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相遇的原因是老師有一個小學堂名為張曼娟小學堂,
印象中小時候好像有聽過一些故事,
於是我想把這本書當作是我和張曼娟的第二次相遇。
從小,我就是個不喜歡文字的人,
但人生也是很奇妙,某種程度上我居然成了創作者!
幾個月前,我發表了<ROLAND,我和我以外的> 讀書心得
赫然發現好多人都有一樣的共鳴,
前幾天也在臉書回顧歷史中的一篇文章中看到有個曾經的朋友是這樣形容我,
他說我是太陽。
文字對我來說也是太陽,但更準確的,我會形容他是兩面刃,
懇切的文字可以傳達一個人的愛慕及思念;另一方面也可以傳達懊悔與憤怒。
網路的興起伴隨著實體書籍的衰頹,電子書也相應出現了,看書的人卻越來越少了。
於是我想透過這麼熱愛不務正業的自己,
在自己的小小領域中,藉由文字來傳達這本書。
想先來聊一下文字對我來說的意義吧
如同前面所述,我是個不喜歡看字的孩子,
從小就喜歡東摸西摸,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對我來說都很新奇!
從奇摩部落格到蕃薯藤再到無名小站,從卡巴拉島到跑跑卡丁車再到開心農場
其實直到現在我還是對於很多事物都抱持的無盡的想像。
小時候總是聽著別人說著金庸有多好看但我就是只喜歡看瓊瑤的還珠格格
總是聽著哈利波特的原住有多吸引人但我就是只喜歡看金色摩天輪和格鬥天王。
聽到表哥在念文心雕龍的時候我好像除了國文課本外的文章都還沒碰過 😐
現在想起來總是覺得很荒唐
老爸為了要讓我看文字,每個禮拜都帶我去諾貝爾讓我買漫畫…..
某一次的國文作業,老師叫我們交了一篇作文,
題目我實在是記不太清楚了,反正一定是要求我們寫抒情文。
我記得我寫了關於我和爺爺奶奶的故事,
不擅長也不喜歡念書的我寫出來的文章居然被老師逕自投校刊,
也這麼不小心得了一個獎,於是書寫的大門就這樣被開啟了。
往後,每次朋友的生日卡片或是任何有如畢業的離別感言,
我都發現抒情相對論說對於我是非常簡單的。
以前我一直以為寫文章的人就是要學識淵博,神通廣大,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我讀了<以我之名>之後我更加確信我的認知是錯誤的。
這本書分成三個大標題,包含成為自己的旅程、照顧者的初衷、輕安自在做大人
這三個標題無疑把作者的到目前的生活分為三個階段,
就彷彿我們與作者一起再長大了一次!
起初,作者生活在與我們無不同的家庭,從小整天被功課和考試追著跑,
所幸在她還是學生時就知道自己對於寫作的熱愛
也努力成為一位作者和教授,我想,作者真的是一位很幸運的人。
當然我相信她也付出很多努力去達成自己的心願。
在成為自己的旅程裡面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是不斷向前的列車,
這是源於這樣一個問題:
如果搭乘時光列車,可以回到過去的某一段時光,你最想回到幾歲?
作者他在最後的回答是:我要搭乘的是不斷向前的人生列車。
這個問題我們應該都不陌生吧?
國小時候晚上七點到七點半,總是播著多啦A夢,
那個外表是抽屜的時光機,是我最渴求的。
沒辦法,我們總是在懊悔中學習,在失敗中成長。俗語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甚至我們長大了,每個決定都有如蝴蝶效應,
每天每天我們都像是走在鋼索上的人,好怕一不小心就會跌到深谷,再也爬不起來。
但是我也想像作者一樣,此時此刻才是我所擁有,
為了不讓今日成為未來的遺憾,每天都要盡力做到最好。
於是,我也可以跟作者一樣當一個不肯搭上時光列車的人。
第二個大標題是照顧者的初衷,二十三歲的我,好像沒有資格插嘴,
因為某種程度上,我也是個「被照顧者」。
我們被照顧著,就註定了未來是要成為照顧者的,
這就好像一個人的出生也就伴隨著死亡,無一幸免。
然而,成為照顧者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願我哪天成為照顧者時,能心平氣和的面對一切。
第三個大標題是我在書中最喜歡的一個部分 – 輕安自在做大人
裡面有我很喜歡的一句話,世界上只有兩件事情,關你屁事和關我屁事。
當願我們能成為自主的大人時,
不再把任何事情都攬在自己身上時,這世界忽然就變得很簡單了!
而這本書我最無法自拔一個章節 – 接住正在墮落的人。
我們不能把精神疾病與文明病劃上等號,畢竟我不認為這是完全因果關係,
但不可否認的是,少子化、高齡化、網絡興起確實會對於個人精神、心裡上的衝擊,
每個失意的人都渴望被接住,而學著接住,也是成為大人的一個必經過程。
有句話好像是這麼說的:
小時候我們都很期待的想變成大人,
等到真的成為大人了之後才知道身為小孩子是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以前的我也是這麼認為的,但<以我之名>讓我了解到,大人也許不是一件這麼讓人惶恐的事情。
當我們成為自己心目中的樣子也能以己之名寫下一本又一本耐人尋味的書籍。
我在二十三歲的最後一個月了解到大人的雋永、氣派、能量、慈悲、承擔是小孩子沒辦法體會的,而也是因為這些元素構成了每個獨特的大人,使我們人生更加的璀璨以及明亮。
https://www.facebook.com/pei9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