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讀得懂才有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聖經讀不懂怎麼辦?」
  許多熱心於信仰的基督徒,領受了讀經的教導,帶著無比敬虔的心志打開聖經,卻很快地因為「無所得」而停滯不前。
  到底怎麼了?聖經不是神的話嗎?神的話不是每一句都帶有能力嗎?為何我看不出來?
  老亞曰:「聖經讀得懂才有鬼。」
  聖經是啥?撇開主日學小孩拿來換獎品的那些標準答案,現在我們手上的新舊約全書,其實是一本「歷史文獻彙編」,裡面的文字距今至少都有近兩千年的歷史。
  驟然面對一堆年代久遠的文本,要如何才能恰當的理解?必得仔細考慮歷史文化背景、作者、文體、目標讀者、文學手法、個別字詞的意義、和其他文本交互參照……一番苦功之後,才能比較負責的宣稱對於文意大概有所掌握。
  如果理解兩千年前的文本對所有人都不成問題,上述的工作都不需要,那應該把所有歷史學系的教職員都以詐欺罪查辦,老亞的學士學位證書也可以付之一炬了。
  現代教會呼籲讀經時,有提供足夠的工具幫助一個完全沒有相關訓練的一般信徒嗎?還是把聖經丟向信徒之後,期待「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若然,聖經讀不懂還有什麼奇怪的呢?
  「又不是學者才能讀聖經!『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這還需要什麼歷史文化背景!誰看都懂!」
  當然,聖經中有許多看來簡明易懂、超越時空限制的段落,應該不需要動用學術工具就老嫗能解。不幸,正是許多意思看來明顯之至的段落,帶來最大的困惑。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舊約律法的一大堆規定,誰看都懂,寫得清清楚楚啊!「不可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出23:19),倒也還好,羊奶火鍋本來就不常見;「不可用兩樣攙雜的料做衣服穿在身上」(利19:19)這代表我要嚴格檢視衣服上面的成分標示嗎?
  也有意義不明的故事:羅得的女兒,代表基督教也抱持「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觀念嗎?耶弗他的女兒,代表上帝也接受活人獻祭來還願?
  不過舊約本來就很少人碰,作為例證或許有失公允。那就來看新約的例子吧:
男人在公共場所禱告或宣講上帝信息的時候,要是把頭蒙著就是羞辱基督。可是,妻子在公共場所禱告或宣講上帝信息的時候,要是不蒙著頭就是羞辱自己的丈夫。這樣的女人和剃了頭髮的女人沒有甚麼區別。女人要是不蒙頭,倒不如剪掉頭髮;既然認為剃頭或剪頭髮是可恥的事,她就應該蒙著頭。(哥前11:4-6,現中)
  好啦,原來聖經有規定姊妹的髮型嗎?
凡從神生的,就不犯罪,因神的道存在他心裡;他也不能犯罪,因為他是由神生的。(約一3:9)
上帝的兒女都不繼續犯罪,因為上帝的生命在他們裏面。既然上帝是他們的父親,他們就不會繼續犯罪。(現中)
  哇!可是我還會犯罪啊?原來我根本不是上帝的兒女嗎?
  看來誰都能懂的字句,恰恰是帶來最多困惑的。
  「可是我們有真理的聖靈,可以引導我們明白一切的真理!」
  這也是許多信徒對於「學者式」讀經抱持著淡淡敵意的原因,因為有消滅聖靈感動的嫌疑。
  可惜再怎麼虔敬的呼求聖靈,恐怕還是無法知道文士、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並不是聖靈無能,而是我們不去尋求聖靈已經藉由其他基督徒做成的工作。
  再者,聖靈是有「位格」的,隨己意行事,而非任人擺布,召之即來,揮之即去。靜心等待是必須的,卻不保證聖靈必然照我們期待的時間或方式彰顯祂的工作。或許聖靈要我們十年後茅塞頓開,則我們就只能不懂十年。
  何況聖靈的工作是叫我們想起耶穌說過的一切話(約14:26),對於親身跟隨基督三年的門徒來說,這當然沒問題。對於二十一世紀台灣的信徒而言呢?如果我們的「資料庫」是空的,聖靈就面臨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只能繼續說不出的嘆息了。
  和聖靈一起讀經是需要時間累積經驗的,好分辨什麼是自己一廂情願,什麼是保惠師的感動。在這個摸索和培養關係的過程中,困惑是再自然不過的必經之路。
  綜合以上,對於一般信徒而言,聖經讀不懂,天經地義;讀得懂,才有鬼!
  但是我們塑造的環境,是可以表露困惑的嗎?或者天經地義的事反而成了異常,「有鬼」竟然成了常態?
「就如我們所親愛的兄弟保羅,照著所賜給他的智慧寫了信給你們。他一切的信上也都是講論這事。信中有些難明白的,那無學問、不堅固的人強解,如強解別的經書一樣,就自取沉淪。」(彼後3:16)
「正如我們親愛的弟兄保羅用上帝所賜的智慧寫信勸勉你們一樣。他在所有的書信裏都談到這事。他信中有些難懂的地方,被那些無知和反覆無常的人隨便曲解,正如他們曲解其他經文一樣,結果是自取滅亡。」(現中)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7會員
61內容數
基本一周一篇,我個人對於基督宗教、聖經、台灣教會文化等等議題的個人心得,文責自負。如標題所示,有些內容對於傳統好基督徒來說可能太過辛辣,請自行斟酌服用。若你不是基督徒,也可以把這系列文當作逛動物園,體會一下這些人在想什麼、經歷些什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賴老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人批評教會,然後就被批評,老亞現在就來批評這些批評批評教會的人。
一則使徒信經迷因,激起老亞文思泉湧。
我們總是羨慕「他有我沒有」的東西,基督教圈子裡亦然,羨慕兒童主日學即是一例。
教會希望達爾文從來不存在,但是教會的生態卻恰恰符合物競天擇
嘲笑蠢人以顯得自己高人一等的樂趣,有什麼可以比?
有人批評教會,然後就被批評,老亞現在就來批評這些批評批評教會的人。
一則使徒信經迷因,激起老亞文思泉湧。
我們總是羨慕「他有我沒有」的東西,基督教圈子裡亦然,羨慕兒童主日學即是一例。
教會希望達爾文從來不存在,但是教會的生態卻恰恰符合物競天擇
嘲笑蠢人以顯得自己高人一等的樂趣,有什麼可以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作品名稱:《聖女的救贖》 作者:東野圭吾 出版社:獨步文化 售價:300元
Thumbnail
前幾日,送別了一位敬愛的姐姐 甫踏入會場,望見投影布幕上她燦爛的臉龐 斗大的淚珠便止不住地滑落 我們其實認識才3年多 也並不是非常熟稔的關係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這種經驗 人生中遇到你很景仰的對象 但總差一步,你們沒有變更熟 但沒關係,把他放在「偶像」那層級 激勵自己,努力地朝向他前進 只可惜,我還沒能
Thumbnail
大概很多人都有這種欲說還休的經驗。後來才發現,是傷到心坎有裂痕,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最後念頭不起,原來是萬念俱灰。
Thumbnail
如果只因「『閱讀其他宗教經典』這個方式僅能掌握他人宗教的皮毛」,就完全不去了解其他的宗教,而是固守自己的信仰,或是簡單地用「將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方式看待其他宗教,與其他宗教信仰的人相處,我認為:這種作法恐怕越來越無法適應台灣這種宗教高度混雜,而且相互融合的複雜人文環境……
Thumbnail
Robert Gottlieb 在1987~1992年間在《The New Yorker》擔任總編輯,他的這段歷程讓我覺得很感慨。30年前的工作環境和做事方法,跟現在是完全不同的....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作品名稱:《聖女的救贖》 作者:東野圭吾 出版社:獨步文化 售價:300元
Thumbnail
前幾日,送別了一位敬愛的姐姐 甫踏入會場,望見投影布幕上她燦爛的臉龐 斗大的淚珠便止不住地滑落 我們其實認識才3年多 也並不是非常熟稔的關係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這種經驗 人生中遇到你很景仰的對象 但總差一步,你們沒有變更熟 但沒關係,把他放在「偶像」那層級 激勵自己,努力地朝向他前進 只可惜,我還沒能
Thumbnail
大概很多人都有這種欲說還休的經驗。後來才發現,是傷到心坎有裂痕,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最後念頭不起,原來是萬念俱灰。
Thumbnail
如果只因「『閱讀其他宗教經典』這個方式僅能掌握他人宗教的皮毛」,就完全不去了解其他的宗教,而是固守自己的信仰,或是簡單地用「將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方式看待其他宗教,與其他宗教信仰的人相處,我認為:這種作法恐怕越來越無法適應台灣這種宗教高度混雜,而且相互融合的複雜人文環境……
Thumbnail
Robert Gottlieb 在1987~1992年間在《The New Yorker》擔任總編輯,他的這段歷程讓我覺得很感慨。30年前的工作環境和做事方法,跟現在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