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你家的街口新開了兩家麵包店,一般來說,這兩家麵包店應找出自己的特色,研發出勝過另一家店的麵包以吸引更多客戶,事實上,多數情況確實如此,然而,今天開在你家街上的麵包店老闆並不認同這樣的做法,他們贏過對手的方式,是告訴外界另一家店的材料有健康上的疑慮;他們擊敗對手的方式,是告訴居民另一家店的麵包十分難吃。
雙方都不會選擇提告,一是提告的費用太高了,二是自己也幹了同樣的事,提告說不定還是自己吃虧。既然自己多半不會提告,那也大約可以篤定對方也不會提告(當然也有少數例外),說到底,還是繼續宣傳、繼續誤導來得划算。
看完了老闆們的角度,我們再來看看顧客們的吧。
起初,大家會對那些假消息置若罔聞,但慢慢地,相信的人越來越多,宣傳的人也隨之增加。人們開始分為兩派,分別支持兩家麵包店。為了能在爭執中贏過別人,人們也開始為自己尋找支持的理由,有人會做出看似合理的研究,然而方法極其詭異,推理的方式也令人瞠目結舌;有人則會舉行投票,試圖證明與自己同樣想法的人占多數,卻忽視了自己只邀請想法相近之人參與投票的事實。
歡迎來到民主,歡迎來到這個受到腐蝕的體系。
民主的意義,在於將決定權交到人民手中,政治人物必須拿出漂亮的政績、出色的能力才能吸引選票,與此同時,媒體應彙整資訊、傳播資訊,在這個過程中達到監督爭府的效果。理論上,這樣的制度能夠使國家日益強盛,人民的生活也應該愈來愈好,但我們看到的事實卻不是這樣。在這幾年,我們的選舉早已從「選出優秀的領導者」變成「在兩顆爛蘋果中選擇」。
那麼是哪裡出錯了呢?
首先,這個制度忽略了人民可能受到政客的欺瞞、誤導等可能性,於是媒體出現了,媒體的工作便是收集、過濾、彙整、傳遞。看似完美的機構卻隱藏了致命的缺點,媒體的企業本質將它引向了唯利是圖的道路。
沒有政治傾向的媒體,它們不會隱瞞部分的事實,它們不會只邀請與自己立場相似的名嘴,它們不會只批評與自己立場對立的黨派,對你而言,它們的內容有時極為入耳,有時則十分難聽;有政治傾向的媒體,它們不會立場模糊,它們不會讓觀眾失望,它們不會對火力分散,在你耳裡,它們的話中聽極了,沒錯!這個政黨就是這麼地卑鄙、無恥!
所以你問公正的媒體去哪了?不好意思,它們忙著喝西北風去了。
那這樣會有什麼影響嗎?
在大多數民眾只在乎領導人的缺點時,政績、政見變得更不重要,在極端狀況之下,選舉將會變成專注於攻擊對手,而非宣傳自身的政見與過去政績。選舉的勝利者本應是能將國家帶往富庶、和平的道路,但我們卻選出了那個聲音最大聲、攻擊對手最猛烈的那個人。
試問,聲音大聲、攻擊手段激烈的人,究竟能夠為國家帶來甚麼助益呢?
或許此人能夠充滿領袖魅力,或許此人講話能使人人都信服,但其影響力到此為止,無論是內政抑或是外交,這樣的特質只怕會破壞國際觀感、失去盟友。
那我們該怎麼做呢?
從根治起,是最直接,也是最簡單的方式。我們必須檢視自身的觀點、媒體的報導;我們必須學習質疑自己過去深信不疑的想法,傾聽自己過去不屑一顧的聲音。
學會反思,是民主國家人人必修的課程,否則,一個狂妄自大而缺乏能力的人,將帶著我們走向令人畏懼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