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網路平台上的創作

2020/04/19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渴望作品被看見,但我更渴望保持創作的本質初衷。
獨特性在這個世代被不斷的放大。每個人都迫切的渴望被理解、被注目。孤獨的感覺就顯得更加強烈。
在講究獨特性;成為自己時,網路社交變成一種標籤,你所分享的貼文、發佈的文章就是一種社交,透過這些訊息找到你認同的人、認同你的人,成為你的同溫層。它們不斷的去形塑你,從媒體、有話語權人的眼中去認識、定義自己。
但,或許那根本不是你,只是因為在獨立個體的情況下每個人必須誠實的面對自己的孤獨,社群提供了一個快速塑造自己認識自己的捷徑,而它就像會上癮的藥,可以迅速的塑造一個社群團體,沖淡孤獨的無助。
孤獨是一輩子的事情,迷茫是一種常態。
當我們退出社群,赤裸的面對生活時:自己究竟是誰?該有什麼樣子?該如何自處。
那創作呢?在社交平台上的創作是一個人的創作,還是群體的創作?近日在網路平台寫文章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感到焦慮。因為我渴望我的作品被看見,同時又渴望能保有我創作得強度和初衷,而在網路平台上寫文章就好像一群觀眾圍觀著你,看著你一筆一畫的去描繪故事的走向,篇幅短小又急促。
網路社交在某種形式上改變了寫者和讀者的距離,創作是如此私密的事情,在某種程度上半強迫的公開了,混雜著社交,不再是隔著一本書或者一封信的距離,而是在頁面的文章底下即可留言,迅速地給出,迅速的回饋。
有時愛心會令人感到莫名的惱怒,因為你渴望的不是認同而是只是單純的發洩。你一點都不想去在乎別人如何看你,喜不喜歡你的作品,也不想聽他們的意見,你只想讓他們看見你的作品。
你必須有心理準備:你接受了他們的喝采(愛心)那同樣的就得接受他們的批評。因為每個人都有發表的權利。而社交強迫性的逼迫你去接受喝采。
創作的獨立性就極度容易被影響,這種焦慮當我在網路平台上創作的時極為明顯。
我還在不斷摸索嘗試,調整強度與距離。
45會員
41內容數
我相信每個人都是一種顏色,有時候會隨這環境、時間或者事件等有所變化,而我負責記錄當下的顏色;喜愛的、厭惡的、令人深刻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