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哥的名字是潔西卡》——為什麼做自己這麼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為什麼哥哥要說自己是女生呢?」本書作者約翰.波恩以稚嫩的筆觸、孩童的角度引人思考這時代的重大議題:性別。從涉世未深卻已受社會價值觀影響而不自知的孩子身上,描述面臨自己身旁的人異於常人時的心理變化,忠實地呈現了社會上一般人看待跨性別者的心態——因為不了解而害怕,無法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而排斥。

主角的母親是英國總理的內閣大臣,和主角父親的思想皆較為保守,對於兒子化妝、擦口紅、穿女裝等這些「像女生」的行徑十分不諒解,外加當時社會上對於這件事還沒有足夠的包容,許多流言蜚語導致母親的支持度下降,作為政治人物的她也因此對他的行為更生氣,不只怒吼、冷言冷語,還不斷否定他的自我價值;相反的,主角對待這件事的態度不如他母親,因為「姊姊」的事導致自己在學校被霸凌,他除了埋怨之外更多的是不解,無法體會「有雞雞」的哥哥為什麼想當女生,反映出未經社會化的孩童對待跨性別者的疑問。

這樣的打擊無疑造成他很大的心理陰影,使他的個性逐漸變得疏離。因為待在家中無法得到溫暖,主角選擇到阿姨家過聖誕節。這位阿姨支持他、甚至給「她」一個名字——潔西卡,協助她建立自我認同的道路,鼓勵她勇敢表現出自己的渴望,讓她能放心展現自己,並學著接受、習慣自己的不一樣。與眾所皆知的《丹麥女孩》不同的是,本書除了寫出主角在性別認同上的矛盾不安,以及「成為真正的自己」這條路上有多少困難阻礙之外,把跨性別者的年齡設定成青少年,而這段時期正是建立自我認同的階段,已經發覺自己的不同卻又無法為自己全權負責,此時旁人(尤其是家人)的支持對經歷性別認同充滿迷茫的青少年格外重要。

書中這位「哥哥」的狀況,是所謂的性別不安(gender dysphoria),是LGBT中的T(Transgender),在心理學上的分類屬於心理異常中的社會異常,指的是一個人因為出生時的性別指定而在社會適應上感到痛苦。此現象在DSM(精神疾病診斷與分析手冊)中不斷被改名,目的是希望不要使用帶有歧視意味的字眼,而在2019年五月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宣布在最新一版的《國際疾病分類標準》(ICD-11)將其更名為「性別不一致」,從「精神和行為障礙」改列為「性健康」,這代表的是不再將變性與跨性別視為疾病,而只是純粹醫療上的問題,也象徵了世界上對於不同性別樣貌的人的尊重。

raw-image

在臺灣一直都有團體關注這項議題,以臺灣TG蝶園和跨性別倡議站為代表,提供諮詢管道以及推動與跨性別相關的活動、法案等,但目前法律上在身分證的性別欄中,仍沒有提到性別錯稱的問題;而醫療方面,法律不補助性別重置手術的費用,亦沒有相關規定,但由於此手術摘取部分生殖器官,有重傷害的疑慮,而要求家屬簽同意書作為被控告時的保障。即使有少數人成功成為自己,站出來為性少數族群發聲,然而大體而言,台灣社會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我們要選擇繼續活在謊言中,還是活出真正的自己?」這是許多跨性別人士遇到兩難的問題,為了成為順性別而「勇敢做自己」的代價太高,必須忍受社會上的異樣眼光與種種奚落,可是不順從自己心裡的聲音,偽裝成社會期望的模樣對他們而言又是另一種痛苦,或許我們身邊也有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在與自我認同的矛盾對抗,每天醒來都覺得自己不是自己。因此真正重要的並不是手冊上是否明訂性別不安為病,而是期盼眾人的思想觀念能改變,接納這些與眾不同的人,使他們擁有一個安全的空間,自信地表現出他們真正的自己。


參考資料:

  1. 臺灣跨性別權益
  2. 性別不安


責任編輯:郭羽婕 核稿編輯:張恩睿

關注粉專 接收最新消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BB 嚕嗶啵的嗶嗶啵啵
449會員
575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2025/02/08
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Claudia Goldin 鄭重推薦:「如果你只讀一本經濟學的書,就選這本吧!」《經濟學中的小故事與大觀念》以淺顯易懂的方式,透過歷史中的小故事交代經濟學的發展脈絡,包含COVID-19對經濟的影響、人工智慧對人類的風險等議題,有趣又輕鬆的文字,幫助讀者輕鬆入門!
Thumbnail
2025/02/08
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Claudia Goldin 鄭重推薦:「如果你只讀一本經濟學的書,就選這本吧!」《經濟學中的小故事與大觀念》以淺顯易懂的方式,透過歷史中的小故事交代經濟學的發展脈絡,包含COVID-19對經濟的影響、人工智慧對人類的風險等議題,有趣又輕鬆的文字,幫助讀者輕鬆入門!
Thumbnail
2024/12/30
「哲學就是想太多?」哲學總是與我們若即若離,似乎藏著什麼難以親近的奧秘。《戴上哲學的眼鏡看世界》捨棄了晦澀難懂的⾔詞,並使⽤許多⽣活中常⾒的議題切入,提供哲學⼩⽩⼀個舒適的入⾨管道,也讓讀者驚覺:原來哲學離我這麼近!
Thumbnail
2024/12/30
「哲學就是想太多?」哲學總是與我們若即若離,似乎藏著什麼難以親近的奧秘。《戴上哲學的眼鏡看世界》捨棄了晦澀難懂的⾔詞,並使⽤許多⽣活中常⾒的議題切入,提供哲學⼩⽩⼀個舒適的入⾨管道,也讓讀者驚覺:原來哲學離我這麼近!
Thumbnail
2023/10/16
撰文:魯汶的袋熊先生 各位貴賓,感謝您搭乘哲學航空,我是機長尼采,我這裡謹代表本航班宣布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由於高度合適,我們誠摯推薦您欣賞下方不遠處的群山美景;壞消息是由於高度不足,我們即將墜毀。非常謝謝您今天的搭乘,祝您有個愉快的一天。 如果您已經開始驚慌,請您放心,你的驚
Thumbnail
2023/10/16
撰文:魯汶的袋熊先生 各位貴賓,感謝您搭乘哲學航空,我是機長尼采,我這裡謹代表本航班宣布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由於高度合適,我們誠摯推薦您欣賞下方不遠處的群山美景;壞消息是由於高度不足,我們即將墜毀。非常謝謝您今天的搭乘,祝您有個愉快的一天。 如果您已經開始驚慌,請您放心,你的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叫做《我是男校畢業的女生》裡面的內容,主角是一位「性別認同障礙」的人,原本是男生的他,克服了重重困難,最後手術成女生的樣子。 他從小就覺得自己是一個女生,喜歡女生的東西,也想穿裙子,喜歡跟女生玩在一起,父母親都覺得他生病了,同學也會嘲笑他是「娘娘腔」,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
Thumbnail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叫做《我是男校畢業的女生》裡面的內容,主角是一位「性別認同障礙」的人,原本是男生的他,克服了重重困難,最後手術成女生的樣子。 他從小就覺得自己是一個女生,喜歡女生的東西,也想穿裙子,喜歡跟女生玩在一起,父母親都覺得他生病了,同學也會嘲笑他是「娘娘腔」,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
Thumbnail
也是現在,我才能慢慢喜歡自己外在的某些角度顯現特別女性的線條,也漸漸不害怕自己不陽剛、不擔心自己經常軟弱得需要求助!
Thumbnail
也是現在,我才能慢慢喜歡自己外在的某些角度顯現特別女性的線條,也漸漸不害怕自己不陽剛、不擔心自己經常軟弱得需要求助!
Thumbnail
擁有中性外表的同性伴侶,從小就經歷了原生家庭對性別的歧見,還有由此衍伸出的家族議題。在成長環境與氛圍的暗示下,伴侶一直不滿意自己的女性性別。然而,身為陪伴者的我,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呢?我又是如何陪伴這樣的她?
Thumbnail
擁有中性外表的同性伴侶,從小就經歷了原生家庭對性別的歧見,還有由此衍伸出的家族議題。在成長環境與氛圍的暗示下,伴侶一直不滿意自己的女性性別。然而,身為陪伴者的我,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呢?我又是如何陪伴這樣的她?
Thumbnail
「我只希望能夠成為我自己。」 長大後發現,好好地做自己這件事,竟然是許多人用盡全力去追求的事物。然而,為什麼在我們的社會,做自己會是這麼困難的一件事情呢?
Thumbnail
「我只希望能夠成為我自己。」 長大後發現,好好地做自己這件事,竟然是許多人用盡全力去追求的事物。然而,為什麼在我們的社會,做自己會是這麼困難的一件事情呢?
Thumbnail
原題:身體與外表的認同 那是我與同性交往數次之後,年過三十好幾有交往的對象但同性不能結婚,媽媽突然問出的問題,我瞪大了眼,提高音量沒看媽媽的回問:「呃,妳在想什麼?」 而這幾個問題常常成為了「自我認同」的關鍵。 * 時間拉回我的童年。 「我沒有想變性啊!」後來我這樣對媽媽說。
Thumbnail
原題:身體與外表的認同 那是我與同性交往數次之後,年過三十好幾有交往的對象但同性不能結婚,媽媽突然問出的問題,我瞪大了眼,提高音量沒看媽媽的回問:「呃,妳在想什麼?」 而這幾個問題常常成為了「自我認同」的關鍵。 * 時間拉回我的童年。 「我沒有想變性啊!」後來我這樣對媽媽說。
Thumbnail
我好像生來就注定要與我的生理性別劃清界線,彷彿我錯生在這個身體上,所有人都急著幫我貼上標籤;我降生在父親那個重男輕女嚴重的家族;還在母親身體裡時,就帶著「這胎應該是個男生」的期待來到這個世上。
Thumbnail
我好像生來就注定要與我的生理性別劃清界線,彷彿我錯生在這個身體上,所有人都急著幫我貼上標籤;我降生在父親那個重男輕女嚴重的家族;還在母親身體裡時,就帶著「這胎應該是個男生」的期待來到這個世上。
Thumbnail
註:這是訪談文 小時候我家有傭人,幫忙照顧我們小孩,他領薪水時會買東西給我們,我要求他買男性化的衣服給我。那時候社會觀念保守,喜歡女生不敢表達,只用暗戀的方式。 稍大之後,我到圖書館找書看,像心理學的書,看它怎麼說?有一個說法是父母將女兒當男生養,長大後女兒是同性戀,這只講到T,至於說到婆,有的說
Thumbnail
註:這是訪談文 小時候我家有傭人,幫忙照顧我們小孩,他領薪水時會買東西給我們,我要求他買男性化的衣服給我。那時候社會觀念保守,喜歡女生不敢表達,只用暗戀的方式。 稍大之後,我到圖書館找書看,像心理學的書,看它怎麼說?有一個說法是父母將女兒當男生養,長大後女兒是同性戀,這只講到T,至於說到婆,有的說
Thumbnail
如果身為家長,我懷疑我孩子可能是同志,我該怎麼辦? 有辦法確認嗎? 我擔心孩子可能無法適應學校團體生活? 家長懷疑自己孩子可能是同志,我該怎麼辦? 有辦法確認嗎? 性別氣質、性別認同與性傾向是什麼? 同志傾向孩子該怎麼適應學校團體生活? 青春期的性別探索之旅 解開迷思 正值青春
Thumbnail
如果身為家長,我懷疑我孩子可能是同志,我該怎麼辦? 有辦法確認嗎? 我擔心孩子可能無法適應學校團體生活? 家長懷疑自己孩子可能是同志,我該怎麼辦? 有辦法確認嗎? 性別氣質、性別認同與性傾向是什麼? 同志傾向孩子該怎麼適應學校團體生活? 青春期的性別探索之旅 解開迷思 正值青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