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紀22:7,以薩問父:「柴、火在這了,要宰殺獻祭的羔羊在哪?」誰家的羊該被犧牲?「又是誰想要『進步』呢?是那些不通過『進步』來滿足直接利的人:工人、雇農和左翼知識份子。它被那些勞作而又因此被剝削的人所需要。……『進步』是一個(在社會和政治意義上)理想化的概念,而『增長』則是一項實在的經濟事實。」[1]關於新自由主義下的犧牲,及衍生的荒謬壓迫。對照錄像藝術家陳界仁在新北市樹林區鄰近新莊的一處木工產業區(中小企業聚落縮影)裡展出〈幸福大廈Ⅰ〉(Happiness Building 1,2012)。有趣的是,展場位處廣義的下新莊,相對於外人與本地人對於下新莊的意識形態、陳舊印象,鄰近的上新莊地區,幸福路上確實真真正正地拔起許多高價的幸福大廈,當然這事關地產、捷運與政治的三方關係。展覽結構有三。一部長片錄像,內容大概就是幾位年輕的勞工(幽靈)在這幸福場域裡遊蕩,有時仍不忘勞動;〈幸福大廈Ⅰ〉的拍攝建築搭景現場,同時作為展覽現場。簡言就是在〈遇見潘蜜拉〉裡觀看〈日以作夜〉;最後就是散置在這〈幸福大廈Ⅰ〉片廠的房間、中庭,樓上等空間裡的荒廢裝置。焦黑的檔案、四散擁擠辦公家具的辦公空間、暫住遊民的床墊家當、塞滿Monitor的回收房間、殘破的發財小車、人去樓空的員工宿舍、倒塌鐵皮天花板、留下來的行李箱、被燻黑紙張包圍的過道等等。以及,藏在這些裝置裡,各自表述的人聲口錄聲響。如:一位80世代的女生講述他自輔仁大學休學參加反對興建新莊捷運機場迫遷樂生療養院的保留運動,陪伴園區老人們不願離開、進入死亡/出神的故事。
療養院還是流刑地?地理位置上,附近迴龍地區,過去的「三不管區、中空之地」(樹林、龜山與新莊交界,過往底層勞動住民居多,包括性產業),林口台地丹鳳山腳下確實曾有座規訓監獄-樂生療養院。物換星移,除倖存下來的院舍和不曾離開的老人,那多了座新莊捷運機廠。而「幸福大廈」社區居民的經歷亦包含了爭取保留樂生院區的運動抗爭歷史。命運地,有了緊接著的〈殘響世界〉(Realm of Reverberations,2014),甚至我認為應將這兩件關於現代性監獄的作品一同觀看。作品有四頻和單頻版本,本文僅簡述。片頭,記錄坐在電動車上唱出悲情的年長女性院友;「種樹的人」,透過環顧殘破院區和如今很多被砍老樹,他們過去種下的樹。鏡頭帶看現存大多不良於行的病友和已死去如今成為幽魂集合體的病友;「陪伴的人」,跟著陪伴院友的年輕女性回憶過去;「之前與之後」,以一位衣物不潔的勞動女性幽魂視角,往來樂生療養院與台北刑務所(白色恐怖、冷戰時期)遺址,指向壓迫的綿延歷史,與如今事發所在建物和歷史檔案證據的逐漸消失、遺忘;頭尾呼應,最後以嗩吶樂隊送終這塊「平坦」用地,鏡頭凝視著一位妝容正式,隊伍中吹著嗩吶的中年婦女作結。這些女性,令人聯想亦曾現地在桃園八德聯福製衣廠播映的〈加工廠〉(Factory,2002),影像裡踩著縫紉機的中年勞動女工。[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