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篇文章將會講述大專生研究計畫的基本介紹,不涉及科系和專業。
大專生研究計畫
科技部為提早培育儲備基礎科學、應用科學、人文社會科學之優秀研究人才,鼓勵公私立大專院校學生執行研究計畫,俾儘早接受研究訓練,體驗研究活動、學習研究方法,並加強實驗、實作之能力。
介紹
簡單來說,老師應該會談到這是一份寫論文賺 48000 元的計畫,總共執行半年的時間,如果申請通過對於未來升學會有幫助,對碩士申請有大加分效果,希望學生有興趣就去申請。
教授跟我分享一件事情,雖然說申請門檻基本上只要教授同意指導,就可以挑戰看看大專生研究計畫,不過實際上在評分的時候還會看成績,通常是班上前十名才比較有機會。
從另一個角度看,大專生研究計畫並不是那麼適合的賺錢方式,因為半年的時間下來,大專生研究計畫賺錢的效率不高,並且比較勞累,如果系上的專業比較硬,那就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基本上大專生研究計畫分為寫論文跟做研究,還會學習到報帳的知識,接下來我會簡單介紹這三項事情。
論文
大專生研究計畫會讓學生體驗《研究》是怎麼樣的一件事情,因此開放給大學生就提前做研究,了解做研究的完整過程,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寫論文,也就是學術性文章。
雖然有一些學校用專題包裝學士論文,不過現在大多數的學校都沒有畢業論文,要等研究所才會出現畢業論文的門檻,因此會說是讓大學生提前做研究並撰寫論文的國科會計畫。
論文有不少需要注意的事情,像是引用其他的學術論文或是引用書籍,或是依照規格撰寫需要的資料跟文章架構,因為需要在文章中詳盡解釋各種專有名詞或知識,所以會要求文字簡潔有力。
基本上不是所有人知道的事情都不能算是常識,譬如說我們知道顏色,但不知道顏色體系,那就必須要把這些東西解釋過一遍才能開始講研究細節,因此論文的文章很長,然而前面幾乎都在解釋名詞。
這也導致了論文的封裝性極好,只需要看一篇論文就能了解一份主題,不需要頻繁的觀看其他文章做對照,每一篇論文都是聚焦於某點的知識。
研究
做研究依照科系的不同,會有不同的研究方向,譬如說比較硬的物理化學科系可能就會需要買器材,真真實實的做研究,我想這類科系的學生會很喜歡大專生研究計畫,用公費做喜歡的研究。
而其他科系依照知識類型有不同差異,像是語言或歷史等等,研究方向很有可能就是參考不同資料,並蒐集歸納重點,而設計系或社會學可能就會有訪談和問券這種需要頻繁與他人互動的研究。
報帳
大專生研究計畫的錢需要報帳才會有,會給額外的錢買耗材,沒報帳花掉這筆錢就會消失,除了人事費有報就會有,耗材還會需要發票等等,當初我以為錢會自己會進來,等了幾個月...
頻繁的在研究室跟總務處跑來跑去,會接觸到大量的證明文件跟資料表,要去記自己的計畫編號多少、預算,還要跟指導教授申請帳號,整趟流程相當繁瑣不易處理,就跟研究一樣。
準備
今天很想要做研究,也喜歡大專生研究計畫,要準備那些?
尋找一份適合的題目
首先,依照自己的喜好,選擇一個跟自己系上相關科系有關的研究,這個研究題目必須要自己想,當然也可以找教授討論,不過教授最多給予意見,做決定的人當然還是自己。
越硬的科系教授就越容易給出建議,甚至直接告訴現在哪些題目很適合,反過來說越發散的科系就越需要學生自己去思考,以我遊戲系為例,我可以選定的課題從客群下手,就能從小孩到銀髮族有大範圍的方向了。
尋找一位適合的教授
然後你需要找一個教授,這個教授最好依照適合不適合去尋找,要認真去思考哪個老師適合自己想研究的方向、討論比較沒有負擔、比較能激勵自己之類的教授。
請務必去教授的學校頁面看看,通常大方向不代表擅長,要去看教授實際做過哪些研究,有什麼相關領域的貢獻或學術論文,你甚至可以直接看看這些論文去發想題目,肯定跟教授很適合。
後記
以上,大專生研究計畫的概述就長這樣,未來研究做完再分享幾篇關於我大專生研究從題目、研究中、論文撰寫的一些心得與體悟,應該會等研究做完。
瓶裝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