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病堪稱老貓常見疾病之首,這種病程通常長達三個月或以上,發生在單側或雙側的腎臟。
年紀越大,腎臟壞掉的機率越高。研究指出,十歲以下的貓咪慢性腎病的機率大約是39.1%,當垂垂老矣、十歲以上時,罹患慢性腎病機率高達62.5%。
TH
中興大學獸醫系影像科最近發表了一篇貓慢性腎病和超音波皮質厚度的關聯登上美國小動物內科期刊,實在好想告訴你台灣之光!
回溯性分析15隻IRIS第一到二級的貓、15隻三到四級的貓以及19隻健康的對照組。比較不同腎病分級的貓是否有皮質或髓質厚度的差異。以dorsal和transverse plan掃左右腎,腎臟被膜內緣量到arcuate blood vessel是皮質,而皮髓質交界的arcuate blood vessel到crest之前則是髓質。每個角度重複掃三次取平均值,盡可能地客觀。

capsule到arcuate blood vessel到crest
讓我們直接來到振奮人心的結果:
腎臟皮質變薄和腎功能下降有相關性,而左側腎臟皮質4.7mm及右側腎臟皮質4.5mm可以作為是否有慢性腎病的分水嶺,有很高的敏感性與特異性 (sen90%, spc 83.3%/ sen94.7%, spec 94.7%)。此外,腎臟皮質的厚度並不會受年齡、體重、性別影響,可以搭配其他症狀與臨床病理結果來使用,比原本的腎臟大小好用得多。
附上台灣之光刊登在美國小動物內科期刊的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