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與簡評—《沒有中國模式這回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這本書由耶魯大學金融教授陳志武所撰寫,主要是從金融的角度出發解釋,所謂的中國模式到底存不存在?作者的答案很簡單—不存在。作者從制度的角度出發,仔細的分析「中國模式」到底是怎麼回事,以及為什麼中國模式並不存在的理由,以及給出中國未來應該怎麼走的方向。

內容簡述與導讀

本書共分十一章,依序如下:

  • 第一章:《中國不是例外》
  • 第二章:《是奇蹟嗎?中國如何搭上全球化列車?》
  • 第三章:《從金融角度看中國的改革開放》
  • 第四章:《對儒家文化的金融學反思》
  • 第五章:《古代王朝的週期性興衰:一個金融學的解釋》
  • 第六章:《中國人為什麼勤勞而不富有?》
  • 第七章:《從金融角度看西方的興起》
  • 第八章:《為什麼美國大筆負債而又極度富有?》
  • 第九章:《「西方模式」未終結:中國該如何看待金融風暴? 》
  • 第十章:《韜光養晦:中國當以美國為首》
  • 第十一章:《中國如何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國?》

基本上,本書的寫法是先寫實際狀況,再用橫向的比較,列出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同與不同,並得出中國並非例外的答案。其次,用制度性的因素指出發展資本主義的必要條件,並以此推出中國歷來個王朝,其金融秩序的成功與失敗,更以此鋪陳出其他成功國家的道理。最後,明白指出中國現在就是處在西方創造的國際秩序下,認清事實、融入世界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大國。

當然,這個答案也許會讓很多人不滿意,在台灣這種人應該更多,但筆者要指出一點的是,作者全書的論述主軸大致上是三條。

第一條:物理定律沒有分東方物理學與西方物理學,經濟學的普遍原理也不會有什麼分別,不管在中國還是在西方都是一體適用的。這一點需要做一些額外補充,以免多數的讀者會嚴重誤解這條概念的本質。

首先,作者指出的經濟原理,比較偏向大歷史架構下的經濟概念,意即人類都想要過更好的生活,供給與需求在每個地方都一樣。其次,作者帶出了工業革命後的各國進程,也提到了包括中國在內,多半的國家只要接觸到工業革命的成果,無一例外的都會想要獲得更多,在這條發展的道路上,中國並沒有特別慢,之所以發展停滯不前,是因為文化的制約以及大環境的戰亂所造成。

這意思簡單來說,就是在大架構下的所有經濟發展,以及各種技術革命的所有成果,每一個國家只要有所接觸,或多或少都會想要擁有。會造成成功與失敗的理由則非常多,包括文化上的制約,導致中國講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忽略掉整個經濟發展進程中,背後所需要的制度變革。

raw-image

我們可以用另一種方法來比喻,假如物理學在東西方都沒有不同,那為什麼西方可以發展精密工業技術,東方的中國還在做代工業?難道他們不知道怎麼做嗎?這些資料只要你上網付點錢,世界上無數的論文與資料都會告訴你怎麼做,但為什麼中國搞不出來?只能挑低技術含量的做?這點可以讓讀者好好思考一下,這種「時間」代差問題。

第二條:秩序的建立是促成國際經濟整合的必要條件。我們與遠方的人要做生意,最擔心害怕的就是被賴賬,我們出貨過去拿不到貨款,反過來說對方可能也很擔心付了錢拿不到貨。換言之,某一種的秩序建立,可以有效的促成經濟活絡。

這些秩序,作者指出這三百年來,首先是由英國建立,在那還沒有國際規範的年代,唯一可以促成國際貿易秩序的方法,就是靠武力打出來,英國依靠其海軍去保護他們國人的海外貿易利益。可以這樣簡單的想,如果哪個國家有人賴帳害英國人拿不到錢,那麼英國軍隊就會去這國家直接要,不還錢也沒關係,軍隊會幫忙收款。

很霸道嗎?但這基本上的概念就是國內法律的延伸,畢竟其他國家的人有無可能拿到貨物後不付錢?你咬我啊?在兩百年前沒有國際貿易規範的年代,要保衛自己國民海外利益,大概也只有用拳頭了,打到你這國家聽話為止。這也是英國到處建立殖民地的理由之一,可以視作把國內法律延伸出海外的一環。

而現在的國際貿易秩序,大體上是上世紀初建立的,後來經由各個國際組織、會議一路奠基起來。而這個秩序現有的主要維護者,就是美國。

第三條:金融制度的發展才是促成經濟發展的主因。作者明確指出了土地、資本與金融貨幣的關係,要促成經濟的發展就必須讓資本可以流動,這在本質上是一種「未來預期」,我們預期未來的發展,相信某一些債券、股票的可靠度,而這些都需要制度面的配合。

作者做了一個簡單的比喻,年輕人的需求最大、消費最多,但是也最窮,老年人的需求最少、但錢最多。所以利用金融制度,可以讓年輕人透過貸款的方式,預借他們的未來,這些錢則由老年人的儲蓄轉變的資本來應付。換言之,將一個社會的資產作「合理與有效」的分配,這個分配主要依據的不是公平與正義,而是依據需求與時間。

作者在全書中,常以金融角度切入分析,並舉出歷史上許多的例子,一一解釋現在看到的債卷、股票等市場的成形與其運作原理,讓讀者可以很輕易的理解其中的道理,明白資本主義的運作,並了解到為何中國需要進行制度面的改革。

作者用以上三條基本的概念貫穿全書,並夾以許多歷史範例,讓讀者可以很容易的理解到國際金融的成型,以及整套資本主義運作的基本概念。嚴格來說,這並不是一本在寫「沒有中國模式」的書,而是在寫「經濟發展模式」,作者透過中國這個對像,用「中國模式」的解構,一一破除我們對於經濟發展的錯誤概念與刻板印象,重構一套經濟發展模式。

讀者可以不認同這種說法(筆者個人就只同意八成),但不能不認同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與概念,簡單迅速的解構與重構中國模式的秘密。筆者在此向推薦各位這本書,這本真的很值得買一本回家好好看幾次。

感想與簡評

筆者先聲明,以下的感想與評論,純粹是以戰略上的資源觀點在說的,並不是「經濟學」,筆者也沒這種評斷金融教授的能力。

首先,從金融觀點來說,陳教授的觀點幾乎無懈可擊,筆者也在之前的文章也說過,經濟要成長、生活要改善,關鍵就在資本流動中,提供我們可以存下的存量。用資源的角度來說,就是在天然資源轉變成人類可用的各種物品之間,創造出各式各樣的需求,時間尺度拉大一點,其意義就等於人類「如何有效率的」利用資源,將天然資源在人類社會中繞一圈回到大地的過程中,產生出足以上人類生存的流量。

但總合一句來說,資源怎樣的利用才是重點,這也是筆者始終不看好中國發展的一大理由之一。資源的利用,起初一定是沒有效率的,人類可能為了要生火,砍掉整片樹林,現在的人類生火只需要打火機就好,從跟植物中借取能量到跟礦物中獲取,技術的提升也提供了資源更有效的運用。但說到底,只要人類還沒辦法到月球上挖礦,並很經濟的送回地球上使用,那麼地球上的總資源就是固定的。

這一點,陳教授非常精準的指出事實,這也是三流學者或是網路嘴砲沒搞懂的,那就是這場金融制度的改革、經濟的發展與改變,最大的優點是「資源的流動」。當我們可以把資源從萬里之外輕易的送回國內,那麼何必堅持一切都要在自己家旁開採?當各種資源可以有效的在世界各地利用,這個資源的「流動」速度就會非常大,遠遠超過單獨國家閉關鎖國的效益。

而金融制度是提供資本利用的平台,本質上還是技術的提升,陳教授就指出蒸氣船隻與鐵路的巨大效益,具體聯結了世界各地,讓各地的人都可以互通有無,創造財富。只不過陳教授的觀點是,因為先有金融制度,所以提供了科學發展、技術改良的土壤,讓每一個有能力的人都願意去冒險,來創造自己的財富。筆者對這點持保留態度,但大體上陳教授的分析法,筆者個人是相當認同的。

另一個有趣的重點,就是陳教授顯然比較支持楊小凱的論點,認為後發劣勢而不是林毅夫的後發優勢。筆者在此完全認同陳教授的論點,簡單說就是一點都不支持林毅夫的後發優勢理論。筆者一向認為,一個人的出身背景,絕對會影響到你對未來與世界的看法,林毅夫本人會提出這種這麼「符合中國政治正確」的論點,究竟是他個人的環境促使他研究走上這條路,還是純粹這條路有市場?這就不予評論。

筆者不支持後發優勢的理由,與陳志武教授的觀點大致上相同,基本上的理由有二:

第一:人類的個性使然。人類向來有懶惰的習慣,如果今天你可以輕易的獲得某一項技術,並用此技術來投資與發展,十年後你會想再去找另一項技術來依樣畫葫蘆的機率,絕對遠高過拿自己口袋的鈔票去發展新的技術。

這是個人理性的選擇,換做筆者今天當老闆,如果一切順利,那麼十年後搞不好也是一個頑固死老頭。但整體來說,卻會因為這種固有的思維,阻礙了一個社會的進步。簡單的說,就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產業版本,慘就慘在這種過程,通常是幾十年,真的三十年過去了,一整代人都被改造了,如果運氣不好的是,改造結果只是這一代人更加的不思進取,整天想找代工、壓低製造業生產成本,那麼這一輩子都能做低階製造商。悲哀的是,後面大概有兩代人要拼死拼活來抵銷這種負面影響。

第二:制度性的問題。先進國家的發展不脫一個循環:「經濟發展需要優良制度、優良制度創造更高的經濟發展」。也許最早只是一點點小小的個人私心,例如英國人把國王送上斷頭台,只因為他們痛恨多繳幾趴的稅,結果找了個英國女婿回來當國王,條件就是要簽下「國王賣身契」,想要當國王就要把權力讓出來。但至少最後的狀況就是我們所看到的。

後發優勢的最大問題就在於,不是幾乎忽略掉本國制度性的變革,要不然就是像現在高喊「中國模式」的這批人,我們可以猜看看,努力高喊沒有西方模式,不需要制度改革的,究竟以中國哪一批人為最大宗?筆者用另一個比喻來說好了,那些當年反對中國西洋化的清朝儒家大老,沒有一個是在自己耕田的,高喊儒家「天地君親師」最力的,通常也是現在占據制高點的那批人。

制度性的缺失不改,怎麼可能會提供更優良的經濟發展?制度不改,資本主義最需要的「信用」就很難發展,信用必須建築在有效的制度上,不然隨便一個官就可以打破規矩借錢不還,這不是跟搶劫沒兩樣?美國人到今天還會那麼相信有關政府的陰謀論,本質上就是對政府的不信任,不認為有權力的人會「老老實實」為民眾謀福利,現在沒看到一定是私下在進行等等。

也許陰謀論都太言過其實,但這隱含著資本主義中最重要的「個人」特質,陳志武教授就是依此強烈質疑與反對儒家文化的理由。陳教授把儒家文化看成一種潛規則,例如小孩要孝順父母,就是一種父母親投資小孩未來要養他們的「保險」,但現在金融制度已經有老人保險、人壽基金等,只要父母親及早規劃,老了也不用擔心自己會流落街頭,既然沒有這種需求,那幹嘛要小孩遵守這套規則?

筆者不是說人不要孝順,這只是我們把人力當成一種資本來看,一定會出現的分析與結論。陳教授只是認為,中國那一套古老的標準,只適用在技術、制度不發達的時候,社會秩序必須依靠一種隱性的、潛在的規則來維護,在今天我們需要的是法治,而不能講求這種不精確的道德規範。

就以陳教授的這些制度面講法來說,筆者認為,陳教授最後的結論「中國乖一點去學老美吧」是一點都不意外。因為筆者個人的霸權研究下,真正的國際秩序本質上都建立在信用,信用都需要一套強制力的規範才可以存在,就如同你買東西不付錢,沒有警察來抓你、檢察官起訴你、流氓來打你,通常你會很乾脆選擇不付錢一樣。

要筆者對這套美國維護的世界秩序下一個簡單比喻,那麼筆者會說,美國的財報上列出的一打航空母艦,就是美利堅合眾股份有限公司最有效的信用保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5.3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辜朝明的資產負債表衰退所謂之企業賺錢還債而非追求利潤最大化是一種商業運作,其深層原因很複雜,但沒有穿透事實的表象,很難概括出普世應用的規範性法則。也就是說即使適用於日本,也很難適用於歐美與中國。辜朝明錯誤的認為結構性改革、量化寬鬆(QE)、及零利率都無效,只有財政刺激才能有效的解決資產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辜朝明的資產負債表衰退所謂之企業賺錢還債而非追求利潤最大化是一種商業運作,其深層原因很複雜,但沒有穿透事實的表象,很難概括出普世應用的規範性法則。也就是說即使適用於日本,也很難適用於歐美與中國。辜朝明錯誤的認為結構性改革、量化寬鬆(QE)、及零利率都無效,只有財政刺激才能有效的解決資產
Thumbnail
中國為全球第二帶經濟體,但人民幣的金融風險是不穩定的,如下: 金融體系:相對全球市相對不健康,如影子銀行、地方政府債務和壞賬。 貨幣政策的不穩定:計畫經濟的特色是透過模仿、學習、財務槓桿,讓工業快速複製崛起,如當年天皇統治時期的日本、現在的中國、未來的越南都是如此;而經濟&工業強國卻是不同的思維,金
Thumbnail
中國為全球第二帶經濟體,但人民幣的金融風險是不穩定的,如下: 金融體系:相對全球市相對不健康,如影子銀行、地方政府債務和壞賬。 貨幣政策的不穩定:計畫經濟的特色是透過模仿、學習、財務槓桿,讓工業快速複製崛起,如當年天皇統治時期的日本、現在的中國、未來的越南都是如此;而經濟&工業強國卻是不同的思維,金
Thumbnail
隨著中國的疫情因為直接暴力性的全面開放,很多人都在預期因為開放後中國即將迎來經濟復甦。 但中國經濟到底有沒有望可以復甦,我卻認為還要看中國罵最多的[資本主義國家們]是打算要讓訂單回流到中國,還是持續想讓東南亞取代中國。 中國跟歐美的這些國家不一樣,中國是所謂的[世界工廠],換言之,中國本身依賴的是大
Thumbnail
隨著中國的疫情因為直接暴力性的全面開放,很多人都在預期因為開放後中國即將迎來經濟復甦。 但中國經濟到底有沒有望可以復甦,我卻認為還要看中國罵最多的[資本主義國家們]是打算要讓訂單回流到中國,還是持續想讓東南亞取代中國。 中國跟歐美的這些國家不一樣,中國是所謂的[世界工廠],換言之,中國本身依賴的是大
Thumbnail
2022全球為數不多仍在降息的國家當中,中國算是其中的代表。雖然,中國央行這些年不斷地表達「不搞大水漫灌」、「利率中性化」、「穩貨幣、保成長」的立場。但實際做起來,卻是一步一步的降息降準,而且頻率有越來越快的趨勢。 應證了過去經濟學家常說的,全球化分工的中國工廠持續對外輸出通貨緊縮。
Thumbnail
2022全球為數不多仍在降息的國家當中,中國算是其中的代表。雖然,中國央行這些年不斷地表達「不搞大水漫灌」、「利率中性化」、「穩貨幣、保成長」的立場。但實際做起來,卻是一步一步的降息降準,而且頻率有越來越快的趨勢。 應證了過去經濟學家常說的,全球化分工的中國工廠持續對外輸出通貨緊縮。
Thumbnail
真實世界並非獨裁與民主二元;經濟學並非供應與需求可以解釋一切問題
Thumbnail
真實世界並非獨裁與民主二元;經濟學並非供應與需求可以解釋一切問題
Thumbnail
中國由於美國轉變對其態度,由友好轉為敵視,因此改革開放政策無法持續下去。中共為了維持政權穩定,須將經濟制度轉為計劃經濟,並且將政治轉為極權主義,文化轉為紅色文化(保守文化),對外開放轉為鎖國,以避免在如此衝擊下造成中共政權瓦解。本篇文章預測並解釋中國政府正在實施或者之後會實施的政策。
Thumbnail
中國由於美國轉變對其態度,由友好轉為敵視,因此改革開放政策無法持續下去。中共為了維持政權穩定,須將經濟制度轉為計劃經濟,並且將政治轉為極權主義,文化轉為紅色文化(保守文化),對外開放轉為鎖國,以避免在如此衝擊下造成中共政權瓦解。本篇文章預測並解釋中國政府正在實施或者之後會實施的政策。
Thumbnail
不知道各位看不看中國相關的新聞,台灣媒體播的新聞內容比較多是像習近平說了什麼、中國警告與台灣交好的國家、蔡英文視察台灣自己做的戰艦中國不高興等等。這些我也都有看,但是最近讓我特別在意的是中國的經濟減速了,以及共產體系背後的龐大的風險(經濟面)。 分成以下兩個部分講解: 1. 共產體系下對中國經濟的
Thumbnail
不知道各位看不看中國相關的新聞,台灣媒體播的新聞內容比較多是像習近平說了什麼、中國警告與台灣交好的國家、蔡英文視察台灣自己做的戰艦中國不高興等等。這些我也都有看,但是最近讓我特別在意的是中國的經濟減速了,以及共產體系背後的龐大的風險(經濟面)。 分成以下兩個部分講解: 1. 共產體系下對中國經濟的
Thumbnail
《紅旗警訊》的作者馬格納斯具備財經專業的知識和經濟分析工作的豐富經驗,這是他可以從經濟解讀出發,分析中國政治發展的底氣。書中還提到了一個中國發展面臨的核心問題,值得我們反覆思考,那就是「信任」的問題。
Thumbnail
《紅旗警訊》的作者馬格納斯具備財經專業的知識和經濟分析工作的豐富經驗,這是他可以從經濟解讀出發,分析中國政治發展的底氣。書中還提到了一個中國發展面臨的核心問題,值得我們反覆思考,那就是「信任」的問題。
Thumbnail
《紅旗警訊》的作者馬格納斯具備財經專業的知識和經濟分析工作的豐富經驗,這是他可以從經濟解讀出發,分析中國政治發展的底氣。書中還提到了一個中國發展面臨的核心問題,值得我們反覆思考,那就是「信任」的問題。
Thumbnail
《紅旗警訊》的作者馬格納斯具備財經專業的知識和經濟分析工作的豐富經驗,這是他可以從經濟解讀出發,分析中國政治發展的底氣。書中還提到了一個中國發展面臨的核心問題,值得我們反覆思考,那就是「信任」的問題。
Thumbnail
是說回顧二○一八年,是個充滿了轉折性的一年。美中貿易戰的爆發,讓兩國關係急轉直下,而貿易戰的衝擊也在年末開始一一浮現,中國各項下滑的經濟數據,都顯示中國所受到的影響,可能遠比美國要嚴重許多。很多人都開始對未來抱持著悲觀的態度,認為美中貿易戰可能將延續數年,不會在短時間內結束....
Thumbnail
是說回顧二○一八年,是個充滿了轉折性的一年。美中貿易戰的爆發,讓兩國關係急轉直下,而貿易戰的衝擊也在年末開始一一浮現,中國各項下滑的經濟數據,都顯示中國所受到的影響,可能遠比美國要嚴重許多。很多人都開始對未來抱持著悲觀的態度,認為美中貿易戰可能將延續數年,不會在短時間內結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