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警察是「有牌流氓」嗎? 探討美警的養成與環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Behind the Badge, Before the Law」,直譯為在警徽之後,在法律之前。

在美國,執法單位將嫌疑犯送交法律審判之前,所被賦予的權利與其行為,也因受法律的監督與制裁,並不因其身分而具特殊性。然近日美國又因警察執法過當而出現暴動,而為何單一事件會演變成全國各大城市的示威遊行呢?美國不是一個講法治的國家嗎?警察難道不守法嗎?此次抗議除了對川普政府與其本人過往歧視性言論、政策表達立場外,也有著全美人民對警察體系的失望。今天試著將種族因素排除(因為一般都是以這個角度來看警察暴力),藉由行政、司法、政治與警察工會間的互動,試著與讀者一起探討美國警察的養成風格與值勤環境。

一、警方行政體系:員警在受訓時將被大量灌輸執勤之危險性與加強力道的執法手段。警察工會也同所有工會一般,擔任保護傘與反改革的重要腳色。

南卡法學教授Seth Stoughtong(曾任警察五年與兩年半調查員),於2019受訪時表示,美國警察雖以受訓精良聞名於世,然部分訓練宗旨卻有待深思。警察被灌輸需無時無刻保持警戒,倘若閃神,即有生命危險之虞。而除了專注外,也必須要能迅速做出決定與反應,不僅防禦自己,更要能主動出擊,在威脅出現之前即應採取行動。亦即警察在執行公務時,應將週遭的人、事、物皆視為潛在威脅。諷刺的是,現代人將警方視為衝突的調解者而非壓制者,至此,衝突已生。

而我們也可以藉由警察工會提倡的業外課程內容,來了解到警方內部對於「主動出擊」的認同;美國前西點軍校教授Dave Grossman於退休後成立訓練公司,最受矚目的即是「研討班:Warrior Policing 治安戰士」,其主旨在深植員警是天生殺手,因為他們的工作環境與職責。教授的名言:「如何打擊暴力犯罪?用更強悍的暴力、正義的暴力!」、「如果是正確的動機,殺人也沒甚麼關係。」這套訓練果不其然深受警界喜愛。即便如明尼亞波利斯(沒錯,此次事件導火線發生地)早在2019便終止贊助警察去上治安戰士訓練,當地警察工會卻以政府不應限制私人時間應用為名,與訓練公司合作,全額資助治安戰士之訓練,擺明跟市政府對著幹。

二、司法體系:美國執法部門遭檢察官(司法體系)起訴機率極低,更遑論定

讞,而多半是因警方擁有「受限豁免權 Qualified Immunity」。不同於一般人須向司法機構提出被訴人對自己造成權利侵害;面對警察時,則須證明警方確實犯下已定罪之判例,亦即若過去未曾有類似事件發生並判刑,則警方將因無前例可循而逃出生天。當警察搞你的手段十足原創時,你幾乎是不可能透過法律制裁他的。

另外,司法體系問責警方時,未增設獨立機關而由檢察官擔任,我們都知道警察和檢察官在辦其他案件時是互相幫助,那官官相護也是意料之中。2018於沙加緬度,發生兩位員警射殺未持武器22歲黑人青年,該案由地區檢察官 Anne Marie Schubert承辦,而她當時也正競選首席檢察官。事發後一週,該檢察官即收到兩個不同的警察公會的競選捐款,而該案最後也無任何刑事控訴。

三、政治體系:保密的執法紀錄。根據USA TODAY於2019/04/26的報導,目

前美國並沒有有關警察瀆職紀錄的公開資料庫;即便加州議會在2019通過法案要求解封警察紀錄,警方藉由遊說加州轄下各市議會,試圖銷毀過往紀錄檔案,並確實取得部分成功(對,沒錯,警察叔叔們也急著刪掉瀏覽紀錄)。

而警察工會也和執法部分訂立集體談判協議,內容往往包含紀律相關條款,例如:限制調查或懲罰警員的手段,或是紀律相關紀錄僅需每60天更新一次。而員警們也相當了解加入工會後所佔的有利位置,佛州員警在加入工會後,不當暴利使用的指控上升了百分之四十(Casa Sandor Institute)。工會更進一步將這些條款以「執法人員權利法案 Law Enforcement Officer Bill Of Right」為名,試圖於各州議會通過。

四、警察工會:前面已多次提到工會,這邊整理近年來工會爭取內容給讀

者參考。

(一)、受訴員警有薪休假。

(二)、員警免受匿名投訴之調查。

(三)、有暴力紀錄員警身分需受保護。

這些條款有其存在之必要或意義,例如避免暴力分子私下尋仇等等,但

我們不禁好奇,為何是由工會爭取而非由體制內制定?這似乎讓工會變

成了通往警界黑暗面的刻耳柏洛斯,反對改革的美杜莎。

因為美國是允許合法攜帶槍械的國家,可以理解執法單位防禦性高之必要,但這並不應等同於應忽視執法人員犯錯的可能性(這也是廢死團體提倡的觀點之一:只要是人都有可能犯錯,這改天再聊,議題太大),而綜觀上述資料,我們可以發現美警文化上並非拒絕正視「犯錯之可能」,而是掩耳盜鈴、粉飾太平,而這當然無法平息憤怒,加上居家隔離下的社會狀態悶燒,終於失控。

當看到民眾打著抗議之名卻行打、砸、搶之時,不禁感嘆他們是否理解,這場抗議的核心問題是甚麼?除了種族歧視外,更應討論:反對壞警察與其保護傘。這才是修正警方執法過當或暴力的最速途徑,因為即便沒有種族歧視,警察在現有體制下,將一樣的反動革新與執法暴力。



(種族歧視跟死刑存廢,都屬於有機會之後會討論的題目,這兩天要把一般民主缺陷這個系列作完成,歡迎在下方留言與我討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 Jello's Life 的沙龍
3會員
26內容數
書評或心得
2025/03/23
「樊登讀書」創辦人樊登,由工程博士畢業後,前往央視主持科學類相關節目,累積人氣後,開立了「樊登讀書」。幽趣的口吻加上深厚的學術底蘊,領跑了當時「知識焦慮」的風氣,順利將其推至全國知名。 未使用過樊登讀書的 App,僅就商業模式討論。起先由推廣「用一小時聽懂一本書」的概念,強調用科技與口語化
Thumbnail
2025/03/23
「樊登讀書」創辦人樊登,由工程博士畢業後,前往央視主持科學類相關節目,累積人氣後,開立了「樊登讀書」。幽趣的口吻加上深厚的學術底蘊,領跑了當時「知識焦慮」的風氣,順利將其推至全國知名。 未使用過樊登讀書的 App,僅就商業模式討論。起先由推廣「用一小時聽懂一本書」的概念,強調用科技與口語化
Thumbnail
2025/03/09
讀這本書的起因?簡單來說,是想給自己一碗心理雞湯,在這段「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打工人生裡,找點安慰,砥礪前行。 人生是馬拉松,不是短跑,就算跑輸別人也沒關係,重點是你能跑到自己想去的地方。人生無須比較,畢竟,正如一句我特別喜歡的英文諺語所說:"Comparison is the thief of
Thumbnail
2025/03/09
讀這本書的起因?簡單來說,是想給自己一碗心理雞湯,在這段「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打工人生裡,找點安慰,砥礪前行。 人生是馬拉松,不是短跑,就算跑輸別人也沒關係,重點是你能跑到自己想去的地方。人生無須比較,畢竟,正如一句我特別喜歡的英文諺語所說:"Comparison is the thief of
Thumbnail
2023/10/24
本書收錄了英特爾聯合創辦人、前首席執行官—安迪·格羅夫,在報紙上撰寫的專欄文章,並將這些文章集結成書。相對於格羅夫的其他管理學專書,這本書是我個人愛不釋手的一本。本書將格羅夫的理論放到現實中演練,並與來信讀者們針鋒相對。 當管理理論走出象牙塔,面對真實世界的挑戰時,是為管理學最有趣的部份。  
Thumbnail
2023/10/24
本書收錄了英特爾聯合創辦人、前首席執行官—安迪·格羅夫,在報紙上撰寫的專欄文章,並將這些文章集結成書。相對於格羅夫的其他管理學專書,這本書是我個人愛不釋手的一本。本書將格羅夫的理論放到現實中演練,並與來信讀者們針鋒相對。 當管理理論走出象牙塔,面對真實世界的挑戰時,是為管理學最有趣的部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1年10月7日這天早上不分朝野,在紅樓召開的交通委員會共同限縮檢舉人可以檢舉的項目。不像環保署會針對環保違規編列獎金預算,警政署當了25年的免費仔,但因為政治的關係即將終止服務。 中華民國 85 年(1996年) 12 月 31 日《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七條之一橫空出世,當時立法精神是為了彌
Thumbnail
2021年10月7日這天早上不分朝野,在紅樓召開的交通委員會共同限縮檢舉人可以檢舉的項目。不像環保署會針對環保違規編列獎金預算,警政署當了25年的免費仔,但因為政治的關係即將終止服務。 中華民國 85 年(1996年) 12 月 31 日《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七條之一橫空出世,當時立法精神是為了彌
Thumbnail
網友們普遍都有疑問,遇到這類警察臨檢、要求出示身分證的行為,民眾都只能乖乖配合嗎?「公權力」保障的範圍到哪? YouTube 訂閱數已破 25 萬的瑩真律師,也加入方格子的創作者行列了!最實用的法律常識,中立客觀的時事批判,不只用影片說給你聽,現在也用「文字」帶給你滿滿知識量...
Thumbnail
網友們普遍都有疑問,遇到這類警察臨檢、要求出示身分證的行為,民眾都只能乖乖配合嗎?「公權力」保障的範圍到哪? YouTube 訂閱數已破 25 萬的瑩真律師,也加入方格子的創作者行列了!最實用的法律常識,中立客觀的時事批判,不只用影片說給你聽,現在也用「文字」帶給你滿滿知識量...
Thumbnail
以「行政協助」來說,警察「協助」衛生機關處理流行傳染病沒什麼大問題,問題在於資源。面對高傳染性的疾病,如果警察只會像以前一樣(目前看來還真的是如此),什麼防護都沒有,光憑一身是膽,絕對有人會成為破口,然後開始淪陷,新北蘆洲分局員警確診,恐怕只是個開端。
Thumbnail
以「行政協助」來說,警察「協助」衛生機關處理流行傳染病沒什麼大問題,問題在於資源。面對高傳染性的疾病,如果警察只會像以前一樣(目前看來還真的是如此),什麼防護都沒有,光憑一身是膽,絕對有人會成為破口,然後開始淪陷,新北蘆洲分局員警確診,恐怕只是個開端。
Thumbnail
4月28日,No. 118,#自由與安全不是此消彼長的關係 陸續想找一些台灣人的言行作為每日猜招,但是總沒看見適合的。這個事件或許可以記錄,雖然我很猶豫要引用大法官釋字535號關於臨檢的理由書,還是要選這個警察的愚蠢言行。
Thumbnail
4月28日,No. 118,#自由與安全不是此消彼長的關係 陸續想找一些台灣人的言行作為每日猜招,但是總沒看見適合的。這個事件或許可以記錄,雖然我很猶豫要引用大法官釋字535號關於臨檢的理由書,還是要選這個警察的愚蠢言行。
Thumbnail
在政治、仕途、利益及其他我們所看不見的因素下,這些高層們拋棄了他們本應該有的法治素養,轉為特定對象與目的服務,把執行面的壓力轉嫁給辦案的基層,還在媒體中大放厥詞,令人髮指。
Thumbnail
在政治、仕途、利益及其他我們所看不見的因素下,這些高層們拋棄了他們本應該有的法治素養,轉為特定對象與目的服務,把執行面的壓力轉嫁給辦案的基層,還在媒體中大放厥詞,令人髮指。
Thumbnail
最後仍有六名員警被判決有罪,刑度均為一年以上有期徒刑。 然後就被切割了
Thumbnail
最後仍有六名員警被判決有罪,刑度均為一年以上有期徒刑。 然後就被切割了
Thumbnail
George Floyd 的事件觸發全球對美國種族歧視和警察暴力問題的關注,其中司法制度對警員的偏袒是批評之一。美國法律中的「有限豁免」(qualified immunity) 原則,成為眾矢之的。 上訴法院愈來愈趨向給予警察豁免,也愈見忽視了究竟警察有沒有侵犯了原告人的憲法權利。
Thumbnail
George Floyd 的事件觸發全球對美國種族歧視和警察暴力問題的關注,其中司法制度對警員的偏袒是批評之一。美國法律中的「有限豁免」(qualified immunity) 原則,成為眾矢之的。 上訴法院愈來愈趨向給予警察豁免,也愈見忽視了究竟警察有沒有侵犯了原告人的憲法權利。
Thumbnail
「Behind the Badge, Before the Law」,直譯為在警徽之後,在法律之前。  在美國,執法單位將嫌疑犯送交法律審判之前,所被賦予的權利與其行為,也因受法律的監督與制裁,並不因其身分而具特殊性。然近日美國又因警察執法過當而出現暴動,而為何單一事件會演變成全國各大城市的示
Thumbnail
「Behind the Badge, Before the Law」,直譯為在警徽之後,在法律之前。  在美國,執法單位將嫌疑犯送交法律審判之前,所被賦予的權利與其行為,也因受法律的監督與制裁,並不因其身分而具特殊性。然近日美國又因警察執法過當而出現暴動,而為何單一事件會演變成全國各大城市的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