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事_倉鼠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身為文科生,長久以來對於理財這件事有很深的誤解,覺得那就是複雜難懂風險高的領域,有錢人才有財可理,小資女哪來的錢和能耐沾惹這些。所以一提到理財就避之唯恐不及,壓根兒未曾想深入去理解。
直到2018年巧合看到柴鼠兄弟的理財影片,才突然覺得「咦?這玩意兒似乎和我原本的認知大有不同,似乎沒那麼艱深難解。」
雖然了解得還是不深,但已不像以前那樣拒之千里,也明白「理財」不等於「投資」,對於人生規劃還是有其必要,便敞開心防把相關書籍納入書單之中,比如找了最經典的《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一書來看,矯正了自己許多錯誤的觀念和心態,也開始檢視自己過去毫無規劃而誤打誤撞的理財之路,正視自己的財務狀況。

學貸與保險
大學畢業後,我幾乎少有娛樂支出,大部分的時間都卯起來工作、賺錢、存錢,滿一年便立即奔去銀行把所有積蓄全部領出,一口氣還掉四分之三以上的學貸。之後每個月薪水一入帳,又照樣全數領出還款。戶頭裡都只留下當月房租與少許餐費。
就這樣,不到一年半的時間,我如預期還完了四十幾萬的學貸。無債一身輕,我開始有點餘裕去思考,人生無常,如果不幸還沒能孝敬父母就意外離世可怎麼辦?又考量到自己這破爛身體,什麼時候要進場維修都難以預料,於是決定買點保險以防萬一,但也不知當時是被什麼鬼迷了心竅,竟先後刷卡分三期買了兩份保險。
還記得當時繳完三期保費後,戶頭餘額不足千元而無法用ATM領出,如此拮据的財務狀況還真令我無比心焦。大學畢業後就不曾向家裡拿錢,自然也開不了這口,精打細算地用僅存的幾百元死撐到領薪日。
坦白說,從工作以來我就對薪水入帳這件事不太上心,從來不會像其他人一樣立即確認,所以我常說如果薪水沒入帳或少了我可能都不會即時發現。而那一次是唯一的例外,每天都眼巴巴地倒數著領薪日,終於等到入帳時的心情比出社會後領第一次薪水還要感動(笑)。
終於!
後來有了些理財觀念後,回顧起還懵懂無知的當年事,不禁為自己捏了好幾把冷汗。
年輕的我做對了兩件事:「延遲享樂」和「優先理債」。我一直都對於沒錢這件事有巨大的不安,存錢帶給我的是安全感而非壓抑或痛苦,所以對於延遲享樂這件事我無須做太大努力。至於理債,因為台灣的學貸規定是「就學期間至畢業一年內免利息,畢業滿一年後開始計息」,所以很單純是為了不繳利息,畢業後便吃苦當吃補般拼命存錢,一有錢就趕緊還,所以繳納的利息並不多。
還記得當初我還得意洋洋地宣告終於還清了,但後來檢討起來,自己的還債策略其實蠻愚蠢的。畢竟,學貸的利息不算高,我卻因為急於還清而忽略風險管理這回事,完全沒有預留緊急預備金的觀念。倘若突然有什麼意外而需要一筆額外的支出,我還真是榨不出錢呀。而醫療險是必須的,但是當初投保時並未把「如果有什麼狀況(比如意外失業)而無錢可繳」這種可能性考慮進去,的確是思慮不周。只能慶幸當時沒有意料飛來一筆支出,否則真的難堪負荷。
那次身上只剩幾百塊而心慌到爆炸的經驗讓我記取了教訓:無論如何都要給自己留後路,務必存一筆應急用的錢(非必要不動用),而工作離職前也要先存好半年的生活費,好讓待業期間不要過度焦慮。
後來接觸理財書籍才知道,原來我已經在自己的經驗中學習到準備「緊急預備金」這個概念了。
投資
即便對投資一竅不通也不感興趣,但如果有本業以外的收入誰會拒絕呢?雖然本人胸無大志,沒有賺大錢的野心,但是未雨綢繆,對未來的規劃還是要有的,畢竟總不能一輩子像倉鼠般在滾輪上跑個不停吧?即便我有那勞碌意願,身體可不見得願意配合呢。
所以呀~「聽說」可以透過外幣賺匯差,「感覺」很簡單一聽就懂,風險「好像」比較低,剛好手頭有一點閒錢,就想著不如放進去滾點零用錢吧~一派天真地栽進去,結果從買入後匯率就一路跌,至今那筆錢還套死在裡面……。(痛哭)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外幣看似容易,實則必須掌握國際情勢與經濟脈動,這種判斷力我壓根兒沒有,霧裡看花看不透,所以暫時是不敢再碰了。幸好當時自己錢不多,個性也沒那麼豪邁,所以投入的不算多,暫時也沒急需,就繼續放著觀望,希望等待一個好(不要太慘)的退場時機囉。
投資理財這條路,我還有得學,ETF也好、價值投資也好、或是創造被動收入也好,都不自我設限,多看看多觀察,不想傻呼呼地賺死薪水,但還沒把握時也不盲目地胡亂下注,現在依舊是隻為了生活跑得氣喘吁吁的倉鼠,希望有天能摸出一條適合我的穩健道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7會員
181內容數
1.以插圖搭配文字,分享個人的閱讀心得。 2.每月閱畢清單(盡量)無雷的短文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圈圈轉圈圈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那個環境裡待久了,反覆接收著這類訊息,久而久之好像就被催眠似地覺得自己就是他口中那個樣子。
記得最熱衷的時期還會為了跳得更好而在家練習,抓妹妹一起玩,一頭綁在門把上,另一頭固定在椅子上,拉開一段距離,佈置就緒後,兩人便像羚羊似地瘋狂奔跑跳躍,玩得滿頭汗也絲毫不以為意,還很認真研究如何跳比較不會失敗。
那洗腦似的「你們差遠了」的貶低話語聽了一整年,就此讓鄉下孩子不如人的自卑感悄悄深種於心。
我的朋友很少,但,現在這種人際重量,剛剛好。
在書裡強烈感受到的,不是戰爭多殘酷,命運多悲慘,而是人在命運面前是多麼脆弱渺小,但走到窮途末路時仍可以發揮出多麼強大的韌性。正因為是這樣險峻的大環境與個人境遇,才更凸顯出人性的陰暗與光輝,相對也更能激發出隱於膽小怯懦底下的堅韌。
在那個環境裡待久了,反覆接收著這類訊息,久而久之好像就被催眠似地覺得自己就是他口中那個樣子。
記得最熱衷的時期還會為了跳得更好而在家練習,抓妹妹一起玩,一頭綁在門把上,另一頭固定在椅子上,拉開一段距離,佈置就緒後,兩人便像羚羊似地瘋狂奔跑跳躍,玩得滿頭汗也絲毫不以為意,還很認真研究如何跳比較不會失敗。
那洗腦似的「你們差遠了」的貶低話語聽了一整年,就此讓鄉下孩子不如人的自卑感悄悄深種於心。
我的朋友很少,但,現在這種人際重量,剛剛好。
在書裡強烈感受到的,不是戰爭多殘酷,命運多悲慘,而是人在命運面前是多麼脆弱渺小,但走到窮途末路時仍可以發揮出多麼強大的韌性。正因為是這樣險峻的大環境與個人境遇,才更凸顯出人性的陰暗與光輝,相對也更能激發出隱於膽小怯懦底下的堅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並不是理財專業背景的人,而且嘗試過的理財方法也很單純,就只有定存、儲蓄險、基金和股票,偏向保守的操作,基金是很年輕的時候採取的方法,但或許方法不對時機不對,定期定額反而賠了,而是單筆買的一筆基金曾經小賺而已,後來再也沒有採用。剛出社會的時候,非常省,因為租在台北昂貴的地段,超級超級小的套房....
Thumbnail
其實我的投資履歷還不到一年,以前就只會呆呆地把錢存起來,由於當時為了幫家人的朋友做業績還買了自己快負擔不起的美金儲蓄險,每個月薪水下來都要先扣掉一半,接下來一個月也只能過著縮衣節食的日子,但難過的是即便是這樣也沒有比較瘦。( º﹃º )
Thumbnail
從第一次投資開始,經歷多次市場教訓,直到尋得適合自己的交易策略,並將這些知識與經驗傳承給女兒的歷程。 從選錯投資型保單、到風險無上限的選擇權賣方、再到投資組合及程式交易的成功。 文章也分享了簡單的週K策略,鼓勵新手投資者穩健操作,降低風險。
年輕的時候買過儲蓄險,在懵懵懂懂下存完6年。(太長的話可以直接從第3點開始看) 發現錢沒有變多,反倒被通膨吃掉一些,心得還是很多人說的保險歸保險、理財歸理財才是正途。 1.儲蓄險的優缺點。 優點:強迫儲蓄、鎖住利率、死掉有死亡理賠金。 缺點:解約會賠錢、死亡理賠金不多、期滿才開始有利息。
Thumbnail
從小到大,對於金錢跟數字總是特別敏感。 就讀第一志願高中畢業後,沒有猶豫的就選填了經濟系。 經濟跟投資是那麼息息相關,卻又充滿理論而不實用,許多經濟學概念圍繞著人性,但卻對現實社會上真正金錢的運作少了那麼一點點的透徹。 不想走銀行體系,於是成為一般的上班族。 畢業後的第一年,一頭
Thumbnail
在今日快速變動的經濟環境中,許多人都將達到財務自由視為一個至關重要目標的比率越來越多,如果還停留在以前工業時代的觀念把錢存在銀行生利息那你恐怕跟不上AI的時代了。然而,通往財務獨立的道路常常被誤解和過時的做法所掩蓋。這項任務旨在探討個人可以採取的基本策略,以在傳統中國智慧的背景下實現財務自由。
Thumbnail
最近有朋友對於投資這件事情還有些恐懼 深怕辛苦賺的錢一去不回 其實雷恩過去也跟許多投資小白一樣 對於投資的概念還停留在過去長輩賠錢的概念 一向認為投資就是賭博的一種 直到某一天,家人帶我去看房的時候,才驚覺如果不重視投資理財這件事 高通膨的時代,未來很有可能過得越來越辛苦 於是我上網查
為什麼我會開始有意識存錢這件事情,其實這是有一個故事的。 在年輕時我蠻離經叛道的,光大學我就讀了三間,可能成長過程母親過於嚴厲的教育,在我心裡暗藏反抗之心,等到上大學離開父母的眼線,就完全解放,最後就被二一退學了。 在念二專時,因為偷偷去上學被主管知道,當眾之下被公開數落,只因為我沒有報備就去讀
Thumbnail
去年我因為私人原因辭職,開始四處學習,其中一項是受朋友邀請,參加了【90後財商必修課】。活動分為兩個階段,進行模擬人生的遊戲,讓我有了對現實生活的覺察力和提升自己的盲點。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並不是理財專業背景的人,而且嘗試過的理財方法也很單純,就只有定存、儲蓄險、基金和股票,偏向保守的操作,基金是很年輕的時候採取的方法,但或許方法不對時機不對,定期定額反而賠了,而是單筆買的一筆基金曾經小賺而已,後來再也沒有採用。剛出社會的時候,非常省,因為租在台北昂貴的地段,超級超級小的套房....
Thumbnail
其實我的投資履歷還不到一年,以前就只會呆呆地把錢存起來,由於當時為了幫家人的朋友做業績還買了自己快負擔不起的美金儲蓄險,每個月薪水下來都要先扣掉一半,接下來一個月也只能過著縮衣節食的日子,但難過的是即便是這樣也沒有比較瘦。( º﹃º )
Thumbnail
從第一次投資開始,經歷多次市場教訓,直到尋得適合自己的交易策略,並將這些知識與經驗傳承給女兒的歷程。 從選錯投資型保單、到風險無上限的選擇權賣方、再到投資組合及程式交易的成功。 文章也分享了簡單的週K策略,鼓勵新手投資者穩健操作,降低風險。
年輕的時候買過儲蓄險,在懵懵懂懂下存完6年。(太長的話可以直接從第3點開始看) 發現錢沒有變多,反倒被通膨吃掉一些,心得還是很多人說的保險歸保險、理財歸理財才是正途。 1.儲蓄險的優缺點。 優點:強迫儲蓄、鎖住利率、死掉有死亡理賠金。 缺點:解約會賠錢、死亡理賠金不多、期滿才開始有利息。
Thumbnail
從小到大,對於金錢跟數字總是特別敏感。 就讀第一志願高中畢業後,沒有猶豫的就選填了經濟系。 經濟跟投資是那麼息息相關,卻又充滿理論而不實用,許多經濟學概念圍繞著人性,但卻對現實社會上真正金錢的運作少了那麼一點點的透徹。 不想走銀行體系,於是成為一般的上班族。 畢業後的第一年,一頭
Thumbnail
在今日快速變動的經濟環境中,許多人都將達到財務自由視為一個至關重要目標的比率越來越多,如果還停留在以前工業時代的觀念把錢存在銀行生利息那你恐怕跟不上AI的時代了。然而,通往財務獨立的道路常常被誤解和過時的做法所掩蓋。這項任務旨在探討個人可以採取的基本策略,以在傳統中國智慧的背景下實現財務自由。
Thumbnail
最近有朋友對於投資這件事情還有些恐懼 深怕辛苦賺的錢一去不回 其實雷恩過去也跟許多投資小白一樣 對於投資的概念還停留在過去長輩賠錢的概念 一向認為投資就是賭博的一種 直到某一天,家人帶我去看房的時候,才驚覺如果不重視投資理財這件事 高通膨的時代,未來很有可能過得越來越辛苦 於是我上網查
為什麼我會開始有意識存錢這件事情,其實這是有一個故事的。 在年輕時我蠻離經叛道的,光大學我就讀了三間,可能成長過程母親過於嚴厲的教育,在我心裡暗藏反抗之心,等到上大學離開父母的眼線,就完全解放,最後就被二一退學了。 在念二專時,因為偷偷去上學被主管知道,當眾之下被公開數落,只因為我沒有報備就去讀
Thumbnail
去年我因為私人原因辭職,開始四處學習,其中一項是受朋友邀請,參加了【90後財商必修課】。活動分為兩個階段,進行模擬人生的遊戲,讓我有了對現實生活的覺察力和提升自己的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