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2014 & 2020】山的這端,路盡頭的海-太麻里車站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我蠻早就對太麻里有印象,倒不是因為「看日出的地標」,是「太麻里」這源於排灣族語的地名,念起來很有特色, 不過多少還是因2000年當地舉行過【千禧迎曙光】活動才開始熟記。另外也從很多照片得知,太麻里車站出站後,能直接從高處看到湛藍的太平洋。
第一次拜訪太麻里車站,並不是專程,但卻也有點「刻意」。
在2014年9月第一張拍下的太麻里車站照片,維持無電桿的純淨
另篇金崙車站的文章提過,自己2014年欲前往多良車站時因對不熟悉路,決定以搭公車方式來回。事實上,去程是從台東市先搭台鐵到太麻里,接著走到台9線轉公車,也連帶產生這次造訪的緣由。
在太麻里舊第二月台交會的兩班莒光號

【車站與海,日昇路的頭與尾

太麻里車站的位置跟大武車站雷同,都蓋在溪流北側,就是太麻里溪北岸的地勢較高處,站房則在鐵道的東側,也離鄰近聚落尚有一段距離。車站規模上,也皆有兩座島式月台。
最大差異,是大武車站看海的地方是月台,太麻里車站則在走出站房的那瞬間。
從太麻里車站望出去的太平洋風光
2014年是在九月造訪,但天空跟海都還十分的湛藍。當時從站房看到這幅風景,內心確實很感動,能體會為何這裡被形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
太麻里車站站房,待在裡面沒留意到什麼特點,跟加祿、瀧溪、金崙等站類似,是根本沒二樓的的兩層樓挑高建築,只是這裡挑高的部分,空間似乎更大一些。
太麻里車站內的布置充滿「觀光」氣息
以金針山為背景的「太麻里站歡迎您」
這裡跟大武車站的氛圍截然不同。大武車站內的資訊以面向在地的醫療、交通跟社福為主,相較之下太麻里車站則呈現「歡迎之意」的觀光意象,可見得車站與在地聚落定位的連結是十分緊密的。
不知當時天氣好,還是站房挑高空間偏大,或者建築門窗也比其他車站還多之類的,太麻里整座站房用「明亮」還不足以形容,身在其中只覺四周被自然採光給包圍,加上微風吹拂,讓人有種想坐在候車椅打盹的衝動。
雖屬南迴線上大站,當我2014年造訪時,太麻里車站在下午三點是完全沒有列車停靠,不過除了購票的旅客,也有不少遊客是純粹來這裡停留休息或拍照,顯見這個車站也有著交通之外的價值。
整個下午三點無列車停靠的太麻里車站
不時有旅客和遊客進出站房
停留片刻後走出站房,在車站門口拍下這張站前看出去的太平洋海景。這篇文章的標題:「山的這端,路盡頭的海」,就是從這張照片的所處時空發想來的。
從日昇路最高處的車站,望向路盡頭的太平洋
即便只是用低階數位相機取景,我還是很喜歡這張照片的氛圍。
由於包含這一趟在內的2014台東行,是我首次踏入中央山脈以東,也就是廣義上的「花東地區」,因此在「初訪」的新鮮感加持下,很多景色對我而言,真的都是頭一回的「眼見為憑」,內心震撼自然不在話下。
回頭看太麻里車站的建築,是很樸素的咖啡色系,加上偏灰色的屋簷做點綴,而屋簷下襬的波浪造型增添了點動感。外觀上判斷,建築南側的售票窗口上方或許真的有二樓,因為有裝冷氣,並非整個都是挑高空間。
這邊也可看到不少人在接送旅客,或是純粹車站前拍照休息。
外觀上既樸素又動感的太麻里車站
太麻里車站的背後,是東部常態的藍天白雲綠地
不知道是當天的天空就這麼藍,還是乾淨的藍天白雲就是東部象徵。
抵達太麻里車站後預計轉公車往多良,便順著日昇路往台9線方向出發。下坡路走起來輕鬆歸輕鬆,正午時分碩大的九月太陽依然「銳不可擋」。
順著日昇路向下走,越來越接近太平洋
後方太麻里車站逐間隱沒在路樹裡的
走了大概500公尺,終於看到台9線的方向標示出現在正上方。
台9線往北至知本,往南至大武
日昇路跟台9線交會處並沒有「太麻里車站」的站牌,必須往南走一小段路,才有名為「大王國中」的站牌可搭車。既然都來到海岸邊,就繼續走到地標上寫著「千禧曙光紀念園區的地方」看看,映入眼簾的是空無一人的沙灘及排球場。
好像電影裡有的那種沙灘排球場情景,只差比基尼辣妹
正午時分後的無樹蔭沙灘毫無人影,使藍色的海面及天空一覽無遺。
從沙灘望向台東市方向的海岸
短暫停留一下子,返回台9線等公車。
做為一個(直到現在都)很偏好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旅行的人而言,搭公車最怕的就是落班,甚至班次稀疏到一小時連一班車都不到的程度,所以我參考時刻表,估了台東出發可能到達的時間,大概前二十分鐘就開始在「大王國中」站牌等車,好在,公車超乎預期的準時,順利上車奔馳在台9線上往南。
以上,是2014年自己首次造訪太麻里車站的經過。

【台鐵南迴線電氣化的暫時逗點】

第二次的太麻里車站再訪,是直到五年多後的2020年2月才進行,時間在前一篇的金崙之旅結束後,搭311次自強號前往。這趟目的共有兩個,一是觀察太麻里車站在電氣化工程中的改變,二是造訪這幾年間,迅速走紅的鐵道景點:太麻里平交道。
311次自強號駛抵太麻里車站
前一年(2019)搭乘普快路過時已有印象,就是太麻里車站月台正在改建中,可真正再度踏上時,仍覺得這氛圍也實在變化太大了,尤其是新啟用的遮雨棚。
第一月台的上黃下藍遮雨棚
第二月台的上藍下黃遮雨棚
太麻里車站新月台的遮雨棚,徹底擺脫了之前綠白色、兩根底座的超樸素形式,轉變為一根柱子,以及上半部結構如花朵般的盛開狀態。這模樣很容易就猜到,必然是參考金針花形象設計出來,而且上半部的六根支架,也很符合金針花六片花瓣的外觀。至於顏色選用,猜測藍色是代表大海,黃色則代表太陽或金針花。
然後,跟大武和金崙車站一樣,兩座月台遮雨棚的用色也剛好相反。
太麻里車站的月台燈箱,圖片選擇赤科山的金針花海
太麻里車站的月台,秉持著配色相反的慣例
不過在月台之外,整座站場中最讓我有印象之處,莫過於非常完整的電桿架設,代表電氣化列車班次從知本方向駛入太麻里站內的日子已不遠了。自台鐵在去年(2019)將電氣化路段自潮州延至枋寮後,環島鐵路網就僅剩枋寮至知本未完成電氣化。
大武、瀧溪、金崙等站,目前都只在非主要股道架設電桿,沒有像太麻里這邊,不僅裝好懸臂組跟落臂架,甚至開始進行拉線作業。
電氣化工程中新建的電力機房
太麻里車站站場東側,已架設附懸臂組電桿的股道及工程車輛
沒記錯的話,去年六月搭3671次普快途經此段,電桿的架設未進到太麻里,還只到太麻里跟知本兩站中間。不到一年後太麻里車站的電氣化工程已有此規模,也不太讓人意外就是了。
尚放置在第二月台的施工機具
從第一月台望向站房及電梯
比起變化極大的月台及站場,太麻里站房的外觀沒有明顯改變,還是那個同色系的建築及屋簷。
2020年二月造訪的最佳證明
大圖輸出也沒有更換的太麻里車站大廳
一見如故的「太麻里站歡迎您」
建築內的設備配置貌似沒什麼變化,只明顯新增兩個東西,分別是漂書櫃跟自動販賣機。這回倒是注意到一個細節,就是售票窗口前的通道,是設計成加裝扶手的斜坡。
一如既往的站外太平洋,但汽車多得不尋常
所以台東市並沒有光南是嗎
或許因為這裡可能是下一個進入電氣化階段的車站,太麻里車站外停放蠻多明顯是工程人員的車輛,南側也有一塊現在幾乎南迴線車站旁皆設置的工程資訊牌。
太麻里車站外的電氣化工程資訊牌
前面提到除了紀錄電氣化工程現況,這趟另一個重點是要造訪太麻里平交道,或者該說是台版「灌籃高手平交道」或「櫻木花道平交道」,因為這形象的塑造才是它爆紅主因。這座平交道從西側望去,因地勢高,能同時看到平交道及海面,而這風景與動畫【灌籃高手】的片頭曲裡,主角櫻木等平交道的構圖十分雷同。
一出太麻里車站,就看到外面有很多鄰近商家廣告看板,也包含了看板上所寫的「櫻木平交道」。
太麻里車站外的各式廣告看板
太麻里平交道在車站的北端,但日昇路通往該平交道的岔路在中段,因此必須出車站走往台9線的一小段下坡後,再左轉往平交道前進。
與外觀上幾無變化的太麻里車站站房,暫時說聲再見。
二月下午時分的太麻里車站,仍有不少旅人駐足

【新興鐵道景點的誕生】

還只是二月,但走在樹蔭很單薄的日昇路上,多少覺得炎熱起來。在接到台9線之前的太峰路路口左轉直走,很快地遇到東83鄉道後,再一次左轉直走,步行約5分鐘就能抵達太麻里平交道。
又一次的走在太麻里的日昇路上
左轉太峰路後,太平洋變成在右手邊
望向東83鄉道與台9線的交會處
這邊分享一個冷知識。
枋寮至台東間的台鐵南迴線,內獅到太麻里一段有非常多的橋樑及隧道,但整個南迴線僅設有11個平交道,沒有平交道的最長區間,即是加祿車站南端的嘉和路平交道,到太麻里車站北端的太麻里平交道,總長近70公里的這段路。
當初是偶然查到這個資訊,一時間覺得蠻不可思議的。仔細回想起來,南迴線從內獅起到太麻里這段,沿線幾乎為隧道、橋樑,或沿著溪谷和山壁行駛,還真的沒有哪處有經過平交道的印象。
連平交道影子也沒看到,竟然就有停車區
走了好一段上坡,終於看到平交道了
到這邊前,我一直在想會不會因為來朝聖這個景點,而被鐵道迷友人"鄙視"。一個鐵道設施竟是因為類似外國的動漫場景而爆紅,這怎麼想都不會在社群媒體不發達的時代發生。簡言之,這裡就是靠影像廣為流傳來塑造的景點吧。
已經因電氣化工程,而架設門型架、電線及圍籬的太麻里平交道
現在太麻里平交道,比起剛開始受到關注時的景色,必然複雜不少,畢竟電氣化工程帶來許多難以避開的設施,最明顯的莫過於當作限高架在使用,放在平交道兩端的門型架。
站在平交道上往鐵路延伸的南北兩端望去,無論是太麻里車站,還是往知本方向的路線,皆已架起白色電桿,象徵著鐵路電氣化範圍的擴張。
從平交道望向南側的太麻里車站
從平交道望向北側的知本方向路線
這天剛好遇到台鐵電務段人員,疑似在測試平交道運作,所以多次在沒有列車要通過的情形下,讓平交道警鈴響起後放下柵欄,而後又升起。
停放在平交道旁的台鐵電務段汽車
測試中的平交道
站在太麻里平交道往東端望去,能同時看到平交道與遠處的太平洋地平線。這個構圖與【灌籃高手】片頭曲中,櫻木花道在神奈川江之電平交道,與柵欄那頭的晴子打招呼時,所呈現出的構圖很類似。靠傳播這些照片,讓這座平交道短時間成為經過太麻里時,許多年輕人必訪及打卡的景點。
我還是習慣稱這裡太麻里平交道,倒不是說對其他暱稱反感,而是你不曉得何時會有第二,甚至第三座「櫻木花道平交道」或「灌籃高手平交道」。雖然後兩個名字的打卡數遠高於第一個,但太麻里平交道永遠就只有這一個,只可能封閉,不可能再出現同名字的第二座。
拍照中的遊客,及平交道那頭的太平洋海面
318次自強號準備通過太麻里車站,下一站枋寮
在我剛到平交道時,僅有上面照片中那兩位遊客,但不久後來了一群騎機車,像是大學生的男性友人團來到這裡,並請我幫他們拍合照,還得要拍出那種同時有鐵道跟大海的構圖。
這時我注意到,原來這座平交道有請保全鎮守,要同時肩負工地監視與遊客安全提醒的責任吧。
巧遇騎機車旅行的大學生來到這裡拍照
穿紅衣的當地人似乎對此情景已見怪不怪
說個題外話是,要怎麼稱呼這裡是每個人的自由,怎麼叫都不會改變它在旅遊或鐵道文化上的意義與價值。這座平交道確實跟【灌籃高手】片頭曲有著「鐵道」元素這個連結。我唯一覺得,看了會很不明所以的東西是這個:
讓人有些尷尬的部落宣傳看板
稍微查了一下,在平交道附近的撒布優部落,感覺是個頗受好評的原住民部落,不少人寫道那裡保留很多排灣族文化,值得探訪。既然如此,何必為了這平交道去添加一些沒有文化連結的用詞,感覺既奇怪,也可惜沒有呈現部落的魅力。
或許這只是某間店的廣告,不能概括整個部落,但依然無法否認這些文字內容,實在讓人看了尷尬。
待那群大學生團收行李準備騎車離開,我也開始走上往太麻里車站的回程。可能是雲層變厚了,感覺走起來沒剛剛那麼累,天色也稍微暗了一些。結果在太麻里車站前廣場,又遇到了剛剛在平交道拍照的那群人。
下午四點左右的太麻里車站
剛剛在平交道拍照的大學生,也來到車站取景
經過了完全沒有班次停靠的下午三點,太麻里終於迎來有三班車停靠的四點,分別是往枋寮方向的708次莒光、3672次普快,及往台東方向的707次莒光號。
接近有列車停靠的時間,站房內人也多了起來
3672次普快顯示會停在仍有施工設備的第二月台
以上便是2014年及2020年,相隔六年的初訪與再訪太麻里車站經過。這六年間站房變化不大,但站場部分因應電氣化相關的改善工程,月台、遮雨棚已改建,並加建電氣化相關設備。如此看來,繼知本及枋寮後,太麻里應該就是下個電氣化車輛侵略(X)駛入(O)的新地盤了。
至於這幾年蹦出的台版「灌籃高手平交道」,不知道這熱度可持續到什麼時候,不過,只要一出站後同時看到日出及太平洋的畫面能持續上演,那麼太麻里車站也會一直在台灣的鐵道文化裡,佔據著一個不小的份量吧。
電桿與懸臂組,永久遮蔽了太麻里車站的西側正面
其實這趟巡禮隨著搭上708次莒光而結束後,接著很快就在瀧溪車站下車,但在瀧溪僅停留不到20分鐘就搭3672次普快離開,經驗有限。可能等到有機會二訪時,再寫關於瀧溪車站的遊記。
708次莒光號駛入太麻里車站第一月台
就距離來看,比太麻里車站離海還近的台鐵車站有好幾座,而且南邊就有號稱「台灣最美車站」的多良,然而,從高處順著道路望向太平洋形成的開闊視野,始終值得旅人們到來這座南迴線車站走一回的。
38會員
150內容數
鐵道獨旅隨筆,關於乘車可見的風景、車站為起點的巡禮、曾經的鐵道路基之上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