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複製下的靈光消逝:地方,也跟著消逝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是紀金慶老師「雲端哲人」課程第一週的課堂筆記,關於著名哲學家班雅明的靈光(aura)、古典藝術與機械複製。關於班雅明,網路上與書籍都有很多資料,本章想要將其對於古典藝術遭受機械複製的衝擊,應用於地方(尤其是觀光景點)的探討。
進步捨棄的就是那些被淘汰的人事物、被歷史遺忘的邊緣。
班雅明(Walter Benjamin)是一位左派哲學家,將過去小資產階級的古典美品味給打破,可以說是他的志業;然而〈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一文,卻隱隱透露初班雅明對古典藝術的眷戀,讓所有閱讀者都搞不清楚班雅明在這一篇的立場,究竟是在緬懷古典藝術,還是稱頌即將到來的機械複製時代。
當然,本篇不是要討論(其實也無力討論,哈哈)班雅明的意思,而是以其概念來解釋我對於當代旅遊觀光的一些觀察。不過要提醒的一點是,〈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是在 1935 年完成的,班雅明早早在近百年前就預料到了我們當代的一些現象,值得令人深思。

古典藝術與機械複製的藝術,差在哪?

我們現在會把什麼東西叫做藝術?張雨生的唱功、J. K. 羅琳的文筆、麥可傑克森的舞步、梅西的足球技巧⋯⋯也許以上都有這個資格,簡而言之,藝術就是令人歎為觀止的東西,這是當代我們對藝術的較廣泛的定義。不過,這邊的舉例暗藏著一個伏筆:藝術是令人歎為觀止的東西——這個「人」是誰
以前的藝術——古典藝術——其實並不是令人歎為觀止用的。班雅明以維納斯神像舉例,人們帶著神聖崇拜的態度去觀賞她、欣賞她、凝視她,彷彿她身上散發著有如月亮光暈般的聖光,而這個聖光也就是班雅明所說的靈光(aura,有很多種翻譯法,姑且使用這個);時間拉回到現在,我們走進拜媽祖的時候,是否也懷著這樣神聖的心情?古典藝術與宗教的連結,在過去其實是非常緊密的,這在人類學研究裡面也有相當多的佐證。但是為什麼會散發著靈光?其實是因為:他是唯一的,他此時此刻就在那裡,所以——他不是日常生活可見的。
因為與日常的距離,加上以前交通不發達(更別說網路),能看到藝術作品的人數自然就下降了。我們可以再回過頭看我剛剛舉的例子,張雨生的唱功、J. K. 羅琳的文筆、麥可傑克森的舞步和梅西的足球技巧,無不因為無限錄製的唱片、重複印刷的書本、無遠佛屆的影像而進到我們的生活,這邊就回應到了上述的伏筆,能接觸到藝術的人,過去都是上層階級,現在則是所有人,也包含平民大眾;而這其中的關鍵,就是靠著可以複製的技術,我們不斷快速瀏覽著世界
所以,我們不會懷著像是在拜媽祖的心情去看電影(當然,粉絲是另當別論),我們面對製作出來的物件時,已經不再懷著敬畏的心情。班雅明看到的是,這些製作出來的物件,已經捨棄了原本的「儀式價值」,而改以符合大眾美學的「市場價值」去衡量。這聽起來好像很糟糕,但是若搬到政治領域上,如果不去除神秘化,我們的民主又從何而來呢?

那些都一樣的老街

我曾經提過可以複製的觀光景點的一些觀察,是否也正如班雅明所說的呢?
我們感嘆一些老街、一些景點正逐漸同化,變得沒有特色,例如隨處可見的彩繪村、彩虹階梯、充滿連鎖店的老街、甚至將巴黎鐵塔搬到巴陵的荒謬作法,我們似乎正感受到某些被稱之為「地方特色」的特色也正在被大量複製(如果你有類似「可是人家小朋友畫得很努力啊」的疑惑,我在《拍照打卡如何讓地方特色長得越來越像?》一篇有一些解釋),那這些景點還有什麼意義嗎?
或許我們應該換個問題:為什麼要複製這些特色?當代所謂的地方特色,是一個地方根據歷史脈絡、政治環境、經濟模式、社會制度、氣候水文等等因素產出的(例如名產、水田景觀、騎樓等等),甚至以前根本沒有「地方特色」的概念,而是透過比較之後,才出現了你有我沒有、我有你沒有的「特色」。
特色趨向統一,其實也是因為大眾文化,或者說大眾商業文化。為了吸引觀光人潮、為了讓地方經濟活絡、為了讓人們有地方拍照,這些都是背後的原因,而做法,就是將已經成功吸引人潮的那些「賣點」複製過來。
之前掀起的一陣「特色教堂」風潮(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人文主義地理學者 Relph 提出了一個觀念:無地方性(placelessness),簡單來說就是:無論到哪,你的感覺都一樣,無論在哪個老街,你的感覺都差不多;無論在哪個夜市,你的感覺都差不多。Relph 認為導致這樣現況的元兇,是大眾傳播大眾文化以及人們的移動能力,是否和班雅明如出一徹呢?
因為機械複製的技術出現,我們不再視藝術為神聖,而是成為庸俗;因為移動能力的增加,我們不再凝視,而是瀏覽。地方原本因為氣候、地形、水文、社會變遷、政治環境等而各有異同,現在則隨著大眾文化的標準而改變自身的地景與樣貌,世界是否正變得破碎化?這契合了我的桑塔格《論攝影》讀書筆記系列;另外,桑塔格針對攝影技術提出「攝影是一種篩選」的論調,我們可以再進一步問:地方是否也因為攝影正在被篩選掉某些東西?等第二回雲端哲人課程,再繼續寫吧!
avatar-img
127會員
138內容數
講求效率與結果的當代,過程似乎不再重要,連帶旅行也變得只為目的而不為體驗;透過攝影與書寫,寫下自己對台灣的小小觀察。IG:@huai0305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懷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五章〈影像世界〉的部分。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五章〈攝影信條〉的部分。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四章〈視域的英雄主義〉的部分。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三章〈憂傷的物件〉的部分。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二章〈透過照片看美國,昏暗地〉的部分。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一章〈在柏拉圖的洞穴裡〉的部分。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五章〈影像世界〉的部分。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五章〈攝影信條〉的部分。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四章〈視域的英雄主義〉的部分。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三章〈憂傷的物件〉的部分。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二章〈透過照片看美國,昏暗地〉的部分。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一章〈在柏拉圖的洞穴裡〉的部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適才看到有人讀了新出的中文譯本《班雅明傳》,摘錄書中內容:「短短幾個月內,德國流失了它的作家、詩人、演員、建築師、畫家、導演和教授。從來沒有哪個國家有過這樣的文化大失血。」我對這句話沒有任何意見。不過這倒是讓我想到了一個事情: 有的,在班雅明從德國流亡以前,不久前有另一個國家遭遇過同樣的文化悲劇。
Thumbnail
本書雖然是班雅明的傳記,但有一大半部分是在介紹班雅明理論思想的發展,所以本書也可以視為班雅明理論思想的完整介紹。作為一個以散文與評論而出名的文化理論家,班雅明並沒有很明確與有系統地闡述他的理論概念,也就是說沒有把它的理論學術化,他的許多想法散見在不同作品片段中。加上他特有的辯證史觀與常採用的蒙太奇
  來自猶太教世界觀的「復原返本」(apocatastasis),在班雅明的歷史哲學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復原返本,是「每件事每個人的回復」,包含了惡魔和地獄的所有的回復。稱作「返本」,顯然意味著並不是要開創出全新的局面,但是這種回復,卻也不是要回到完全的舊有的過去,而是在這之中帶著新的刻痕。
Thumbnail
📍班雅明哲學最具威力、意想不到的回馬槍 那連老師都覺得最魔鬼、最殺得我們措手不及的結論。 班雅明早在一個世紀前預言,而現在再次穿越時空,在我們耳畔呢喃、叮嚀: 「你以為我只是一枚自視甚高的文青,在寫德意志悲苦劇的世界和人們嗎?你們錯了,我寫的是...
Thumbnail
本文探討柏拉圖對文化管制的觀點以及現代娛樂的自由競爭,分析其對社會的影響和意義。柏拉圖認為藝術的模仿本質、情感的煽動性以及道德的腐蝕性會對社會產生負面影響。然而,現代社會傾向於自由競爭,促進文化的多樣性和滿足多元化的需求。文章將討論兩者之間的平衡。
Thumbnail
  班雅明是二十世紀德國重要思想家,其寓言式書寫、遊蕩者、辯證意象、靈光等概念,對後來的藝術、文化研究、社會學等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   本書是美國文化研究學者詹明信,對班雅明思想的重新梳理和詮釋。作者將其概念加以匯總後,對其思想的核心與政治性及反抗法西斯與資本主義等問題,提出了獨特的見解和闡述。
Thumbnail
在藝術的世界裡,靈感是一種神秘且不可或缺的力量。它如同一道閃電,瞬間點亮創作的火花,讓藝術家們創造出令人驚嘆的作品。然而,靈感的來源卻是多元且難以捉摸的,它可能來自於自然、情感、生活的觀察,或者是內在心靈的深處。近年來,許多藝術家開始探索更多非傳統的方式來激發創作靈感,
Thumbnail
閱讀歷史上的建築大師,最重要是將這些大師當「人」看。當我們將所謂的「大師」視為一個人時,才能平靜而不盲從地看待他被譽為「偉大作品」的背後所代表的意識,以及更深入的理解為什麼這些作品可以被視為一個時代的經典作品,而這樣的理解同樣適用在現在諸多建築獎項的受獎名單上。
Thumbnail
📍哲學與心理學 當天講課的主題是班雅明的著作:「波特萊爾筆下第二帝國的巴黎」、「論波特萊爾的幾個主題」。 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應屬老師講解,從波特萊爾,並且同時也把佛洛依德精神分析的部分, 特別從「超越快樂原則」、「文明及其不滿」這兩本書中談到死亡驅力、死亡本能的慾望等等內容,先是從人類大腦皮
Thumbnail
【緣起】 今天文化界,誰知道 Auerbach ? 以「準確的性感」,對抗從新古典到後現代,以理性科學為名的經院術語,進行一種「底層解放」,一種千年底蘊、不間斷的「文學暴動」! 班雅明的摯友,Erich Auerbach,召喚三千年現實文學之靈魂,至死地而後生!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適才看到有人讀了新出的中文譯本《班雅明傳》,摘錄書中內容:「短短幾個月內,德國流失了它的作家、詩人、演員、建築師、畫家、導演和教授。從來沒有哪個國家有過這樣的文化大失血。」我對這句話沒有任何意見。不過這倒是讓我想到了一個事情: 有的,在班雅明從德國流亡以前,不久前有另一個國家遭遇過同樣的文化悲劇。
Thumbnail
本書雖然是班雅明的傳記,但有一大半部分是在介紹班雅明理論思想的發展,所以本書也可以視為班雅明理論思想的完整介紹。作為一個以散文與評論而出名的文化理論家,班雅明並沒有很明確與有系統地闡述他的理論概念,也就是說沒有把它的理論學術化,他的許多想法散見在不同作品片段中。加上他特有的辯證史觀與常採用的蒙太奇
  來自猶太教世界觀的「復原返本」(apocatastasis),在班雅明的歷史哲學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復原返本,是「每件事每個人的回復」,包含了惡魔和地獄的所有的回復。稱作「返本」,顯然意味著並不是要開創出全新的局面,但是這種回復,卻也不是要回到完全的舊有的過去,而是在這之中帶著新的刻痕。
Thumbnail
📍班雅明哲學最具威力、意想不到的回馬槍 那連老師都覺得最魔鬼、最殺得我們措手不及的結論。 班雅明早在一個世紀前預言,而現在再次穿越時空,在我們耳畔呢喃、叮嚀: 「你以為我只是一枚自視甚高的文青,在寫德意志悲苦劇的世界和人們嗎?你們錯了,我寫的是...
Thumbnail
本文探討柏拉圖對文化管制的觀點以及現代娛樂的自由競爭,分析其對社會的影響和意義。柏拉圖認為藝術的模仿本質、情感的煽動性以及道德的腐蝕性會對社會產生負面影響。然而,現代社會傾向於自由競爭,促進文化的多樣性和滿足多元化的需求。文章將討論兩者之間的平衡。
Thumbnail
  班雅明是二十世紀德國重要思想家,其寓言式書寫、遊蕩者、辯證意象、靈光等概念,對後來的藝術、文化研究、社會學等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   本書是美國文化研究學者詹明信,對班雅明思想的重新梳理和詮釋。作者將其概念加以匯總後,對其思想的核心與政治性及反抗法西斯與資本主義等問題,提出了獨特的見解和闡述。
Thumbnail
在藝術的世界裡,靈感是一種神秘且不可或缺的力量。它如同一道閃電,瞬間點亮創作的火花,讓藝術家們創造出令人驚嘆的作品。然而,靈感的來源卻是多元且難以捉摸的,它可能來自於自然、情感、生活的觀察,或者是內在心靈的深處。近年來,許多藝術家開始探索更多非傳統的方式來激發創作靈感,
Thumbnail
閱讀歷史上的建築大師,最重要是將這些大師當「人」看。當我們將所謂的「大師」視為一個人時,才能平靜而不盲從地看待他被譽為「偉大作品」的背後所代表的意識,以及更深入的理解為什麼這些作品可以被視為一個時代的經典作品,而這樣的理解同樣適用在現在諸多建築獎項的受獎名單上。
Thumbnail
📍哲學與心理學 當天講課的主題是班雅明的著作:「波特萊爾筆下第二帝國的巴黎」、「論波特萊爾的幾個主題」。 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應屬老師講解,從波特萊爾,並且同時也把佛洛依德精神分析的部分, 特別從「超越快樂原則」、「文明及其不滿」這兩本書中談到死亡驅力、死亡本能的慾望等等內容,先是從人類大腦皮
Thumbnail
【緣起】 今天文化界,誰知道 Auerbach ? 以「準確的性感」,對抗從新古典到後現代,以理性科學為名的經院術語,進行一種「底層解放」,一種千年底蘊、不間斷的「文學暴動」! 班雅明的摯友,Erich Auerbach,召喚三千年現實文學之靈魂,至死地而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