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網路平台上的創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渴望作品被看見,但我更渴望保持創作的本質初衷。
獨特性在這個世代被不斷的放大。每個人都迫切的渴望被理解、被注目。孤獨的感覺就顯得更加強烈。
在講究獨特性;成為自己時,網路社交變成一種標籤,你所分享的貼文、發佈的文章就是一種社交,透過這些訊息找到你認同的人、認同你的人,成為你的同溫層。它們不斷的去形塑你,從媒體、有話語權人的眼中去認識、定義自己。
但,或許那根本不是你,只是因為在獨立個體的情況下每個人必須誠實的面對自己的孤獨,社群提供了一個快速塑造自己認識自己的捷徑,而它就像會上癮的藥,可以迅速的塑造一個社群團體,沖淡孤獨的無助。
孤獨是一輩子的事情,迷茫是一種常態。
當我們退出社群,赤裸的面對生活時:自己究竟是誰?該有什麼樣子?該如何自處。
那創作呢?在社交平台上的創作是一個人的創作,還是群體的創作?近日在網路平台寫文章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感到焦慮。因為我渴望我的作品被看見,同時又渴望能保有我創作得強度和初衷,而在網路平台上寫文章就好像一群觀眾圍觀著你,看著你一筆一畫的去描繪故事的走向,篇幅短小又急促。
網路社交在某種形式上改變了寫者和讀者的距離,創作是如此私密的事情,在某種程度上半強迫的公開了,混雜著社交,不再是隔著一本書或者一封信的距離,而是在頁面的文章底下即可留言,迅速地給出,迅速的回饋。
有時愛心會令人感到莫名的惱怒,因為你渴望的不是認同而是只是單純的發洩。你一點都不想去在乎別人如何看你,喜不喜歡你的作品,也不想聽他們的意見,你只想讓他們看見你的作品。
你必須有心理準備:你接受了他們的喝采(愛心)那同樣的就得接受他們的批評。因為每個人都有發表的權利。而社交強迫性的逼迫你去接受喝采。
創作的獨立性就極度容易被影響,這種焦慮當我在網路平台上創作的時極為明顯。
我還在不斷摸索嘗試,調整強度與距離。
avatar-img
45會員
41內容數
我相信每個人都是一種顏色,有時候會隨這環境、時間或者事件等有所變化,而我負責記錄當下的顏色;喜愛的、厭惡的、令人深刻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傑克啊傑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近日看了許多動畫,都在談論面對自我的恐懼;排球少年:講述一支曾經風雲一時的球隊,從谷底向上爬,如何面對曾經被對
近日看了許多動畫,都在談論面對自我的恐懼;排球少年:講述一支曾經風雲一時的球隊,從谷底向上爬,如何面對曾經被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創作過程中的孤獨和成功的重要性是這篇文章的主題。作者認為展現內心世界需要勇氣,成功不是唯一衡量標準。重要的是堅持和對創作的熱情。
Thumbnail
「每個我認識的作家,都對某個人擁有這種感受,寫作是一種極度孤獨的活動,你完全無法保證你正在創造的事物有任何價值,而所有顯示你在這場激烈競爭中落後的跡象,都會讓你一路墜入絕望的深淵。眼睛盯著你自己的稿子就好了,大家總這麼說,但是當其他所有人的稿子一直在你眼前啪啪啪紛飛時,這實在是很難達成。」
Thumbnail
寫作時,我們都是孤獨的。 正因為潛進了這樣的孤獨裡,我們得以與自己相遇。
Thumbnail
我想,每一個詩人都是孤獨的,畢生都在尋找一個能契合自己的靈魂。 作為一個讀詩的人,我很清楚那種,藉由詩這種載體,兩個無法在現實生活中碰面的人,此時的心卻是如此靠近。 作為寫詩的人,我想道理也是一樣的。 我們都在尋求那樣的體驗。 我們絕不能宣告說:「我們不需要被認可,我們只要做自己,為自己而寫就好
Thumbnail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和經歷,也都會有孤獨的感覺,但是透過孤獨,我們才能更深刻地體驗自己的情感世界,也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當我們學會單獨面對自己的內心時,我們也會更懂得珍惜身邊的人和事物,讓自己的生命更豐富多彩。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思想、觀念還有信念都是一種能量跟頻率,交流時顯現的思想更是如此。 有時候即使是喜歡獨處的人,也會有感到孤單的時候,但令人疑惑的是,來到人群中,有時卻感到孤單和消耗,我們會用「合不來」、「不對盤」、「頻率不對」來形容。 其實,當我們獨處時,因為少了周圍影響,比較容易調到自己覺得舒
Thumbnail
偶然聽到了一句頗有感覺的一句話,"別人覺得我過得很孤單,但我覺得很舒服。"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似乎都習慣把社交互動,與生活的充實程度與人際關係的豐富程度畫上等號 然而,有些人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這些人可能是深思熟慮的靈魂,喜歡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獨處中,他們對於大部份人認為是社交的
一個人一點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總在假裝自己很享受孤獨、很享受一個人,這個世界時常需要很多假裝,而人也害怕被別人知道自己其實有時候不那麼喜歡自己一個人。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Thumbnail
身處在這個虛擬連結的網絡中,我們或許擁有了更多表面上的「朋友」,但內心的孤獨感卻愈發濃厚。
Thumbnail
創作過程中的孤獨和成功的重要性是這篇文章的主題。作者認為展現內心世界需要勇氣,成功不是唯一衡量標準。重要的是堅持和對創作的熱情。
Thumbnail
「每個我認識的作家,都對某個人擁有這種感受,寫作是一種極度孤獨的活動,你完全無法保證你正在創造的事物有任何價值,而所有顯示你在這場激烈競爭中落後的跡象,都會讓你一路墜入絕望的深淵。眼睛盯著你自己的稿子就好了,大家總這麼說,但是當其他所有人的稿子一直在你眼前啪啪啪紛飛時,這實在是很難達成。」
Thumbnail
寫作時,我們都是孤獨的。 正因為潛進了這樣的孤獨裡,我們得以與自己相遇。
Thumbnail
我想,每一個詩人都是孤獨的,畢生都在尋找一個能契合自己的靈魂。 作為一個讀詩的人,我很清楚那種,藉由詩這種載體,兩個無法在現實生活中碰面的人,此時的心卻是如此靠近。 作為寫詩的人,我想道理也是一樣的。 我們都在尋求那樣的體驗。 我們絕不能宣告說:「我們不需要被認可,我們只要做自己,為自己而寫就好
Thumbnail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和經歷,也都會有孤獨的感覺,但是透過孤獨,我們才能更深刻地體驗自己的情感世界,也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當我們學會單獨面對自己的內心時,我們也會更懂得珍惜身邊的人和事物,讓自己的生命更豐富多彩。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思想、觀念還有信念都是一種能量跟頻率,交流時顯現的思想更是如此。 有時候即使是喜歡獨處的人,也會有感到孤單的時候,但令人疑惑的是,來到人群中,有時卻感到孤單和消耗,我們會用「合不來」、「不對盤」、「頻率不對」來形容。 其實,當我們獨處時,因為少了周圍影響,比較容易調到自己覺得舒
Thumbnail
偶然聽到了一句頗有感覺的一句話,"別人覺得我過得很孤單,但我覺得很舒服。"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似乎都習慣把社交互動,與生活的充實程度與人際關係的豐富程度畫上等號 然而,有些人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這些人可能是深思熟慮的靈魂,喜歡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獨處中,他們對於大部份人認為是社交的
一個人一點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總在假裝自己很享受孤獨、很享受一個人,這個世界時常需要很多假裝,而人也害怕被別人知道自己其實有時候不那麼喜歡自己一個人。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Thumbnail
身處在這個虛擬連結的網絡中,我們或許擁有了更多表面上的「朋友」,但內心的孤獨感卻愈發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