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財報分析》004-呆帳費用分析

《進階財報分析》004-呆帳費用分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很多公司會調節呆帳費用的提列,當公司很賺錢時提高呆帳費用,當公司比較差時降低呆帳會用,當公司要洗大澡時,鉅額認列呆帳費用,這樣子非經常的呆帳費用的提列,其實對於明眼人來說是個很不錯的交易機會。

【實際案例-裕融(9941)】

現金流量表中營業活動之現金流量中將不影響現金流量的收益費損項目扣除,舉例來說呆帳費用的增加主要是財會人員根據應收帳款發生呆帳無法收回的可能性(機率)做判斷所計算出來,所以增加呆帳時公司不會支付現金出去,純粹是估計計算呆帳發生可能金額。


FIG-01

FIG-01


因此,我們可以從現金流量表中營業活動部份看到呆帳費用的金額。對於像裕融這種公司呆帳的提列影響損益甚大,像103年呆帳提的少只有842,774千元,當年度獲利就有2,154,268千元,104年度呆帳提的多 1,046,402千元,當年度獲利就只剩1,934,823千元(圖1)。

但呆帳怎樣算多?需要有一個衡量多寡的依據,我們可以用呆帳費用除以營業收入來分析:


FIG-02

FIG-02

利用圖1及圖2的資訊:104年的呆帳費用1,046,402仟元/營業收入16,835,933仟元為6.22%,103年呆帳費用842,774仟元/營業收入15,637,337仟元為5.38%。由此可見實際上以呆帳率來看,104年增加不到1%,提列的呆帳1,046,402千元並未超出103年甚多,但該公司股價卻因此受到壓抑(圖3)。


FIG-03

FIG-03






avatar-img
Weissor的沙龍
33會員
8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Weisso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既然IFRS將損益表改成綜合損益表,就告訴我們,除了稅後淨利外,還有其他綜合損益項目會影響淨值,以全含所得的概念,綜合損益才是最終的損益,但是投資人往往不當綜合損益一回事,直到綜合損益影響股價以後。我們一般最重視的就是每股盈餘,以為每股盈餘不錯本益比低股價就是便宜,對於其他綜合損益根本看也不看一眼,
有時候看合併報表的損益表的合併稅後淨利不準,因為合併報表的子公司繁多,如果全部持有子公司100%股權當然就沒甚麼問題,有些母公司持有子公司僅有50%或60%,而最賺錢的公司是子公司,所以合併損益賺了很多錢,但是實際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則大大打折,這個時候就要看屬於母公司的稅後淨利率或稅後淨利才準。 【實
企業的所得稅率,通常很穩定,除非有特殊的租稅減免,或租稅減免到期,否則所得稅率相對的穩定,然而稅法的改變,或者大查稅造成補稅,也會使當季或當年度的所得稅大增,這個時候你看到的獲利是相當的差勁,其實正是入手的時候,這些就是典型的非經常性費用。 【實際案例-豐泰(9910)】 2016年12月14日
既然IFRS將損益表改成綜合損益表,就告訴我們,除了稅後淨利外,還有其他綜合損益項目會影響淨值,以全含所得的概念,綜合損益才是最終的損益,但是投資人往往不當綜合損益一回事,直到綜合損益影響股價以後。我們一般最重視的就是每股盈餘,以為每股盈餘不錯本益比低股價就是便宜,對於其他綜合損益根本看也不看一眼,
有時候看合併報表的損益表的合併稅後淨利不準,因為合併報表的子公司繁多,如果全部持有子公司100%股權當然就沒甚麼問題,有些母公司持有子公司僅有50%或60%,而最賺錢的公司是子公司,所以合併損益賺了很多錢,但是實際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則大大打折,這個時候就要看屬於母公司的稅後淨利率或稅後淨利才準。 【實
企業的所得稅率,通常很穩定,除非有特殊的租稅減免,或租稅減免到期,否則所得稅率相對的穩定,然而稅法的改變,或者大查稅造成補稅,也會使當季或當年度的所得稅大增,這個時候你看到的獲利是相當的差勁,其實正是入手的時候,這些就是典型的非經常性費用。 【實際案例-豐泰(9910)】 2016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