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文章應小題大作 

2020/07/16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小題大作」是人們常掛在嘴上的一個成語,比喻把小事情當做大事情來處理或故意誇張渲染,故多半用在負面的情況下。
  成語出自《紅樓夢》第七十三回:沒有什麼,左不過他們小題大作罷了,何必問他?
  但也有人問:到底是小題大做?還是小題大作?
  由於「小題大作」也是寫作文章的方法之一,即以小題目作大文章,所以正確的寫法自然是「作」,而不是「做」。
  我現在也要小題大作一番,以此標題來談寫作的竅門。
  中國文學史上最鮮明的小題大作之文,就是清朝文學家沈復所寫的《浮生六記》之〈閒情記趣〉,他在這一篇文章裡,把一般人討厭又懶得一提的蚊子,比喻為鶴,以洗練又誇張的文筆寫出充滿想像力的情節: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我們住在山上,陽台又有一個養蚊子的花圃,所以臥房裡也掛起浪漫的紗帳,作為防蚊及美化之用。每當臨睡前,Una發現蚊帳裡出現蚊子,便大聲嚷著要求我或她老爸替她驅趕,這時我就會以開玩笑的語氣數落她:看到蚊子在紗帳裡亂竄,便能寫出文章的,才能當作家。
  當然看到她白眼回瞪,便知她志不在此。但,不當作家,學會寫作表達的能力也是必要的,所以自學這一年,我教導她寫作的方法,就是「小題大作」。
  想起去年她在學校必須應付的作文題目,例如〈大家的心情〉這一篇,便令我搖頭嘆氣,試想,一個小學生,恐怕連自己的心情都無法生動貼切表達陳述,如何顧及其他人的心情呢?且「大家」又包括那些人?同學?父母?老師?寵物?
  題旨不明確又空泛,猶在學習作文的孩子,如何寫得出來,連專業作家都不會拿這種題目來砸自己的招牌。顯見出題的老師,自己也不擅長於作文,因為暴短的題目,並不只這一個。
  記得自己小五那一年,第一次代表學校參加校外的作文比賽,看到考題為〈禮義之邦〉時,便傻了眼,腦袋一片空白,一個字也寫不出來。但旁邊的參賽者,竟個個奮筆疾書,彷彿有一大籮筐的心得可以陳述,這才體會到「背稿」的用意,也就是所謂的賽前猜題,先熟背老師選的幾篇範文,等比賽時再稍加整合、修改文意,便能下筆如行雲了。
  如今回想起來,也忘了學校的老師為何沒讓我事先背範文,背稿或套寫作公式,或許有一時應考的用處,但並非長久之計。
  而〈禮義之邦〉這類題目,我當時無法下筆成文,現在成了專職作家也一樣語塞,為什麼?一方面是對於這種議題沒有興趣,這頗像古代參加科舉的考題,考生們都懷抱著出仕為官的大志向,自然會去研究治國之道。但時代不同了,一個關於國家制度的大題目,為何由小學生來申論,不是過於空泛,大而無當嗎?
雖然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標舉「文章,乃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世」,這一觀點也深深影響著我這個以文青自許的筆耕者。
  然而硬生生要求生字、詞彙、文法皆認識有限,生活經驗又貧乏的小學生,對於未思考、未經歷過的議題,寫出有血有肉或載理載道的文章來,確實過於強求!
  學生能不能寫出好文章,實關係著題目的適齡性、合理性及趣味性。如同專業作家想寫出一篇好文章,也離不開自己的學經歷範圍內,可以申論或發抒的命題。
  Una自學這一年,我身任文史學科的老師,也特別重視作文的練習,訂的題目都與她的生活作息習習相關,譬如旅遊的所見所聞、參觀藝展或看電影的心得,以及閱讀心得等,題目都不大,但要求她如實寫出心中的感想,並借助網路資料來旁徵博引,把內容填充得文情並茂。
  每一位作家的文章,也都是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提煉出來的「小題大作」,方能感人肺腑,引起共鳴。
  期望孩子寫出好文章,還是得先培養閱讀的興趣、觀察人情事故的能力,並多參考作家們小題大作的技巧。當然,勤於練習,也是不可忽略的一環,這也是要求Una多利用臉書來發表生活感言的用意。
  以身作則,臉書或微信早已成為我與朋友分享心得的筆記本,寫多了,文字自然愈加流暢、洗練,紛繁的情思也得以一一梳理、沉澱,思辨之慧,也提升不少,不是一舉數得嗎?
  日記或週記,也是小題大作的門徑,但必須出於自願自發,否則易成為流水帳。因為一篇短文,一首小詩,都必須經過時間的發酵與蘊釀,才能流露出珠璣的文采。
  在指導Una寫文章的過程中,從未要求她寫日記或週記,因為最忌文章如流水帳,也不希望她在流水帳上浪費寶貴的時間,如此,不如去看一本書、一部影片,或去玩手作遊戲。
  沒想到,推薦孩子閱讀《安妮的日記》之後,竟產生令人驚喜的回應,Una開始自動自發,熱切地寫起日記來,我自己並沒有細看這本書的內容,因此要求她在看完全書之後,寫一篇心得報告,訴說自己受到啟益的原因,並分享朋友及讀者。   
 《紙比人有耐心---by una
  2018年3月14日在誠品書店看到一本書《安妮的日記》。
  安妮是個猶太少女,出生於1929年6月12日, 1944年8月4日,安妮一家人被抓之後,她爸爸的公司員工發現安妮的日記手稿,覺得安妮的文筆非常好,促成《安妮的日記》出版。安妮與姐姐瑪格於1945年病逝,只差幾週,德軍就戰敗了,最後只有安妮的爸爸生存下來,享年91歲。
  這本日記讓我體會到,一個人的生活受到壓迫和控制的恐怖。安妮說只要有送信件、送牛奶的人接近,躲藏的他們連講話、喝水、上廁所都不行。
  看到安妮描述每天不見陽光的憂鬱和恐懼,心裡就像有一根刺,非常不舒服,安妮是不是每天都是這種心情?但安妮不管再傷心難過,都會保持樂觀,為自己加油打氣。
  近日,我又看了媽媽推薦的名著《少年維特的煩惱》,這本書也是少年維特用日記寫下每天思念夢中情人的感受,是本讓我臉紅心跳的單戀小說。
  這兩本書都是跟我年紀相同的少年少女所寫,但他們卻能細膩地觀察每件事不同的角度,運用合情合理且美妙的詞語,讓自己的文章更感人,這讓我非常佩服,雖然他們生活的時代沒有3C產品,但還是能專注的投入,把一篇篇日記完成,持之以恆,非常值得學習。
  《安妮的日記》裡說「紙比人有耐心」,紙可以讓你發洩情緒,就算動作再慢,它也會一直等待,等到你記得它,關心它,和它聊天,所以安妮才會藉著日記讓想法釋放出來。
  另外我既高興又難過,高興的是安妮也是雙子座,跟我只差4天出生,難過的是安妮太年輕就過世了,如果她再撐幾周,就可以平安度過二次大戰,或許也可以成為有名的作家,看到自己的文章變成一本美麗的書,真是天忌英才!
  受到《安妮的日記》的鼓勵,我也開始勤奮地寫日記,希望常常可以回憶發生過的往事,提醒自己做過的傻事和好事。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79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十歲女兒的紅樓夢
    菡語錄
    菡語錄
    劉雨菡 散文作家、紅樓夢講師、獨立藝評 (親子教育、文史教育 、人文藝術、身心靈哲學) 英國國際自然療法執行師 (NLP神經語言學、印度瑜伽、中醫五行及十二經絡、芳香療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