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感來自一開始就弄錯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先前在學校修數據分析與資料處理的課,這堂林業資料處理的柳老師在大家操作SPSS的時候問台下四年級的準畢業生們,知不知道大四和碩士班的差別

有人回答起薪不同;有人說是現在社會找工作的入場券;有人覺得大學的內容沒用,研究所比較專業,當然,因為是臺灣的學生,多數人保持沉默不互動。

raw-image

老師認為,碩士學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清楚世界,學士班則是沒辦法看得那麼遠。研究所學生透過教授看到各種研究成果,尤其是最新的研究,學生待在專家(教授)旁邊研讀共識或歧見,如此進行研究與思辯,才是研究所的真正用意。

各路學者發表文章,據理展現研究成果,但各個結論與見解之間卻會有矛盾之處,這時候碩士班學生就會找到論文的切入點,進一步的設計研究並予以證明。

一般人現在依然認為,大學是通才教育,研究所是菁英教育,可現在的大學教育目標和實際的情況不太同調,在我看來,以大學四年的生活型態與課程規劃,畢業生缺乏專業,也很難是位通才,而且職場上要的是即戰力而非軟實力,因此雙方就認為只是大學畢業還不夠。假如將職場新鮮人大致分成四種來看:

  1. 優秀學生-碩士畢業
  2. 普通學生-碩士畢業
  3. 優秀學生-大學畢業
  4. 普通學生-大學畢業

無論是家人的期待或自我要求,假如比較優秀的學生會向上讀研究所以追求更好的成就,那第三種人的比重就會很少(當然我相信很少有優秀學士畢業就去職場上,通常會讀研究所或考國營和公職),當這些碩士畢業生在職場上和普通的大學畢業生相比,必然會讓人覺得"碩士比較優秀"

raw-image

《教育應該不一樣》早在多年前點出教育體制的各種缺憾,一直以來,無數的學生仍然誤解了讀書的用意。以臺灣思維進行歐美高教模式,結果看來就是四不像,學生只好繼續讀研究所以補足職場上的需求。

臺灣教育體系存在很大問題,大學畢業成為四不像的通才,難道研究所畢業就變菁英?

許多人碩士畢業後,認為讀研究所是必要的過程,學歷也是起薪和職場升遷的關鍵,他們說的沒錯,也是事實。

然而,我有很大的疑問,難道研究所做的研究不能在大四進行,碩一卻可以?大學四年能做的事情很多,只要有心也可以培養軟實力和產業鏈的見識,為何將這些任務帶到研究所階段完成,功成名就後,再向大學生說讀碩士的重要性?

假如從後段大學考到前段研究所,不提大學階段的啟發與重要性,反而歌頌碩士經歷,豈不隱惡揚善

我不是看低或嘲諷這些人,也不是反對他們對於進修的看法,而是覺得大家似乎沒有思考這個疑點,就好比有一位中年男士,他在健身重訓2年之後感到體態改善,因為覺得重訓讓他更健康了,所以向友人分享這件事情的好處。重訓的過程伴隨健康的作息與飲食,對於其他人,這些早就可以做了,何必中年才開始。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培養良好習慣,學習新知,這種事情非常簡單,本來就應該進行,大家卻仍然以階級與身分來看人,認為需要經過某個階段才能證明一個人的能力,寧可看包裝而不想辦法探其內涵,結果就讓取巧的人有了欺瞞的機會。

研究所大學化,大學高中化,最好想辦法靠自己找出活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活到100歲的沙龍
0會員
4內容數
談公司運作實務、公司文化類型、騙局與賽局、招募員工所用話術、逐漸崩壞的人性。
活到100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10/30
如果學習的過程不容許錯誤,那算什麼學習?
Thumbnail
2020/10/30
如果學習的過程不容許錯誤,那算什麼學習?
Thumbnail
2020/10/27
世人說當兵是浪費時間,但我懂得苦中作樂,也能收穫滿滿。
Thumbnail
2020/10/27
世人說當兵是浪費時間,但我懂得苦中作樂,也能收穫滿滿。
Thumbnail
2020/10/26
讀書一直都很重要,我依然喜愛念書,我在學習的過程更了解世界與社會的全貌,但離開學校進入職場才能讓我有新的收穫,以致追求更高的學問。
Thumbnail
2020/10/26
讀書一直都很重要,我依然喜愛念書,我在學習的過程更了解世界與社會的全貌,但離開學校進入職場才能讓我有新的收穫,以致追求更高的學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幾天的新聞話題討論到台灣是否應該像是歐美開放修課型碩士的學程,也就是說讓碩士生不用寫論文甚至也不需要做專題或者實驗就能拿到畢業證書,我在去年剛從美國化學工程的博士班畢業並且工作將滿一年,我想試著用自身的經驗來探討這個話題。
Thumbnail
這幾天的新聞話題討論到台灣是否應該像是歐美開放修課型碩士的學程,也就是說讓碩士生不用寫論文甚至也不需要做專題或者實驗就能拿到畢業證書,我在去年剛從美國化學工程的博士班畢業並且工作將滿一年,我想試著用自身的經驗來探討這個話題。
Thumbnail
重新思考大學教育的意義與定位,強調學術研究的重要性與個人發展的價值。提出質疑:大學是否需要如此多人就讀?建議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擁抱開放式課程和Gap Year。大學教授重視論文發表,但忽略其他創新表現。呼籲大學重新定位,讓學生重新尋找學習的意義。
Thumbnail
重新思考大學教育的意義與定位,強調學術研究的重要性與個人發展的價值。提出質疑:大學是否需要如此多人就讀?建議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擁抱開放式課程和Gap Year。大學教授重視論文發表,但忽略其他創新表現。呼籲大學重新定位,讓學生重新尋找學習的意義。
Thumbnail
不知不覺就讀研究所也快滿兩年,身邊碩二的同學也被迫要開始思考畢業後的下一步。 誠如我在國考系列文章中提到,許多人唸研究所的最大動機是延後做決定的時點,包含當年大五的我(雖然後來沒考上)。與其說這是不負責任,我更傾向認為是整體教育環境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Thumbnail
不知不覺就讀研究所也快滿兩年,身邊碩二的同學也被迫要開始思考畢業後的下一步。 誠如我在國考系列文章中提到,許多人唸研究所的最大動機是延後做決定的時點,包含當年大五的我(雖然後來沒考上)。與其說這是不負責任,我更傾向認為是整體教育環境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Thumbnail
『學歷對求職的幫助』是先生家族裡近期的熱門話題。外甥即將從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畢業, 雖然開始了研究所的申請, 但同時表示也考慮先就業。因此家中的長輩們對於應不應該直接唸研究所展開了辯論。雖然我自己是大學後就直接唸了研究所, 但後來的職場經驗告訴我『碩士學歷不一定對求職有幫助』, 為什麼呢?
Thumbnail
『學歷對求職的幫助』是先生家族裡近期的熱門話題。外甥即將從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畢業, 雖然開始了研究所的申請, 但同時表示也考慮先就業。因此家中的長輩們對於應不應該直接唸研究所展開了辯論。雖然我自己是大學後就直接唸了研究所, 但後來的職場經驗告訴我『碩士學歷不一定對求職有幫助』, 為什麼呢?
Thumbnail
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身邊開始出現「為什麼要念大學?」的疑問
Thumbnail
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身邊開始出現「為什麼要念大學?」的疑問
Thumbnail
大多數臺灣學生從國小開始,一直到高中,受的教育富含「正確答案」,求學跟遊戲破關沒兩樣,一個步驟接著一個步驟,時間到了考會考、學測或指考,多少人會提早進到下個階段前要做什麼準備?今天分享的這本書,將從申請研究所到畢業後謀職,鉅細靡遺的講述生存心法,是一本很棒的「工具書」。
Thumbnail
大多數臺灣學生從國小開始,一直到高中,受的教育富含「正確答案」,求學跟遊戲破關沒兩樣,一個步驟接著一個步驟,時間到了考會考、學測或指考,多少人會提早進到下個階段前要做什麼準備?今天分享的這本書,將從申請研究所到畢業後謀職,鉅細靡遺的講述生存心法,是一本很棒的「工具書」。
Thumbnail
知識流動,一日分享 為啥要唸研究所? 以下是我個人的需求,僅供大家參考: 學歷迷思: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長期以來台灣政界都需要有文憑,找工作要名校,也因此有了碩士比學士感覺有優勢,博士比碩士高一階,當過教授的似乎就是神人,深植人心的觀念,沒了學歷似乎就沒能力;雖然我不認同這種「學歷=能力」
Thumbnail
知識流動,一日分享 為啥要唸研究所? 以下是我個人的需求,僅供大家參考: 學歷迷思: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長期以來台灣政界都需要有文憑,找工作要名校,也因此有了碩士比學士感覺有優勢,博士比碩士高一階,當過教授的似乎就是神人,深植人心的觀念,沒了學歷似乎就沒能力;雖然我不認同這種「學歷=能力」
Thumbnail
過去以課內學習為主的思維,是把學習的價值綁在成績上,如果我們決定踏出「成績」這個舒適圈,又該用什麼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學習?學校在我們價值重建的過程中又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大學的價值又在哪裏?我才發現,原來不當一個「學生」這麼難。
Thumbnail
過去以課內學習為主的思維,是把學習的價值綁在成績上,如果我們決定踏出「成績」這個舒適圈,又該用什麼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學習?學校在我們價值重建的過程中又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大學的價值又在哪裏?我才發現,原來不當一個「學生」這麼難。
Thumbnail
多數人認為,大學是通才教育,研究所是菁英教育,可惜那是歐美的情況。
Thumbnail
多數人認為,大學是通才教育,研究所是菁英教育,可惜那是歐美的情況。
Thumbnail
終於畢業了!我應該先工作還是念研究所? 這個問題,相信每個人在面臨畢業生涯選擇時,都會很困惑的,以下幫大家整理了常見要念研究所的4大迷思。
Thumbnail
終於畢業了!我應該先工作還是念研究所? 這個問題,相信每個人在面臨畢業生涯選擇時,都會很困惑的,以下幫大家整理了常見要念研究所的4大迷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