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這本書的起因?簡單來說,是想給自己一碗心理雞湯,在這段「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打工人生裡,找點安慰,砥礪前行。
人生是馬拉松,不是短跑,就算跑輸別人也沒關係,重點是你能跑到自己想去的地方。人生無須比較,畢竟,正如一句我特別喜歡的英文諺語所說:"Comparison is the thief of joy."(比較是快樂的小偷)。沒錯!我們一出生,天賦技能自帶「嫉妒」與「比較」,關鍵是,我們要學會把這股情緒轉化為動力,而不是深陷負能量的黑洞。適當地抱怨、療癒自己無可厚非,但請適可而止,越陷越深,雞湯用灌的都沒用!
嘗試運動吧! 尤其是團隊運動,對我來說是很好的百憂解!
而另外一個反思,則是文章中篇幅較少,但卻更讓我記憶深刻,甚至可說怵目驚心。此即,社會觀感、主流意見對於個人的影響,比我們想像得還要深遠。
特別節錄書中第187頁的一句話,19世紀比利時統計學家兼心理學家 阿道夫·凱特勒(Lambert Adolphe Jacques Quetelet)的經典批評:
「社會替罪犯鋪好了路,罪疚的人只是加以實踐罷了。」
大眾媒體為了收視率、點閱率所給與特定人、團體的標籤,一旦當事人壓力超出負荷,或對標籤的習以為常,實踐犯罪的路,或許只是剛好而已?
不想把這篇書評變成哲學、社會學討論,就此打住,回到書本,其內容不僅流暢易讀,而且大小、厚度剛剛好——適合你的枕邊讀物,或通勤路上的好夥伴。
如果你現在覺得自己在人生的賽道上有點落後,這本書絕對能給你帶來一點安慰,讓你知道:沒關係,你的成功,尚在慢燉中!
(P.S. 如果看完書還是焦慮,那就去運動吧!揮灑汗水比胡思亂想有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