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障陶藝家燒出不一樣的藝術生命力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原報導於:2018-02-05
編採:吳美欣 責任編輯:蘇怡兢

雜學校展場中攤位一角擺滿陶藝品,佈景沒有任何裝飾,只兩張白鐵桌、三張黑椅子,就組成尹太工作坊。「歡迎觸摸」、「可以拿起來聞喔」,吸引大家的好奇,桌上的陶藝品做成棒球大小,方便民眾拿在手中觸摸,不同於市面上常見的陶製品,廖凡棋的作品並不特別上鏡,相反的,他要你仔細感受陶土的質地。由於輕度視障者的身份,廖凡棋相信,藝術,除了視覺,也能用觸覺、嗅覺、聽覺感受。

「這是銅錳金屬釉,這隻釉的顏色,花了三、四個月才製作出來」、「這是火山岩,慢慢磨,磨出不同的質感」,從氧化鐵含量到陶土拋光過程,項項悉心解說,這是陶藝家廖凡棋。從大學開始,廖凡棋不斷地透過不同面向破除「藝術只能用眼睛看」的迷思,他認為透過藝術結合互動式觀賞的方式,能讓視障者對藝術也有所貢獻:「許多盲人陶藝家還是做傳統陶,著重型態 ; 我的作品比較像現代陶,著重表面基底質感。」希望透過這樣的方法,提供更多人接近藝術的機會。

raw-image

除了陶藝,廖凡棋也會製作琉璃,談起他能製作多種手工藝的原因,廖凡棋回憶,大學時他主修產品設計,課堂中會介紹不同的材質,其中一項便是陶土,漸漸的,他開始著迷於陶土質感的多變性,也愛上陶藝品溫暖的觸感。從此,他與陶藝結緣。畢業後,廖凡棋在高雄開了一間小小的個人工作坊,他興奮地說:「終於有了自己的窯,可以逐步實踐夢想。」

「我心裡更是想要讓社會看到弱勢的倔強,也許我不是多厲害的大人物,但我願意嘗試看看,多點曝光度,讓自身的理念可以傳達出去。」

築夢過程不簡單,研磨和燻燒的過程尤其挑戰,因為視力不好的關係,每次製陶都要離陶土很近,臉上時常沾滿泥土,鼻腔也充斥煙燻味,這看在旁人的眼中,十分辛苦。但廖凡棋不以為意,將困難轉成笑料,用他一貫明亮的態度笑說,「常常抬起頭大家都在笑,因為那個樣子實在很有趣。」

大學時期,廖凡棋的理想也曾遭到系上教授質疑,認為藝術品該放在遠處讓人欣賞,而不是放在掌心供人把玩。廖凡棋卻堅持走出自己的道路,他自信的說,大學時期就很喜歡嘗試,利用不同的材質、溫度,創造不同的質地觸感,做出來的成品,同學都說很有「廖凡棋」的風格。

raw-image

他坦言,成立個人工作室,算是為自己和作品們爭一口氣。這次爭取雜學校的參展,很幸運的徵選上了,期待能藉由這次的機會,讓更多人認識尹太工作坊、推廣自己的理念。對於未來,廖凡棋希望能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到陶藝品中,讓賞玩的人,也能感受到作品傳達的喜怒哀樂,讓藝術成為更有溫度的生命體。 廖凡棋說著,眼裡有羞澀、有笑意、有堅定。

攤位上大大小小、平滑的、粗糙的、深的、淺的、有氣味的、沒氣味的,各式不同的陶藝品,等待著你傾聽它的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雜學校的沙龍
135會員
214內容數
雜學校以全新姿態推出Daily互動交流平台,每個月提出一個主題線上策展,主要以圖文方式呈現,包含「不太乖」的議題設計,還有各種主流媒體不敢講的犀利教育評論、教育產業以及多元國際觀點,打造多元深度的教育垂直交流平台。
雜學校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6/05
過台灣中輟生、走過美國普林斯頓校園、迦納村落、海地難民營、和監獄教書的日子。繞一圈,「教育」始終是創辦人劉安婷放不下的議題。二○一三年,她告別高薪與舒適圈,和林普晴共同捲起袖子,創辦TFT。每年,TFT招募熱情的年輕人,培訓一個月後送到偏鄉當兩年老師,提供輔導,解決台灣偏鄉教育師資缺乏的問題。
Thumbnail
2020/06/05
過台灣中輟生、走過美國普林斯頓校園、迦納村落、海地難民營、和監獄教書的日子。繞一圈,「教育」始終是創辦人劉安婷放不下的議題。二○一三年,她告別高薪與舒適圈,和林普晴共同捲起袖子,創辦TFT。每年,TFT招募熱情的年輕人,培訓一個月後送到偏鄉當兩年老師,提供輔導,解決台灣偏鄉教育師資缺乏的問題。
Thumbnail
2020/06/05
走進雜學校主場館,在眾多新創教育團隊攤位中,你會看到一整間酒吧矗立其中,以 ZA Bar(雜酒吧)之名,帶著〈如果這世界酒消失了〉的主題影片,與特地為展場設計的調酒ZA Punch,Punch是派對常見的調酒類型,SELFPICK以一杯杯帶有不同口感的微醺體驗在雜學校中登台......
Thumbnail
2020/06/05
走進雜學校主場館,在眾多新創教育團隊攤位中,你會看到一整間酒吧矗立其中,以 ZA Bar(雜酒吧)之名,帶著〈如果這世界酒消失了〉的主題影片,與特地為展場設計的調酒ZA Punch,Punch是派對常見的調酒類型,SELFPICK以一杯杯帶有不同口感的微醺體驗在雜學校中登台......
Thumbnail
2020/06/05
2017可謂「網紅經濟」崛起的爆炸年,以影音平台Youtube為首,拍攝影片拍出名堂來的Youtuber儼然成為年輕人聊天時的熱門話題。作為台灣第一位破百萬訂閱的知識型Youtuber,阿滴英文頻道三年來的心血,一併在雜學校呈現給所有觀眾。
Thumbnail
2020/06/05
2017可謂「網紅經濟」崛起的爆炸年,以影音平台Youtube為首,拍攝影片拍出名堂來的Youtuber儼然成為年輕人聊天時的熱門話題。作為台灣第一位破百萬訂閱的知識型Youtuber,阿滴英文頻道三年來的心血,一併在雜學校呈現給所有觀眾。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十二年前,我學過十個月陶藝。 那時候發現生命有太多事情超出我的掌控,令我感到沮喪和失落,因此想嘗試一些憑著雙手能掌控的事情,於是跑了去學陶藝。 老實說,我沒有任何藝術細胞,而陶藝是我從沒接觸過,也沒想過會接觸的事物,挑上陶藝這門藝術,是為了跳出原有的框框,不讓自己受限。 陶藝學起來不會難到將我
Thumbnail
十二年前,我學過十個月陶藝。 那時候發現生命有太多事情超出我的掌控,令我感到沮喪和失落,因此想嘗試一些憑著雙手能掌控的事情,於是跑了去學陶藝。 老實說,我沒有任何藝術細胞,而陶藝是我從沒接觸過,也沒想過會接觸的事物,挑上陶藝這門藝術,是為了跳出原有的框框,不讓自己受限。 陶藝學起來不會難到將我
Thumbnail
刷著短影片,被推播到一位外國藝術家拍攝自己作畫過程的影片,配音及字幕則是在回答別人問他怕不怕被Ai取代:也許商業性的畫會被取代,但我不是為了別人作畫......etc. 我想我大概也是(所以才能沒對Ai那麼焦慮,只是關注著創作者們被偷圖餵Ai這是不道德的&那些覺得偷人圖產出還以為就是自己的還能暴利賺
Thumbnail
刷著短影片,被推播到一位外國藝術家拍攝自己作畫過程的影片,配音及字幕則是在回答別人問他怕不怕被Ai取代:也許商業性的畫會被取代,但我不是為了別人作畫......etc. 我想我大概也是(所以才能沒對Ai那麼焦慮,只是關注著創作者們被偷圖餵Ai這是不道德的&那些覺得偷人圖產出還以為就是自己的還能暴利賺
Thumbnail
「從沒想過離開宜蘭,更沒想過會堅持陶藝。」談起一開始接觸陶藝的過程時,「手腳日常」創辦人江旳倢說。 在21歲那年創業,品牌成立至今已有將近六年的時間,江旳倢分享到一開始只是基於想留在家鄉的心,「如果在宜蘭找不到想要的工作,那是不是可以自己創造一個理想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從沒想過離開宜蘭,更沒想過會堅持陶藝。」談起一開始接觸陶藝的過程時,「手腳日常」創辦人江旳倢說。 在21歲那年創業,品牌成立至今已有將近六年的時間,江旳倢分享到一開始只是基於想留在家鄉的心,「如果在宜蘭找不到想要的工作,那是不是可以自己創造一個理想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說好跟同學交換作品,但我一直試驗,而且完成速度越來越慢,享受陶藝教室寧靜氛圍裡的產出。
Thumbnail
說好跟同學交換作品,但我一直試驗,而且完成速度越來越慢,享受陶藝教室寧靜氛圍裡的產出。
Thumbnail
進來到這個空間,出去後自然要得到這個空間的薰陶,要具有某種不同於來之前的質感。
Thumbnail
進來到這個空間,出去後自然要得到這個空間的薰陶,要具有某種不同於來之前的質感。
Thumbnail
陶器皿作為一種載體,傳達了千年以前先民的生活剪影,而在今日的工作坊,我們也讓來自各地的學員,透過舊城自然環境與人文建築的紋理採集,讓這座城市的生活記憶以不同的形式被紀錄下來。
Thumbnail
陶器皿作為一種載體,傳達了千年以前先民的生活剪影,而在今日的工作坊,我們也讓來自各地的學員,透過舊城自然環境與人文建築的紋理採集,讓這座城市的生活記憶以不同的形式被紀錄下來。
Thumbnail
藝遊三鶯陶藝衛星展,3月份上場的是鶯歌陶瓷博物館旁的「福器製造所」。走進這個展間,就純粹地留給自己一個獨處時間。自在地看陶很好,和創作者閒聊挺棒,從吧台上隨心情挑杯茶喝也行,或是靠窗席坐打茶禪無妨。來「福器製造所」,歡喜看陶,歡喜過日子。
Thumbnail
藝遊三鶯陶藝衛星展,3月份上場的是鶯歌陶瓷博物館旁的「福器製造所」。走進這個展間,就純粹地留給自己一個獨處時間。自在地看陶很好,和創作者閒聊挺棒,從吧台上隨心情挑杯茶喝也行,或是靠窗席坐打茶禪無妨。來「福器製造所」,歡喜看陶,歡喜過日子。
Thumbnail
林成祐老師的製壺人生,無法掌握結果,而是享受創作過程的樂趣,甘之如飴。如同他的代表作「窯變壺」,土坯燒成前後的釉彩變化,往往出乎創作者意料之外;人生的發展與際遇,也總是難以預料,卻因此擁有轉折後的精彩。
Thumbnail
林成祐老師的製壺人生,無法掌握結果,而是享受創作過程的樂趣,甘之如飴。如同他的代表作「窯變壺」,土坯燒成前後的釉彩變化,往往出乎創作者意料之外;人生的發展與際遇,也總是難以預料,卻因此擁有轉折後的精彩。
Thumbnail
聽說過「出租情人」嗎?報導者最近的系列報導,討論著網路如何推進多元陪伴、寂寞經濟,變得少接觸、少溫度。選擇怎樣的生活沒有標準答案,不過我們是否開始害怕承諾、害怕失去呢?作為一種實體展、展出真實陶作,在「臺灣國際陶瓷雙年展」我回顧對陶瓷的熱愛、也聯想起人際關係的易碎敏感。從陶到人,如何看待失去這件事?
Thumbnail
聽說過「出租情人」嗎?報導者最近的系列報導,討論著網路如何推進多元陪伴、寂寞經濟,變得少接觸、少溫度。選擇怎樣的生活沒有標準答案,不過我們是否開始害怕承諾、害怕失去呢?作為一種實體展、展出真實陶作,在「臺灣國際陶瓷雙年展」我回顧對陶瓷的熱愛、也聯想起人際關係的易碎敏感。從陶到人,如何看待失去這件事?
Thumbnail
歡迎觸摸」、「可以拿起來聞喔」,吸引大家的好奇,桌上的陶藝品做成棒球大小,方便民眾拿在手中觸摸,不同於市面上常見的陶製品,廖凡棋的作品並不特別上鏡,相反的,他要你仔細感受陶土的質地。由於輕度視障者的身份,廖凡棋相信,藝術,除了視覺,也能用觸覺、嗅覺、聽覺感受。
Thumbnail
歡迎觸摸」、「可以拿起來聞喔」,吸引大家的好奇,桌上的陶藝品做成棒球大小,方便民眾拿在手中觸摸,不同於市面上常見的陶製品,廖凡棋的作品並不特別上鏡,相反的,他要你仔細感受陶土的質地。由於輕度視障者的身份,廖凡棋相信,藝術,除了視覺,也能用觸覺、嗅覺、聽覺感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