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哲學碰上《論攝影》:別人從照片認識自己,我們的照片卻都一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因為工作與搬家的關係,紀金慶老師「雲端哲人」課程第二週的課堂筆記遲來了許久。第二週討論到被視為攝影聖經的《論攝影》,以及蘇珊宋塔格(Susan Sontag)。我過去已經發佈過一系列關於《論攝影》的筆記,但是課堂上,紀老則是以個人、哲學的角度探討。

如同手術刀切割世界的攝影

攝影是一種觀看的倫理。
其實我們已經很習慣以下的講法:攝影夾帶著權力,攝影師決定了我們可以看到什麼。確實,從物理的角度看照片,是一張四方形的紙,也正是那四個邊,構成了一道牆,遮蔽了照片以外的世界。
畫面之外,充斥著電線與遊客,卻被我篩選掉了。(作者攝)
反過來說,那四個邊讓我們無限聚焦,聚焦在不曾注意過的某些角落的細節上,攝影似乎有種召喚我們去發現——想像——新世界的魔力。書中提到美國農場安全管理局在 1930 年代的攝影計畫,試圖呈現佃農與底層人民的日常生活,然而這些照片呈現的是真實情況,還是攝影師希望呈現的真實情況?
紀老師更直接了當地提問:
我們在觀看照片時,是相信自己所見的,還是只看見自己所相信的?
有些人看到以下照片,會覺得生氣,「你看,天燈是多麽地糟糕!遊客帶來的環境問題還要交給當地人解決!」有些人則會做出其他的解釋:「簡天燈已經成為當地日常生活了。」
你看到的是旅遊帶來的不義,還是社會問題的一套解方。(作者攝)

拍照成為目的本身

除了看照片的問題,拍照片更是個大問題。
我們也都聽過這樣的批判:別讓目的成為手段本身。過去,拍照只是為了記錄一趟旅程而存在,然而到了今天,拍照本身卻成為了出遊的目的、我們為了拍照而生活。
紀老師提到,過去的哲學思辨認為透過不斷思考,才能穿越表象、達到真理,因此拒絕感官感知;然而照片的存在就是一場視覺的饗宴,所以當我們為了拍照而生活時,是否正陷入過去的拒絕思考、盲從表像的狀況呢?甚至,
我們正在失去個性。
試著想想我們使用 IG、FB 的情況吧,許多雷同的打卡照,以及收集式的旅程景點安排,我們都在走別人走過的路,但是似乎唯有如此,才不會被別人視為不正常,因為現在要認識一個人,從他的照片下手似乎是更快的:哦!他平常是玩水上運動的,那應該是個陽光健康的人才對。
想給人什麼樣的印象呢?(作者攝)
同樣地,我們認識一個地方,也是透過照片更快速一些。今天要去哪裡玩?先看看照片長怎麼樣吧!但是這些熱門景點、觀光勝地的照片,是否也是一種選擇?九份的日式風情、蘭嶼的熱帶風情、日月潭的遊湖風光⋯⋯實際上那些真的是如此嗎,或是說——真的只有如此嗎。
宋塔格對於攝影的討論,似乎是批判多於肯定,不同於上一位班雅明那般保留。我過去的筆記都是從地方觀光的角度去探討攝影,但是這課程卻從「個人/大眾」(前現代/現代)的角度解釋,這讓我想到 IG 上的種種攝影現象。下一次的筆記將會提到約翰伯格與《觀看的方式》,約翰伯格對攝影有批判、也有肯定,待我再整理吧,希望別又拖過一個月了。
avatar-img
128會員
141內容數
講求效率與結果的當代,過程似乎不再重要,連帶旅行也變得只為目的而不為體驗;透過攝影與書寫,寫下自己對台灣的小小觀察。IG:@huai0305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懷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是紀金慶老師「雲端哲人」課程第一週的課堂筆記,關於著名哲學家班雅明的靈光(aura)、古典藝術與機械複製。關於班雅明,網路上與書籍都有很多資料,本章想要將其對於古典藝術遭受機械複製的衝擊,應用於地方(尤其是觀光景點)的探討。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五章〈影像世界〉的部分。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五章〈攝影信條〉的部分。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四章〈視域的英雄主義〉的部分。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三章〈憂傷的物件〉的部分。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二章〈透過照片看美國,昏暗地〉的部分。
這是紀金慶老師「雲端哲人」課程第一週的課堂筆記,關於著名哲學家班雅明的靈光(aura)、古典藝術與機械複製。關於班雅明,網路上與書籍都有很多資料,本章想要將其對於古典藝術遭受機械複製的衝擊,應用於地方(尤其是觀光景點)的探討。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五章〈影像世界〉的部分。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五章〈攝影信條〉的部分。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四章〈視域的英雄主義〉的部分。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三章〈憂傷的物件〉的部分。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二章〈透過照片看美國,昏暗地〉的部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挑高的空間看畫,是敞徉式的自在好像在偌大的鳥籠裡飛翔。55件20世紀的佳作,資訊量爆炸多,感覺也流竄說它今天很自大🫠
Thumbnail
《己觀、深觀、近觀、遠觀、望觀》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各景不同,依然動容。 樹作為一棵樹, 乘載天、隙縫地, 屹立扶搖, 撐起一個空間,廣載一片地。 成為樹,來看世界, 是己觀。 看見一粒白米, 可以看到一根金黃稻穗、 再深入凝視些, 有一片稻田、
Thumbnail
目前攝影的學習曲線,因為器材功能的進步,而變得迅速,就像手機自從有了拍照和錄影功能後,似乎,人人都可以是攝影師,這影響到兩個層面,第一是攝影工作的薪酬不再穩定,太卷了;第二是攝影藝術性再度受質疑,它變得如AI生圖一般爆發的原創性受到質疑。 目前單眼數位相機,不,應該說是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它
專業攝影師會什麼?從使用DSLR,後製,時間,地點,都可能讓自己的照片,在每年的上百上千萬中的照片中,讓自己脫穎而出。 那麼能夠變成錢的照片是哪些呢?華人中間最愛說的,什麼什麼東西,能夠吃嗎。就會發現,亞洲一帶對於藝術,就是個只能看的東西。我說“看”,不是“欣賞”哦。 怎麼“不完美”,成為驅動歷
Thumbnail
分享進研究所前的一次飯局,對攝影的理解與創作的尋找。
Thumbnail
最近開始接觸攝影,發現有好多學問。 我覺得最困難的就是人們說的-攝影眼。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好像對於藝術或是欣賞有著不同以往的感觸。 攝影眼就像是隨時可以創作的一雙眼睛,透過外在世界的樣貌, 透過相機將其勾勒,在這限縮的小圖片中,呈現出迷人的樣子。 相當有趣,就像是利用現實世界的各個角落拼
Thumbnail
  國美館2024年度﹝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已經在3月16日開始展出,預計展示到4月28日截止。展示的總主題是「目光之外」,這個標題非常有意思。
Thumbnail
飯澤耕太郎所著《私寫真論》彙集了日本數個攝影家的「私寫真」觀點,並且深入探討何謂「私寫真」,在書的最後「為了將私我遺忘」提到:當一個人忘記「私我」的時候,便能完全浸透於這個世界」。寫這篇文一部分也是看了該書以及《決鬥寫真論》的小小感想,讓我更加確信,攝影與世界的連結是重要的。 街頭
Thumbnail
人並不是那麼容易覺察自己的盲目,人其實不容易分辨自己看到的究竟是「實像」或「虛像」;除非真能處在另一個維度,自提其神於太虛,俯身自瞰;如其不然,未必不可能終身處於盲目的狀態..。
Thumbnail
「妳怎麼不去玩?」 于皓:「我對這些遊樂設施沒興趣。」 「我看妳都拿著相機,應該拍了很多照片吧?」 于皓:「嗯。」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挑高的空間看畫,是敞徉式的自在好像在偌大的鳥籠裡飛翔。55件20世紀的佳作,資訊量爆炸多,感覺也流竄說它今天很自大🫠
Thumbnail
《己觀、深觀、近觀、遠觀、望觀》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各景不同,依然動容。 樹作為一棵樹, 乘載天、隙縫地, 屹立扶搖, 撐起一個空間,廣載一片地。 成為樹,來看世界, 是己觀。 看見一粒白米, 可以看到一根金黃稻穗、 再深入凝視些, 有一片稻田、
Thumbnail
目前攝影的學習曲線,因為器材功能的進步,而變得迅速,就像手機自從有了拍照和錄影功能後,似乎,人人都可以是攝影師,這影響到兩個層面,第一是攝影工作的薪酬不再穩定,太卷了;第二是攝影藝術性再度受質疑,它變得如AI生圖一般爆發的原創性受到質疑。 目前單眼數位相機,不,應該說是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它
專業攝影師會什麼?從使用DSLR,後製,時間,地點,都可能讓自己的照片,在每年的上百上千萬中的照片中,讓自己脫穎而出。 那麼能夠變成錢的照片是哪些呢?華人中間最愛說的,什麼什麼東西,能夠吃嗎。就會發現,亞洲一帶對於藝術,就是個只能看的東西。我說“看”,不是“欣賞”哦。 怎麼“不完美”,成為驅動歷
Thumbnail
分享進研究所前的一次飯局,對攝影的理解與創作的尋找。
Thumbnail
最近開始接觸攝影,發現有好多學問。 我覺得最困難的就是人們說的-攝影眼。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好像對於藝術或是欣賞有著不同以往的感觸。 攝影眼就像是隨時可以創作的一雙眼睛,透過外在世界的樣貌, 透過相機將其勾勒,在這限縮的小圖片中,呈現出迷人的樣子。 相當有趣,就像是利用現實世界的各個角落拼
Thumbnail
  國美館2024年度﹝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已經在3月16日開始展出,預計展示到4月28日截止。展示的總主題是「目光之外」,這個標題非常有意思。
Thumbnail
飯澤耕太郎所著《私寫真論》彙集了日本數個攝影家的「私寫真」觀點,並且深入探討何謂「私寫真」,在書的最後「為了將私我遺忘」提到:當一個人忘記「私我」的時候,便能完全浸透於這個世界」。寫這篇文一部分也是看了該書以及《決鬥寫真論》的小小感想,讓我更加確信,攝影與世界的連結是重要的。 街頭
Thumbnail
人並不是那麼容易覺察自己的盲目,人其實不容易分辨自己看到的究竟是「實像」或「虛像」;除非真能處在另一個維度,自提其神於太虛,俯身自瞰;如其不然,未必不可能終身處於盲目的狀態..。
Thumbnail
「妳怎麼不去玩?」 于皓:「我對這些遊樂設施沒興趣。」 「我看妳都拿著相機,應該拍了很多照片吧?」 于皓:「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