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這樣不OK》:我愛你,你愛他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部Netflix美劇從發展開始就受到矚目,因為它和英劇《去X的世界末日》的原著作者是同一位(Charles Forsman)、執導全7集的Jonathan Entwistle又是《去》的首季導演之一,加上《去》的黑暗調性實在搶眼,觀眾難免對這部高度相關的新作有所期待。這可能也是《這樣不OK/I Am Not Okay with This》首季評價看起來「不如預期」的原因之一。
不過我自己看完,倒是比預期還喜歡,除了我對《去》沒有很狂熱以外,主要是某些情節給我的共感加了不少分。以下我就直接針對這部分來說吧。
「我愛你,你卻愛他」這種情節在青少年題材的作品中並不稀罕,畢竟這本來就是青少年容易遇到的事;但在《這樣不OK》裡面,這件事變得更複雜一些:「我愛上同性好友的你,你卻愛上異性的他。」當然劇中沒有講明主角Sydney是同志,不過我先這樣假定,比較好敘述。
我這邊先幫異性戀的朋友們鋪陳一下。你們應該有看過那種「A男的對象B女,喜歡上C女」這類故事吧?或性別對調一下也可以。本劇中Stan的心境就有A的感覺。這種情節有時會和「掰彎」一詞連在一起,而且往往是笑點,像國片《等一個人咖啡》中賴雅妍那個角色的故事(如果是已婚的情境也許會嚴肅一些)。先不說「掰彎」有指涉「性向可變」的意味,大部分(異性戀)觀眾在看這種故事時多少有獵奇心態,是因為自己喜歡的對象剛好是同志的機率並不大,而且這種心態跟同志在社會上的觀感還不夠「正常化」也有關。
但如果是同志愛上異性戀,真的就笑不出來了。
好吧某些異性戀觀眾可能還是會覺得好笑,但對同志而言這幾乎就是「成長痛」。劇中Sydney的經歷,包括想跟異性「試試看」、發現自己可能愛上同性的好朋友、聽好友描述她和另一半的事情、看到他們兩人的親密畫面,甚至是感受到自己這份情感可能曝光的壓力(無論是對方或旁人),我本人都經歷過。而且我還是藉由這樣的經歷才確認自己的性向,簡直是一舉兩得呢(笑著笑著就哭了)。
這邊再幫異性戀朋友們科普一下:男同志愛上異性戀男,俗稱「異男忘」,意難忘的諧音。然後女生的情況應該可以叫異女忘?如果這邊有女同志朋友請幫忙補充。
異男忘之所以是成長痛,是因為這種情感不可避免地會與社會對同性戀的觀感互相交織,加深單戀的痛苦,這是異性戀之間的單戀不會有的;最直接的一點就是,害怕對方察覺到自己的心意之後,會因為排斥同志而從此疏遠,就像劇中Sydney親了Dina以後的慌亂。不過我個人跟我的異男忘從沒進展到這種程度,更進一步當然也沒有,真是可惜(?)。
另外,有人說異男忘是男同志的「必修學分」,我覺得這說法很精準,因為統計上同志就是少數阿,男同志碰上異男忘的機率再怎樣也比異男愛上女同志的機率大多了。
所以這就是我對這部劇有好感的主要原因,在探索自身情感的方面,它實實踩上我的痛點。當然本劇還有其他有意思的部分,像是以超能力題材來描述成長過程的改變和焦慮、親子關係和家庭教育的問題(如Sydney和Stan各自的家庭)、與創傷經驗共處(劇中是Sydney失去父親,這類痛失摯愛的情節總是揪心)。除了前面我最有共鳴的部分,我也喜歡Sydney和弟弟的相處,她一心保護弟弟不被欺負,似乎在手足之情以外,也多了一份爸爸離開後她必須照顧家人的責任。
我想說的差不多就這樣了。不過第一季每集都只有20分鐘左右、又只有7集,故事進展並不多,結尾又留下一個更大謎團的懸念,使得整個首季看起來只是個故事開端。我之前好像看過某篇文章提到,編導有意把第一季的格局限縮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好吧你們成功了,我們就等著看之後的發展到底會多麼意想不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裡收錄我的影集觀後文,分為台劇、美劇、歐劇、紀錄影集等類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之前看完馬男想寫些什麼、但又覺得自己沒辦法寫出多獨特的內容,就想說來列列看自己覺得最沉重或深刻的集數,以及最有趣的集數。老實說要從78集裡面挑並不容易,但我還是盡力一試。以下所列未必是大家覺得最精彩,但都是我很有印象的集數,我分別都寫了一段劇情簡述和一些自己的感覺。
本劇由 Netflix 發行,故事方面設定為 1982 年電影《夜魔水晶》的前傳,描述「瑟拉」這個星球上,三名葛弗林人點燃革命之火,號召族人反抗史基斯人的奴役和迫害。
本劇由 Spike Lee 主創並執導,改編自他導演生涯的第一部電影、1986 年的同名作品,描述美國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的藝術家 Nola Darling 周旋於三名伴侶之間並致力於追求自己的夢想,在這過程中,藝術的價值與她個人的人生哲學都不斷受到考驗。
本劇改編自同名系列小說,描述離開舊金山超過 20 年的 Mary Ann,回到家鄉參加「巴貝瑞巷 28 號」房東 Anna 的 90 歲生日派對,因此和前夫、女兒、故友重逢,也認識其他新房客。在這充滿 LGBTQ 文化的城市裡,巴貝瑞巷 28 號的住戶們將迎來各自的人生挑戰。
本劇背景設定於 1987 年的紐約市布朗克斯區,描述非裔和拉丁裔 LGBT 社群所發展出來的「舞會文化」(ball culture)。Blanca 是一名跨性別女性,在確診為 HIV 感染者之後,離開所屬家族、自立門戶,並收留因男同志身分而被逐出家門的 Damon 與跨性別性工作者 Angel。
本劇改編自真實事件,1989 年 4 月 19 日晚間,一位在紐約中央公園慢跑的白人女性遭人攻擊並強暴;而在同一晚,多名非裔與拉丁裔少年被警方以聚眾滋事為由帶回警局。警方在破案壓力下,很快就認定其中五名少年為強暴案嫌犯,即為後來大眾所稱的「中央公園五人幫」(Central Park Five)。
我之前看完馬男想寫些什麼、但又覺得自己沒辦法寫出多獨特的內容,就想說來列列看自己覺得最沉重或深刻的集數,以及最有趣的集數。老實說要從78集裡面挑並不容易,但我還是盡力一試。以下所列未必是大家覺得最精彩,但都是我很有印象的集數,我分別都寫了一段劇情簡述和一些自己的感覺。
本劇由 Netflix 發行,故事方面設定為 1982 年電影《夜魔水晶》的前傳,描述「瑟拉」這個星球上,三名葛弗林人點燃革命之火,號召族人反抗史基斯人的奴役和迫害。
本劇由 Spike Lee 主創並執導,改編自他導演生涯的第一部電影、1986 年的同名作品,描述美國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的藝術家 Nola Darling 周旋於三名伴侶之間並致力於追求自己的夢想,在這過程中,藝術的價值與她個人的人生哲學都不斷受到考驗。
本劇改編自同名系列小說,描述離開舊金山超過 20 年的 Mary Ann,回到家鄉參加「巴貝瑞巷 28 號」房東 Anna 的 90 歲生日派對,因此和前夫、女兒、故友重逢,也認識其他新房客。在這充滿 LGBTQ 文化的城市裡,巴貝瑞巷 28 號的住戶們將迎來各自的人生挑戰。
本劇背景設定於 1987 年的紐約市布朗克斯區,描述非裔和拉丁裔 LGBT 社群所發展出來的「舞會文化」(ball culture)。Blanca 是一名跨性別女性,在確診為 HIV 感染者之後,離開所屬家族、自立門戶,並收留因男同志身分而被逐出家門的 Damon 與跨性別性工作者 Angel。
本劇改編自真實事件,1989 年 4 月 19 日晚間,一位在紐約中央公園慢跑的白人女性遭人攻擊並強暴;而在同一晚,多名非裔與拉丁裔少年被警方以聚眾滋事為由帶回警局。警方在破案壓力下,很快就認定其中五名少年為強暴案嫌犯,即為後來大眾所稱的「中央公園五人幫」(Central Park Five)。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在我的記憶中,2020年《刻你》檔期好像有一部重映片,當時的我沒有太在乎,但我一直覺得那是《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的海報。 開始看同志電影後,《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這個片名一直深深吸引著我,早在看電影前就拿這九個字做了很多的...創作? 難以說盡我對這個片名的喜歡,好霸氣,好曖昧。
Thumbnail
當鎔宇在新加坡感受到初雅對他的『愛』時,以及感受到對於『關係確認』的渴望時,他馬上就退縮了,因為他沒有辦法去接受。 lithromantic 這個詞,就是形容這種『我就喜歡你不喜歡我』的感覺,「性單戀」與其說是新的性取向,或許也可以說是迴避型依戀的一種。
做為一個異性戀女性,我也曾有過「影視圈也太愛同志題材了吧」的喟嘆,我迷上的第一部同志作品是「孽子」,我心目中的名場面是李青跟趙英在實驗室的那場吻戲,原著裡跟李青有不當關係的並不是他的高中死黨,改編之後所呈現的效果,很有BL的CP感,當時BL這個用語大概還不盛行,我對自己熱愛那場男男吻戲感到不解,想起
Thumbnail
如果可以選擇,你會選擇一見鐘情還是日久生情? 很多年以前就看過《真愛挑日子》的電影版,除了男帥女美是可以肯定的之外,印象最深的還有劇中金句「我愛你,只是不再喜歡你了。」但除了這兩件事之外,其實我一直看不太懂為什麼兩人的友情會突然走向濃烈的愛情。 在電影版中,男主角Dexter是愛丁堡大學的校草,
Thumbnail
就跟你說youtube影片少看,這邊滿滿都是偏差的個人價值觀洗腦,像我這台也是。
Thumbnail
《大叔的愛-Returns-》挾著話題強勢回歸,原班人馬延續前作的瘋狂搞笑氛圍,每集都讓我噴笑。殷切等待on檔新集數播出的同時,我回頭複習第一季,憶起當時跟阿流推薦的短評:明明這麼胡鬧,演員卻真摰到讓我跟著又哭又笑。
首先謝謝大家關心我的情事。 雙偏同、近無性戀、迴避性依戀人格、付出型人格以上四點,我覺得剛好集結了對自己甚至對他人最不適合的戀愛條件,先前也提到自己沒有想要和需要婚生,總之戀愛這方面我是直接斷開放棄了。 我很容易對人產生好感,僅止於好感,很怕對方因此喜歡我,尤其是男性朋友,我也為了跟
Thumbnail
「可是為什麼我對你的好,在你那裡都變成不好的啊?」 「因為你的好意讓我覺得很有壓力」 這麼說,可能很多人覺得不公平,因為Joe在影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在我的記憶中,2020年《刻你》檔期好像有一部重映片,當時的我沒有太在乎,但我一直覺得那是《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的海報。 開始看同志電影後,《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這個片名一直深深吸引著我,早在看電影前就拿這九個字做了很多的...創作? 難以說盡我對這個片名的喜歡,好霸氣,好曖昧。
Thumbnail
當鎔宇在新加坡感受到初雅對他的『愛』時,以及感受到對於『關係確認』的渴望時,他馬上就退縮了,因為他沒有辦法去接受。 lithromantic 這個詞,就是形容這種『我就喜歡你不喜歡我』的感覺,「性單戀」與其說是新的性取向,或許也可以說是迴避型依戀的一種。
做為一個異性戀女性,我也曾有過「影視圈也太愛同志題材了吧」的喟嘆,我迷上的第一部同志作品是「孽子」,我心目中的名場面是李青跟趙英在實驗室的那場吻戲,原著裡跟李青有不當關係的並不是他的高中死黨,改編之後所呈現的效果,很有BL的CP感,當時BL這個用語大概還不盛行,我對自己熱愛那場男男吻戲感到不解,想起
Thumbnail
如果可以選擇,你會選擇一見鐘情還是日久生情? 很多年以前就看過《真愛挑日子》的電影版,除了男帥女美是可以肯定的之外,印象最深的還有劇中金句「我愛你,只是不再喜歡你了。」但除了這兩件事之外,其實我一直看不太懂為什麼兩人的友情會突然走向濃烈的愛情。 在電影版中,男主角Dexter是愛丁堡大學的校草,
Thumbnail
就跟你說youtube影片少看,這邊滿滿都是偏差的個人價值觀洗腦,像我這台也是。
Thumbnail
《大叔的愛-Returns-》挾著話題強勢回歸,原班人馬延續前作的瘋狂搞笑氛圍,每集都讓我噴笑。殷切等待on檔新集數播出的同時,我回頭複習第一季,憶起當時跟阿流推薦的短評:明明這麼胡鬧,演員卻真摰到讓我跟著又哭又笑。
首先謝謝大家關心我的情事。 雙偏同、近無性戀、迴避性依戀人格、付出型人格以上四點,我覺得剛好集結了對自己甚至對他人最不適合的戀愛條件,先前也提到自己沒有想要和需要婚生,總之戀愛這方面我是直接斷開放棄了。 我很容易對人產生好感,僅止於好感,很怕對方因此喜歡我,尤其是男性朋友,我也為了跟
Thumbnail
「可是為什麼我對你的好,在你那裡都變成不好的啊?」 「因為你的好意讓我覺得很有壓力」 這麼說,可能很多人覺得不公平,因為Joe在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