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模的風潮:SOS 粗獷主義建築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篇文章要簡單介紹粗獷主義建築,還有分享我的觀展心得。
忠泰美術館正在展出「SOS 拯救混凝土之獸!粗獷主義建築展」(SOS Brutalism, Save the Concrete Monsters!)。其實第一次看到這個展的資訊還以為是北美館的布列松攝影展,因為主視覺同樣都是以黑白照片配上紅色的文字,差點就錯過了。(我也有寫布列松的心得,歡迎前往閱讀!)

粗獷主義是什麼?

如果讀者是中學生,需要準備字音字形考試,先記得這個詞的注音是「ㄍㄨㄤˇ」。不過大學生如我就不必在意了,大部分的人都是念「ㄎㄨㄤˋ」。粗獷這個詞有「粗野、狂放」的意思,但粗獷主義的建築並不是形容粗野的建築。那它到底是什麼?
1950 年代,法國建築師柯比意 Le Corbusier 使用混凝土當作建築的材料,並稱之為 béton brut,或者說是「清水模」。法文詞彙 brut,有「直接、粗糙、強壯」的意思,恰好能準確的形容這種建築風格。而這種風格在 1950-70 年代席捲全球,英國建築師便在當時創造「粗獷主義 Brutalism」這個詞彙來形容這種風格。
拉圖雷特修道院,1960,柯比意 設計。圖片連結
粗獷主義建築有幾項重要的特質,其中之一是要直接表現建材原本的質地,減少外部修飾。1950-1970 年代最流行的建材是混凝土,混凝土比起既有的木材、石材有更強的可塑性。而且,水泥在當時仍屬新穎的建築材料,在戰後時期具有現代化的意義。因此,粗獷主義建築大部分都使用混凝土(清水模)的形式。
粗獷主義的另一項特質是裸露呈現建築結構,而且表現形式往往誇張特殊。這樣的特質可以視為對現代主義的回應和批評,因為現代主義注重「功能性」的設計讓建築顯得過度理性,失去個性和情緒。粗獷主義便是透過個人化而且奇特的設計來實踐建築師對於建築樣貌的理想。
許多粗獷主義建築有頂部厚重底部退縮的設計,這樣頭重腳輕的外觀,給人神聖莊嚴的感受,似乎有一種距離感。不過,這些建築的底部會與周遭環境相互連通,有內外分界模糊的設計。建築可能沒有明確單一的出入口,因為從四面八方都可以進入建築物裡頭,這反而讓人們與建築有另一種親近的相處方式。
波士頓市政廳,1968。圖片連結

台灣也有粗獷主義建築!

粗獷主義建築展 2017 年開始從德國出發展開世界巡迴,今年在台北是亞洲地區的第一場。七十年前粗獷主義的風潮席捲全球,台灣當然也有接收到這樣的影響。因此展覽也特別精選幾件台灣經典的粗獷主義建築,並搭配大型的模型來呈現這些建築的結構和特色,讓人一窺粗獷主義的精彩之處。
高雄三信家商波浪大樓,1960年。圖片連結
其中有一件作品擄獲所有人的眼球:高雄三信家商的波浪大樓,也是本次展覽主視覺照片上的建築。1960 年設計的大樓至今已經高齡六十歲,但在今天看來依舊讓人稱奇。這棟大樓的樓地板採用波浪狀的形式設計,如此一來每間教室都能有些微的高低落差,也就是直接從結構面創造階梯教室,讓後排的學生更清楚看見前面的黑板。
這棟建築受到粗獷主義的影響,運用混凝土構成,在啟用之初也沒有再多加修飾建築外觀。然而,後來或許是考量建築灰暗老舊,因此在外牆重新漆上油漆。雖然整體視覺變得明亮一些,卻也使建築失去粗獷主義的精神。
波浪狀的走廊,椅子有圍牆的功能也有支撐結構的作用。圖片連結

為什麼要拯救粗獷主義?

本次展覽標題是「SOS 拯救混凝土之獸」。喊出「SOS」的求救訊號,是因為隨著流行的時代過去,有些建築被認為過時、突兀、老舊、格格不入,遭到棄置,甚至面臨拆除的命運。國外的社群媒體上因此有 #SOSBrutalism 這樣的標籤來聲援粗獷主義建築應該受到保護。
粗獷主義建築絕對不只是一具空有混凝土外表的怪獸。粗獷主義建築有歷史的、文化的、社會的、空間的意義,更重要的是這些建築都曾經與人共存。對使用、參與、建造、觀賞的人來說,這樣的建築必定乘載著豐富的故事。而我們保留建築,意味著我們在乎這些故事,我們珍視歷史,我們願意認真看待人類生活於世的意義。
下面的網站可以看到更詳細的介紹,以及全世界的粗獷主義建築。

後記:我的感想

坦白講,這個展自己看是有點看不懂,或許是解說文字翻譯自外語,或許是我並非建築科系出身,對粗獷主義一知半解。不過,在專人解說導覽之後就比較能抓到整個感覺。本文整理自展場內的解說文字和導覽員的解說內容。
展覽期間從 2020 年 7 月 4 日 ~ 11 月 1 日。週三學生免票且有專人導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9會員
88內容數
喜歡地圖?熱愛圖表嗎? 圖地,是「圖表、地圖、資訊圖像」的創作園地。 這裡會使用圖像呈現數據資料, 透過數據看見現象趨勢與議題故事。 在 Instagram 和 Facebook 會比較頻繁更新圖表。若有適合的內容會節選修改後發表於此。歡迎大家前往追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圖地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要談談布列松攝影作品的價值,並分享我看這些作品的觀點。 布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1908-2004)是一名法國的攝影師,此次展覽的作品主要拍攝於 1948-1949 年的中國,地點包含北京、上海、杭州、南京、香港。這是兩岸政治與歷史的關鍵年代,我們對這段歷史或多或
讓我們回到 500 年前,16 世紀歐洲文藝復興的時代。當時有許多希臘羅馬時期的古典文獻被人們翻出來,重新受到歐洲知識份子的重視,並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解剖學是其中一個領域,有越來越多學者投入解剖學的研究,試圖驗證或修正古典時期的發現。 Andreas Vesalius (1514-1614)是當時最
好奇北京鳥巢到底有多大嗎?小巨蛋和大巨蛋又有多大呢?這篇文章會用圖片和衛星影像來呈現北京鳥巢和臺灣各地巨蛋的大小。 北京鳥巢的正式名稱是「中國國家體育場」,外型特殊俗稱為「鳥巢」,是由瑞士和中國建築師合作設計完成。鳥巢是為了 2008 年北京奧運而興建,作為開閉幕、田徑、足球比賽的場
鼠疫爆發,然後發生了什麼事?小說描繪了數十年前的處置方式,包含封城、隔離、焚燒遺體、食品管制、增建臨時醫院等,其實現代的作法也與當年相差不遠。除了政策方面,整個社會的氛圍和人們的心理狀態也值得注意,古今之間有許多可以相互映照的地方。 封城,採取只進不出的封鎖策略,試圖讓疫情限縮在城市之內,不要擴散到
《鼠疫》是卡繆的一部長篇小說。1940 年代,位於阿爾及利亞的城市奧蘭爆發鼠疫,許多人被病毒傳染而死亡,整座城市的運轉跟著變化,人們做出不同的應對措施。小說運用這樣的背景描繪城市中的人情事物,在疫情肆虐全球的 2020 年春季,閱讀起來格外深處人心。 事實上,在 1941 年奧蘭曾爆發過傷寒疫情,有
宜蘭📚 書訊 《靈力具現》 鄉村與都市中的民間宗教 林瑋嬪 著作 台大出版中心 2020 年 🍚 書摘 這是一本分析臺灣民間宗教的學術著作。作者林瑋嬪在台南萬年村和桃園八德做了三十年的田野工作,運用人類學的觀點,剖析民間宗教的特色,並且相當清晰的把這些特色書寫出來。林瑋嬪在新書發表會說,本書運
這篇文章要談談布列松攝影作品的價值,並分享我看這些作品的觀點。 布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1908-2004)是一名法國的攝影師,此次展覽的作品主要拍攝於 1948-1949 年的中國,地點包含北京、上海、杭州、南京、香港。這是兩岸政治與歷史的關鍵年代,我們對這段歷史或多或
讓我們回到 500 年前,16 世紀歐洲文藝復興的時代。當時有許多希臘羅馬時期的古典文獻被人們翻出來,重新受到歐洲知識份子的重視,並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解剖學是其中一個領域,有越來越多學者投入解剖學的研究,試圖驗證或修正古典時期的發現。 Andreas Vesalius (1514-1614)是當時最
好奇北京鳥巢到底有多大嗎?小巨蛋和大巨蛋又有多大呢?這篇文章會用圖片和衛星影像來呈現北京鳥巢和臺灣各地巨蛋的大小。 北京鳥巢的正式名稱是「中國國家體育場」,外型特殊俗稱為「鳥巢」,是由瑞士和中國建築師合作設計完成。鳥巢是為了 2008 年北京奧運而興建,作為開閉幕、田徑、足球比賽的場
鼠疫爆發,然後發生了什麼事?小說描繪了數十年前的處置方式,包含封城、隔離、焚燒遺體、食品管制、增建臨時醫院等,其實現代的作法也與當年相差不遠。除了政策方面,整個社會的氛圍和人們的心理狀態也值得注意,古今之間有許多可以相互映照的地方。 封城,採取只進不出的封鎖策略,試圖讓疫情限縮在城市之內,不要擴散到
《鼠疫》是卡繆的一部長篇小說。1940 年代,位於阿爾及利亞的城市奧蘭爆發鼠疫,許多人被病毒傳染而死亡,整座城市的運轉跟著變化,人們做出不同的應對措施。小說運用這樣的背景描繪城市中的人情事物,在疫情肆虐全球的 2020 年春季,閱讀起來格外深處人心。 事實上,在 1941 年奧蘭曾爆發過傷寒疫情,有
宜蘭📚 書訊 《靈力具現》 鄉村與都市中的民間宗教 林瑋嬪 著作 台大出版中心 2020 年 🍚 書摘 這是一本分析臺灣民間宗教的學術著作。作者林瑋嬪在台南萬年村和桃園八德做了三十年的田野工作,運用人類學的觀點,剖析民間宗教的特色,並且相當清晰的把這些特色書寫出來。林瑋嬪在新書發表會說,本書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臺北市立美術館《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展覽中,發現獨特的建築之美。高雄三信家商波浪大樓,是臺灣戰後建築史上的重要作品,呈現理性、創新和現代性。這篇文章探討波浪大樓的功能、美感以及施工過程中所經歷的困難,並介紹設計師陳仁和的背景與貢獻。
Thumbnail
閱讀歷史上的建築大師,最重要是將這些大師當「人」看。當我們將所謂的「大師」視為一個人時,才能平靜而不盲從地看待他被譽為「偉大作品」的背後所代表的意識,以及更深入的理解為什麼這些作品可以被視為一個時代的經典作品,而這樣的理解同樣適用在現在諸多建築獎項的受獎名單上。
Thumbnail
   本展覽主要想回答兩個問題,1. 何謂粗獷主義?及2. 為何要拯救粗獷主義建築?德國建築博物館策展人奧利佛‧艾爾瑟在展中表示了其答案,1. 何謂粗獷主義?1955年,英國建築評論家Reyner Banham創造了「新粗獷主義(New Brutalism)」一詞,並定義粗獷主義三大特徵為:
Thumbnail
  住屋或稱住宅,是一種建築形式、一種被公認最複雜、最難設計的好的形式。就連維特魯威(Vitruvius)在《建築十書》提出的建築三原則:堅固、實用、美觀,都能夠被打破,或說不被遵守。以堅固為例,在建築還未專門化、分工化之前,結構並不是透過應用力學、材料力學所精確地計算出來的,而是透過經驗的
Thumbnail
「經由所創造的整體關係,決定了我們精神上及心靈上各式各樣的活動;使我們得以感受到美的存在。」 閱讀中深刻地感受到柯布(Le Corbusier)是一位信仰建築極為虔誠的建築師;相信建築是一種純粹的精神創造。認為營造所講求的是穩固;建築則追求令人感動的效果。其目標在於創造愉悅或安詳的心情
Thumbnail
瑞士建築師柯比意(Le Corbusier)作為現代建築的代表人物,這裡倒有兩部書可以介紹,先上來的是《The Sunny Days of Villa Savoye》以及繪本《現代建築之父:柯比意》。 時間來到1928年,當時柯比意接到Eugenie S
Thumbnail
包浩斯名字一出,想到的必然是著名的設計學派,這所由德國建築師Walter Gropius創立於1919年的藝術學校,百年前的宣言擲地有聲:學校理念是將藝術與工業融合,藝術家與工匠之間不再設有界線,換句話說設計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藝術形式,而是融入人們生活。
Thumbnail
  各位!你的住家是屬於那種結構 ......你知道嗎?「加強磚造」,你又認識嗎?
Thumbnail
復古風格於1930年至1970年間的現代主義風格,注重簡潔、實用性和功能。為低預算的硬裝空間提供品味與質感,著重於活動傢俱的擺設和軟裝的配搭,配色需以低飽和色為主,搭配溫潤舒適的木紋地板。軟裝應注意搭配比例和色調的應用百分比,可用綠色植物或燈飾作點綴。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臺北市立美術館《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展覽中,發現獨特的建築之美。高雄三信家商波浪大樓,是臺灣戰後建築史上的重要作品,呈現理性、創新和現代性。這篇文章探討波浪大樓的功能、美感以及施工過程中所經歷的困難,並介紹設計師陳仁和的背景與貢獻。
Thumbnail
閱讀歷史上的建築大師,最重要是將這些大師當「人」看。當我們將所謂的「大師」視為一個人時,才能平靜而不盲從地看待他被譽為「偉大作品」的背後所代表的意識,以及更深入的理解為什麼這些作品可以被視為一個時代的經典作品,而這樣的理解同樣適用在現在諸多建築獎項的受獎名單上。
Thumbnail
   本展覽主要想回答兩個問題,1. 何謂粗獷主義?及2. 為何要拯救粗獷主義建築?德國建築博物館策展人奧利佛‧艾爾瑟在展中表示了其答案,1. 何謂粗獷主義?1955年,英國建築評論家Reyner Banham創造了「新粗獷主義(New Brutalism)」一詞,並定義粗獷主義三大特徵為:
Thumbnail
  住屋或稱住宅,是一種建築形式、一種被公認最複雜、最難設計的好的形式。就連維特魯威(Vitruvius)在《建築十書》提出的建築三原則:堅固、實用、美觀,都能夠被打破,或說不被遵守。以堅固為例,在建築還未專門化、分工化之前,結構並不是透過應用力學、材料力學所精確地計算出來的,而是透過經驗的
Thumbnail
「經由所創造的整體關係,決定了我們精神上及心靈上各式各樣的活動;使我們得以感受到美的存在。」 閱讀中深刻地感受到柯布(Le Corbusier)是一位信仰建築極為虔誠的建築師;相信建築是一種純粹的精神創造。認為營造所講求的是穩固;建築則追求令人感動的效果。其目標在於創造愉悅或安詳的心情
Thumbnail
瑞士建築師柯比意(Le Corbusier)作為現代建築的代表人物,這裡倒有兩部書可以介紹,先上來的是《The Sunny Days of Villa Savoye》以及繪本《現代建築之父:柯比意》。 時間來到1928年,當時柯比意接到Eugenie S
Thumbnail
包浩斯名字一出,想到的必然是著名的設計學派,這所由德國建築師Walter Gropius創立於1919年的藝術學校,百年前的宣言擲地有聲:學校理念是將藝術與工業融合,藝術家與工匠之間不再設有界線,換句話說設計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藝術形式,而是融入人們生活。
Thumbnail
  各位!你的住家是屬於那種結構 ......你知道嗎?「加強磚造」,你又認識嗎?
Thumbnail
復古風格於1930年至1970年間的現代主義風格,注重簡潔、實用性和功能。為低預算的硬裝空間提供品味與質感,著重於活動傢俱的擺設和軟裝的配搭,配色需以低飽和色為主,搭配溫潤舒適的木紋地板。軟裝應注意搭配比例和色調的應用百分比,可用綠色植物或燈飾作點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