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化 VS. 去標籤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踏入社會之後的前幾年,我覺得我被媽媽跟姐姐標籤化最明顯的就是「所賺的錢都不知道花到哪裡去,都沒存錢」。其實,我也很無奈也覺得很煩,因為本來剛出社會所賺的錢就有限,而我知道我亂花在買小東西上是有的,但其實真的沒亂花在其他東西上,每個月其實就是個月光族的狀態,其實他們說的也不全然是錯的,因為我確實沒存錢。但,為何他們要管我的錢花到哪裡去? 我覺得我已出社會自己賺錢了,我有花我自己所賺的錢的自由!

這個議題大概每隔幾個月,就會被拿出來說一次,尤其是領完年終後,就會收到「提醒」,要我好好地將年終獎金存起來。有一天,又被念的時候,我終於忍不住了,我決定分析我的錢都花到哪裡去了給我媽媽聽,裡面包含著每個月給的孝親費、出差時幫我媽媽及伯母買了包包、國外旅遊、還有其他必要的開支等等。算了一下,剛剛好每個月就這樣沒辦法存到錢。我跟我媽說,我出差時都沒幫我自己買包包,而國外旅遊是支持我渡過工作壓力的一種期待及希望。剛好我父母都是喜歡旅遊並鼓勵我們出國遊歷的人,從此以後,我就再也沒被唸過錢都不知道花到哪裡去這件事,而沒存錢似乎也不算是個議題了。我想,我成功地去除了我被我家人的標籤化,其實來自於他們能理解為何我沒辦法存錢,而我的錢其實也沒亂花,只不過是所賺的錢不夠多而已。

所以理解別人背後的原因、聽聽別人的說法,有助於我們不會因為表象而用自己的看法去標籤化別人。理解後,或許跟自己本來想的不一樣,然後本來想替別人貼上的標籤就不見了。我很喜歡看韓劇的古裝劇,每每陛下說出:「你說說看」或「你說來我聽聽看」這幾個字,我都覺得願意聽別人說的人,具有想理解別人行為背後的動機及原因的態度,理解後所作出的決策,是個掌握全貌後的決策,一定不會是個很爛的決策。

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

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UN的沙龍
5會員
22內容數
從日常生活中透過觀察自己、閱讀書籍、觀看戲劇、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去省思人生
YU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1/06
最近幾年,我開始觀察自己、家人以及同事的舊有模式,其實覺得還蠻有趣的。我最常發現的是,那些自己說很忙的同事,其實一點都不忙,可能因為怕別人發現他們不忙,所以要跟大家說自己很忙。他們沒想到:其實很忙的人根本就沒時間喊自己很忙。 以那些在無意識下會情緒勒索別人的情況來看,家人間會採取悲情且負面的表達方式
Thumbnail
2023/01/06
最近幾年,我開始觀察自己、家人以及同事的舊有模式,其實覺得還蠻有趣的。我最常發現的是,那些自己說很忙的同事,其實一點都不忙,可能因為怕別人發現他們不忙,所以要跟大家說自己很忙。他們沒想到:其實很忙的人根本就沒時間喊自己很忙。 以那些在無意識下會情緒勒索別人的情況來看,家人間會採取悲情且負面的表達方式
Thumbnail
2022/12/10
這些年,在職場中每每遇到挫折時,有些時候會想要離職,有些時候會覺得沮喪。在自己的人生過程中,經歷了3家公司的職場經驗,到了換了第3份工作後,我沒有再換過公司,並不是在這家公司沒遇過鳥事跟討厭的人,而是其實自己明白,這家公司跟以前的2家公司相比,實在是好太多了,自己很難保證在換工作後的公司會比這家好,
Thumbnail
2022/12/10
這些年,在職場中每每遇到挫折時,有些時候會想要離職,有些時候會覺得沮喪。在自己的人生過程中,經歷了3家公司的職場經驗,到了換了第3份工作後,我沒有再換過公司,並不是在這家公司沒遇過鳥事跟討厭的人,而是其實自己明白,這家公司跟以前的2家公司相比,實在是好太多了,自己很難保證在換工作後的公司會比這家好,
Thumbnail
2021/02/10
S 跟我說公司的同事Carol 在公司真的是不計形象地分享她家中大小好笑的事,雖然有時Carol 總是會在公事上出現一些問題需要別人幫忙,但總是不覺得她令人討厭,然後S也會想分享自己家裡的事給 Carol。我突然覺得,這不就是S在職場上的家人嗎? 回想自己的職涯,身邊有些同事是點頭之交、有些是井水不
Thumbnail
2021/02/10
S 跟我說公司的同事Carol 在公司真的是不計形象地分享她家中大小好笑的事,雖然有時Carol 總是會在公事上出現一些問題需要別人幫忙,但總是不覺得她令人討厭,然後S也會想分享自己家裡的事給 Carol。我突然覺得,這不就是S在職場上的家人嗎? 回想自己的職涯,身邊有些同事是點頭之交、有些是井水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Hi 我是安娜媽咪,你是否常常會說,「我要是有錢就好了!」、「這筆錢好像可以省下來做別的事情」、「我要是有錢就可以不用在工作了」、「反正也存不到錢,想花就花吧!」等等的這些圍繞著有錢、沒錢的話語,這篇文章想跟大家分享三個觀點,可以反思看看,有可能其實自己沒有很想要有錢,所以少了對理財、檢視自己金錢流
Thumbnail
Hi 我是安娜媽咪,你是否常常會說,「我要是有錢就好了!」、「這筆錢好像可以省下來做別的事情」、「我要是有錢就可以不用在工作了」、「反正也存不到錢,想花就花吧!」等等的這些圍繞著有錢、沒錢的話語,這篇文章想跟大家分享三個觀點,可以反思看看,有可能其實自己沒有很想要有錢,所以少了對理財、檢視自己金錢流
Thumbnail
被問到職場歷練跟理財規劃能力怎麼來的,這個大哉問讓我腦袋運轉了五秒鐘,最後迸出一句:「家裡窮唄。」 開玩笑的,19歲的時候差不多大二,我就自己切斷了家裡給的經濟供給,那時候住宿舍吃學餐故開銷很低,每個月約只要花八千塊,然而我媽一個月才賺兩萬六,給我八千自己就只剩一萬八了,即便她與其他家人都認為既然我
Thumbnail
被問到職場歷練跟理財規劃能力怎麼來的,這個大哉問讓我腦袋運轉了五秒鐘,最後迸出一句:「家裡窮唄。」 開玩笑的,19歲的時候差不多大二,我就自己切斷了家裡給的經濟供給,那時候住宿舍吃學餐故開銷很低,每個月約只要花八千塊,然而我媽一個月才賺兩萬六,給我八千自己就只剩一萬八了,即便她與其他家人都認為既然我
Thumbnail
大學畢了業,替代役退伍的那一年,我跟家母有了下面的對話。 「你接下來要做什麼?要讀研究所嗎?」 「沒有。」 「那你要去考技師或是考公職嗎?」 「也沒有。」 「那還是要去找工作?」 「不要......」 「......那你要幹嘛?」老媽問我。 「我想要在台灣環島一段時間。」
Thumbnail
大學畢了業,替代役退伍的那一年,我跟家母有了下面的對話。 「你接下來要做什麼?要讀研究所嗎?」 「沒有。」 「那你要去考技師或是考公職嗎?」 「也沒有。」 「那還是要去找工作?」 「不要......」 「......那你要幹嘛?」老媽問我。 「我想要在台灣環島一段時間。」
Thumbnail
有些人不懂理財,即使出社會開始賺錢,仍然將薪水上交給媽媽打理,讓媽媽幫自己做理財規劃,相信媽媽打理家計多年,理財方法一定很有一套。 我非常不建議。 就算媽媽的理財觀念再完善,出社會拿到第一份薪水,就應該自己理財,規劃薪水作資產分配。 理財,就是在打理人生。
Thumbnail
有些人不懂理財,即使出社會開始賺錢,仍然將薪水上交給媽媽打理,讓媽媽幫自己做理財規劃,相信媽媽打理家計多年,理財方法一定很有一套。 我非常不建議。 就算媽媽的理財觀念再完善,出社會拿到第一份薪水,就應該自己理財,規劃薪水作資產分配。 理財,就是在打理人生。
Thumbnail
如果有日能實現靠投資度日的那種財富自由,我還接案或做現在所謂的工作嗎?我想,我應該一直都不會放棄我所有的工作。因為它們都是我非常喜歡的事,只是在金錢遊戲的世界裡,有時會被金錢衡量它們的價值而已。如果做自己喜歡的事,也能累積財富,不也是一種投資理財嗎?
Thumbnail
如果有日能實現靠投資度日的那種財富自由,我還接案或做現在所謂的工作嗎?我想,我應該一直都不會放棄我所有的工作。因為它們都是我非常喜歡的事,只是在金錢遊戲的世界裡,有時會被金錢衡量它們的價值而已。如果做自己喜歡的事,也能累積財富,不也是一種投資理財嗎?
Thumbnail
本週我學習覺察自我與金錢的關係。在覺察過程中,認識自己的本我(慾望)和超我(道德規條),也探索自己的生命風格,找到自己的力量。 探索本我和超我,如何認識金錢 在我的記憶裡,與金錢第一次接觸,可能是小時候過新年,拿到紅包的時候。然後看到開始上學的姐姐,可以拿到零用錢。而我,還沒到讀書的年齡,所以沒有零
Thumbnail
本週我學習覺察自我與金錢的關係。在覺察過程中,認識自己的本我(慾望)和超我(道德規條),也探索自己的生命風格,找到自己的力量。 探索本我和超我,如何認識金錢 在我的記憶裡,與金錢第一次接觸,可能是小時候過新年,拿到紅包的時候。然後看到開始上學的姐姐,可以拿到零用錢。而我,還沒到讀書的年齡,所以沒有零
Thumbnail
本篇主題被很多讀者敲碗,這故事有點長。簡單點來說,就是我小時候物質匱乏,長大後賺了點錢便飄飄然忘了自己是誰。尚未在社會完全立足,也沒有建立起正確金錢觀,物質享受卻想著一飛沖天。暴發戶的心態應該就是這樣吧,難怪某些暴發戶後來破產了。
Thumbnail
本篇主題被很多讀者敲碗,這故事有點長。簡單點來說,就是我小時候物質匱乏,長大後賺了點錢便飄飄然忘了自己是誰。尚未在社會完全立足,也沒有建立起正確金錢觀,物質享受卻想著一飛沖天。暴發戶的心態應該就是這樣吧,難怪某些暴發戶後來破產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