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05:博士後(Postdoc)跟研究職位(Research scientist/specialist/faculty)到底在幹麻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我相信不少人出國讀博士還是想走學術研究這條路,大部分的人在博士畢業之後會選擇博士後(post-doctoral)以拓寬自己的研究方向或是快速累積研究能量(包含論文發表、人際網路、及研究計畫書的撰寫),然而博士後再接下去的路,就會有很大的差別了,部分的人會進入學校專任的教職(Tenured-track position),部分的人在美國大學、聯邦機構、跟私人企業的研究職位( non-tenured research position);很多朋友對於博後職位跟研究職位有點混淆,所以專門寫這一篇文章讓更多人知道兩個的不同。

raw-image

首先最大的不同是職位的等級,通常博後職位比較像是還在訓練過程中的職位(training-process position),用以銜接及訓練博士畢業跟正式工作間不足的技巧,如果說博士的過程在訓練一個學生研究能力,那博後可以說精進你這些技巧,有點介於學生跟研究即戰力之間的角色;而正式研究職最不一樣的事籌措研究經費的能力,很多研究中心的研究職,都是依存在計畫經費上(soft money),你的薪水、差旅、甚至福利(包含保險,帶薪休假等)都是從中心研究經費/計畫經費提撥,薪水經費的來源方式跟博後差別不大,但是你必須要自己是計畫主持人(Project Inter, PI),所以這就造成博士後跟一般研究職薪水的差異,在美國博後的薪水目前約$50,000 — $75,000,但是不屬於學校或中心體制內人員,大部分享有每年調薪的福利,但是在綠卡申請上不算永久職;而一般研究人員薪水約在$60,000 — $150,000+,可以算是學校或中心體制內人員,在綠卡申請上可以算是永久職位。這是一個比較簡單的分類。

raw-image

第二個部分是可以做的事情,基本上來說兩個職位做的事情沒有很明顯的區別,主要任務就是計畫書的準備、報告撰寫、以及期刊的撰寫;有些實驗室老闆也會讓博後嘗試領導小組別(包含研究生、大學生)研究,大部分這種研究上的協助相當有限,博後也不可能成為研究生的單獨指導人員,但是一個專職研究員,只要中心有收研究生或大學專題生,基本上都要幫忙學生研究的協助,而且研究員大多可以單獨指導研究生。有些學校限制博後不能單獨申請研究計畫,必須要有專任教授掛名PI,大部分的研究員可以單獨申請計畫。

最後當然講講我自己的例子了啊,我博後起始薪水$46,000當然沒辦法跟現在比較,但三年之後老闆幫我轉成Research Scinetist起始薪水大概$52,000,隔了一年換了一間學校第一年職稱是Reseaerch Specialist,第二年改成Scientist薪水大概是$55,000–60,000,後來又轉到州政府去做研究職位,薪水大概在$65,000–72,000,兩年後轉到私人公司職稱還是Scientist起始薪水約$95,000。如果我還在當博後我猜薪水最多最多$65,000(生科有超多萬年博後的,不過我不是生科),最後再強調一個重點博後只能算是訓練過程的工作你在博後要盡快累積實力跟能量,及早跳出博後這個位階,你看我前三年博後薪水每年的增幅大約兩千美金,早點進入正職的研究職位,首先你會進入到一個比較正常的升遷系統,比較好的福利,但是前提就是你要有足夠的能力去拉經費、獨自完成研究、發表文章,總而言之就是博士到博後這5–7年的時間過得充實一點,不要蹉跎時光,我現在還是覺得那個時候有一陣過得太安逸了,浪費了不少研究動能。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iaoyan Huang的沙龍
15會員
33內容數
小黃在美國生活十幾年,累積累積一堆生活上,研究所修課,找工作,工作上相關的資訊,我盡我所能跟大家分享,也希望聽見大家的反饋,Little Yellow in USA (LYUSA)
Jiaoyan Hua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10/12
這篇文章其實不是單講環境科學,應該適用於大部分學術界Research Scientist的職位,之前魯叔有寫了兩篇相關的文章大致討論Research Scientist在幹嘛,但是在這裡我想詳細講一下Research Scientist週間的生活是怎樣,會分成學術界,政府機關,跟工程顧問界
Thumbnail
2020/10/12
這篇文章其實不是單講環境科學,應該適用於大部分學術界Research Scientist的職位,之前魯叔有寫了兩篇相關的文章大致討論Research Scientist在幹嘛,但是在這裡我想詳細講一下Research Scientist週間的生活是怎樣,會分成學術界,政府機關,跟工程顧問界
Thumbnail
2020/09/29
魯叔之前大略談過幾個買房子之前要注意的事情,那個主題還沒講完,只是最近爆幹忙,本來想把那個部分寫完再來寫買車的事情,雖然說今年好像台灣來米國的人變少了工作讀書的人變少了,但是還是在PTT上面看到不少發文詢問美國買車建議的文章,這個主題跟買房子相比我是有相對比較多經驗的,所以在文章撰寫的過程比較輕
Thumbnail
2020/09/29
魯叔之前大略談過幾個買房子之前要注意的事情,那個主題還沒講完,只是最近爆幹忙,本來想把那個部分寫完再來寫買車的事情,雖然說今年好像台灣來米國的人變少了工作讀書的人變少了,但是還是在PTT上面看到不少發文詢問美國買車建議的文章,這個主題跟買房子相比我是有相對比較多經驗的,所以在文章撰寫的過程比較輕
Thumbnail
2020/08/12
看了自己Medium的後台資訊,發現我的讀者對於學術研究相關文章有很大的興趣,其中有篇文章點閱率超高,我在猜測是不是大家比較喜歡閱讀跟美國讀書、學術研究過程的相關文章,雖然說今年也許只有極少部分的國際學生能來美國進修,但是正在讀文章的你,或許想知道更多,在美國攻讀研究所跟台灣的高等教育有什麼不
Thumbnail
2020/08/12
看了自己Medium的後台資訊,發現我的讀者對於學術研究相關文章有很大的興趣,其中有篇文章點閱率超高,我在猜測是不是大家比較喜歡閱讀跟美國讀書、學術研究過程的相關文章,雖然說今年也許只有極少部分的國際學生能來美國進修,但是正在讀文章的你,或許想知道更多,在美國攻讀研究所跟台灣的高等教育有什麼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幾天的新聞話題討論到台灣是否應該像是歐美開放修課型碩士的學程,也就是說讓碩士生不用寫論文甚至也不需要做專題或者實驗就能拿到畢業證書,我在去年剛從美國化學工程的博士班畢業並且工作將滿一年,我想試著用自身的經驗來探討這個話題。
Thumbnail
這幾天的新聞話題討論到台灣是否應該像是歐美開放修課型碩士的學程,也就是說讓碩士生不用寫論文甚至也不需要做專題或者實驗就能拿到畢業證書,我在去年剛從美國化學工程的博士班畢業並且工作將滿一年,我想試著用自身的經驗來探討這個話題。
Thumbnail
學術職涯的選擇 每個人在人生的職涯當中, 有些人可能會在同一個產業努力貢獻, 有些人可能會選擇自由工作者, 不論是哪一種選擇,都是勇敢的選擇, 筆者認為無論什麼工作,都承擔著不同的社會責任, 對於筆者來說,求學時間較於一般人長,半工半讀到了博士班, 對我而言,最勇敢的決定可能是走上「學術研究」這條道
Thumbnail
學術職涯的選擇 每個人在人生的職涯當中, 有些人可能會在同一個產業努力貢獻, 有些人可能會選擇自由工作者, 不論是哪一種選擇,都是勇敢的選擇, 筆者認為無論什麼工作,都承擔著不同的社會責任, 對於筆者來說,求學時間較於一般人長,半工半讀到了博士班, 對我而言,最勇敢的決定可能是走上「學術研究」這條道
Thumbnail
以平均薪資來看,在德國理工科碩士畢業與博士畢業的薪水可以相差24%左右,到底為甚麼公司願意支付這麼高的薪水呢?博士期間又會學到什麼呢?有興趣的話,歡迎繼續看下去! 以理工背景來說,碩士與博士學位的薪水可以相差到24%左右(稅前年薪) 就讀博士期間培養的技能不只在學術上被看重,在企業也被認可 德國發達
Thumbnail
以平均薪資來看,在德國理工科碩士畢業與博士畢業的薪水可以相差24%左右,到底為甚麼公司願意支付這麼高的薪水呢?博士期間又會學到什麼呢?有興趣的話,歡迎繼續看下去! 以理工背景來說,碩士與博士學位的薪水可以相差到24%左右(稅前年薪) 就讀博士期間培養的技能不只在學術上被看重,在企業也被認可 德國發達
Thumbnail
常遇到有人對博士有一些想像,987來說一下念博士也做過博士後,再去業界上班的一些心得,順帶一提,是在講四大校碩博理工科的博,要出國念或是文法商的會有出入 博士只會讓你工作機會變少 的確世界上有些工作要念完博士才能做(例如教授職位),但說真的那都是世界上的少數,大多數的工作是對博士無感,甚至排斥博士來
Thumbnail
常遇到有人對博士有一些想像,987來說一下念博士也做過博士後,再去業界上班的一些心得,順帶一提,是在講四大校碩博理工科的博,要出國念或是文法商的會有出入 博士只會讓你工作機會變少 的確世界上有些工作要念完博士才能做(例如教授職位),但說真的那都是世界上的少數,大多數的工作是對博士無感,甚至排斥博士來
Thumbnail
這篇文章將會講述大專生研究計畫的基本介紹,不涉及科系和專業。
Thumbnail
這篇文章將會講述大專生研究計畫的基本介紹,不涉及科系和專業。
Thumbnail
知識流動,一日分享 為啥要唸研究所? 以下是我個人的需求,僅供大家參考: 學歷迷思: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長期以來台灣政界都需要有文憑,找工作要名校,也因此有了碩士比學士感覺有優勢,博士比碩士高一階,當過教授的似乎就是神人,深植人心的觀念,沒了學歷似乎就沒能力;雖然我不認同這種「學歷=能力」
Thumbnail
知識流動,一日分享 為啥要唸研究所? 以下是我個人的需求,僅供大家參考: 學歷迷思: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長期以來台灣政界都需要有文憑,找工作要名校,也因此有了碩士比學士感覺有優勢,博士比碩士高一階,當過教授的似乎就是神人,深植人心的觀念,沒了學歷似乎就沒能力;雖然我不認同這種「學歷=能力」
Thumbnail
多數人認為,大學是通才教育,研究所是菁英教育,可惜那是歐美的情況。
Thumbnail
多數人認為,大學是通才教育,研究所是菁英教育,可惜那是歐美的情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