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標題,就先這樣吧。
沒錯,就是這兩天網路突然很夯,筆者也在粉絲團貼的影片,內容大聲疾呼教育的重要,以及當前教育制度的荒謬,其目的劍指標準化測驗,意圖相當明顯。
但筆者看完後只有苦笑,因為這是斷章取義的影片,而且放大檢視了缺點,刻意忽略優點背後所需投入的資源。就利用這篇多少解釋一下,希望多少可以幫助一些踩陷阱的人。
問題一:現代教育制度起源工業化後,為了訓練工廠作業員的需求嗎?
答:錯,義務教育的起源是軍事需求,早期工廠所需技術水準很低,動作反覆又單一,根本不需要花好幾年工夫,去訓練所謂的順從又聽話的奴工。你只需要給予那些離開家鄉的農民,稍微好一點的薪水,就足夠讓他們甘願接受極糟糕的環境。
問題二:所以訓練工廠作業員的觀念,不能亂套?
答:還是不對,這影片混淆時間序列。早期不需要,現代工業需要,但與其說是我們刻意為了訓練工廠作業員,才把教育搞得那麼複雜,弄到每一個人都去竹科當奴隸工程師。不如說是現代工業的專業與複雜度,你已經不可能路上隨便抓幾個小孩,訓練幾年就能夠擔負其工作任務。
更應該說,因為產業的實際需求,會回過頭來壓迫教育體制,去訓練符合當前產業需求的人才。每個人都希望畢業即就業,薪資越好的職業,所受到的社會期待越高,父母給予教育機構的壓力也越大。
問題三:標準化測驗形同要求金魚爬樹,這難道不合理嗎?
答:對,非常合理,任何教育制度內的人都知道,每個人的能力跟性向都不同,想要依靠單一考試標準,尤其是選擇題這種形式,就能夠篩選出人才,實在是想太多。在台灣經歷考試制度的人尤其可以體會。
問題四:那廢除標準化測驗,採取因材施教的做法,這不是比較好嗎?
答:沒錯,理論上是這樣。任何的測驗,都只能篩選出這一種標準下的學生,絕對不存在某種特別考試法可以篩選。問題是,你不可能不考試,把每一個人的教學都客製化,畢竟教育資源不是無限多。要求老師針對不同的學生,付出無比的愛心跟毅力,進行客製化的教學,先不論教師本人能力足夠與否,所要付出的成本將會非常之高。
簡單說,現代教育制度是一種先求有再求好的概念,大家討論出一套基本教材,諸如算數、語文、自然跟社會,賦予不同年級的教學目標。先設下一條線,然後藉由初步的篩選,挑出適合與不適合的學生,再分別根據不同資質去教學,效率會比一開始就全部客製化要高,又省錢很多。
問題五:篩選制度的問題難道不大嗎,這造成了各種歧視不是嗎?
答:影片沒講,但隱含的意味很清楚,筆者完全同意,篩選會造成歧視。但解決問題之道,在於兩個很重要的項目,一是分流後是否可以轉換跑道,用台灣的說法就是,考上高職的人想要轉大學體系,是否有很高的門檻?二是社會本身對職業是否就有歧視的心態,如果我們全體社會都瞧不起某一種職業,那口口聲聲稱職業無貴賤,不過是教學生怎樣說謊而已。
有關篩選造成歧視的問題,教育本身比較像是過程,而不是根源,我們可以改變教育來促成歧視的減少,但無法根除。
問題六:芬蘭的教育體制似乎很不錯?
答:是啊,超棒的,問題是有考慮過芬蘭這個國家的狀況嗎?所有的教育制度若攤開來看,就會發現到一個殘酷的事實。一個國家若是教育與就業越封閉,就越可以進行「一個孩子都不能少」的教育目標。簡單說,欠缺外界競爭,自己在國內玩根本沒差。有興趣的可以研究一下北歐幾個教育優質國家,其職業與就業狀況為何。
把話攤開來說,只要台灣有全球化競爭的壓力,就不可能「一個孩子都不能少」,因為我們沒有那麼多的經費可以運用,真的可以做到不放棄任何一個小孩,都能夠找出其長處,促成其未來發展的老師,數量不僅少的可以,薪水也付不起
問題七:那我們怎麼面對那些被篩選掉的學生,告訴他們人生無望?
答:這叫滑坡推論。當我們採取某一種測驗標準,不管是筆試還是口試,就形同用篩子過濾大小不一的豆子。你總不會說大顆留著,小顆通通丟掉吧?有錢也不是這樣任性,更何況是篩選人。
重點在於,篩選只能證明一件事 – 你適合或不適合這種教育模式。篩選出你很適合念大學,以後成為學者或是專業科技人才,萬一篩選出不適合,應該要有其他的分流機制,引導你到適合的地方去。
是我們的社會,把分流後的結果,說成是無望的人生,而且還真的實際瞧不起這些人。結果我們要把錯誤怪到教育制度,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不夠有愛心,只想要標準化測驗嗎?
問題八:那我們找優秀的老師從小培育跟發掘人才,不是會更好嗎?
答:不甚同意,理論上這很好,實際上只是把選擇的權力交給老師,而每個人都有偏好,筆者也有,萬一交給了很會教書但偏好不同的人,豈不是害慘學生。我們先不管優秀教師到底要花多少錢聘用,就先探討老師有沒能力,真的從小找出每個學生的適性,給予適合的幫助,使其走向希望的人生?
幹,不可以啊,如果你小學老師超有愛心也有眼光,看著你說「你只有魯蛇人生,但我們可以讓人生變得沒那麼痛苦」…那乾脆給他一把槍自我了斷好了,最好是從小就看的出來啦。老師的任務是引導,萬一他A項目真的不行,讓他轉B方向試試看,而不是像影片中說的那麼煽情,好像優秀老師真的那麼威。
問題九:那我們教育機制到底在幹嘛,不是培養工程師,也不是要適才適所?
答:理想跟現實不能混淆,如果可以筆者也希望,有一種萬能工具,可以篩選出學生到底適合做什麼,未來走哪條路才會是坦途。教育機制在現代來說,很大一部份的目的,是要避免有人掉落到社會網之外,用比較白話的說法就是,想盡辦法也要把篩選掉的人,留在我們大眾的視線內。
只要他還在社會網路內,有工作做有飯吃,人生過得還算快樂,自己也許沒指望,但下一代還有希望,那麼他就不會選擇去作奸犯科,或是加入IS當炸彈客期待來生。
問題是,台灣很多人的想法,是篩選掉的人就該去死,過很糟糕的人生,當他犯罪後毫不容情的一發斃掉。
問題十:所以整部影片都在唬爛?
答:並不是,應該說是為了要控訴現在美國的標準化測驗,幾乎是扭曲了很多事實。而我們台灣的背景不同,看待這類影片跟傳達的價值時,要很小心,不能太天真的以為某一種制度就比較好。
結論
筆者也很想要理想的教育,但就個人來說,要配合一個學生,給予當前台灣考試制度的「客製化教學」,保證成績會進步,確定考上好大學。各位讀者,猜猜看筆者需要花多少時間準備,又要給多少薪水才會甘願?
這是很現實的問題,不能做不到就說要有愛心,這就跟要醫生免費救人不收錢,收錢就是沒醫德一樣,根本是以愛心之名把自己的貪婪寄生其上。
更殘酷又美麗的事實是,正因為未來無法預測,我們教育跟努力才有意義,教師提供的是不同選擇下的教材,引導學生可以走到適合他自己的道路。教師需要的是工具,不是過多的熱情,過分的熱情反而會害死學生,溺死在教師偏差的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