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來的文字都是我們用生命說的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喜歡坐在電腦前敲打鍵盤思考,透過完成一篇篇文章或寫一篇手札帶來的平靜給我自己無比的安慰。那些梳理自己思緒的過程,就像最溫柔的撫摸,用一種還沒有人完全理解的方式說些安慰自己的話。這麼聽來,我的內心似乎是個脆弱的人,所以才需要這些吧!或許這種說法,也沒有錯,不過能夠大方地坦承自己的軟弱這點,或許也正是我愛上寫作的原因之一吧。

創作的過程很孤獨,也很需要這份孤單,每次撰寫一篇文章,在文章尚未完成之前,我都不喜歡別人先看到那份未完成品,實不相瞞也不誇張地說:「那種被人窺見寫作過程的赤裸,比起看見我在家上廁所沒關門更勝」。我們期待被理解,那份期待裡總帶著一份想被愛的衝動,有些時候則是一種想付出愛和能量給世界的嚮往,如果期待看一本書、聽一場演講或賞一首歌能帶給你完全的理解和安撫,那麼這將會是一趟華麗且充滿收穫的旅程。懷抱著這種希望的我經常端著一本書捧腹大笑,或看著電影片段不禁潸然淚下,我覺得若能在活著的世上相遇這樣的作品或人,只要能夠有80%如此的共鳴就算是難得可貴的幸運。

找尋的過程中,我當然也遇過看完整本書,聽完整場演說才覺得那並非與我共鳴的故事,然而,即便有著不受感動的心情,我依然能懂每一位用心創作者的作品第一個能感動的,一定是自己,因為在書寫的過程中,我們正是用生命的能量在說自己的故事,如果那段故事連自己也不能包容和毫無防備地擁抱,那麼,那肯定是你對自己還不夠誠實。

寫作於我而言,一開始的動機本就該是給自己的內心信,然而,因為許多原因,有段時間「愛寫」的初衷漸漸變得模糊,於是我開始寫些迎合大眾口味的文章,我期待點閱率,也看重別人評價多於自己的內心聲音,我變得忿恨不平,變得患得患失,更糟糕的是寫作這件事已不再能帶給我勇氣和療癒的力量。那段時間裡,我真的過得很恐懼也很像一座孤島,那種因為停止與自己內心溝通的任性與驕傲是帶有幾分討厭自己的成分,我不想要好不容易發現一處自己能躲進去的秘密基地被摧毀,於是我又開始寫了,然而,這回我下定決心地和自己說:「一定要很誠實喔!」我覺得能夠隱姓埋名地寫是幸福的,因為那或許是一種還沒完全準備好用真實身分告訴別人你的故事之前,能夠展現最真誠自己的方式。

我常在猶豫什麼時間點適合說什麼,總怕說錯話,總擔心自己帶給別人麻煩,有如此「很會看別人臉色」的性格也不知道是好是壞?有時候,我常覺得把自己小心翼翼地包裹地太好,反而很難認真地喘息,有時候當我靜靜查看了自己一身太重的保護色,又會開始思忖著:「我這人是否顯得格外陰森森,讓人難懂?」想起那些曾經與我生命產生共鳴的故事,我竟然一瞬間格外地興奮感受到 ─「人竟然光是活著,就有可能帶給另一個人想好好活著的動力和希望」。

生命最苦痛的那些年頭裡,並沒有讓我因此變得討厭現在還活著的這件事,反而是當我再次回想起那些經歷過的痛楚,我越來越享受活著的每一天,我不會輕易和人說:「活著是一種奇蹟」,雖然每每許多活著才能經歷到的感動和感恩的情緒,都令我內心激動到想大哭一場,但是,如今我多數時候只要能感到內心平靜就覺得平淡度日也好幸福。只要還活著就會遇到傷心難過的事,當然也會有開心的事發生,然而,人並非明白自己將死,就能讓人瞬間長出智慧或不怕挫折,太過奢求「活」就容易讓人產生「死」是失去的感受。

死亡的確會讓人必須不得不放手,但「放手了」和「學會放手」結果相同,心境卻截然不同,前者帶有不得已被迫的感受,後者卻有一種釋然的自在。活著是不是奇蹟?我覺得當你在思考這件事情時,很有必要連同死去的課題一併思考。對我而言,活著和死去並非是帶有反面意義的詞彙,什麼是活?什麼又是死?我仍在探詢這兩者之間的完整的層面,現在的我似乎只築了一半的智慧去感受「活著真好」,然而,死去的那一半依然是我未知並帶有恐懼的部分。雖然還沒搞懂生死,但我想了一下那麼究竟什麼又會被我們稱之為「奇蹟」呢?奇蹟在我心裡浮現的畫面就像流星劃過天際那樣,因為覺得那件事本身很美,自身感受很幸運,所以覺得那是奇蹟,至於,流星飛過之後許的願望有沒有實現,那似乎已經不是奇蹟構成的本身。因此奇蹟發生的關鍵在於內心覺得什麼是珍貴且美好的,我想這必須先鍛鍊成熟的心智,培養溫柔看待世界的眼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ily Chen 的沙龍
226會員
234內容數
|The Stories of Our Kitchen| 雖然我能懂一個人做料理的優雅,不過,我偏愛為所愛之人洗手作羹湯的感動。 即便我隻身一人也能好好吃飯品茶,然而,我更著迷和所愛之人分享美食與咖啡的濃情。 如果問我,生活是什麼?我會說:「柴米油鹽醬醋茶,像極了最極致的親密」。
Lily Chen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01
Hi,大家好!我是Lily。很開心每年的年底有個和大家問候的機會。 「何其有幸」今年是第三年發行公益月曆了。 這同時也意味著我已平安地度過骨髓移植後的第三年,我是一位因罕見疾病而移植的病友。 感謝這一路我所遇見的人,感謝我之所以能夠重生,是因為有了社會及許多人的幫助。
Thumbnail
2024/12/01
Hi,大家好!我是Lily。很開心每年的年底有個和大家問候的機會。 「何其有幸」今年是第三年發行公益月曆了。 這同時也意味著我已平安地度過骨髓移植後的第三年,我是一位因罕見疾病而移植的病友。 感謝這一路我所遇見的人,感謝我之所以能夠重生,是因為有了社會及許多人的幫助。
Thumbnail
2023/12/11
我覺得像「花」這麼美好的事物,天天都出現在我們的身邊,然而我們只要願意去發現、去感受那份幸福,其實,現在所身處的世界就很幸福了!回想自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注意到身邊的花花草草?!我覺得應該是從生病後吧!因為會想,如果有一天死掉的話,就看不見了!
Thumbnail
2023/12/11
我覺得像「花」這麼美好的事物,天天都出現在我們的身邊,然而我們只要願意去發現、去感受那份幸福,其實,現在所身處的世界就很幸福了!回想自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注意到身邊的花花草草?!我覺得應該是從生病後吧!因為會想,如果有一天死掉的話,就看不見了!
Thumbnail
2023/09/02
「每一個過著極簡生活的人,無一不是神采奕奕,這是因為他們對自己有很深的了解。減少選擇,了解自己,自信也會跟著來。」作者所言甚是。自從我在生活中開始練習把生活過得簡單一點後,我覺得自己的判斷力提高了,應該說三心二意或不敢拒絕的情況少了。我想這是因為我知道日子是自己的......
Thumbnail
2023/09/02
「每一個過著極簡生活的人,無一不是神采奕奕,這是因為他們對自己有很深的了解。減少選擇,了解自己,自信也會跟著來。」作者所言甚是。自從我在生活中開始練習把生活過得簡單一點後,我覺得自己的判斷力提高了,應該說三心二意或不敢拒絕的情況少了。我想這是因為我知道日子是自己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寫作,來自一段多愁善感的心路歷程。 這段路,有著許許多多的自己感受和別人的故事,故事裡的每個提醒無非都是生活中發生的點點滴滴,也許,你的生活不見得會遇見這樣的故事,但,我的故事裡就是有這樣的事情發生,看著別人發生的故事,我並不欣喜,而是把它寫下來,警醒自己,也提醒願意警醒的人。 把寫作當成日記寫
Thumbnail
寫作,來自一段多愁善感的心路歷程。 這段路,有著許許多多的自己感受和別人的故事,故事裡的每個提醒無非都是生活中發生的點點滴滴,也許,你的生活不見得會遇見這樣的故事,但,我的故事裡就是有這樣的事情發生,看著別人發生的故事,我並不欣喜,而是把它寫下來,警醒自己,也提醒願意警醒的人。 把寫作當成日記寫
Thumbnail
是的,我承認我是因為寫作課的作業,重新思考自己寫的文字,能否自在嶄露。 有時候,寫作,是一件很私密的事。那是從自己滿溢而出的部份,化作文字而呈現。噢,你可能認為那是日記,不是寫作,沒關係,但寫作的內容無論怎麼包裝,其實都看得見自己。
Thumbnail
是的,我承認我是因為寫作課的作業,重新思考自己寫的文字,能否自在嶄露。 有時候,寫作,是一件很私密的事。那是從自己滿溢而出的部份,化作文字而呈現。噢,你可能認為那是日記,不是寫作,沒關係,但寫作的內容無論怎麼包裝,其實都看得見自己。
Thumbnail
1. 我為甚麼要寫作? 答:寫作是一種讓自己了解自己的活動。當我不知道自己想怎樣的時候,我只有不停的寫下去。 生活帶刺,受傷難免。有些人靠向人傾訴心事療傷,我選擇寫下來。 對我來說,寫作是一個療傷的過程。 2. 我甚麼時候開始寫作? 答:應該不計算作文堂的寫作吧。(笑) 我決心踏上寫作之路那一年,十
Thumbnail
1. 我為甚麼要寫作? 答:寫作是一種讓自己了解自己的活動。當我不知道自己想怎樣的時候,我只有不停的寫下去。 生活帶刺,受傷難免。有些人靠向人傾訴心事療傷,我選擇寫下來。 對我來說,寫作是一個療傷的過程。 2. 我甚麼時候開始寫作? 答:應該不計算作文堂的寫作吧。(笑) 我決心踏上寫作之路那一年,十
Thumbnail
書寫,在我的生命裡是很重要的一個部份。 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在說自己多麽的超然,多麼的溫文儒雅...相反的,平凡如市井小民的我,需要勞累的工作著,需要在工作的場域中博鬥、招呼、才能餵養身體的溫飽。 平凡無奇如我,為什麼就不能安安靜靜,讓日子一天一天如流水,為什麼心底總是有一個小小的聲音在說:
Thumbnail
書寫,在我的生命裡是很重要的一個部份。 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在說自己多麽的超然,多麼的溫文儒雅...相反的,平凡如市井小民的我,需要勞累的工作著,需要在工作的場域中博鬥、招呼、才能餵養身體的溫飽。 平凡無奇如我,為什麼就不能安安靜靜,讓日子一天一天如流水,為什麼心底總是有一個小小的聲音在說:
Thumbnail
在世界的角落寫作, 輕輕的,像羽絨自鳥身掉落。 在奔忙的世界裡喘息片刻, 重重的,呼吸卻成靈魂的枷鎖。 *** 一、關於寫作,自我提問 二、「就是維持靈魂的呼吸吧!」
Thumbnail
在世界的角落寫作, 輕輕的,像羽絨自鳥身掉落。 在奔忙的世界裡喘息片刻, 重重的,呼吸卻成靈魂的枷鎖。 *** 一、關於寫作,自我提問 二、「就是維持靈魂的呼吸吧!」
Thumbnail
書寫對我來說是一種很平凡的興趣嗜好,就像說話一樣是同樣的必要,書寫也是我在生命中好長一段時間的自我救贖。
Thumbnail
書寫對我來說是一種很平凡的興趣嗜好,就像說話一樣是同樣的必要,書寫也是我在生命中好長一段時間的自我救贖。
Thumbnail
為何明明「寫文字」就是「寫作」,怎麼不直接一點? 不過,這真的有點難。沒有目的、沒有動機算什麼?好像有點不負責任,又有點太隨便。搞到底也有可能什麼都不是,然後仍然進入渾屯與莫名的情緒中。
Thumbnail
為何明明「寫文字」就是「寫作」,怎麼不直接一點? 不過,這真的有點難。沒有目的、沒有動機算什麼?好像有點不負責任,又有點太隨便。搞到底也有可能什麼都不是,然後仍然進入渾屯與莫名的情緒中。
Thumbnail
對我而言,寫作是一件極私人的事,大概是因為我是屬於透過書寫會比用說的想地更深的那類人,有時候,說話的速度必須放慢,我才能好好表達出自己想傳達的意思。工作了幾年,因為業務所需,所以表達能力透過自我訓練與經驗累積似乎有變得流暢些,但是,回到最原本的我,那個想說心底話的我,我還是只能慢慢地說,慢慢地寫..
Thumbnail
對我而言,寫作是一件極私人的事,大概是因為我是屬於透過書寫會比用說的想地更深的那類人,有時候,說話的速度必須放慢,我才能好好表達出自己想傳達的意思。工作了幾年,因為業務所需,所以表達能力透過自我訓練與經驗累積似乎有變得流暢些,但是,回到最原本的我,那個想說心底話的我,我還是只能慢慢地說,慢慢地寫..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喜歡坐在電腦前敲打鍵盤思考,透過完成一篇篇文章或寫一篇手札帶來的平靜給我自己無比的安慰。那些梳理自己思緒的過程,就像最溫柔的撫摸,用一種還沒有人完全理解的方式說些安慰自己的話。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喜歡坐在電腦前敲打鍵盤思考,透過完成一篇篇文章或寫一篇手札帶來的平靜給我自己無比的安慰。那些梳理自己思緒的過程,就像最溫柔的撫摸,用一種還沒有人完全理解的方式說些安慰自己的話。
Thumbnail
好久沒有在電腦前面敲著鍵盤寫些什麼。 好些日子,我總以忙碌充當藉口換取一些寧靜。 那種感覺好像全世界與人連接的門都關了。說也奇怪,我一個人待在關上門的房裡,竟也自得其樂,覺得美好。 封閉的日子過慣了,我變得更加懶散,懶得和人打交道,懶得應酬,懶得和無關緊要的人說些無關痛癢的垃圾話。
Thumbnail
好久沒有在電腦前面敲著鍵盤寫些什麼。 好些日子,我總以忙碌充當藉口換取一些寧靜。 那種感覺好像全世界與人連接的門都關了。說也奇怪,我一個人待在關上門的房裡,竟也自得其樂,覺得美好。 封閉的日子過慣了,我變得更加懶散,懶得和人打交道,懶得應酬,懶得和無關緊要的人說些無關痛癢的垃圾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