是有幾分相似,但更相仿的也許是一種無法言喻的氣質?

她白白瘦瘦、文靜內斂,卻比我多了古靈精怪的韻味;她的談吐、她的神情,流露出的純真,讓身為女兒的她忍不住想要保護她。

我被自己嚇了一跳(明明更多時候是受她保護)。但是這幾天確實對她「保護過度」,不大想帶著她擠公車,刻意安排避開人群的行程,連計程車都想幫她叫得好好的,當她說她可以自己攔車時,我反而恍然大悟:「對耶,其實你可以自己攔。」



家母不喜歡麻煩子女;她很好學,對新事物依然擁有孩子般的好奇心。

雖然膽小,同時卻也很大膽。老實說,這幾天我該反省自己低估了她的學習力、臨機應變和韌性。這麼一想,又覺得她跟我好像。

可能我無形中也流露出一種「引人保護」的氣質?

這幾天在她身邊,終於知道「不食人間煙火」形容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氣質。

可是藏在她和我小小身軀裡的力量,事實上是不容小覷的,我們也不願意「只是躲著被人保護」。我忍不住猜測,爸爸之所以愛她、娶她,也許是受到這樣純真的氣質所吸引吧。

那是一種待在她身邊,會覺得在這個匆匆忙忙的世界裡,時間好像流逝得比較慢、比較合理、比較符合人性;也會感受到何謂「歲月靜好」。


老實說,她第一天在北車迷了路。我有點氣她亂走,應該一出閘門就在原地等我接她。但是當我一看見她,立刻可以在人群中認出來;她身上確實有一種出眾的氣質。看見她那種「惹人憐愛」、靜靜的神情(很難形容),我的脾氣也在瞬間變得扁扁的了。

雖然她的書讀得不多,也不是出於名門的大小姐,但是就是有股說不出的氣質。在各色有翡翠、瑪瑙、紫水晶等等的寶石堆裡,她就像是一顆珍珠──溫潤、淨白、純潔。



寫於2021.05.02



avatar-img
鴿白妮的沙龍
45會員
103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鴿白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馬克的完美計畫》(The Honest Truth)無論從小說情節,或其精神意涵而言,都是一部「絕處逢生」的故事。馬克,一名年僅十二歲的少年,大半人生都在抵禦病魔,生命對他而言如此脆弱,人們彷彿生來就大步邁向死亡……
兒童離家的冒險故事,不難聯想到童書著名的「情節公式」之一:「在家/離家/返家」(home/away/home)。不過,離家主題儘管普遍,隨著細節的不同,依然可見每部作品的特殊之處:小主人公來自哪裡?何故出走?目的地是何處?與誰同行?途經哪些困難,又如何克服?還有,作家怎麼著筆,又怎麼詮釋這趟歷程?
這個故事與羅德.達爾收錄於成人短篇小說集《啊,美妙神秘的生命》一書中的〈世界冠軍〉基本上是同一個故事,只是一個面向小孩,一個取悅的是大人。而作家預設並期望的讀者,是文本呈現而經作者建構的讀者形象,稱為「隱含讀者」(implied reade)。那麼,同一個故事作為兒童版與成人版,它們有何異同呢?
《馬克的完美計畫》(The Honest Truth)無論從小說情節,或其精神意涵而言,都是一部「絕處逢生」的故事。馬克,一名年僅十二歲的少年,大半人生都在抵禦病魔,生命對他而言如此脆弱,人們彷彿生來就大步邁向死亡……
兒童離家的冒險故事,不難聯想到童書著名的「情節公式」之一:「在家/離家/返家」(home/away/home)。不過,離家主題儘管普遍,隨著細節的不同,依然可見每部作品的特殊之處:小主人公來自哪裡?何故出走?目的地是何處?與誰同行?途經哪些困難,又如何克服?還有,作家怎麼著筆,又怎麼詮釋這趟歷程?
這個故事與羅德.達爾收錄於成人短篇小說集《啊,美妙神秘的生命》一書中的〈世界冠軍〉基本上是同一個故事,只是一個面向小孩,一個取悅的是大人。而作家預設並期望的讀者,是文本呈現而經作者建構的讀者形象,稱為「隱含讀者」(implied reade)。那麼,同一個故事作為兒童版與成人版,它們有何異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