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CD:《齊唱》系列3《極》(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齊唱》系列最終回,終於聽\\說「CD」,但鍾氏兄弟與《齊唱》?簡直風馬牛不相及!況且《極》自2014年推出後,滿街專業評鑑,筆者何方神聖,還有置喙之洞見?

大家要明白,做傻事才可增加點擊率。加上筆者將會挑起兩個可以吵架的題目,這回人氣肯定火熱!

raw-image

去年2月及8月,Medium作者文化九公:神學只是一場遊戲早已撰寫有關鍾氏兄弟及《極》的長文:


珠玉在前,筆者無識見補充,只求一舒己見。

雖然,我自己亦懷疑我的「一舒己見」只不過是指桑罵槐,捏扣兩個「稻草人」的頸項大聲喧嘩,醉翁之意,另有所指。

《極》當然完全與《齊唱》沾不上親族關係,但如上一篇所言,筆者看重《齊唱》精神的延續。鍾氏兄弟在《極》之前,多次與原唱者或其他歌手,重新演繹《齊唱》(1)。筆者稍後亦會談及:《極》部份作品,其「原型」亦可以在早年《齊唱》找到。

可以吵架了:沒有《齊唱》開墾的土壤,會滋長出《極》嗎?筆者大膽地回答:會!因為我們身處這個時代有話要說,《齊唱》那種用「自己的聲音」譜出來、填出來、唱出來的行動,終歸要發生一次。前人走過類似的路,很好,可以參考;前人未走過這條路,沒有參考,鍾氏兄弟沒有機會演繹《齊唱》,那樣就去冒一次險。

《齊唱》冒險一試,《曾路得+四月之聲》冒更大的險,《極》簡直孤身犯險,鍾氏兄弟總算成功脫險並有收獲。若果說《極》的成功是「前人種樹後人收」,我估計鍾氏兄弟不會反對。

然後又可以吵大架了:某一批人(例如鍾氏兄弟)才是《齊唱》繼承者,乃「名門正宗」,其他創作當代基督教詩歌的人與機構;甚至ACM自身,或多或少都「偏離」一點點《齊唱》精神,對嗎?

只要我們秉承上述「我才是正統,你未夠純淨」這種「嫡系真傳」心態,吵架不難,指控很易,合作甭想。

《齊唱》精神,理應體現在《齊唱》的作品內容。ACM主導的《齊唱》雖未至於百川匯海,囊括當代所有華人基督徒音樂人,但仍堪稱枝繁葉茂。我喜歡《齊唱》作品中的社會觸角,有人喜歡《齊唱》作品中的敬拜導向、靈性操練,亦有人驚豔於《齊唱》作品敢於探討教會生活現象。《齊唱》題材還有各種嘗試,例如《發明之主》(《齊唱(4)》)是傳統聖詩「日月星辰大自然」之外的新視角。

《極》的社會觸角,毫無疑問超越不少昔日及同期作品,但《極》即使做得再好,都不會、不能「獨占」《齊唱》所有精神(內容),起碼《極》就沒有敬拜詩歌。《極》的社會觸角再細膩,也不可能跨越時空應對2019年及其後的香港局面。

「各自爬山,延續《齊唱》」,不是虛幻的烏托邦論調,是理智的實踐心態。已經廿一世紀,還要擁抱爭奪甚麼「嫡系真傳」光環嗎?

套用基督教會內的專有詞彙,《齊唱》音樂人的異象、視野、才能,全都來自、源自三一神,沒有人能據為己有,只可等候三一神分配及差遣,鍾氏兄弟只不過「奉命行事」而已。

心態更新變化,放眼遠望,《齊唱》其實早已遍地芳菲,例如筆者十分喜愛的《城市旋律》,與《齊唱》並存於80年代,直到今天仍有人唱和其作品()。

釐清「傳承」,放下兩個「稻草人」,下回繼續聽\\說《極》。

(……待續)


註:

(1) 《鍾氏兄弟為吳秉堅築祭壇 逾百音樂人為神重唱舊曲》 (基督教週報,21/8/2011) http://christianweekly.net/2011/ta23229.htm

(2) 《城市心靈的迴盪旋律》 (基督教週報,13/4/2008) http://christianweekly.net/2008/ta16427.ht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關間聞的沙龍
29會員
133內容數
關間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3
2025/04/23
2025/04/17
既然是新嘗試,不宜太早下判斷,理應疑中留情。
Thumbnail
2025/04/17
既然是新嘗試,不宜太早下判斷,理應疑中留情。
Thumbnail
2025/03/07
把粵語藏「庫」於民,首先是民間不缺各種粵語素材,雅俗並存、流行精緻俱備。這些舊典藏既營造氛圍,亦陸續啟發更多人懂得運用粵語發聲。
Thumbnail
2025/03/07
把粵語藏「庫」於民,首先是民間不缺各種粵語素材,雅俗並存、流行精緻俱備。這些舊典藏既營造氛圍,亦陸續啟發更多人懂得運用粵語發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兩個時代的作者,都深愛這個城市,或察覺城市的淪喪,為之著急;或憂患民間的陰暗,為之立志,否則為何「情動于中,嗟嘆之,詠歌之」?
Thumbnail
兩個時代的作者,都深愛這個城市,或察覺城市的淪喪,為之著急;或憂患民間的陰暗,為之立志,否則為何「情動于中,嗟嘆之,詠歌之」?
Thumbnail
在1984年簽署《中英聯合聲明》之際,奏出〈風雨念香港〉,用歌曲直接面對政治現實,是一次「靠邊站」、與香港人認同的本色化/本土化行動!
Thumbnail
在1984年簽署《中英聯合聲明》之際,奏出〈風雨念香港〉,用歌曲直接面對政治現實,是一次「靠邊站」、與香港人認同的本色化/本土化行動!
Thumbnail
2022年的世界音樂節,不僅在演出上特別企劃了好幾組的新創節目,我們也邀了其中四組到創夢大叔接受專訪,透過一小時的故事分享,聽見音樂人對音樂事的堅持。他們甚至在生命低谷時向宇宙、大海許願,願意用一輩子的時間和音樂、歌聲來回報......。
Thumbnail
2022年的世界音樂節,不僅在演出上特別企劃了好幾組的新創節目,我們也邀了其中四組到創夢大叔接受專訪,透過一小時的故事分享,聽見音樂人對音樂事的堅持。他們甚至在生命低谷時向宇宙、大海許願,願意用一輩子的時間和音樂、歌聲來回報......。
Thumbnail
30 年過去,不論是電影裡的阿國、阿兜仔,還是銀幕外 2022 年的真實世界,少年維持著煩惱。多年來繼續致力推廣藝文的倪桑,在年輕創作人身上看到了和 90 年代音樂人不同的焦慮
Thumbnail
30 年過去,不論是電影裡的阿國、阿兜仔,還是銀幕外 2022 年的真實世界,少年維持著煩惱。多年來繼續致力推廣藝文的倪桑,在年輕創作人身上看到了和 90 年代音樂人不同的焦慮
Thumbnail
很想把每一位參加「埋班作樂」這企劃的音樂人的名字,逐一告訴大家,因為他們每一個,經過Alex Fung、Carl叔叔、Edward Chan跟李端嫻四位監制的循循善誘下,大膽地將自己相信的音樂,全都進行到底。
Thumbnail
很想把每一位參加「埋班作樂」這企劃的音樂人的名字,逐一告訴大家,因為他們每一個,經過Alex Fung、Carl叔叔、Edward Chan跟李端嫻四位監制的循循善誘下,大膽地將自己相信的音樂,全都進行到底。
Thumbnail
《極》的社會觸角,毫無疑問超越不少昔日及同期作品。
Thumbnail
《極》的社會觸角,毫無疑問超越不少昔日及同期作品。
Thumbnail
《曾路得+四月之聲》與後來的《赤道》都是先行者,設身處地,我們不一定比他們更出色。
Thumbnail
《曾路得+四月之聲》與後來的《赤道》都是先行者,設身處地,我們不一定比他們更出色。
Thumbnail
《齊唱新歌》興起,基督教歌曲從此不再自我感覺良好,觸及教堂內外的社會張力,並且竭力用「自己的聲音」譜出來、填出來、唱出來。
Thumbnail
《齊唱新歌》興起,基督教歌曲從此不再自我感覺良好,觸及教堂內外的社會張力,並且竭力用「自己的聲音」譜出來、填出來、唱出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