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 寫《天長地久》 是出於內疚和補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raw-image

「媽媽買了這本書,有意無意的叫我看看。我不是抗拒閱讀,但真的覺得很大壓力。」朋友拿起龍應台的《天長地久》,說實話,包裝精美且內容盡的《天長地久》,如果是由母親推薦閱讀的話,確實很「沉重」,因為母親的意圖無非是想你多點陪她。因為朋友的控訴,我在重讀此書時,想起了龍應台去年在香港大學「女朋友 ──《天長地久》讀書會」時的一句話,「有人對我說『啊,所以這是一本寫孝順的書』,我馬上freeze了(表示驚訝),我這本書,從頭到尾沒有一句在寫『孝順』」。

寫《天長地久》 是出於內疚和補償

龍應台出身於台南,22歲時,負責接待一位訪台的美國學者,學者離開台灣的前夕,為龍應台填好了美國大學入學手續,對她說了一句「你,一定要出去」,從此改變了她的命運。龍應台的母親無比堅定地對丈夫說 : 「讓女兒走自己的路」。因為母親的堅持,龍應台離開家鄉,在世界的文學舞台翩翩起舞,到她驀然回首,母親已經腦退化,失去活動能力。對於母親的「人生只有為別人付出」,閱讀以下這一段,我總覺得龍應台寫《天長地久》的原因,是出於內疚和補償:

這世界上有一個女人,不知道為什麼,曾經為我做了這些事:
頭十年,每天省下自己的每一毛錢,為我無窮無盡地提供吃的喝的用的。
後十年,什麼粗工都願意做,為我籌學費。她的手上生了繭,因為日夜編織漁網。她無論如何要讓我受高等教育。
我終於受足了教育,而且教育越高,我走得越遠。她歡歡喜喜,目送我遠行的背影。
這舍關係很怪異;她究竟欠我什麼呢 ?
然後她就老了。眼皮垂不來,蓋住了半隻眼睛;語言堵住了,有疼痛說不出來;肌肉萎縮了,坐下就無法站起。曾經充滿彈性的肌膚,像枯死的絲瓜垂墜下來;曾經活潑明亮的眼神,像死魚的灰白眼珠。她不曾享受過人生,因為她的人生只有為別人付出。

「子親關係」是「親子關係」的一面鏡子

在讀書會上,龍應台說《天長地久》只是在描寫恩情的其中一面。如果親情好比大樹,親恩作為大樹最甜美的汁液的質量,視乎於上一代人如何對待下一代人。《天長地久》並不是在歌頌親恩,而是龍應台很個人地感激(且補償)母親當年的付出,並希望提醒一直在往前衝而忽略總是擔當「人生後盾」的父母的我們 (向前衝真的看不見背後呢),「有恩要報」不要太遲。

的確,書中不是一面倒「歌頌恩情」,以下的例子我相信比比皆是。瑞典大導演柏格曼是個在懲罰中長大的小孩。父親用最嚴厲的規範管教子女,體罰﹑示眾﹑被關進黑櫥…在父親臨終的時候,柏格曼回應母親希望他到醫院探病,說「我跟他沒話好談,也根本不在乎他,何況,他臨終時見到我,恐怕也覺我不爽」。「子親關係」是「親子關係」的一面鏡子,打個比方,如果小時候,父母工作忙碌,「寵愛」孩子的方法是以物質為主,長大後或者很難期望孩子不是以物質為主的方法「報答」自己吧。

幾代人一起體驗「老去」 照顧「老去」也是一種身教

人口老化是近幾十年才出現的社會問題(以前的人很短命呀!),首當其衝的是戰後嬰兒潮(1946–1964出生)的父母。他們可能很少體會到「老去」是一件怎樣的事情 (戰後他們很多都在新的地方落地生根,並沒有長輩在身邊),第一次經歷「老去」,是在自己身上。戰後嬰兒第一次體驗「老去」,是在他們的父母身上。戰後嬰兒的孩子(1980–1994出生)第一次體驗「老去」,是在他們的爺爺嫲嫲身上。龍應台書中說,下一代將來會怎樣對待我們,要看我們此刻怎樣對待上一代。原來「老去」和「照顧老去」的,也可以是一種身教。

此生能給的 是時間

如果你問我,我會想孩子將來怎樣陪伴老去的我,我會想他們陪我飲茶﹑帶我到處遊玩﹑帶我看電影﹑帶我和孫兒見面…如果我要孩子這樣做,我現在就要毫不鄙吝把時間給予父母。比起物質,陪伴才是最貴重的禮物。

因為此生最珍貴的,是時間;此生能給的,亦只有時間。

非常引人入勝的宣傳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endy Au 泳桐的沙龍
1會員
8內容數
如何尊重病人選擇及自主權? 當倫理與法律衝突時,怎麼辦?此出版專題將解答所有有關醫學倫理與法律的相關議題。
2020/03/21
對於一個從外地回港接受自我隔離14天的港人來說,相信這個隔離要求絕對是合理的。畢竟,香港較為安全正是有賴於醫護的付出及港人的自律。作為回留的一員,怎可以令自己成為「生化武器」?然而這個合情合理的的要求,在西方公共衛生研究竟然是一個有爭論的議題!
Thumbnail
2020/03/21
對於一個從外地回港接受自我隔離14天的港人來說,相信這個隔離要求絕對是合理的。畢竟,香港較為安全正是有賴於醫護的付出及港人的自律。作為回留的一員,怎可以令自己成為「生化武器」?然而這個合情合理的的要求,在西方公共衛生研究竟然是一個有爭論的議題!
Thumbnail
2019/09/05
我要去英國倫敦讀碩士,主修醫學法及倫理學(Medical Law and Ethics)。 兩年前,我決定離開全港最大的港資律師樓,走入紅底國企做內部律師(In-house counsel),最大的原因是要了解「內地人做生意和做事的思維文化」。
Thumbnail
2019/09/05
我要去英國倫敦讀碩士,主修醫學法及倫理學(Medical Law and Ethics)。 兩年前,我決定離開全港最大的港資律師樓,走入紅底國企做內部律師(In-house counsel),最大的原因是要了解「內地人做生意和做事的思維文化」。
Thumbnail
2019/02/23
我喜歡去旅行,也不介意一個人出行,正確點說是寧願一個人也不想因為要遷就旅伴而令自己不愉快。所以老實說,與「子親旅遊」一定不是我的首選。但自己遊多了,更覺得人一生如果沒有機會多看看世界便離開,是一件很可惜的事。英語不靈光科技不通的媽媽,若不是有我作伴,是不會到中台以外的地方的。
Thumbnail
2019/02/23
我喜歡去旅行,也不介意一個人出行,正確點說是寧願一個人也不想因為要遷就旅伴而令自己不愉快。所以老實說,與「子親旅遊」一定不是我的首選。但自己遊多了,更覺得人一生如果沒有機會多看看世界便離開,是一件很可惜的事。英語不靈光科技不通的媽媽,若不是有我作伴,是不會到中台以外的地方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本書如實地記錄了媽媽龍應台和兒子安德烈不同世代之間的對話與思辨,嘗試理解彼此但又不輕易妥協,非常精彩。很多時候安德烈甚至會直接嘲弄媽媽,令人好氣又好笑;龍應台也會在理解兒子的想法後,從自己的生命經歷中,提供不同的觀點與視角給兒子參考,但是不會逼迫他去接受。這些對話成為了母子之間最珍貴的回憶。
Thumbnail
這本書如實地記錄了媽媽龍應台和兒子安德烈不同世代之間的對話與思辨,嘗試理解彼此但又不輕易妥協,非常精彩。很多時候安德烈甚至會直接嘲弄媽媽,令人好氣又好笑;龍應台也會在理解兒子的想法後,從自己的生命經歷中,提供不同的觀點與視角給兒子參考,但是不會逼迫他去接受。這些對話成為了母子之間最珍貴的回憶。
Thumbnail
讓我想一下該怎麼好好分享讀完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受,如果以「真的好感動」、「好好看」的方式起頭書寫,似乎無法完全彰顯龍應台老師那經歷生命淬鍊的文字是如何在我的心中引發情感漣漪,也讓我深感佩服日常的文章竟能如此撼動人心,不少書友都頻頻與我分享對這本書的喜愛,甚至是讀到淚流滿面。
Thumbnail
讓我想一下該怎麼好好分享讀完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受,如果以「真的好感動」、「好好看」的方式起頭書寫,似乎無法完全彰顯龍應台老師那經歷生命淬鍊的文字是如何在我的心中引發情感漣漪,也讓我深感佩服日常的文章竟能如此撼動人心,不少書友都頻頻與我分享對這本書的喜愛,甚至是讀到淚流滿面。
Thumbnail
我們拼命地學習如何成功衝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麼跌得有尊嚴;你的膝蓋破得血肉模糊時,怎麼清洗傷口、怎麼包紮;你痛得無法忍受時,用什麼樣的表情去面對別人;你一頭栽下時,怎麼治療內心淌血的創傷,怎麼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麼收拾?
Thumbnail
我們拼命地學習如何成功衝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麼跌得有尊嚴;你的膝蓋破得血肉模糊時,怎麼清洗傷口、怎麼包紮;你痛得無法忍受時,用什麼樣的表情去面對別人;你一頭栽下時,怎麼治療內心淌血的創傷,怎麼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麼收拾?
Thumbnail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情綿綿,讓我來說說吧!
Thumbnail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情綿綿,讓我來說說吧!
Thumbnail
2018年社團讀友們推薦的前五名書本之一,集結了龍應台寫給失智母親應美君的信。 生於1925年的美君,到今年也遇入95歲了。高齡95歲固然令人欣喜,但我很驚訝也很不捨的是,美君居然失智長達20年了!而對於外界似乎全然亳無反應的美君,我也忍不住想,這樣失去靈魂的美君,還是龍應台的母親嗎?
Thumbnail
2018年社團讀友們推薦的前五名書本之一,集結了龍應台寫給失智母親應美君的信。 生於1925年的美君,到今年也遇入95歲了。高齡95歲固然令人欣喜,但我很驚訝也很不捨的是,美君居然失智長達20年了!而對於外界似乎全然亳無反應的美君,我也忍不住想,這樣失去靈魂的美君,還是龍應台的母親嗎?
Thumbnail
最近在讀龍應台的天長地久,主要描述她與母親的互動,讀著讀著,常不自覺的就淚流滿面。她說:我自己人生有效期時光,和母親這個對我恩德最大的人的最後時光,這兩條平行線唯一還可以相接的,就是現在,它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了。
Thumbnail
最近在讀龍應台的天長地久,主要描述她與母親的互動,讀著讀著,常不自覺的就淚流滿面。她說:我自己人生有效期時光,和母親這個對我恩德最大的人的最後時光,這兩條平行線唯一還可以相接的,就是現在,它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了。
Thumbnail
年歲稍長後的這幾年,開始不經意的關注長照議題。一眼望去,散落在桌前書櫃上的龍應台【天長地久】、張曼娟的【我輩中人】……很難忽略關於生離死別的議題。 十八歲離開家鄉外出升學後,便收起羽翼,在這諾大的城市停留,開啟了客居他鄉的生活,漸漸習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步調………春去秋來轉眼間,這待在他鄉的
Thumbnail
年歲稍長後的這幾年,開始不經意的關注長照議題。一眼望去,散落在桌前書櫃上的龍應台【天長地久】、張曼娟的【我輩中人】……很難忽略關於生離死別的議題。 十八歲離開家鄉外出升學後,便收起羽翼,在這諾大的城市停留,開啟了客居他鄉的生活,漸漸習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步調………春去秋來轉眼間,這待在他鄉的
Thumbnail
「媽媽買了這本書,有意無意的叫我看看。我不是抗拒閱讀,但真的覺得很大壓力。」朋友拿起龍應台的《天長地久》,說實話,包裝精美且內容盡的《天長地久》,如果是由母親推薦閱讀的話,確實很「沉重」,因為母親的意圖無非是想你多點陪她。因為朋友的控訴,我在重讀此書時,想起了龍應台去年在香港大學「女朋友 ──《
Thumbnail
「媽媽買了這本書,有意無意的叫我看看。我不是抗拒閱讀,但真的覺得很大壓力。」朋友拿起龍應台的《天長地久》,說實話,包裝精美且內容盡的《天長地久》,如果是由母親推薦閱讀的話,確實很「沉重」,因為母親的意圖無非是想你多點陪她。因為朋友的控訴,我在重讀此書時,想起了龍應台去年在香港大學「女朋友 ──《
Thumbnail
這是七月的共讀書,我同時加買了 "我輩中人" 與讀書館借閱 "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試圖能對新興的老年學科有更多的理解與準備,期盼對母親不留遺憾,期盼對自己無怨無悔,到了最後的日子裡,能無愧地說出我已盡力。
Thumbnail
這是七月的共讀書,我同時加買了 "我輩中人" 與讀書館借閱 "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試圖能對新興的老年學科有更多的理解與準備,期盼對母親不留遺憾,期盼對自己無怨無悔,到了最後的日子裡,能無愧地說出我已盡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