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一個用來住到老的空間。 認識自己,才能設計最需要的家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感謝冠德玉山教育基金會的居心誌邀訪,上個月我與工作人員一行6人度過了愉快充實的下午。拍攝的地點是在桃園高鐵附近剛完工的青璞匯。
我原本對各建案的公設已看到有點麻痺,但此案中規劃的、佔整個樓層一半的「社區圖書館」,讓我印象深刻。
這不是隨便找一個閒置空間,放一堆書、桌椅而已,那種叫做「閱讀室」或「會議室」,而非圖書館。他們的社區圖書館是會定期更新的,住戶可以定期看到新書、以及最新一期的報章雜誌(如果是這種公設,我就覺得很值得)。
它的社區圖書館有分為閱讀區,聊天區(類似公立圖書館一樓大廳那種氣氛),K書區(這小空間我好愛喔!完全煞到!有插座!可以半夜跑去寫稿真不賴),還有家教區(有隔間且一張四人桌,即使書本作業攤在桌面上也夠),據基金會的人說,冠德每個建案都有規劃社區圖書館,藏書量至少都3千冊起跳的...他們願意貼切生活需求而非養蚊子的公設,很值得肯定。
圖書館的閱讀區另外一個角度
四人桌,有屏風隔開,可作為家教、專案討論等需要書寫跟攤開資料的對談
K書區的規劃:一人一桌
有插座、公共空間、又是專屬自己的小角落
至於文章的部份,感謝採訪我的蔚秦Anya Lin小姐很貼切的描述了我的想法(她是個很棒的freelancer,有接撰稿採訪企劃及日中翻譯),她幫我寫了兩篇主題,一是「家,是一個用來住到老的空間」、二是「認識自己,才能設計最需要的家」。
居心誌在粉專已有很棒的介紹文,我就直接引用了!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
家,是一個用來住到老的空間
人生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規劃,生活的場域也隨之有所調整。
一般人會在45歲開始進入第二波購屋或翻修階段,並開始思考同住家人及自己老後的需求。
該如何事先預備、考慮每個成員,才能以更優雅的姿態迎接可能的變動與挑戰、更幸福地在「家」這個空間中安放自己的未來。
認識自己,才能設計最需要的家
你想要一個什麼樣子的「家」?一百個人應該會有一百種答案。
這一點,經年累月採訪並記錄,關於生活與住宅一切的林黛羚正是深有所感。
「看了許多人不同的生活模式後,會發現對家的條件與需求確實因人而異。」
你可曾思考過怎麼樣的「家」,才是想像中的居心地嗎?
Photo/葉仁傑 by居心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會員
    2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幾天拜訪四十多歲的朋友家,他和小時玩伴們一起蓋一棟五層樓的獨棟,每層約實坪40坪。 屋內除了電梯、樓梯、梯廳及頂樓外,#沒有其他公設。屋外的停車場產權也是五戶共有,有機車棚及一戶一個停車位。 「我們太熟了,認識超過30年,彼此有什麼毛都摸的一清二楚。想找誰就打個電話問一下、想開管理會議就隨便選一
    清明時節緬懷先人,除了出門祭祖外,有些住戶家裡也有拜拜。祖先櫃(佛堂)的配置對空間大的住家不成問題,但對35坪以下的家庭就很具挑戰性,成年子女接長輩來家裡住、幫長輩翻修住家,也會遇到這方面的需求。 相較於其他櫃體配置,祖先櫃的限制條件多,風水師規定它要在哪就要在哪,而且尺寸座向不容調整,設計師與屋主
    前幾天拜訪一間中小傳產企業,老闆家就在公司隔壁。 老闆娘雇用了一位專職大廚,週一到週五為員工準備家常自助中飯,中午吃飯時間,員工們就從公司走過來到老闆家吃飯。 20多名員工不必到外面覓食,大廚設計營養菜單每天變換菜色,在這非常時期,也相對降低外食的感染風險。 老闆跟闆娘沒生小孩,收養了六隻被遺棄的流
    新的一週即將展開,趁此刻分享這段時期我們可以做的3件好事,祝願大家都愉快順遂!:-) 1. #少看新聞 我們不能不知道資訊,但我們沒必要重複看同樣資訊。看太多重複新聞或評論、同樣議題不斷討論,會讓人陷入無謂恐慌之中。 恐慌就像是:「明明沒有溺水,卻深信自己溺水而表現出嗆到的樣子。」這樣容易失去判斷力
    通常,被炒作的議題、或被造神的新聞,我都會先打個問號。我會好奇,它這消息釋出來的背後目的是什麼? 例如近年很夯的共居共住,真的有這麼美好嗎?我不認為,至少我看到的並沒有因此變美好。你可以住附近、你可以住同一棟不同樓層(一層一戶)、一可以住同一層樓不同戶,但要「共居共住」,你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嗎?其
    日前收到一位即將從感染區回國、必須進行居家檢疫的朋友詢問。他說他房間通風很好、應該是太好了,風大的時候都用灌的。他擔心回國後如果待在原本房間,即使關上房門,空氣仍會透過門縫灌到家中其他區域。但如果都不開窗又關房門,又會太悶。 我聽了他描述家中房間數及格局後,想了一陣子,建議他如果可以,就換房間吧。剛
    前幾天拜訪四十多歲的朋友家,他和小時玩伴們一起蓋一棟五層樓的獨棟,每層約實坪40坪。 屋內除了電梯、樓梯、梯廳及頂樓外,#沒有其他公設。屋外的停車場產權也是五戶共有,有機車棚及一戶一個停車位。 「我們太熟了,認識超過30年,彼此有什麼毛都摸的一清二楚。想找誰就打個電話問一下、想開管理會議就隨便選一
    清明時節緬懷先人,除了出門祭祖外,有些住戶家裡也有拜拜。祖先櫃(佛堂)的配置對空間大的住家不成問題,但對35坪以下的家庭就很具挑戰性,成年子女接長輩來家裡住、幫長輩翻修住家,也會遇到這方面的需求。 相較於其他櫃體配置,祖先櫃的限制條件多,風水師規定它要在哪就要在哪,而且尺寸座向不容調整,設計師與屋主
    前幾天拜訪一間中小傳產企業,老闆家就在公司隔壁。 老闆娘雇用了一位專職大廚,週一到週五為員工準備家常自助中飯,中午吃飯時間,員工們就從公司走過來到老闆家吃飯。 20多名員工不必到外面覓食,大廚設計營養菜單每天變換菜色,在這非常時期,也相對降低外食的感染風險。 老闆跟闆娘沒生小孩,收養了六隻被遺棄的流
    新的一週即將展開,趁此刻分享這段時期我們可以做的3件好事,祝願大家都愉快順遂!:-) 1. #少看新聞 我們不能不知道資訊,但我們沒必要重複看同樣資訊。看太多重複新聞或評論、同樣議題不斷討論,會讓人陷入無謂恐慌之中。 恐慌就像是:「明明沒有溺水,卻深信自己溺水而表現出嗆到的樣子。」這樣容易失去判斷力
    通常,被炒作的議題、或被造神的新聞,我都會先打個問號。我會好奇,它這消息釋出來的背後目的是什麼? 例如近年很夯的共居共住,真的有這麼美好嗎?我不認為,至少我看到的並沒有因此變美好。你可以住附近、你可以住同一棟不同樓層(一層一戶)、一可以住同一層樓不同戶,但要「共居共住」,你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嗎?其
    日前收到一位即將從感染區回國、必須進行居家檢疫的朋友詢問。他說他房間通風很好、應該是太好了,風大的時候都用灌的。他擔心回國後如果待在原本房間,即使關上房門,空氣仍會透過門縫灌到家中其他區域。但如果都不開窗又關房門,又會太悶。 我聽了他描述家中房間數及格局後,想了一陣子,建議他如果可以,就換房間吧。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因參加彭明敏文教基金會舉辦的活動而造訪欒樹下書房/咖啡,在靜謐環境中閱讀、用餐,這邊不僅是閱讀和品味輕食的好地方,更是進行深度思考與交流的空間。書店獨特的氛圍,結合展覽和沙龍講座,讓我可以回顧臺灣民主運動的重要性與歷史脈絡,反思當代臺灣面臨的挑戰與希望。
    Thumbnail
    現在我坐在小書房的椅子上休息,等下就要離開小書房。 小書房在秀泰二館的二樓,以前來逛過。 小書房,其實是金石堂書店,面積大,書也多,椅子也多,整體環境也很好。 在台中的書店中,小書房很有特色,算是間很值得逛的書店。 今天黃昏,我帶女兒來逛小書房。
    擁有一個與自然景觀相伴的家是許多人的夢想,而位在東海大學旁的這戶住宅正是在這樣的憧憬下,被賦予了新的生機,成為簡約自在的悠閒居所。   夫婦倆即將迎來退休,子女已長大在外奮鬥,於是以他們的生活方式和需求為中心,為了滿足女主人對花藝的愛好和男主人的好
    Thumbnail
    在年長者居住空間中,客廳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透過一些簡單的空間佈置和傢俱選擇,可以讓客廳更加安全。
    Thumbnail
    這是由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籌辦的特展「當我們同宅一起:公宅設計與理想現代生活」的系列講座之一。講請到實踐大學的蕭有志老師以及中原大學的陳宣誠老師,分別分享了廣慈社宅及斯文裡三期公辦都市更新的公共藝術,讓我們思考公共藝術與社會住宅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午後的陽光,窗外的鳳凰木,我好喜歡這樣的圖書館,那是認真過生活的人、努力充實自己的人、喜歡閱讀的人、正在追夢的人聚集在一個空間中,所散發的氛圍。
    Thumbnail
    好的圖書館設計能夠提供舒適的閱讀環境,鼓勵社區參予互動,並且成為在地化都市的文化地標。現代圖書館不僅需要提供舒適的閱讀環境,還要滿足不同用戶的多樣化需求。本文介紹了圖書館設計、建築形式與外觀設計,以及國外綠色建築案例,旨在提供基本概念並通過具體案例分析來啟發考生。
    Thumbnail
    今時今日要獲得資訊,未必一定需要到圖書館,甚麼人還會繼續去圖書館呢?我在香港中央圖書館就見到使用者包括各年齡層,還發現一個有趣的使用圖書方法。也介紹我在香港中央圖書館最喜歡的位置,是一個令人感到舒泰的讀書環境。
    Thumbnail
    經常要找教室來教學, 但天生害羞,要主動去問各個咖啡廳老闆說場地可不可以借用, 對內向者而言真的『極大困難!!』 後來發現台北這間「小樹屋」真的是天大的福音, 因為第一次體驗,贈送了兩小時體驗卷(後來還加碼第二張) 竟然都有體驗卷了,總統套房(誤)當然要給他訂下去試試看。 這次選擇的是在民權西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現在越來越多圖書館都新增了「樂齡區」,專放一些退休、老化、生命、健康、營養等議題的相關書籍(印象中小時候去圖書館沒看過這樣獨立的區域)。 剛搬來台北工作時,雖然有許多新事物需要適應,但當時的我仍不減閱讀的慾望,因此上班第一天結束後,我迅速前往住家附近的圖書館辦理借書證,借了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因參加彭明敏文教基金會舉辦的活動而造訪欒樹下書房/咖啡,在靜謐環境中閱讀、用餐,這邊不僅是閱讀和品味輕食的好地方,更是進行深度思考與交流的空間。書店獨特的氛圍,結合展覽和沙龍講座,讓我可以回顧臺灣民主運動的重要性與歷史脈絡,反思當代臺灣面臨的挑戰與希望。
    Thumbnail
    現在我坐在小書房的椅子上休息,等下就要離開小書房。 小書房在秀泰二館的二樓,以前來逛過。 小書房,其實是金石堂書店,面積大,書也多,椅子也多,整體環境也很好。 在台中的書店中,小書房很有特色,算是間很值得逛的書店。 今天黃昏,我帶女兒來逛小書房。
    擁有一個與自然景觀相伴的家是許多人的夢想,而位在東海大學旁的這戶住宅正是在這樣的憧憬下,被賦予了新的生機,成為簡約自在的悠閒居所。   夫婦倆即將迎來退休,子女已長大在外奮鬥,於是以他們的生活方式和需求為中心,為了滿足女主人對花藝的愛好和男主人的好
    Thumbnail
    在年長者居住空間中,客廳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透過一些簡單的空間佈置和傢俱選擇,可以讓客廳更加安全。
    Thumbnail
    這是由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籌辦的特展「當我們同宅一起:公宅設計與理想現代生活」的系列講座之一。講請到實踐大學的蕭有志老師以及中原大學的陳宣誠老師,分別分享了廣慈社宅及斯文裡三期公辦都市更新的公共藝術,讓我們思考公共藝術與社會住宅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午後的陽光,窗外的鳳凰木,我好喜歡這樣的圖書館,那是認真過生活的人、努力充實自己的人、喜歡閱讀的人、正在追夢的人聚集在一個空間中,所散發的氛圍。
    Thumbnail
    好的圖書館設計能夠提供舒適的閱讀環境,鼓勵社區參予互動,並且成為在地化都市的文化地標。現代圖書館不僅需要提供舒適的閱讀環境,還要滿足不同用戶的多樣化需求。本文介紹了圖書館設計、建築形式與外觀設計,以及國外綠色建築案例,旨在提供基本概念並通過具體案例分析來啟發考生。
    Thumbnail
    今時今日要獲得資訊,未必一定需要到圖書館,甚麼人還會繼續去圖書館呢?我在香港中央圖書館就見到使用者包括各年齡層,還發現一個有趣的使用圖書方法。也介紹我在香港中央圖書館最喜歡的位置,是一個令人感到舒泰的讀書環境。
    Thumbnail
    經常要找教室來教學, 但天生害羞,要主動去問各個咖啡廳老闆說場地可不可以借用, 對內向者而言真的『極大困難!!』 後來發現台北這間「小樹屋」真的是天大的福音, 因為第一次體驗,贈送了兩小時體驗卷(後來還加碼第二張) 竟然都有體驗卷了,總統套房(誤)當然要給他訂下去試試看。 這次選擇的是在民權西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現在越來越多圖書館都新增了「樂齡區」,專放一些退休、老化、生命、健康、營養等議題的相關書籍(印象中小時候去圖書館沒看過這樣獨立的區域)。 剛搬來台北工作時,雖然有許多新事物需要適應,但當時的我仍不減閱讀的慾望,因此上班第一天結束後,我迅速前往住家附近的圖書館辦理借書證,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