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因為前陣子同溫層都在追《愛的迫降》,想說看個一集取個樣,沒想到孫藝珍就這樣成為個人目前為止最喜歡的演員,
FB粉絲頁上也寫了很多了,這個月甚至在
週刊編集也有專文提到從她的電影作品談南韓電影的產業發展(大概月中會發刊)。只是沒想到一路追到《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姊姊》,竟然讓我發現到如此細膩的經典;之前在粉絲頁上有
專文分析了孫藝珍在第三集的演技及其他相關環節,而這一篇則是要就整個劇去講這部瑕不掩瑜的經典到底好在哪。
醜話說在前面
先講這部劇先天上的劣勢。身為一部半on檔的金土連續劇,而且又是傳統路線的劇情類型劇,自然不能像《愛的迫降》那樣透過穿越空間到北韓,來達到跟其他穿越時間的穿越劇一樣的效果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南韓影劇也很早就開始注重類型的操作,所以孫藝珍會擔任主角演出這部低預算的劇自然是蠻讓人意外的(細節在分析第三集的專文有講)。從整部劇的重要情節安排就可以發現這點:
- 第1-3集:兩人處於曖昧期;
- 第4-8集:兩人戀情尚未完全公開;
- 第9-15集:兩人戀情公開後受到的家庭衝擊,以及女主角在職場的metoo問題;
- 第16集:結局。
可以發現後半其實是很不討喜的家庭劇部分,因為這種題材以前實在太多,大抵也是韓劇風還沒從家庭主婦吹到年輕人時最常見的那種路線,所以用七集的篇幅處理這樣的問題其實一定會讓有些觀眾覺得過於冗長;但如果對影視產業略知一二的話,就會知道on檔戲對劇本的產出品質會有多大的影響,家庭劇的部份篇幅佔了大半的確是整齣戲評價被打折的關鍵之一。類似的問題在台灣也存在已久,這部份實在不用因為南韓也是如此就以為這不是個問題,更何況台灣影視產業對市場分析的人才和敏銳度相對缺乏,更不用提隨著觀眾風向調整劇情這回事。這部份其實是很值得台灣影劇產業引以為戒的。
拍攝上的瑕疵在分析第三集的專文也有提過一些了。個人從沒看過有哪個偶像劇男女主角滾床單可以滾出鏡頭外的,更別提那些整場戲有些角色往往只有背影但卻沒有任何構圖意義的鏡頭。但正是因為如此,反而更凸顯了孫藝珍對劇本挑選上的精準眼光......但當然前提是要能接受這種不被傳統接受和祝福的愛情題材,還有能接受中間女主角選擇遮遮掩掩所衍生的各個事件就是了。
(以下劇透)
一部以亞洲都會女性為核心的經典
眼尖的觀眾應該可以發現:這齣戲的真正主角是漂亮姐姐,男主角除了在最後決定用出差來遠走高飛以外,其他的事件基本上都是以女主角為核心,例如女主角的家庭以及職場,而後者無論在橫向的同事關係以及縱向的上下從屬關係也有比較清楚的交代和對比。
例如女主角的辦公隔間區塊就有四個角色,除了因為和男主角相戀後自我意識逐漸變得明確的女主角尹珍雅以外,其他三人分別是賣弄本錢而市儈的姜世英、不屑世俗現實而顯得自我核心價值明確的金寶拉、以及崇拜尹珍雅的晚輩李藝恩;在metoo事件爆發後,其他三人的行為也會受到原本個性的推動而影響事件的發展。所以最後金寶拉在結局中率先一走了之遠赴濟州島經營咖啡廳並不讓人意外,且在髮型上她的設計最後也連帶變得比較清爽,好烘托出她心境上的轉變。
而男主角徐俊熙因為在設定上家庭人數比較單薄,畢竟是和姊姊相依為命的情況,而且南韓當時應該是有想要趁著metoo風潮開發相關題材,所以男主角的職場問題並沒有太大的著墨。但這也是個人第一次看到幾乎完全為女性角色的自我覺醒為核心的電視劇題材(好啦我其實不是那麼愛追劇),當意識到男主角只是陪襯的角色以後,身為生理男首先會覺得有這樣的題材沒什麼不好,畢竟市面上這類的題材實在太少了,男女比例上的確有失衡的問題。
但在寫作層面上不得不提,編劇在交稿時間被嚴重壓縮的前提下,成品的確是會大打折扣的;本劇編劇其實在對白處理上已經非常仔細了,在現實條件deadline咄咄逼人的情況下,全劇後半家庭劇主題過於冗長略顯單調,其實對業界人士而言有點非戰之罪。
且以男主角的設定來看,家庭成員較少可以帶出的關係也會比較少,可是這樣設定才能讓他的個性更合理,因為相較於女主角對傳統家庭的包袱比較是千依百順的態度,男主角因為原生家庭的殘缺雖然顯得沒有包袱,但也因此讓他不得不建立起自我保護的高牆,只願意在女主角面前顯露出自己的情感需求。
編劇的細膩之處
也許南韓影壇有點傾向於把逆來順受的女主角的參考人選比較會先想到孫藝珍,個性比較積極的女主角則是先想到鄭裕美(《82年生的金智英》以及《屍速列車》的女主角,在南韓性剝削新聞不斷的這段期間,她主演的《Live:轄區現場》作為警官宣導性教育的截圖被廣為流傳);但也許這兩人在性別議題上分別就是鷹派和鴿派的首選之一,只是鴿派有時候立場由於比較溫和,所以溫柔的力量比較不會被發現,但這不代表溫柔的人沒有為對的事情發聲或是促成好的影響。
《Live: 轄區現場》第14集中女主角宣導性教育的橋段
在戲外光是孫藝珍為何會選擇演出這個劇本,本身就是件耐人尋味的事情了(一樣請見分析第三集的文章);而仔細探究這個劇本,可以發現這齣劇其實是這幾年以典型之一的三十幾歲的亞洲女性為出發點來寫作的劇本,而整齣劇最重要的事件固然是她和男主角之間的愛情,但同樣重要的,是她自我意識覺醒的過程。
第一集的最後女主角一個人獨自在辦公室跳舞的橋段,是全劇最精采也最重要的角色個性呈現段落之一。首先我們可以發現她一路下來遭遇了多少挫折:先是工作被栽贓不得不揹黑鍋加班自行吸收公司的損失、然後聚餐時又被性騷擾、最後要回公司加班的時候又巧遇男主角要去夜店,因而心裡覺得不是滋味。所以她加班加到一半突然跳起舞來的音樂,彷彿宣稱老娘可是也曾年輕過的:
對個人而言這其實是非常高明的寫實手法。有些喜歡小眾電影的觀眾會覺得影劇必須富有教育或社會意義,但我想這樣的說法更精確地去講指的是表現手法是否直接或主流,而非主流的表現手法固然該受到重視(例如透過配樂或構圖來暗示劇情,而不是直接透過對白的陳述);但用同樣的標準檢視之,一些比較婉轉的情緒轉折處理未必是為了媚俗,而是編導演的心境和人生觀的境界展示。
例如在這集的最後,漂亮姊姊在遇到那麼多挫折以後,其實是可以抱頭痛哭的,這樣的手法可能也是一些小眾寫實愛好者所偏好的;但當漂亮姊姊這時選擇了一個人勁歌熱舞時,其實非常細膩地呈現了許多小資女追求自我肯定和自得其樂的心境,但同時也點出了平凡人卑微的快樂究竟是什麼樣子。
同樣是寫實,但如此的角色行為更顯得編劇內心之強大,對比較能感同身受的觀眾而言也比較能受到洗滌進而鼓勵人心。因此當男主角從夜店的路上折回想要找她看到這一幕時,看到的不只是情人眼裡出西施而已,而是久違重逢的鄰家大姊姊那份再熟悉不過的親切可愛的感覺。
所以他在之後會對漂亮姐姐萌生愛意,其實是建立在編劇對人性的充分體認和承認其價值,以及自身家庭的殘缺之上的。《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姊姊》這個劇會如此命名並不是只是為了吸睛而已,而是一方面要透過姊弟戀在南韓的特殊意涵帶出南韓兩性相處面對傳統時的困境,另一方面則是要透過和鄰家大姊姊相戀,去帶出自然而然發展成親密關係時,最能排除受肉體吸引的純粹感情。
而本劇的編劇在後面也一直在確認這種人類自我肯定的高貴之所在。例如後面當metoo事件在公司延燒時,公司男女同事分開聚餐,聚餐結束後男性因為沒有女性無肉不歡就選擇不續攤,女性卻因此反而更能盡興,相較之下顯得許多傳統主流生理男一味追求外在成就和滿足卻渾然沒有自覺時,是多麼地可憐和可鄙。
但正因為這個劇的編劇出發點從個人的角度觀之,比較是站在承認人類的高貴之所在,所以當他在講metoo時,他也不會將男性角色片面扁平化(而且從編劇的名字看和金正恩差一個字看來,他應該是個生理男XD)。例如當男主角在女主角車禍後在住處借題發揮討拍時,編劇的安排一反常理地不是一味哄騙女主角,而是讓男主角不理女主角,然後讓女主角投降承認自己在鬧脾氣。
如果我們要珍惜人性的可貴之處,自然就會知道不是傳統生理男或是metoo誰就說了算,而是必須總是細心地去區分每個事件的是非曲直。當女主角和前男友發生車禍時,男主角固然有他的怒氣,但生命安全自然是最重要的,所以他選擇把脾氣壓了下來;帶在事發之後女主角如果得了便宜還賣乖,難免會有一些女性容易把自己的情緒無限上綱的問題。這個處理是個人最佩服的段落之一,而孫藝珍的表演也緩和了當時的緊張氣氛,非常值得戲迷和關注性別議題的讀者們反思。
事實上,南韓影劇在題材的處理上一直是簡單粗暴因而明確有效的。除了上述辦公室女性四人組所呈現出來的對比(這樣的操作也可以在《愛的迫降》的下屬四人組中發現),任何關於metoo題材的南韓電視劇,目前就個人看過的而言從來沒有讓我覺得偏頗的,大抵是因為在篇幅足夠的前提下,靠著縝密的劇情邏輯推演比較容易把事情講得全面的緣故。
也因此,個人在收看這個劇的時候,曾經發生連三集看到一半鼓掌的情況;而且身為同行看到後來甚至覺得,自己寫作技巧磨練到最好大概也不過如此了吧?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