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是以教學目的,簡化需要大量閱讀才能歸納的重點,將戰略學之複雜轉成易於理解全貌的專欄。
上一篇我們從古代開始拆解經濟、技術、軍隊這三項戰略要因,這篇則進入到中世紀。這些戰略思想演進的過程,都要請讀者對照大圖1來閱讀。
再次聲明,這只是一種「概論」,很難說某個時間正式出現某項因素,改變了戰略理論,只能說是漸變,好比工業革命也不是瞬間完成,是在百年中逐一改變生活型態的過程。各種軍制的演變,武器的應用,也都是相互疊合,不是到某時間後,大家就說好一起改。
中世紀戰略思維
A. 中世紀戰略進入很沉悶的階段,主要原因是冷兵器的使用技巧到了極限,基本兵種大致就是步兵、弓兵、騎兵,以及不多的工兵與輜重兵。這讓戰術運用陷入侷限,你知道的戰術我也知道,此時除了將領能力之外,更多的決勝點是在戰場之外。
簡化的封建結構與軍隊概念如圖11,紅色是稅金流向,藍色是相關的關係。這張圖並沒有放入教會等神權的關係,也代表沒有神授概念的國家,很難說進入真正的中世紀戰略觀,如東亞的封建結構很欠缺高於君王的神權,戰略中的哲學思想就一直停頓,只有戰術技術有發展。
封建制度下,擁有自己城市的貴族,會有自己的土地與私軍,效忠國王的基礎是「君權神授」。沒有土地的宮廷貴族,出任政府組織擔任官僚,替國王治理領地。鄉村地帶是糧食的來源,工商業出現在城市,串聯成一個貿易網絡,而穩定的君權神授觀,會讓整個組織架構,僅有上層的會更迭,基層組織不大變動,因此才會出現貨幣經濟的概念。
此時城市發展已有規模,國家是圍繞在城市與衛星市鎮上,開始出現負責的官僚體系。決定古代與中世紀戰略思維最大的差異,就在於複雜政府組織的存在,階層的複雜度,是否高到有需求,成立專門的稅務官與政府事務官,以及平時處理軍務的軍務官。官僚系統越完整,越能夠處理領地事務,稅務跟軍事訓練可以常態化,就能做出有效預測。
技術的重要性逐漸提高
B. 能夠預測一定時間後的狀況,才可以提供國家的長期施政方針,國王與貴族就可以編列預算,投資到較長遠才能回收的項目。而城市高度發展,產生同業公會組織,鐵匠等專業工匠擁有特殊地位,收入也有保障。當專業人士聚集在城市之中,互相交流技術促進進步,加上城市、要塞的興建,帶來攻城需求,冷兵器的鍛造技術得到提升,各種商品的研發讓人類漸漸理解化學的概念。
冶金技術在各國之間的差異,已經沒有古代巨大,西元前的戰爭,使用鐵製兵器與青銅器之間,往往需要用數量或戰術補足。想了解金屬材料差距的,筆者建議你去五金材料行,買一樣粗細、大小的生鐵、不銹鋼、鋁、銅材,比較其重量,相互敲擊看軟硬度,你會明白冷兵器時代,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的意思。
圖12 想要知道不同材料差異,建議使用的尺寸(以安全為先)
建造技術提升了城市防禦力,攻城變得需要數倍的兵力,以及攻城器具,不是直接攻入就是得斷糧迫降。橫跨中世紀數百年以上的戰史,大部分的狀況都是在交通要道的控制、據點的占領,戰法不外乎以上兩種。發生會戰的目的,比較像是雙方合意的結果,畢竟真的籠城死守,把城市這座金雞母殺了,對大家都不好,與其死戰到底不如以戰逼和,來談個好條件。會放火屠城之類,多出現在宗教等價值觀不同的情況上。
C. 雖說科技重要性提高,但演進速度以十年計算,你們國家有的,我們大概也有。能決定中世紀戰場風向的,主要有兩大要素。第一個是
徵稅技術,知名的法國財務大臣
巴蒂斯特,傳世名言「徵稅是一門藝術,如何有效的拔更多鵝毛,鵝又叫最小聲」,這其實隱含一個重要概念,徵稅需要考慮人民承受力,平民也不是任人收割的韭菜。
第二個要素在組織協同,由於中世紀大部分都是封建制度,軍隊的核心是領主貴族,以及城市的雇傭軍。一個將領手下有過萬軍隊,組成可能來自附近的貴族,以及他花錢雇用的傭兵,還有少部分自己訓練的親兵。每一隻部隊都有他的文化習慣跟擅長技能,連武器裝備都很不見得統一,怎樣去組織協調各部隊,產生了平行單位的協同戰術。
領地差異對軍隊是有影響的,只有平原農地的貴族,提供的可能只有步兵跟少量騎兵;靠山靠森林,狩獵見長,蛋白質攝取較多的村莊可能提供弓箭手;商業都市有錢會僱用傭兵,工業城市提供攻城器械與維修工匠。即使君主出征,這些個別單位理論上都不屬於君王自身,隸屬各自的貴族,當然實務運作面不會太強求,只是上下階級關係一定要確定。
英法百年戰爭(大約是中世紀到近代的過渡階段)的克雷西會戰想像圖。這場戰役英軍大勝,一般認為原因除了英軍以逸待勞、並利用地形工事發揮長弓戰力,主要是法軍(尤其貴族統領的騎兵)缺乏組織而無效的進攻行動。Source: Commons
這讓戰場的戰術協同,必須優先處理各部隊的管理,以及利益分配的合理性。從攻下城鎮後的掠奪權,到治理城鎮的各種利權,通通都需要協調。而養軍隊非常貴,我們在中世紀的戰史中,已經開始看到所謂的代理人,背後有提供金錢的贊助者,這些早期資本家本身就是貴族,也可能是大商人,這讓協同組織還得看背後的出資者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