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議隨筆】Qualified Immunity 原則,讓美國警員更易脫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George Floyd 的事件觸發全球對美國種族歧視和警察暴力問題的關注,其中司法制度對警員的偏袒是批評之一。美國法律中的「有限豁免」(qualified immunity) 原則,成為眾矢之的。

這個已經有50年歷史的法律原則,願意是保護公務員免受毫無意義的訴訟滋擾,警員不應在真誠地(in good faith)執法時面對刑責。然而,在近年美國法院就警察使用不當武力的判決中,有限豁免原則冉然成為警員抵抗訴訟的有效盾牌。

究竟有限豁免原則的內容如何?

  • 首先,證據需要顯示及說服陪審員該涉事警員使用了過度武力。
  • 其次,陪審員需要考慮究竟警員當時是否應當知道他們正在違反一項「已被清晰地確立」的法律 ( “clearly established” law)。

只有兩道問題的答案均為「是」,警員才能被定罪。

為人所詬病的,正是「已被清晰地確立的法律」這一道問題。美國採用普通法制度,過往的案例是法律的一部分。美國最高法院就「已被清晰地確立的法律」採取了一個狹窄的定義,指示下級法院只有具體案情非常相近的案例,才能被採納為「已被清晰地確立的法律」。故此,若然案情沒有與任何案例的案情非常相似,就不被視為有限豁免原則之外,警員不會因此被定罪。

路透社這篇題為 "Special Report: For cops who kill, special Supreme Court protection" 的文章,講述了一位肺炎患者因為拒絕返回病房,被三名警員壓在地上死亡,但警員其後卻得以脫罪的案例。文章其後詳細地分析了有限豁免原則帶來的問題以及其他案例,值得一看。

閱讀全文:Reuters, 8 May 2020, Special Report: For cops who kill, special Supreme Court protection


raw-image

另外,路透社也就美國警察暴力案件進行了非常詳盡的法律研究,收集了幾乎所有相關的美國聯邦巡迴區上訴法院判決,以數據分析美國法院近年就有限豁免原則的判決趨勢。結果顯示,受上述最高法院指引的影響,上訴法院愈來愈趨向給予警察豁免,也愈見忽視了究竟警察有沒有侵犯了原告人的憲法權利。由於案例即法律的緣故,這些判決令其後的警暴案件更難成立。路透社也分析了121宗向最高法院申請,有關警察暴力的呈請,發現警員比平民的呈請成功率高出3.5倍。

閱讀全文:Reuters, 8 May 2020, Taking the measure of qualified immunity: How Reuters analyzed the data

近日在示威中有聲音指刑事司法制度也不能彰顯正義,只有示威和行動能帶來改變。這些聲音都反映民眾對司法制度未能充分保障人權的失望,也反映著美國司法制度的改革已刻不容緩。

文/ 秦逸渢

【Telegram 頻道】:https://t.me/civilcritiqu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清議The Civil Critique的沙龍
28會員
37內容數
緊貼時事脈搏的新聞總匯,每週選出當期備受關注的社會事件和世界大事,深入整合事件背後所涉及的議題,推廣深度閱讀。
2021/01/20
《基本法》內文寫得非常淺白,整本《基本法》亦不超過100頁,一般人也看得懂。但是既然《基本法》那麼重要,香港又有多少人認真看過一次?
Thumbnail
2021/01/20
《基本法》內文寫得非常淺白,整本《基本法》亦不超過100頁,一般人也看得懂。但是既然《基本法》那麼重要,香港又有多少人認真看過一次?
Thumbnail
2020/08/16
在科技競賽的年代,各國難免要處理公民個人自由和私隱與國家安全之間的張力。除了封殺、下架和網絡長城,還有甚麼更好的辦法呢?
Thumbnail
2020/08/16
在科技競賽的年代,各國難免要處理公民個人自由和私隱與國家安全之間的張力。除了封殺、下架和網絡長城,還有甚麼更好的辦法呢?
Thumbnail
2020/08/02
選舉權絕對不單是指「選民能把票投入票箱」這麼簡單,還包括社會在投票前是否有機會選舉進行充分的公共討論等考量。故此,押後選舉的核心問題,不是如何在抗疫與限制公民權利之間取得平衡,而是所拿捏的平衡,是否有利於公民更有效地行使公民權利。
Thumbnail
2020/08/02
選舉權絕對不單是指「選民能把票投入票箱」這麼簡單,還包括社會在投票前是否有機會選舉進行充分的公共討論等考量。故此,押後選舉的核心問題,不是如何在抗疫與限制公民權利之間取得平衡,而是所拿捏的平衡,是否有利於公民更有效地行使公民權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話所要介紹的是證據法則中的「證據能力」與「權衡理論」,法官在認定犯罪事實時,由於法官並沒有在事發當場目睹事件發生的經過,而就算有目睹,也不一定看得清楚事件發生的每個細節,所以需要當事人或證人就其所見敘述事件發生的過程,但由於人的記憶並非可靠且不精準,又需要有其他的物證等證據加以輔助,讓認定的事實接
Thumbnail
本話所要介紹的是證據法則中的「證據能力」與「權衡理論」,法官在認定犯罪事實時,由於法官並沒有在事發當場目睹事件發生的經過,而就算有目睹,也不一定看得清楚事件發生的每個細節,所以需要當事人或證人就其所見敘述事件發生的過程,但由於人的記憶並非可靠且不精準,又需要有其他的物證等證據加以輔助,讓認定的事實接
Thumbnail
警察在執行勤務盤查時,與民眾發生糾紛或衝突,而後來民眾被起訴妨害公務等罪,這樣的情況時有所聞,但只要民眾有動手反抗就算是妨害公務嗎?在台中有個案例,警察進行盤查過程中,男子因有動手攻擊警察,所以遭檢察官起訴妨害公務及傷害罪,後來經過法院審判後,法院判決男子無罪。
Thumbnail
警察在執行勤務盤查時,與民眾發生糾紛或衝突,而後來民眾被起訴妨害公務等罪,這樣的情況時有所聞,但只要民眾有動手反抗就算是妨害公務嗎?在台中有個案例,警察進行盤查過程中,男子因有動手攻擊警察,所以遭檢察官起訴妨害公務及傷害罪,後來經過法院審判後,法院判決男子無罪。
Thumbnail
在地檢署擔任替代役期間,我被分配到法警室執行勤務,除了平日待在報到處服務民眾外,還要處理日常的行政業務&跑腿,而另個比較特別的勤務,就是有時法警人數不夠,會被叫去協助站庭。 這篇文章將簡單敘述我在站庭時,分享針對告訴人、被告以及證人幾點個人認為比較重要,一般人必須要知道的法律常識。
Thumbnail
在地檢署擔任替代役期間,我被分配到法警室執行勤務,除了平日待在報到處服務民眾外,還要處理日常的行政業務&跑腿,而另個比較特別的勤務,就是有時法警人數不夠,會被叫去協助站庭。 這篇文章將簡單敘述我在站庭時,分享針對告訴人、被告以及證人幾點個人認為比較重要,一般人必須要知道的法律常識。
Thumbnail
致謝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刊登本文:https://plainlaw.me/2021/03/30/開箱刑事官司的守護者──律師血淚的一天|曾友/ 為什麼要有律師?因為律師的任務就是要保護當事人,不受檢警在刑事訴訟中作出不當取證。 從很久以前開始,我們就能
Thumbnail
致謝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刊登本文:https://plainlaw.me/2021/03/30/開箱刑事官司的守護者──律師血淚的一天|曾友/ 為什麼要有律師?因為律師的任務就是要保護當事人,不受檢警在刑事訴訟中作出不當取證。 從很久以前開始,我們就能
Thumbnail
在政治、仕途、利益及其他我們所看不見的因素下,這些高層們拋棄了他們本應該有的法治素養,轉為特定對象與目的服務,把執行面的壓力轉嫁給辦案的基層,還在媒體中大放厥詞,令人髮指。
Thumbnail
在政治、仕途、利益及其他我們所看不見的因素下,這些高層們拋棄了他們本應該有的法治素養,轉為特定對象與目的服務,把執行面的壓力轉嫁給辦案的基層,還在媒體中大放厥詞,令人髮指。
Thumbnail
一般刑法的教學都會從刑法第1條的「罪刑法定主義」開始教起,也就是「行為之處罰,以行為時之法律有明文規定者為限。拘束人身自由之保安處分,亦同。」換句話說,沒有法律規定就不會有犯罪。
Thumbnail
一般刑法的教學都會從刑法第1條的「罪刑法定主義」開始教起,也就是「行為之處罰,以行為時之法律有明文規定者為限。拘束人身自由之保安處分,亦同。」換句話說,沒有法律規定就不會有犯罪。
Thumbnail
George Floyd 的事件觸發全球對美國種族歧視和警察暴力問題的關注,其中司法制度對警員的偏袒是批評之一。美國法律中的「有限豁免」(qualified immunity) 原則,成為眾矢之的。 上訴法院愈來愈趨向給予警察豁免,也愈見忽視了究竟警察有沒有侵犯了原告人的憲法權利。
Thumbnail
George Floyd 的事件觸發全球對美國種族歧視和警察暴力問題的關注,其中司法制度對警員的偏袒是批評之一。美國法律中的「有限豁免」(qualified immunity) 原則,成為眾矢之的。 上訴法院愈來愈趨向給予警察豁免,也愈見忽視了究竟警察有沒有侵犯了原告人的憲法權利。
Thumbnail
「Behind the Badge, Before the Law」,直譯為在警徽之後,在法律之前。  在美國,執法單位將嫌疑犯送交法律審判之前,所被賦予的權利與其行為,也因受法律的監督與制裁,並不因其身分而具特殊性。然近日美國又因警察執法過當而出現暴動,而為何單一事件會演變成全國各大城市的示
Thumbnail
「Behind the Badge, Before the Law」,直譯為在警徽之後,在法律之前。  在美國,執法單位將嫌疑犯送交法律審判之前,所被賦予的權利與其行為,也因受法律的監督與制裁,並不因其身分而具特殊性。然近日美國又因警察執法過當而出現暴動,而為何單一事件會演變成全國各大城市的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