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而不潰、潰而不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老有人在那邊說崩潰不崩潰,誰崩潰了誰沒崩,這個其實有必要花一個短篇解釋。崩潰雖然算同義詞,但就實際意義上來說,國際間與國內政治,還是有很多可以解釋的空間。

簡單比喻,08年民進黨大敗,後來蔡英文上任止血,沒有繼續選輸下去,就是崩而不潰,本身核心實力跟基盤都還在,只是外層像是剝洋蔥一樣少了幾層。16年國民黨大敗,黨主席讓來讓去喬不出來,到今天被查黨產到脫褲子,就是潰而不崩,各派系早就隨人顧性命,沒人管國民黨這招牌到底會怎樣,權錢勢分掌不同人手上,中央地方大小諸侯各自為政,只有招牌還在,是所謂潰而不崩。

講白話一點,實質沒有受到損害,核心競爭力仍在的是崩而不潰。實質內涵已經變了,但表面上仍然泰山崩於前不改其色,是潰而不崩。更直白的,就是表面跟實質到底變了沒?

raw-image

這在戰略上的判斷至關重要,跟你的資訊獲得與後面的推演有很大的關聯。主要的關係在於判斷那個「勢」到底在哪,很多人沒有弄清楚,一直糾結在所謂的資源多寡、軍力大小、勢力延伸等等,就是沒有抓到這個點,也就是內涵與表象的一致性與否。

講點實際的例子好了,中國提的一帶一路,為何筆者前幾年就說是笑話,鐵定行不通?覺得筆者是看新聞跟風的可以查之前寫的,有大致提到一些重點,在這邊稍微用點勢的概念去解釋。

因為「一路」的本質不是輸出貸款跟經濟力,而是輸出一個秩序,這個秩序一定會改變既有國家的政治實質內涵,這不能用親中反中來簡單解釋,對中亞地區橫跨到東歐的地方政治跟歷史有點概念的人都曉得,這邊國家對於政治、經濟的看法,與中國是迴異的,更不要提文化上根本是對立,這種單純輸出經濟力,但實際上要改變他國內政的手段,不可能會成功。

會成功的,只有「一帶」上的馬爾地夫,理由無他,因為太過弱小,政治高層的決定很容易造成不可逆的影響,一旦影響出現,馬爾地夫也沒能力反抗中國。講比較血腥的就是,你如果在吉爾吉斯蓋條鐵路跟沿線的相關建設,買通某派的政治人物,讓他當總理來通過有利中國的開發案,當然可以。但其他勢力要反對你也不難,下次選舉就可能翻盤,而且中國有辦法投射實力去直接干涉?以中亞的狀況來說,就是其他國家會聯合干預。馬爾地夫實際上無法反抗,所以才會出現印度要出手干預的狀況,這又變成中國能否投射海上實力到遠方的結果。

反正,你輸出一個秩序,要去改變當地的政治結構,本來就很困難,投入資源會跟該國與本國的文化同調性成反比的成長。美國投入馬歇爾計畫援助歐洲,本質上都是類似的文化體,還有共通的敵人,美國也沒打算介入西歐各國的政治,扶植各個傀儡政權、培養親美的政黨。這不是美國很好心,是打過算盤的結果,反過來看看中美洲,美國就沒那麼客氣過。

所以,當我們談論崩潰的現象,不能糾結在字義上,要去看實際內容。好比北朝鮮為何不談判不行?帳面上的資料看來沒糧食問題,但實際上從美國的作法就知道問題大了。讀者可以看看,金三世是在發生哪些事情之後,才決定要跟南朝鮮和解的,還談到棄核化?打蛇打七寸,川普商人出身,比前兩任總統更能抓到經濟戰的本質,所以才會用那些鷹派人物,國務院的親中派竟然會轉向,真是數十年來難得一見,表示有實際施壓到會痛的地方。

中國有沒有崩?當然沒,國家還好好的,但要說沒有潰?這也很難說,因為共產黨早就分崩離析,靠習近平這幾年硬改造才拉回來,不過這種無視勢力變化的魔改,後遺症多大就可以再觀察。崩不崩?從胡錦濤的角度來講,共青團可崩了,但共產黨可沒有潰。不過現在美中貿易戰,才是真正打到會痛的點,中國的高層會怎麼做?這其實很值得玩味,後面戲還有的演。

同樣看看台灣,以政治現實來說,中華民國早就從2000年一路潰敗到海裡,剩下招牌還沒崩掉。但就以教育的現實來說,新一代或是新新一代,根本就是中華民國與台灣融合派,這對老台獨那些人來說根本就是台獨的崩潰,但就筆者的角度來說,新一代的認同顯然完全不合於對岸的想法,以統戰的角度來說可是失敗到海溝裡。

但是台灣的那個實質核心能力有消失嗎?並沒有,一直都還在,是被鎖在各個階級當中,被制度綁死,傳統結構卡住。不然的話,下半年賴清德推個青年創業方案,大開青年創業低利貸款之門,老頭一個都不給,舊產業都不給半毛,我們看看電視上是不是鬼哭神號台灣要沉了。事情沒那麼簡單,每個社會都需要中堅階層,現在不練以後就沒有,到時候不引進外國的白領又不行,引進又要被左派罵不照顧勞工。

總之,筆者的意思是,崩潰講的可以很簡單,分析起來可很麻煩。但一旦你確認現狀,後面要推演那個勢的轉移,就不會太難了。

其實這套也不是筆者發明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1.3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4/03/19
就戰略架構而言,軍事上的議題最終都得要大規模施行,政府不做民間做,民間做不來的政府做。 國軍為何執著在灘岸決勝,而不想引導民眾討論城鎮戰?道理說穿了真的沒很複雜,更沒什麼大中國意識或是大陸軍還是啥統派投降論,單純就是「我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一般公務員心理。
Thumbnail
2024/03/19
就戰略架構而言,軍事上的議題最終都得要大規模施行,政府不做民間做,民間做不來的政府做。 國軍為何執著在灘岸決勝,而不想引導民眾討論城鎮戰?道理說穿了真的沒很複雜,更沒什麼大中國意識或是大陸軍還是啥統派投降論,單純就是「我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一般公務員心理。
Thumbnail
2024/03/12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2024/03/12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2024/02/28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2024/02/28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自從美國眾議院會長佩洛西來台灣之後台海一下子就變得非常非常的緊張(雖然以前也沒有輕鬆到哪裡去) 中共這次的軍演也是比以往還要擴大許多的新聞媒體上渲染的非常的緊張 但是不知道是我生活周遭的人神經比較大條基本上詢問之後發現大家的態度都是 中共接下來的經濟制裁也是在預料之中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只要不內耗
Thumbnail
自從美國眾議院會長佩洛西來台灣之後台海一下子就變得非常非常的緊張(雖然以前也沒有輕鬆到哪裡去) 中共這次的軍演也是比以往還要擴大許多的新聞媒體上渲染的非常的緊張 但是不知道是我生活周遭的人神經比較大條基本上詢問之後發現大家的態度都是 中共接下來的經濟制裁也是在預料之中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只要不內耗
Thumbnail
拜登公開說,如果中共對台動武,美國會出兵,同時,歐洲議會以懸殊票數通過議案,要提升與台灣的關係,並把駐台機構更名為歐盟駐台灣代表處,不再用台北,也不再有經貿的字眼。這些政治敏感動作都在挑戰中共脆弱的神經,也把台灣推上大國博弈的風口浪尖。最近大國猛打台灣牌,你知道為什麼嗎?
Thumbnail
拜登公開說,如果中共對台動武,美國會出兵,同時,歐洲議會以懸殊票數通過議案,要提升與台灣的關係,並把駐台機構更名為歐盟駐台灣代表處,不再用台北,也不再有經貿的字眼。這些政治敏感動作都在挑戰中共脆弱的神經,也把台灣推上大國博弈的風口浪尖。最近大國猛打台灣牌,你知道為什麼嗎?
Thumbnail
打架都需要一個理由,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成為導火線,但終究都是點火的人決定時間點與原因的出現。
Thumbnail
打架都需要一個理由,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成為導火線,但終究都是點火的人決定時間點與原因的出現。
Thumbnail
8月2日至27日,美國動員英日澳等盟友,舉行「大規模演習-2021」,堪稱冷戰後最大規模海上演習;中國也自8月17日起,於台灣西南、東南周邊海空舉行演習。對此驚濤駭浪,台灣似乎開始了不顧現實的自我壯膽,不僅頻頻渲染可能花費2,000億新台幣研製飛彈的傳聞,更出現稱中國為「鄰國」的變型版「兩國論」。
Thumbnail
8月2日至27日,美國動員英日澳等盟友,舉行「大規模演習-2021」,堪稱冷戰後最大規模海上演習;中國也自8月17日起,於台灣西南、東南周邊海空舉行演習。對此驚濤駭浪,台灣似乎開始了不顧現實的自我壯膽,不僅頻頻渲染可能花費2,000億新台幣研製飛彈的傳聞,更出現稱中國為「鄰國」的變型版「兩國論」。
Thumbnail
8月2日至27日,美國動員英日澳等盟友,舉行「大規模演習-2021」,堪稱冷戰後最大規模海上演習;中國也自8月17日起,於台灣西南、東南周邊海空舉行演習。對此驚濤駭浪,台灣似乎開始了不顧現實的自我壯膽,不僅頻頻渲染可能花費2,000億新台幣研製飛彈的傳聞,更出現稱中國為「鄰國」的變型版「兩國論」。
Thumbnail
8月2日至27日,美國動員英日澳等盟友,舉行「大規模演習-2021」,堪稱冷戰後最大規模海上演習;中國也自8月17日起,於台灣西南、東南周邊海空舉行演習。對此驚濤駭浪,台灣似乎開始了不顧現實的自我壯膽,不僅頻頻渲染可能花費2,000億新台幣研製飛彈的傳聞,更出現稱中國為「鄰國」的變型版「兩國論」。
Thumbnail
對當今民進黨政府來說,最大的敵人已非國民黨,而是執政環境與土壤的消亡。 在國民黨一側,其正陷入拿香跟拜而不得的困局。在外界關注的兩岸論述上,各方路線莫衷一是,並在是否與台獨區隔上缺乏共識;面對即將到來的黨主席選舉,各派系與部門同室操戈,相互損耗內鬥;加上民進黨對黨產問題的持續追殺,曾經的百年大黨,
Thumbnail
對當今民進黨政府來說,最大的敵人已非國民黨,而是執政環境與土壤的消亡。 在國民黨一側,其正陷入拿香跟拜而不得的困局。在外界關注的兩岸論述上,各方路線莫衷一是,並在是否與台獨區隔上缺乏共識;面對即將到來的黨主席選舉,各派系與部門同室操戈,相互損耗內鬥;加上民進黨對黨產問題的持續追殺,曾經的百年大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