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瘟疫蔓延的此刻《盲流感 Blindness》(2008)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改編José Saramago(台譯:喬賽.薩拉馬戈 )199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盲目》。此類以身體特殊疾病為出發,且為符合主角心理狀態也為觀者能提供較接近的身體感官經驗,聽覺或視覺方面較常被特意強調放大、甚或為符合主角精神狀態而進一步扭曲視聽覺的本質。例如由婁燁執導,曾獲第51屆金馬最佳劇情片、最佳音效獎等獎的《推拿Blind Massage》也是如此。

很難想像2020年的高智能世代,全球人類還會面臨瘟疫這般不可抗力的威脅,人性在面對攸關存亡時的人性本就禁不起考驗,本文也沒有要談論這個。

所以回歸到聲音面,《盲流感》聲音的扭曲處理,並非是耳鳴或在腦海中想像的聲音;反像是瞬間在耳腔室內一陣急促短暫的高頻聲。這樣的聲音處理為了強調戲劇效果,以突顯視覺被剝奪後剩下的感官與身體反應,是如何左右我們的精神意志。

其實最要強烈推薦的,是負責本片配樂的Uakti樂隊。雖然近幾年較少有作品演出,但這個樂團仍值得認識。

Uakti發跡自巴西,除了以傳統樂器演出之外,也以自製打擊樂器與獨特樂風聞名。他們打造了一種辨識度極高的音色與樂風,各種質地、厚度與編曲層次,讓人一聽就難忘。

混雜某種亞洲風格的禪味與哲學質地、但又能呈現出某種迷霧感的詭譎,在《盲流感》本片中比起聲音效果的處理,更能貼合本片的精神與風格。

當代極簡主義美國作曲家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曾於觀賞Uatki的演出後與他們結緣,爾後Philip Glass受邀為一現代舞作《Sete ou oito peças para um ballet》製作音樂,他讓MarcoAntônioGuimarães將他的音樂改編為適合Uatki所演出,據稱是Philip Glass的音樂第一次由另一位作曲家編曲而成。

已故影評巨擘Roger Ebert說這是讓他感到最不愉快的電影之一,電影充滿各類隱喻符號與尖銳,這個尖銳並不只是聲音、噪音處理上的尖銳;更多的是直接將人性的不堪與當代仍不能被解決的議題(如種族、強權與劣勢的資源分配不均等現實)硬推到你面前逼你看的那種刺感。在全球恐慌COVID-19的這個當下,是否也感受到這種刺感了?

延伸推薦:
《謊言的年代:薩拉馬戈雜文集》
BLINDNESS-Roger Ebert
《推拿》

(本文同步刊登於【電影聲音隨筆Sounding A-Z】網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鐘瑩的沙龍
14會員
27內容數
黃鐘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4/10
不管好的或壞的,都試著接納自己,不強迫自己要有成為"好的或對的" 的強迫思維念頭,相信自己能好好照顧自己。當有天或某個情境讓心底受傷的小小孩又不小心跑出去時,自己能成為保護那個小小孩的勇敢大人。
Thumbnail
2020/04/10
不管好的或壞的,都試著接納自己,不強迫自己要有成為"好的或對的" 的強迫思維念頭,相信自己能好好照顧自己。當有天或某個情境讓心底受傷的小小孩又不小心跑出去時,自己能成為保護那個小小孩的勇敢大人。
Thumbnail
2020/03/14
當金智英暫時不是金智英時,鏡頭鮮少正對著金智英,反倒以側拍保持距離的方式記錄她的生活。是否暗喻金智英刻意壓抑、抽離自己,與真實的自己保持冷淡的距離呢?此舉讓觀眾也對金智英保持距離了。 或許這樣旁觀疏離的用意正是在對我們說:不要袖手旁觀自己的人生,別將自己的聲音拒於人生之外。
Thumbnail
2020/03/14
當金智英暫時不是金智英時,鏡頭鮮少正對著金智英,反倒以側拍保持距離的方式記錄她的生活。是否暗喻金智英刻意壓抑、抽離自己,與真實的自己保持冷淡的距離呢?此舉讓觀眾也對金智英保持距離了。 或許這樣旁觀疏離的用意正是在對我們說:不要袖手旁觀自己的人生,別將自己的聲音拒於人生之外。
Thumbnail
2020/02/16
這個劇場家庭的設定是幸運的,孩子雖然抗拒學習但還稱得上乖巧且溫良恭儉讓,Nicole(Scarlett Johansson飾) 與Charlie(Adam Driver)這對夫妻之間雖然互相傷害有其問題,但相對而言還算是理性的夫妻。現實生活當中太多狗屁倒灶比芝麻還不及的那堆毛事,這部片都沒有。
Thumbnail
2020/02/16
這個劇場家庭的設定是幸運的,孩子雖然抗拒學習但還稱得上乖巧且溫良恭儉讓,Nicole(Scarlett Johansson飾) 與Charlie(Adam Driver)這對夫妻之間雖然互相傷害有其問題,但相對而言還算是理性的夫妻。現實生活當中太多狗屁倒灶比芝麻還不及的那堆毛事,這部片都沒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片鑲嵌一部片中片、由一部未曾公開的電影<道別的眼神>揭開:臨近生命終點的富翁Levy託人到上海尋找混血的女兒Judith/Qiao Shu,但電影尚未拍完飾演受託者的演員Julio便人間蒸發,這部片也因此停拍。這段影史秘聞令人聯想到作家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的作品《幻影書
Thumbnail
本片鑲嵌一部片中片、由一部未曾公開的電影<道別的眼神>揭開:臨近生命終點的富翁Levy託人到上海尋找混血的女兒Judith/Qiao Shu,但電影尚未拍完飾演受託者的演員Julio便人間蒸發,這部片也因此停拍。這段影史秘聞令人聯想到作家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的作品《幻影書
Thumbnail
盲點是一部著重社會議題的電影,故事敘述發生在美國加州的一系列槍擊事件,以及主角對於種族歧視和社會底層問題的思考。電影通過角色的視角切換,讓觀眾感受到不同的懸疑和恐懼。故事末尾呼籲觀眾以包容和理解的態度面對社會。觀看者的心得和感受也是值得分享和討論的。整部片充滿情感起伏和對社會現況的深刻反思。
Thumbnail
盲點是一部著重社會議題的電影,故事敘述發生在美國加州的一系列槍擊事件,以及主角對於種族歧視和社會底層問題的思考。電影通過角色的視角切換,讓觀眾感受到不同的懸疑和恐懼。故事末尾呼籲觀眾以包容和理解的態度面對社會。觀看者的心得和感受也是值得分享和討論的。整部片充滿情感起伏和對社會現況的深刻反思。
Thumbnail
這是我在 Vocus 的第一篇文章!由於還不太確定要寫些什麼,因此就當作是個 soft launch 吧! 趁著勞動節連假,整理一下這屆金馬奇幻影展我的片單,並附上無雷短評
Thumbnail
這是我在 Vocus 的第一篇文章!由於還不太確定要寫些什麼,因此就當作是個 soft launch 吧! 趁著勞動節連假,整理一下這屆金馬奇幻影展我的片單,並附上無雷短評
Thumbnail
在多變且封閉的疫情之年,非常榮幸成為第七屆亞觀團的成員,希望藉由參與亞觀團期間的觀影短評,讓閱讀到這篇文字的影迷,將餘光望向電影市場鮮有人觀注,但早已閃耀的一片星辰。
Thumbnail
在多變且封閉的疫情之年,非常榮幸成為第七屆亞觀團的成員,希望藉由參與亞觀團期間的觀影短評,讓閱讀到這篇文字的影迷,將餘光望向電影市場鮮有人觀注,但早已閃耀的一片星辰。
Thumbnail
多年後能留在心頭的往往只有一部電影裡最好或最壞的部份,而最好或最壞則不見得與導演的成功與否有關,有時候導演就是為了要讓你感受不好而努力的,所以你看到這裡覺得這裡最壞,但可能這反而是導演最好的部分。今天就來聊聊幾部現在我回想還會覺得難受的電影,搞不好你會喜歡,因為能讓人難受的是因為它進了你的心。
Thumbnail
多年後能留在心頭的往往只有一部電影裡最好或最壞的部份,而最好或最壞則不見得與導演的成功與否有關,有時候導演就是為了要讓你感受不好而努力的,所以你看到這裡覺得這裡最壞,但可能這反而是導演最好的部分。今天就來聊聊幾部現在我回想還會覺得難受的電影,搞不好你會喜歡,因為能讓人難受的是因為它進了你的心。
Thumbnail
  2020年初開始的COVID-19使得美商大片紛紛延期,也連帶讓電影院人潮一落千丈,疫情最嚴峻的四月甚至創下票房只有2019年同期十分之一的歷史新低。對於影癡們而言,除了平常觀賞院線片,「跑影展」也是生活中重要的行程......
Thumbnail
  2020年初開始的COVID-19使得美商大片紛紛延期,也連帶讓電影院人潮一落千丈,疫情最嚴峻的四月甚至創下票房只有2019年同期十分之一的歷史新低。對於影癡們而言,除了平常觀賞院線片,「跑影展」也是生活中重要的行程......
Thumbnail
::小戲鬼泣泣樣樣論〉【寫實疫情電影系列】《感染列島》是這個寫實疫情電影研究的第三齣,2009年日本電影,我們一起看到電影進入世界性的恐懼元素,還一起閱讀著它的日本人文精神,例如角色塑造及對白設計,皆呈現著「自責」心態,是來自他們人文教育裡的知恥心。
Thumbnail
::小戲鬼泣泣樣樣論〉【寫實疫情電影系列】《感染列島》是這個寫實疫情電影研究的第三齣,2009年日本電影,我們一起看到電影進入世界性的恐懼元素,還一起閱讀著它的日本人文精神,例如角色塑造及對白設計,皆呈現著「自責」心態,是來自他們人文教育裡的知恥心。
Thumbnail
已故影評巨擘Roger Ebert說這是讓他感到最不愉快的電影之一,電影充滿各類隱喻符號與尖銳,這個尖銳並不只是聲音、噪音處理上的尖銳;更多的是直接將人性的不堪與當代仍不能被解決的議題(如種族、強權與劣勢的資源分配不均等現實)硬推到你面前逼你看的那種刺感。
Thumbnail
已故影評巨擘Roger Ebert說這是讓他感到最不愉快的電影之一,電影充滿各類隱喻符號與尖銳,這個尖銳並不只是聲音、噪音處理上的尖銳;更多的是直接將人性的不堪與當代仍不能被解決的議題(如種族、強權與劣勢的資源分配不均等現實)硬推到你面前逼你看的那種刺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