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CD:《齊唱》系列3《極》(上)

2020/05/0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齊唱》系列最終回,終於聽\\說「CD」,但鍾氏兄弟與《齊唱》?簡直風馬牛不相及!況且《極》自2014年推出後,滿街專業評鑑,筆者何方神聖,還有置喙之洞見?
大家要明白,做傻事才可增加點擊率。加上筆者將會挑起兩個可以吵架的題目,這回人氣肯定火熱!
去年2月及8月,Medium作者文化九公:神學只是一場遊戲早已撰寫有關鍾氏兄弟及《極》的長文:
珠玉在前,筆者無識見補充,只求一舒己見。

雖然,我自己亦懷疑我的「一舒己見」只不過是指桑罵槐,捏扣兩個「稻草人」的頸項大聲喧嘩,醉翁之意,另有所指。

《極》當然完全與《齊唱》沾不上親族關係,但如上一篇所言,筆者看重《齊唱》精神的延續。鍾氏兄弟在《極》之前,多次與原唱者或其他歌手,重新演繹《齊唱》(1)。筆者稍後亦會談及:《極》部份作品,其「原型」亦可以在早年《齊唱》找到。
可以吵架了:沒有《齊唱》開墾的土壤,會滋長出《極》嗎?筆者大膽地回答:會!因為我們身處這個時代有話要說,《齊唱》那種用「自己的聲音」譜出來、填出來、唱出來的行動,終歸要發生一次。前人走過類似的路,很好,可以參考;前人未走過這條路,沒有參考,鍾氏兄弟沒有機會演繹《齊唱》,那樣就去冒一次險。
《齊唱》冒險一試,《曾路得+四月之聲》冒更大的險,《極》簡直孤身犯險,鍾氏兄弟總算成功脫險並有收獲。若果說《極》的成功是「前人種樹後人收」,我估計鍾氏兄弟不會反對。
然後又可以吵大架了:某一批人(例如鍾氏兄弟)才是《齊唱》繼承者,乃「名門正宗」,其他創作當代基督教詩歌的人與機構;甚至ACM自身,或多或少都「偏離」一點點《齊唱》精神,對嗎?
只要我們秉承上述「我才是正統,你未夠純淨」這種「嫡系真傳」心態,吵架不難,指控很易,合作甭想。
《齊唱》精神,理應體現在《齊唱》的作品內容。ACM主導的《齊唱》雖未至於百川匯海,囊括當代所有華人基督徒音樂人,但仍堪稱枝繁葉茂。我喜歡《齊唱》作品中的社會觸角,有人喜歡《齊唱》作品中的敬拜導向、靈性操練,亦有人驚豔於《齊唱》作品敢於探討教會生活現象。《齊唱》題材還有各種嘗試,例如《發明之主》(《齊唱(4)》)是傳統聖詩「日月星辰大自然」之外的新視角。
《極》的社會觸角,毫無疑問超越不少昔日及同期作品,但《極》即使做得再好,都不會、不能「獨占」《齊唱》所有精神(內容),起碼《極》就沒有敬拜詩歌。《極》的社會觸角再細膩,也不可能跨越時空應對2019年及其後的香港局面。
「各自爬山,延續《齊唱》」,不是虛幻的烏托邦論調,是理智的實踐心態。已經廿一世紀,還要擁抱爭奪甚麼「嫡系真傳」光環嗎?
套用基督教會內的專有詞彙,《齊唱》音樂人的異象、視野、才能,全都來自、源自三一神,沒有人能據為己有,只可等候三一神分配及差遣,鍾氏兄弟只不過「奉命行事」而已。
心態更新變化,放眼遠望,《齊唱》其實早已遍地芳菲,例如筆者十分喜愛的《城市旋律》,與《齊唱》並存於80年代,直到今天仍有人唱和其作品()。
釐清「傳承」,放下兩個「稻草人」,下回繼續聽\\說《極》。
(……待續)
註:
(1) 《鍾氏兄弟為吳秉堅築祭壇 逾百音樂人為神重唱舊曲》 (基督教週報,21/8/2011) http://christianweekly.net/2011/ta23229.htm
(2) 《城市心靈的迴盪旋律》 (基督教週報,13/4/2008) http://christianweekly.net/2008/ta16427.htm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8會員
13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