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農夫雜記-市中心的蘿蔔排骨湯的盛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一畦白蘿蔔大約有十多顆,其中幾顆在十二月時,已經長的夠大了,想採收來食用,這是一畝田的第一次採收,想辦個不一樣的形式,讓當初一起跟來種田的同學,有一個深刻的印象。我想在田裡煮一大鍋蘿蔔排骨湯,大家一起來喝,慶祝第一次的收成。


收成的白蘿蔔

收成的白蘿蔔


小時候下田是苦差事,特別是天寒地凍時,在田裡採收山東大白菜,高麗菜,白花菜,白蘿蔔...雙手長時間在冰冷的雨水中工作,不久就痲的失去感覺,但是還是要把這些重的要命的菜挑回家,第二天再挑去市場販賣,換些現金生活。

離開農田,來到台北生活之後,三不五時就想起種田的生活,看著農作物的生長,很療癒!! 因此歸農是很多都市人退休的想像,想像有一小塊地,種些蔬果,隨時可以採食生鮮...

歸農浪漫的想像背後,其實是辛苦的田間農事的照顧,及學習如何與大自然相處。

2021上半年的課程中,有秀明自然農法的陳慧雯老師教授如何種菜,非常有感,相較於強調自然有機的農法,秀明自然農法與大自然更加契合,這套作物方式,有說動我,迫不急待的想在田裡跟老師學習耕作,五月要下田前一週,全台三級警戒,田間實作課只能在線上進行,真是太失望了。

雖然疫情阻斷了田間實作,我始終對惠雯老師的自然農法保有高度的興趣,在疫情稍緩的九月,我去三芝跟老師要了些他們家磨練之後的強壯種子回來,也去實地探堪了學校那塊不大也不小的一畝田,因為疫情荒蕪而長滿了雜草。

於是我邀請同班同學有沒有一起願意照顧農田的同學,有六七位同學響應,我就跟師大樂活EMBA相執行長請求,我們來照顧這一畝田,執行長同意。

我們在九月中共有七位同學,一起去田裡進行第一次的整地、除草及播種,那天共整理了七畦的田,種了白蘿蔔、胡蘿蔔、萵苣、茴萫、油菜等等..

因為同學都是上班族,大家不可能天天有空來澆水顧田,惠雯老師建議我們在田裡覆草或落葉來保濕,就不用天天去澆水了,我們在播過種的田上,蓋上了一層枯草。


然後2-3天去澆一次水,期待7-14天的發芽期,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田裡沒有任何動靜

然後2-3天去澆一次水,期待7-14天的發芽期,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田裡沒有任何動靜

然後2-3天去澆一次水,期待7-14天的發芽期,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田裡沒有任何動靜,大約在第五天左右,油菜那一畦發出的芽,但是嫩芽是紫色的,此外其他的田,在7天之後,完全沒有動靜,我擔心是不是枯草太厚,阻擋了陽光無法發芽,於是我把草全部去除,但是田裡的草越長越長,菜卻完全沒有發芽

在進入十月之後,我確定這一批種子,除了”紫色的油菜”之外,全軍覆沒,但是我不知道問題出在那裡? 於是我跑到三芝,親自找惠雯老師當面請教,同時再要些種子回來,再播一次種。

惠雯老師細看了我種田的照片之後,有了幾個診斷,那個紫色的油菜不是油菜,是身價非凡的”紫色小松菜”,至於種子沒有發芽,有可能是水分補充不夠,建議我在家育苗之後,再移植到田裡去種植。

惠雯老師這次非常的細心,他在每一包種子都寫上了種植及播種的方法,包括覆土深度及植栽的間距等等,我一看就明白第一批播種全軍覆沒的原因了,因為除了小松菜外,我們把所有的種子,都埋的太深了,幾乎都深達五公分以上的深度,但是一般播種,大約只要0.5-1公分的深度,所以當然無法發芽。

於是十月中,我重新把長滿雜草的田再耕過,然後再種下白蘿蔔、胡蘿蔔、青江菜、北蔥、蒜苗等等也從家裡移植了九層塔及羅勒到田裡,同時也把紫色小松菜重新排列整齊,期待他們可以長得更好。

在確認是種子深度問題之後,重新播種的種子,都如期的發芽了,特別是白蘿蔔長的特別的好,蒜苗很快冒出頭,但是似乎長不大,胡蘿蔔、北蔥都長得非常的慢,青江菜冒出芽來不久,就被蟲吃光光。


raw-image


一畦白蘿蔔大約有十多顆,其中幾顆在十二月時,已經長的夠大了,想採收來食用,這是一畝田的第一次採收,想辦個不一樣的形式,讓當初一起跟來種田的同學,有一個深刻的印象。

我想在田裡煮一大鍋蘿蔔排骨湯,大家一起來喝,慶祝第一次的收成,於是就有了這個別開生面的一畝田間蘿蔔排骨湯的盛會,因為當初執行長同意我來這個顧田,也特別邀請了執行長一起來田中體驗一下。

原本只是一鍋排骨湯,後來同學加碼了九層塔蛋+蒜苗臘肉+羅勒打拋豬+蒜苗鹹湯圓+地瓜菜,全部都是現採的菜來煮湯,大家都吃的非常滿意。


raw-image

必須要特別提一下秀明自然農法,不用農藥當然是最基本的,也不施肥,水分澆得剛剛好就好,於是我們的菜都長得很慢,好幾個月才收成,而且都很小個頭。但是這些菜都保留了原始的”菜味”,那種古早才有的菜的原味與口感,這是市場吃不到的。

小小一畝田,隱身在市中心大學校園之一隅,在我們有心的經營下,竟然創造出高度的都市農夫的樂趣,這也是市場買不到的菜味。

秀明自然農法,還有很多特異之處,期待下回跟惠雯老師好好學習,再來好好分享推廣。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曹以會(Dylan Tsao)的沙龍
15會員
23內容數
每一場馬拉松,都是跑者生命的詩篇,希望能把跑馬的過程,做一個記錄.. 生命的印記及感動,會隨著時間漸漸淡忘... 除非被記錄下來....
2025/04/16
清晨比以往起得更早些,點了柱香,祈禱一個跨界的想像.... 52年前,離開了母親的身體,與母親不長不短,不深不淺的緣分...... 思念母親,我都會拿出這張照片,一張奇特因緣拍得的照片,卻成為母親離去後,戚戚切切思念的媒介..... 在那貧困遙遠的年代,在那相片.......
Thumbnail
2025/04/16
清晨比以往起得更早些,點了柱香,祈禱一個跨界的想像.... 52年前,離開了母親的身體,與母親不長不短,不深不淺的緣分...... 思念母親,我都會拿出這張照片,一張奇特因緣拍得的照片,卻成為母親離去後,戚戚切切思念的媒介..... 在那貧困遙遠的年代,在那相片.......
Thumbnail
2025/02/25
游到中央板附近,中央板卻被浪打縮回半截,教練遠遠的提醒我,要把中央板抽出來。我爬上船底超天的帆船,拉出中央板,再跳回水裡,緊拉著中央板要把船拉正,但是船兒都一動也不動。 此時史帝夫提醒我,要把身體向外掛一點,抓著中央板的最外緣,用身體的重量,船會慢慢慢慢的翻回來,果然船一點點的轉了回來,完成了復原。
Thumbnail
2025/02/25
游到中央板附近,中央板卻被浪打縮回半截,教練遠遠的提醒我,要把中央板抽出來。我爬上船底超天的帆船,拉出中央板,再跳回水裡,緊拉著中央板要把船拉正,但是船兒都一動也不動。 此時史帝夫提醒我,要把身體向外掛一點,抓著中央板的最外緣,用身體的重量,船會慢慢慢慢的翻回來,果然船一點點的轉了回來,完成了復原。
Thumbnail
2024/10/31
還是記錄一下2024年南投馬拉松,史上最慘烈的一次跑馬。 前一周參加了位於新竹湖口的遠東新世紀馬拉松,完賽離去時,見到最後一位回來的跑者,是大家景仰的千馬前輩-牛哥,後面跟著10多輛救護摩托車及3輛救護車,經過時大叫一聲「牛哥加油,你比總一還拉風,我長大之後,要跟你一樣。」牛哥笑笑著說:「 真
Thumbnail
2024/10/31
還是記錄一下2024年南投馬拉松,史上最慘烈的一次跑馬。 前一周參加了位於新竹湖口的遠東新世紀馬拉松,完賽離去時,見到最後一位回來的跑者,是大家景仰的千馬前輩-牛哥,後面跟著10多輛救護摩托車及3輛救護車,經過時大叫一聲「牛哥加油,你比總一還拉風,我長大之後,要跟你一樣。」牛哥笑笑著說:「 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雖然阿公是農夫,除了小時候因為被留在鄉下有待過一年外,對農場的耕作知識應該是沒有,當初就是想說,身為一個廚師好像應該要更了解自己烹煮的食材,而不是都透過別人嘴中去了解;在農場每天都有不同的任務,雖然比較困難的部分還是Michael會自己去完成,但跟在他身邊也學和體驗了不少
Thumbnail
雖然阿公是農夫,除了小時候因為被留在鄉下有待過一年外,對農場的耕作知識應該是沒有,當初就是想說,身為一個廚師好像應該要更了解自己烹煮的食材,而不是都透過別人嘴中去了解;在農場每天都有不同的任務,雖然比較困難的部分還是Michael會自己去完成,但跟在他身邊也學和體驗了不少
Thumbnail
最後一堂課,學堂邀請一簞食主廚哲維,教大家從洗菜、切菜、到搭配料理煮食方式,每個細節毫不馬虎。其實在課前一天,哲維已經先到學員們的菜園,看看有哪些菜預計被採收,再依照每種蔬菜特性,大致列出教學食譜。 學員從種菜新手變成生菜大富翁,這種富足感,只有自己走一遭才能體會。
Thumbnail
最後一堂課,學堂邀請一簞食主廚哲維,教大家從洗菜、切菜、到搭配料理煮食方式,每個細節毫不馬虎。其實在課前一天,哲維已經先到學員們的菜園,看看有哪些菜預計被採收,再依照每種蔬菜特性,大致列出教學食譜。 學員從種菜新手變成生菜大富翁,這種富足感,只有自己走一遭才能體會。
Thumbnail
蔬菜班課程進入倒數第二週,學員們把大部份的冬季蔬菜品項種了一輪之後,直說種菜真的要花很多時間,而且種了不保證會收成,要看老天爺的臉色以及蟲害嚴不嚴重。 而自己種的菜不管多小或者被蟲咬一個一個洞,都是心頭寶貝。但是,如果產出過多要寄賣或者提供給使用小農食材的餐廳,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呢?
Thumbnail
蔬菜班課程進入倒數第二週,學員們把大部份的冬季蔬菜品項種了一輪之後,直說種菜真的要花很多時間,而且種了不保證會收成,要看老天爺的臉色以及蟲害嚴不嚴重。 而自己種的菜不管多小或者被蟲咬一個一個洞,都是心頭寶貝。但是,如果產出過多要寄賣或者提供給使用小農食材的餐廳,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呢?
Thumbnail
白蘿蔔冬天吃當季,最好吃了。以前母親在世時,總會在田裡種白蘿蔔,煮湯喝,或滷蘿蔔豬肉,或切絲炒蝦米大蒜,然後也可以曬成菜䀯 ,也可以曬成蘿蔔絲。 菜䀯端午節拿來包粽子,清明掃墓時用蘿蔔絲包草阿粿,過年就用新鮮的蘿蔔絲(先川燙過再把水濾掉,蘿蔔會變甜)包客家菜包,偶爾也會做蘿蔔糕,在還沒結婚前,過節都
Thumbnail
白蘿蔔冬天吃當季,最好吃了。以前母親在世時,總會在田裡種白蘿蔔,煮湯喝,或滷蘿蔔豬肉,或切絲炒蝦米大蒜,然後也可以曬成菜䀯 ,也可以曬成蘿蔔絲。 菜䀯端午節拿來包粽子,清明掃墓時用蘿蔔絲包草阿粿,過年就用新鮮的蘿蔔絲(先川燙過再把水濾掉,蘿蔔會變甜)包客家菜包,偶爾也會做蘿蔔糕,在還沒結婚前,過節都
Thumbnail
移居到宜蘭幾年之後,才慢慢適應綿綿細雨的冬日氣候,在下雨天需要外出巡視菜園,最速配的裝備,則是一套雨衣褲搭配長筒雨鞋,外加一頂斗笠帽,就像在地老農一般。 如果說,宜蘭水稻田除了生產優質稻米之外,赤殼茭白筍則是我心目中第二順位的代表作物,在盛產的季節裡,美虹廚房風土料理會選用赤殼茭白筍作為本日主角。
Thumbnail
移居到宜蘭幾年之後,才慢慢適應綿綿細雨的冬日氣候,在下雨天需要外出巡視菜園,最速配的裝備,則是一套雨衣褲搭配長筒雨鞋,外加一頂斗笠帽,就像在地老農一般。 如果說,宜蘭水稻田除了生產優質稻米之外,赤殼茭白筍則是我心目中第二順位的代表作物,在盛產的季節裡,美虹廚房風土料理會選用赤殼茭白筍作為本日主角。
Thumbnail
台灣的葉菜,大多需要寒冷的氣候才長得好,所以夏天的葉菜選擇較少,大多是地瓜葉、空心菜、皇宮菜之類。但炎熱的夏天,瓜類和豆類長得好。看來,上帝是要我們在不同的氣候和季節吃不同的蔬果。
Thumbnail
台灣的葉菜,大多需要寒冷的氣候才長得好,所以夏天的葉菜選擇較少,大多是地瓜葉、空心菜、皇宮菜之類。但炎熱的夏天,瓜類和豆類長得好。看來,上帝是要我們在不同的氣候和季節吃不同的蔬果。
Thumbnail
醃鹹菜,是家家必做的事。在我小學二、三年級時,幫忙鋪曬和收集。當年一起跳耀的青蛙,各自長大老了,誰把這件事傳下去?鄉土的鹹菜,是否永遠冰在腦裡?鐵牛車挨著坑邊,一 棵棵的鹹菜被秤了再上車。這是全家人過年的費用,孩子註冊費的來源。愛土地、肯賣力,老天一定賞上飯吃。
Thumbnail
醃鹹菜,是家家必做的事。在我小學二、三年級時,幫忙鋪曬和收集。當年一起跳耀的青蛙,各自長大老了,誰把這件事傳下去?鄉土的鹹菜,是否永遠冰在腦裡?鐵牛車挨著坑邊,一 棵棵的鹹菜被秤了再上車。這是全家人過年的費用,孩子註冊費的來源。愛土地、肯賣力,老天一定賞上飯吃。
Thumbnail
一畦白蘿蔔大約有十多顆,其中幾顆在十二月時,已經長的夠大了,我就想採收來食用,但是這一畝田的第一次採收,我想辦個不一樣的形式,讓當初一起跟來種田的同學,有一個深刻的印象。 我想在田裡煮一大鍋蘿蔔排骨湯,大家一起來喝,慶祝第一次的收成。
Thumbnail
一畦白蘿蔔大約有十多顆,其中幾顆在十二月時,已經長的夠大了,我就想採收來食用,但是這一畝田的第一次採收,我想辦個不一樣的形式,讓當初一起跟來種田的同學,有一個深刻的印象。 我想在田裡煮一大鍋蘿蔔排骨湯,大家一起來喝,慶祝第一次的收成。
Thumbnail
從台北移居台東快五年了,每年都有每年的目標: 頭兩年:開墾農地、種植果樹和綠籬樹,最重要的是,學習銷售農地上現成的台灣香檬果實,拿出實際的銷售成績去申請蓋農舍的資格。 第三年:申請蓋農舍的資格,並在取得資格之後,申請蓋農舍的建照。 第四年:蓋農舍。 第五年:住進農舍......
Thumbnail
從台北移居台東快五年了,每年都有每年的目標: 頭兩年:開墾農地、種植果樹和綠籬樹,最重要的是,學習銷售農地上現成的台灣香檬果實,拿出實際的銷售成績去申請蓋農舍的資格。 第三年:申請蓋農舍的資格,並在取得資格之後,申請蓋農舍的建照。 第四年:蓋農舍。 第五年:住進農舍......
Thumbnail
搬來台東的第二年秋天,開始學習種菜,只要想吃的菜,都想試試。有照相留下記錄的如下:牛皮菜:這是營養價值很高的菜,但過去被台灣人視為餵豬的菜。這菜的味道有點特別,不是每個人都愛吃,而且本身就帶有鹹味,炒來吃根本不必加鹽。毛毛蟲也愛吃這菜。
Thumbnail
搬來台東的第二年秋天,開始學習種菜,只要想吃的菜,都想試試。有照相留下記錄的如下:牛皮菜:這是營養價值很高的菜,但過去被台灣人視為餵豬的菜。這菜的味道有點特別,不是每個人都愛吃,而且本身就帶有鹹味,炒來吃根本不必加鹽。毛毛蟲也愛吃這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