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2014 & 2020】山的這端,路盡頭的海-太麻里車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我蠻早就對太麻里有印象,倒不是因為「看日出的地標」,是「太麻里」這源於排灣族語的地名,念起來很有特色, 不過多少還是因2000年當地舉行過【千禧迎曙光】活動才開始熟記。另外也從很多照片得知,太麻里車站出站後,能直接從高處看到湛藍的太平洋。

第一次拜訪太麻里車站,並不是專程,但卻也有點「刻意」。

在2014年9月第一張拍下的太麻里車站照片,維持無電桿的純淨

在2014年9月第一張拍下的太麻里車站照片,維持無電桿的純淨

另篇金崙車站的文章提過,自己2014年欲前往多良車站時因對不熟悉路,決定以搭公車方式來回。事實上,去程是從台東市先搭台鐵到太麻里,接著走到台9線轉公車,也連帶產生這次造訪的緣由。

在太麻里舊第二月台交會的兩班莒光號

在太麻里舊第二月台交會的兩班莒光號


【車站與海,日昇路的頭與尾

太麻里車站的位置跟大武車站雷同,都蓋在溪流北側,就是太麻里溪北岸的地勢較高處,站房則在鐵道的東側,也離鄰近聚落尚有一段距離。車站規模上,也皆有兩座島式月台。

最大差異,是大武車站看海的地方是月台,太麻里車站則在走出站房的那瞬間。

從太麻里車站望出去的太平洋風光

從太麻里車站望出去的太平洋風光

2014年是在九月造訪,但天空跟海都還十分的湛藍。當時從站房看到這幅風景,內心確實很感動,能體會為何這裡被形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

太麻里車站站房,待在裡面沒留意到什麼特點,跟加祿、瀧溪、金崙等站類似,是根本沒二樓的的兩層樓挑高建築,只是這裡挑高的部分,空間似乎更大一些。

太麻里車站內的布置充滿「觀光」氣息

太麻里車站內的布置充滿「觀光」氣息

以金針山為背景的「太麻里站歡迎您」

以金針山為背景的「太麻里站歡迎您」

這裡跟大武車站的氛圍截然不同。大武車站內的資訊以面向在地的醫療、交通跟社福為主,相較之下太麻里車站則呈現「歡迎之意」的觀光意象,可見得車站與在地聚落定位的連結是十分緊密的。

不知當時天氣好,還是站房挑高空間偏大,或者建築門窗也比其他車站還多之類的,太麻里整座站房用「明亮」還不足以形容,身在其中只覺四周被自然採光給包圍,加上微風吹拂,讓人有種想坐在候車椅打盹的衝動。

雖屬南迴線上大站,當我2014年造訪時,太麻里車站在下午三點是完全沒有列車停靠,不過除了購票的旅客,也有不少遊客是純粹來這裡停留休息或拍照,顯見這個車站也有著交通之外的價值。

整個下午三點無列車停靠的太麻里車站

整個下午三點無列車停靠的太麻里車站

不時有旅客和遊客進出站房

不時有旅客和遊客進出站房

停留片刻後走出站房,在車站門口拍下這張站前看出去的太平洋海景。這篇文章的標題:「山的這端,路盡頭的海」,就是從這張照片的所處時空發想來的。

從日昇路最高處的車站,望向路盡頭的太平洋

從日昇路最高處的車站,望向路盡頭的太平洋

即便只是用低階數位相機取景,我還是很喜歡這張照片的氛圍。

由於包含這一趟在內的2014台東行,是我首次踏入中央山脈以東,也就是廣義上的「花東地區」,因此在「初訪」的新鮮感加持下,很多景色對我而言,真的都是頭一回的「眼見為憑」,內心震撼自然不在話下。

回頭看太麻里車站的建築,是很樸素的咖啡色系,加上偏灰色的屋簷做點綴,而屋簷下襬的波浪造型增添了點動感。外觀上判斷,建築南側的售票窗口上方或許真的有二樓,因為有裝冷氣,並非整個都是挑高空間。

這邊也可看到不少人在接送旅客,或是純粹車站前拍照休息。

外觀上既樸素又動感的太麻里車站

外觀上既樸素又動感的太麻里車站

太麻里車站的背後,是東部常態的藍天白雲綠地

太麻里車站的背後,是東部常態的藍天白雲綠地

不知道是當天的天空就這麼藍,還是乾淨的藍天白雲就是東部象徵。

抵達太麻里車站後預計轉公車往多良,便順著日昇路往台9線方向出發。下坡路走起來輕鬆歸輕鬆,正午時分碩大的九月太陽依然「銳不可擋」。

順著日昇路向下走,越來越接近太平洋

順著日昇路向下走,越來越接近太平洋

後方太麻里車站逐間隱沒在路樹裡的

後方太麻里車站逐間隱沒在路樹裡的

走了大概500公尺,終於看到台9線的方向標示出現在正上方。

台9線往北至知本,往南至大武

台9線往北至知本,往南至大武

日昇路跟台9線交會處並沒有「太麻里車站」的站牌,必須往南走一小段路,才有名為「大王國中」的站牌可搭車。既然都來到海岸邊,就繼續走到地標上寫著「千禧曙光紀念園區的地方」看看,映入眼簾的是空無一人的沙灘及排球場。

好像電影裡有的那種沙灘排球場情景,只差比基尼辣妹

好像電影裡有的那種沙灘排球場情景,只差比基尼辣妹

正午時分後的無樹蔭沙灘毫無人影,使藍色的海面及天空一覽無遺。

從沙灘望向台東市方向的海岸

從沙灘望向台東市方向的海岸

短暫停留一下子,返回台9線等公車。

做為一個(直到現在都)很偏好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旅行的人而言,搭公車最怕的就是落班,甚至班次稀疏到一小時連一班車都不到的程度,所以我參考時刻表,估了台東出發可能到達的時間,大概前二十分鐘就開始在「大王國中」站牌等車,好在,公車超乎預期的準時,順利上車奔馳在台9線上往南。

以上,是2014年自己首次造訪太麻里車站的經過。


【台鐵南迴線電氣化的暫時逗點】

第二次的太麻里車站再訪,是直到五年多後的2020年2月才進行,時間在前一篇的金崙之旅結束後,搭311次自強號前往。這趟目的共有兩個,一是觀察太麻里車站在電氣化工程中的改變,二是造訪這幾年間,迅速走紅的鐵道景點:太麻里平交道。

311次自強號駛抵太麻里車站

311次自強號駛抵太麻里車站

前一年(2019)搭乘普快路過時已有印象,就是太麻里車站月台正在改建中,可真正再度踏上時,仍覺得這氛圍也實在變化太大了,尤其是新啟用的遮雨棚。

第一月台的上黃下藍遮雨棚

第一月台的上黃下藍遮雨棚

第二月台的上藍下黃遮雨棚

第二月台的上藍下黃遮雨棚

太麻里車站新月台的遮雨棚,徹底擺脫了之前綠白色、兩根底座的超樸素形式,轉變為一根柱子,以及上半部結構如花朵般的盛開狀態。這模樣很容易就猜到,必然是參考金針花形象設計出來,而且上半部的六根支架,也很符合金針花六片花瓣的外觀。至於顏色選用,猜測藍色是代表大海,黃色則代表太陽或金針花。

然後,跟大武和金崙車站一樣,兩座月台遮雨棚的用色也剛好相反。

太麻里車站的月台燈箱,圖片選擇赤科山的金針花海

太麻里車站的月台燈箱,圖片選擇赤科山的金針花海

太麻里車站的月台,秉持著配色相反的慣例

太麻里車站的月台,秉持著配色相反的慣例

不過在月台之外,整座站場中最讓我有印象之處,莫過於非常完整的電桿架設,代表電氣化列車班次從知本方向駛入太麻里站內的日子已不遠了。自台鐵在去年(2019)將電氣化路段自潮州延至枋寮後,環島鐵路網就僅剩枋寮至知本未完成電氣化。

大武、瀧溪、金崙等站,目前都只在非主要股道架設電桿,沒有像太麻里這邊,不僅裝好懸臂組跟落臂架,甚至開始進行拉線作業。

電氣化工程中新建的電力機房

電氣化工程中新建的電力機房

太麻里車站站場東側,已架設附懸臂組電桿的股道及工程車輛

太麻里車站站場東側,已架設附懸臂組電桿的股道及工程車輛

沒記錯的話,去年六月搭3671次普快途經此段,電桿的架設未進到太麻里,還只到太麻里跟知本兩站中間。不到一年後太麻里車站的電氣化工程已有此規模,也不太讓人意外就是了。

尚放置在第二月台的施工機具

尚放置在第二月台的施工機具

從第一月台望向站房及電梯

從第一月台望向站房及電梯

比起變化極大的月台及站場,太麻里站房的外觀沒有明顯改變,還是那個同色系的建築及屋簷。

2020年二月造訪的最佳證明

2020年二月造訪的最佳證明

大圖輸出也沒有更換的太麻里車站大廳

大圖輸出也沒有更換的太麻里車站大廳

一見如故的「太麻里站歡迎您」

一見如故的「太麻里站歡迎您」

建築內的設備配置貌似沒什麼變化,只明顯新增兩個東西,分別是漂書櫃跟自動販賣機。這回倒是注意到一個細節,就是售票窗口前的通道,是設計成加裝扶手的斜坡。

一如既往的站外太平洋,但汽車多得不尋常

一如既往的站外太平洋,但汽車多得不尋常

所以台東市並沒有光南是嗎

所以台東市並沒有光南是嗎

或許因為這裡可能是下一個進入電氣化階段的車站,太麻里車站外停放蠻多明顯是工程人員的車輛,南側也有一塊現在幾乎南迴線車站旁皆設置的工程資訊牌。

太麻里車站外的電氣化工程資訊牌

太麻里車站外的電氣化工程資訊牌

前面提到除了紀錄電氣化工程現況,這趟另一個重點是要造訪太麻里平交道,或者該說是台版「灌籃高手平交道」或「櫻木花道平交道」,因為這形象的塑造才是它爆紅主因。這座平交道從西側望去,因地勢高,能同時看到平交道及海面,而這風景與動畫【灌籃高手】的片頭曲裡,主角櫻木等平交道的構圖十分雷同。

一出太麻里車站,就看到外面有很多鄰近商家廣告看板,也包含了看板上所寫的「櫻木平交道」。

太麻里車站外的各式廣告看板

太麻里車站外的各式廣告看板

太麻里平交道在車站的北端,但日昇路通往該平交道的岔路在中段,因此必須出車站走往台9線的一小段下坡後,再左轉往平交道前進。

與外觀上幾無變化的太麻里車站站房,暫時說聲再見。

二月下午時分的太麻里車站,仍有不少旅人駐足

二月下午時分的太麻里車站,仍有不少旅人駐足


【新興鐵道景點的誕生】

還只是二月,但走在樹蔭很單薄的日昇路上,多少覺得炎熱起來。在接到台9線之前的太峰路路口左轉直走,很快地遇到東83鄉道後,再一次左轉直走,步行約5分鐘就能抵達太麻里平交道。

又一次的走在太麻里的日昇路上

又一次的走在太麻里的日昇路上

左轉太峰路後,太平洋變成在右手邊

左轉太峰路後,太平洋變成在右手邊

望向東83鄉道與台9線的交會處

望向東83鄉道與台9線的交會處

這邊分享一個冷知識。

枋寮至台東間的台鐵南迴線,內獅到太麻里一段有非常多的橋樑及隧道,但整個南迴線僅設有11個平交道,沒有平交道的最長區間,即是加祿車站南端的嘉和路平交道,到太麻里車站北端的太麻里平交道,總長近70公里的這段路。

當初是偶然查到這個資訊,一時間覺得蠻不可思議的。仔細回想起來,南迴線從內獅起到太麻里這段,沿線幾乎為隧道、橋樑,或沿著溪谷和山壁行駛,還真的沒有哪處有經過平交道的印象。

連平交道影子也沒看到,竟然就有停車區

連平交道影子也沒看到,竟然就有停車區

走了好一段上坡,終於看到平交道了

走了好一段上坡,終於看到平交道了

到這邊前,我一直在想會不會因為來朝聖這個景點,而被鐵道迷友人"鄙視"。一個鐵道設施竟是因為類似外國的動漫場景而爆紅,這怎麼想都不會在社群媒體不發達的時代發生。簡言之,這裡就是靠影像廣為流傳來塑造的景點吧。

已經因電氣化工程,而架設門型架、電線及圍籬的太麻里平交道

已經因電氣化工程,而架設門型架、電線及圍籬的太麻里平交道

現在太麻里平交道,比起剛開始受到關注時的景色,必然複雜不少,畢竟電氣化工程帶來許多難以避開的設施,最明顯的莫過於當作限高架在使用,放在平交道兩端的門型架。

站在平交道上往鐵路延伸的南北兩端望去,無論是太麻里車站,還是往知本方向的路線,皆已架起白色電桿,象徵著鐵路電氣化範圍的擴張。

從平交道望向南側的太麻里車站

從平交道望向南側的太麻里車站

從平交道望向北側的知本方向路線

從平交道望向北側的知本方向路線

這天剛好遇到台鐵電務段人員,疑似在測試平交道運作,所以多次在沒有列車要通過的情形下,讓平交道警鈴響起後放下柵欄,而後又升起。

停放在平交道旁的台鐵電務段汽車

停放在平交道旁的台鐵電務段汽車

測試中的平交道

測試中的平交道

站在太麻里平交道往東端望去,能同時看到平交道與遠處的太平洋地平線。這個構圖與【灌籃高手】片頭曲中,櫻木花道在神奈川江之電平交道,與柵欄那頭的晴子打招呼時,所呈現出的構圖很類似。靠傳播這些照片,讓這座平交道短時間成為經過太麻里時,許多年輕人必訪及打卡的景點。

我還是習慣稱這裡太麻里平交道,倒不是說對其他暱稱反感,而是你不曉得何時會有第二,甚至第三座「櫻木花道平交道」或「灌籃高手平交道」。雖然後兩個名字的打卡數遠高於第一個,但太麻里平交道永遠就只有這一個,只可能封閉,不可能再出現同名字的第二座。

拍照中的遊客,及平交道那頭的太平洋海面

拍照中的遊客,及平交道那頭的太平洋海面

318次自強號準備通過太麻里車站,下一站枋寮

318次自強號準備通過太麻里車站,下一站枋寮

在我剛到平交道時,僅有上面照片中那兩位遊客,但不久後來了一群騎機車,像是大學生的男性友人團來到這裡,並請我幫他們拍合照,還得要拍出那種同時有鐵道跟大海的構圖。

這時我注意到,原來這座平交道有請保全鎮守,要同時肩負工地監視與遊客安全提醒的責任吧。

巧遇騎機車旅行的大學生來到這裡拍照

巧遇騎機車旅行的大學生來到這裡拍照

穿紅衣的當地人似乎對此情景已見怪不怪

穿紅衣的當地人似乎對此情景已見怪不怪

說個題外話是,要怎麼稱呼這裡是每個人的自由,怎麼叫都不會改變它在旅遊或鐵道文化上的意義與價值。這座平交道確實跟【灌籃高手】片頭曲有著「鐵道」元素這個連結。我唯一覺得,看了會很不明所以的東西是這個:

讓人有些尷尬的部落宣傳看板

讓人有些尷尬的部落宣傳看板

稍微查了一下,在平交道附近的撒布優部落,感覺是個頗受好評的原住民部落,不少人寫道那裡保留很多排灣族文化,值得探訪。既然如此,何必為了這平交道去添加一些沒有文化連結的用詞,感覺既奇怪,也可惜沒有呈現部落的魅力。

或許這只是某間店的廣告,不能概括整個部落,但依然無法否認這些文字內容,實在讓人看了尷尬。

待那群大學生團收行李準備騎車離開,我也開始走上往太麻里車站的回程。可能是雲層變厚了,感覺走起來沒剛剛那麼累,天色也稍微暗了一些。結果在太麻里車站前廣場,又遇到了剛剛在平交道拍照的那群人。

下午四點左右的太麻里車站

下午四點左右的太麻里車站

剛剛在平交道拍照的大學生,也來到車站取景

剛剛在平交道拍照的大學生,也來到車站取景

經過了完全沒有班次停靠的下午三點,太麻里終於迎來有三班車停靠的四點,分別是往枋寮方向的708次莒光、3672次普快,及往台東方向的707次莒光號。

接近有列車停靠的時間,站房內人也多了起來

接近有列車停靠的時間,站房內人也多了起來

3672次普快顯示會停在仍有施工設備的第二月台

3672次普快顯示會停在仍有施工設備的第二月台

以上便是2014年及2020年,相隔六年的初訪與再訪太麻里車站經過。這六年間站房變化不大,但站場部分因應電氣化相關的改善工程,月台、遮雨棚已改建,並加建電氣化相關設備。如此看來,繼知本及枋寮後,太麻里應該就是下個電氣化車輛侵略(X)駛入(O)的新地盤了。

至於這幾年蹦出的台版「灌籃高手平交道」,不知道這熱度可持續到什麼時候,不過,只要一出站後同時看到日出及太平洋的畫面能持續上演,那麼太麻里車站也會一直在台灣的鐵道文化裡,佔據著一個不小的份量吧。

電桿與懸臂組,永久遮蔽了太麻里車站的西側正面

電桿與懸臂組,永久遮蔽了太麻里車站的西側正面

其實這趟巡禮隨著搭上708次莒光而結束後,接著很快就在瀧溪車站下車,但在瀧溪僅停留不到20分鐘就搭3672次普快離開,經驗有限。可能等到有機會二訪時,再寫關於瀧溪車站的遊記。

708次莒光號駛入太麻里車站第一月台

708次莒光號駛入太麻里車站第一月台

就距離來看,比太麻里車站離海還近的台鐵車站有好幾座,而且南邊就有號稱「台灣最美車站」的多良,然而,從高處順著道路望向太平洋形成的開闊視野,始終值得旅人們到來這座南迴線車站走一回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乘零|獨旅漫行式
41會員
151內容數
關於那些獨旅,或有幸三五好友同行時走過的旅途。如果某些過往畫面始終記憶猶新,就代表你無意間把一些靈魂碎片留在那裡,無論開心或難過,都是生命永恆的印記。
2025/03/01
要說回程有什麼開心的事,除了在月台上跟可愛狗狗互動了好一陣子外,騎著Youbike沿福興路接回台鐵橋下時,發現橋墩上在2010年看過的壁畫竟依然存在,只是褪色不少而已,就好似在提醒自己,有些回憶該過去就讓他過去,只管繼續往前走就對了。
Thumbnail
2025/03/01
要說回程有什麼開心的事,除了在月台上跟可愛狗狗互動了好一陣子外,騎著Youbike沿福興路接回台鐵橋下時,發現橋墩上在2010年看過的壁畫竟依然存在,只是褪色不少而已,就好似在提醒自己,有些回憶該過去就讓他過去,只管繼續往前走就對了。
Thumbnail
2024/03/21
2011年起不短的10年裡,泰安舊站經歷曇花一現的復駛,而後陷入發展停滯的時光裡;這也使當年自己曾與旅伴走過,自車站循鐵路走向大安溪鐵橋的500公尺路途,變得雜草叢生、綠樹成蔭,就連百年鐵橋也早已封閉且大面積生鏽。
Thumbnail
2024/03/21
2011年起不短的10年裡,泰安舊站經歷曇花一現的復駛,而後陷入發展停滯的時光裡;這也使當年自己曾與旅伴走過,自車站循鐵路走向大安溪鐵橋的500公尺路途,變得雜草叢生、綠樹成蔭,就連百年鐵橋也早已封閉且大面積生鏽。
Thumbnail
2024/03/19
騎上YouBike沿安眉路往泰安舊站而去,沿途見識原有景點的沒落,及落雨松、櫻花林等新亮點的興起;車站狀況比預期好很多,不僅站房外觀和室內環境保持乾淨,氛圍也停滯在這座日治時期站房停用的1998年,彷彿多年前短暫有過的舊山線復駛,僅僅是一場夢。
Thumbnail
2024/03/19
騎上YouBike沿安眉路往泰安舊站而去,沿途見識原有景點的沒落,及落雨松、櫻花林等新亮點的興起;車站狀況比預期好很多,不僅站房外觀和室內環境保持乾淨,氛圍也停滯在這座日治時期站房停用的1998年,彷彿多年前短暫有過的舊山線復駛,僅僅是一場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在昨天經過大魔王的壽卡段後,今日的心情確實放鬆不少。行程完全delay一天的好處是,可以直接把行程表複製貼上,加上進入台東市之後,回花東縱谷的懷抱,就不會再受海風影響了,讓心情踏實許多。目標就是可以進入富里,沾到花蓮的一點邊。開始前先送上華源海灣的愛心給大家。
Thumbnail
在昨天經過大魔王的壽卡段後,今日的心情確實放鬆不少。行程完全delay一天的好處是,可以直接把行程表複製貼上,加上進入台東市之後,回花東縱谷的懷抱,就不會再受海風影響了,讓心情踏實許多。目標就是可以進入富里,沾到花蓮的一點邊。開始前先送上華源海灣的愛心給大家。
Thumbnail
Day15本該由後龍車站往南走向通霄車站,但靈光一現,何不由通霄往北走回後龍?如此,就可在傍晚時分,登上好望角,走在高架的西濱公路,伴著夕陽,一路欣賞海景及大風車。真是痴心妄想啊!
Thumbnail
Day15本該由後龍車站往南走向通霄車站,但靈光一現,何不由通霄往北走回後龍?如此,就可在傍晚時分,登上好望角,走在高架的西濱公路,伴著夕陽,一路欣賞海景及大風車。真是痴心妄想啊!
Thumbnail
本文由好好玩授權提供,原文出處在此 太麻里,排灣族語Ja.Bau.Li意即太陽照耀的肥沃土地,是全台第一道太陽升起的地方,所以太麻里鄉又有「日昇之鄉」美名。台東太麻里,除了有太平洋的無敵海景、曙光、金崙溫泉、太麻里金針花季外,還有不少美景秘境~ 太麻里一日遊,必去的10個景點,還有很多人必吃的太麻里
Thumbnail
本文由好好玩授權提供,原文出處在此 太麻里,排灣族語Ja.Bau.Li意即太陽照耀的肥沃土地,是全台第一道太陽升起的地方,所以太麻里鄉又有「日昇之鄉」美名。台東太麻里,除了有太平洋的無敵海景、曙光、金崙溫泉、太麻里金針花季外,還有不少美景秘境~ 太麻里一日遊,必去的10個景點,還有很多人必吃的太麻里
Thumbnail
2014年台東行第二天,搭公車拜訪了因紅色欄杆及太平洋海景而馳名的多良車站,也是台鐵極少數在裁撤之後,反而因地方經營及社群媒體傳播,使名氣不減反增的代表性車站。
Thumbnail
2014年台東行第二天,搭公車拜訪了因紅色欄杆及太平洋海景而馳名的多良車站,也是台鐵極少數在裁撤之後,反而因地方經營及社群媒體傳播,使名氣不減反增的代表性車站。
Thumbnail
台鐵從台東往花蓮方向的第一站是山里,一個他人口中最偏僻的小站,實際上有聚落又有鄉道經過,很難跟偏僻畫上等號。這趟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台東線電氣化後仍稀疏的班次,以及東部天空下的都蘭山景色。
Thumbnail
台鐵從台東往花蓮方向的第一站是山里,一個他人口中最偏僻的小站,實際上有聚落又有鄉道經過,很難跟偏僻畫上等號。這趟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台東線電氣化後仍稀疏的班次,以及東部天空下的都蘭山景色。
Thumbnail
第一次搭乘南迴線的普快班次,所見所聞都是新鮮的初體驗。從台灣海峽到太平洋,列車穿梭在橋梁與隧道的交錯中,讓乘客經歷窗外景色及自然風的互動,在那還沒太多人在意藍色身影的2014年。
Thumbnail
第一次搭乘南迴線的普快班次,所見所聞都是新鮮的初體驗。從台灣海峽到太平洋,列車穿梭在橋梁與隧道的交錯中,讓乘客經歷窗外景色及自然風的互動,在那還沒太多人在意藍色身影的2014年。
Thumbnail
位於台東縣太麻里的多良火車站,在近年來越來越有名,越來越受歡迎,進而成了著名的觀光景點,它距離台東市開車約 40 來分鐘,在兩年前的花東之旅,會想要到這裡看看的原因,主要也是因為網路上許多網友的 PO 文,也一直看到 "最美麗的車站" 美稱,所以既然來到了台東,就請坐在副駕駛座的旅伴,用手機設定好
Thumbnail
位於台東縣太麻里的多良火車站,在近年來越來越有名,越來越受歡迎,進而成了著名的觀光景點,它距離台東市開車約 40 來分鐘,在兩年前的花東之旅,會想要到這裡看看的原因,主要也是因為網路上許多網友的 PO 文,也一直看到 "最美麗的車站" 美稱,所以既然來到了台東,就請坐在副駕駛座的旅伴,用手機設定好
Thumbnail
2020-12-25 大武火車站沿民族街前行可與台九線交會, 沿路賣早點的商家很多.於台九線往大武國中方向, 一直前行即可走到大鳥遊憩區, 若逢低潮可於遊憩區通往海灘, 走海岸至加津林橋下方(大武變電站旁便道),這段路線第一次走 . . .
Thumbnail
2020-12-25 大武火車站沿民族街前行可與台九線交會, 沿路賣早點的商家很多.於台九線往大武國中方向, 一直前行即可走到大鳥遊憩區, 若逢低潮可於遊憩區通往海灘, 走海岸至加津林橋下方(大武變電站旁便道),這段路線第一次走 . . .
Thumbnail
邁入電氣化工程尾聲的太麻里車站,站場變得現代,還設置金針花造型的月台遮雨棚。可這座在高處面向海岸,日復一日迎接破曉的車站,始終用明亮的站房,以及擁抱太平洋的開闊視野,帶給旅人驚喜。
Thumbnail
邁入電氣化工程尾聲的太麻里車站,站場變得現代,還設置金針花造型的月台遮雨棚。可這座在高處面向海岸,日復一日迎接破曉的車站,始終用明亮的站房,以及擁抱太平洋的開闊視野,帶給旅人驚喜。
Thumbnail
站房的藝術牆壁、聚落內走動的貓群、隧道盡頭的海灘、逗留的旅人,以及形色多元的當地居民等,都讓金崙車站,甚至金崙大橋啟用後被帶走車流的聚落,仍根植著屬於太平洋岸的濃厚人情味與地方氛圍。
Thumbnail
站房的藝術牆壁、聚落內走動的貓群、隧道盡頭的海灘、逗留的旅人,以及形色多元的當地居民等,都讓金崙車站,甚至金崙大橋啟用後被帶走車流的聚落,仍根植著屬於太平洋岸的濃厚人情味與地方氛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