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帶來的經濟寒冬,健身教練該怎麼挺過這一波?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武漢肺炎影響已經超過三個月,全球疫情到現在逐漸趨緩,但延燒至今真的會結束嗎?這個答案誰也說不個準。先前維持了幾天零確診卻突然殺出敦睦艦隊染疫事件,這段期間我一直維持上健身房運動的習慣,只要確診案例飆高,隔天去運動的人立刻變少 (海軍事件隔天幾乎是我包場)。疫情真的衝擊到很多產業,民眾消費趨勢也轉朝向必須性消費,那不禁要問,運動健身會是第幾個被淘汰的呢?

疫情如何衝擊健身教練?

現在的健身教練不是受雇在健身房內,就是跳脫出來當自由教練。雖然自由教練不必被主管盯業績、工時自由、課費不需被拆賬,但也少了健身房攬客的供給或者底薪保證,如果少了忠實客戶與轉介紹,在疫情影響下,原本享受到的自由卻變會成無形的壓力。

健身房教練會比較好嗎?雖然有大量的客源供給,但業績成長依賴健身新手或年長者。原本最有可能銷售的族群,卻也最缺乏運動動機與忠誠度,面對輕鬆的宅系防疫,目標族群到店率下滑,受雇教練更無用武之地。

雖然台灣防疫做得很好,至今不須採取封城隔離手段,但大家也只能且戰且走。我想這時間教練們與其看著業績揣揣不安,不如重新思考自己的經營方式,看怎樣才能度過寒冬。

疫情浪潮中健壯經營體質


做教練真的很辛苦,同時擔任授課、銷售,要帶起學員的進步成效、找出錯誤、鼓勵進步,對於身體領域的知識也要不斷更新,自己的訓練計畫也不能落下。通常也少有餘裕可以跳出來,重新審視自己的經營模式與其他商機。
在這波疫情衝擊下,我身邊的教練朋友有人維持得很好,也有人立刻摔跤。教練通常忙於教課,不大有機會交流彼此經營的方式,但若不幸衝擊到,正是個警訊,就是告訴教練們改變做法的時機到了。業績下滑一定讓人緊張,這時繼續採取原本的經營手段,催促學員上課、狂發訊息關懷,可能更令人感到反感加速惡化。
我們應回到基本盤上思考產品力(即為課程)與消費者體驗的問題:課程是否滿足消費者需求?學員從到店到離開,每個環節是否都能留下好印象?但教練的服務並不是需要斟茶倒水(也不適合),反而學員在意的是:教練是否用心記住我的狀況?教練是否有認真傾聽、回答我的問題?教練是否有為我的狀況著想?跟教練運動是否覺得快樂並且有收穫?
成功的口碑效益是拓展新客最有效的工具,更是其他人偷也偷不走的資產。在營銷寒冬,正是暴露出教練們的商務體質是否健壯的時機。趁著沒客上門,我們能好好思考缺乏怎樣的職場競爭力?或可以從下列幾個問題來思索回答。

1. 客群拿分 回頭深耕

你手上有怎樣類型需求的客戶,有沒有能供應的專業技能?客戶的類型可能是健美導向、健康導向、銀髮族導向,教練如果找不到自身擅長的客戶族群,那怎麼能有效的透過課程服務來提升、維持該族群的消費動能,避免落入「什麼都想賺,什麼都不賺」的尷尬局面。

健身課程涵蓋層面與環節甚廣,許多教練得一手兼包健美、復健、放鬆、銀髮甚至課後銷售,市面教練進修課也開得滿天飛,教練很容易迷失方向,深怕少學一項就少談一單。實際上別人業績比你好不一定比你會得多,只是別人找到真正適合他的路,可能是他的專業能力,也可能是他的人格特質,對方所做得就是清楚自己的特點,並發揮到淋漓盡致罷了。

肌力體能提升是在一個線性的光譜上,何立安老師曾指出:「從虛弱的人,到健康的人,最後才到強壯的人。」在這個時代,健身教練與其投入各種證照研習課裡,不如先找到自己的長處與定位。

2. 戰力分配

每個行業都會有忠實顧客與游離顧客,但無論是誰當生意不好的時候,只要有機會一定都想拼命抓住。健身教練作為銷售業務最重要的一環,被業績追趕的壓力也會影響提供服務的好壞,每天報數字的壓力真的很大,可是缺少了策略性的營銷指南,就更容易落入為賣而賣的窘境。

義大利經濟學者帕列托的「80/20法則」提到,80%的利潤由20%的顧客帶來。這20%的顧客來自哪裡並沒有絕對解答,地點、場館、健身動機都是變因,不過我們仍然可以從課程互動的滿意度,以及每月銷售名單來看出屬於你的忠實顧客落點。

當我們越清楚地摸出20%族群的輪廓,也就能省下80%的力氣,來全力維持住最重要的消費客群來進行戰力分配(這不是叫你差別待遇),該給目標的給目標、該教育觀念的教育觀念、該放長線的放長線,讓你行有餘裕的安排銷售節奏。反之因為被業績逼急開始亂槍打鳥,通訊錄裡所有學員都敲一遍、每堂課都急著賣續約,就是花了80%的努力去換取20%的結果,更糟的狀況甚至流失原本20%的忠實顧客。


3. 別急著下廣告 尋找線下合作機會

最近facebook上健身房、健身教練的廣告開始變多,很多教練也自己操機拍起Youtube短片,我認為透過影片來增加曝光不是壞事,但在稍微了解一下所謂演算法之後,會發現這真是一個大坑。社群平台必須長期餵養群眾、製作素材、維持互動,演算法才有可能增加你不需付費的自然流量,這其中必須投入的精力與預算,通常不是一般看到的光鮮亮麗。

不過近幾年開始看到有健身房或教練開始跨足其他運動領域:馬拉松、籃球、滑雪等,或者脫離一般健身的範疇,與醫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或者食品廠商合作,拓展亞健康族群的訓練。

我對於這個發展是樂觀其成,這意味健身市場越趨成熟後開始往下一個階段邁進,與其他領域溝通結合來創造新的消費需求,也更能把原本經營的健身市場向上提升到運動市場、健康市場來獲得更大的商業利益。同時我們也能暫緩對於新課程、新器材的追逐,將自己本來會的提升成自己擅長的,不但可以提升自己的話語權,也能藉由與其他專長教練合作來拓展出有效的銷售機會。

▍疫情是企業照妖鏡


隨著時間一長,全球企業已經發現疫情影響不是短期問題,這也間接暴露健身場館、教練們本身經營的體質問題,不管如何,教練們回過頭來思考,什麼才是當初踏入這行的原因,回到本心、換位思考,才能深入找到自己的品牌核心。
用多個視角,讓健身產業變得更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訂閱經濟|百年雜誌經濟學人是如何透過這個媒體帶來3倍訂閱戶的成長訂閱經濟的拉新留舊一直都是很重要的兩個因素,經濟學人透過經營Linkedin帶來過去三倍的訂閱戶數量,是怎麼做到的呢?
Thumbnail
avatar
Yo Chen
2020-09-20
COVID-19帶來的改變和影響,歐洲經濟復甦基金將由「誰」來買單COVID-19帶來了許多改變,像是法國己立法通過【強制載口罩】,再加上疫情重創歐洲經濟,由法國總統馬克宏和德國總理默克爾,聯手在歐盟高峰會推動一項7500億歐元,協助歐盟恢復重啟經濟的計劃…,誰是最大的得益者?這筆數字龐大的歐洲經濟復甦基金將由「誰」來買單?
Thumbnail
avatar
法國宅媽
2020-08-01
【清議時事】新冠肺炎如何成為壓垮世界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隨著新冠肺炎病毒持續在世界各地擴散,全球累計已有超過160萬宗感染個案和逾10萬宗死亡個案。為了有效控制疫情,各國政府不得不實行嚴厲的人流管制措施包括禁止市民隨意上街聚集甚至直接封鎖整座城市。
Thumbnail
avatar
清議The Civil Critique
2020-05-06
讓信念超越恐懼:靈氣如何轉化「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帶來的負面能量?自從武漢肺炎開始肆虐,我們每天都被不斷更新的疫情資訊和確診數字疲勞轟炸。放眼望去,全球都充滿恐懼與無力感。還好,充滿宇宙生命力與能量的「靈氣」(Reiki),讓我感應到:這場疫情其實是被吹響的號角,正在號召人們覺醒並認同「眾生一體」
Thumbnail
avatar
Nene Soda
2020-03-25
因應肺炎衝擊後的經濟危機,德國金融海嘯後再推短工時制受到新冠肺炎的影響,2020年3月申請短工時補貼的企業,單週瞬間增加到76,700間,目前主要是旅遊運輸,餐飲觀光等中小企業為主,若跟去年同期相比起來,當時每週申請短工時補貼的企業,僅只有600間,經濟風暴的山雨欲來,早已不言而喻
Thumbnail
avatar
Stevehuang
2020-03-24
新冠肺炎對臺灣經濟的影響2018年適逢1918年流感大流行100週年,《康健雜誌》在2018年01月29日刊出一則「流感百年戰爭/病毒肆虐百年,為何撲不倒?大流行不遠了嗎?」,引用了美國紐約一位醫師伯恩(Stanley B. Burn)的老照片,說明了當年美國生活中戴口罩的現象。口罩恐慌問題,早在100年前就發生過!
Thumbnail
avatar
鍾文榮
2020-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