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否定的建築史」為方法喚起被遺忘的建築理論的哲學論證之美(下)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Thomas〈The Architect's Dream〉

Thomas〈The Architect's Dream〉



  「建築史提供一種避免武斷的方式,不是在讀歷史書並從中找出最美的一部分,是試圖弄清楚不同元素之間的理性連接,哪些元素是形成連接的必要條件。原始的建築學,真實的建築學,原始小屋的建築學原理是骨骼,它的光線和裝飾都直接源於構造上的必要元素。」-Jacqueline Gargus


  何謂建築史的理性連接?如何斷定該元素為形成連接的必要條件?上述論述預設了建築史是宛如科學對象般客觀的存在,可被切分,選出必要的、理性的部分,排除非必要、非理性的部分。並且可被重複實驗般的重複建築史。然而,如此化約、對象化的建築史並非建築史,真正的建築史是總合過去關聯於建築所有人事物,故包含主觀與客觀、偶然與必然、理性與非理性、且是不可切分的、綿延的存在,並且持續至今尚未結束。


既主觀又客觀的建築史


  建築史是既主觀又客觀的,若主客分離則不再是建築史。因為只要有人的主觀意識介入,建築史就不是完全客觀的。客觀性來自客觀的史料,透過建築史學家的專業能力,即觀察、批判、分析,融入建築史學家的主觀性;主觀的建築史選擇(重要性判斷)、主觀的因果關係網絡(區分必然與偶然)、及主觀的建築史距離(既設身處地還原情境,又以超然後設的方式解釋)。即建築史學家一方面站在客觀的史料上,另一方面透過想像、跨時間性的想像將自身投向歷史情境當下,以試圖還原、擷取、詮釋其中的重要性、意義性。故建築史的客觀性不是一種無主觀性的客觀性,而是一種「共同主觀性」(人性)的客觀性。「共同主觀性」之所以可能,便是建立在「普遍人性」之上,如同冷戰時期追求和平是跨不同語言、文化的普遍人性、普遍價值。


既偶然又必然的建築史


  而建築史是否有必然要素、必要條件?此問題即是建築史是否有統一真理、有終極意義的問題。因為唯有統一的真理、有終極意義,才能確保排除所有不確定或偶然的因素,獲致百分之百無庸置疑的真理與意義。然而,建築史尚未結束,建築史的統一真理、終極意義須至末日才可能到來。在末日之前,該意義是多樣的、暴力的。呂格爾認為在此之前僅能透過沉思與盼望迂迴的認識隱藏的意義。如同海德格的真理觀,真理既隱又顯,宛如在夜空中突然閃現的閃電,一瞬間照亮一切,掌握一切的整體感,又瞬間恢復黑暗。正是在盼望中(手段)、未來的最大可能性中,所有的東西才是惟一的,所有的真理才處在統一的真理中。故建築史始終與統一真理、終極意義保持某種距離。


既理性又非理性的建築史


  建築作為一門藝術,本身既可表達理性亦可表達感性、非理性,是理性與非理性辯證的結果。建築史作為一門被秩序化、理性化的學科,哲學則作為一種追求意義的活動,建築史學家為追求建築史的意義,便自然地轉向以哲學;即以理性、邏輯、書寫的方式,建立一套具普遍性、統一性、連續性的史觀,使得建築史成為「建築哲學史」。然而,如前所述,統一真理、終極意義尚未到來,在此之前的統一都是過早的和暴力的,因為歷史還是開放的,還在多樣性的衝突中。故「建築哲學史」是建立建築史理論的方法,而非建築史本身,因為建築史本身包含理性與非理性、理論與實務、暴力與非暴力、意義與無意義,且持續發展中。


否定的建築史


  哥白尼革命從「地心說」轉向「日心說」,從完整有限統一的宇宙轉向部分無限且尚在發展的宇宙,正是透過「懷疑」(否定),開啟了現代性。建築史起源於「否定」;否定表示暫停、懷疑與反思,建築史透過從自身出發否定、異化自身,才有了肯定、回到自身、成為自身養分的肯定的否定。


  建築作為實在的物質,是客體,與主體的「我」,形成一道認識的鴻溝,似乎主體永遠無法理解、探究客體。然而,黑格爾哲學的精神現象學與辯證法卻告訴我們,從自身出發異化再回到自身的辯證過程,讓認識對象成為可能。「我」作為與他人、對象物的差異,本身即具有純粹的否定性(排他性、差異性),故「我」首先否定了「我」以外的事物,且「我」的感知是有限的,這是第一層否定,即原初的否定,有限性的否定。


  超越的活動是第二層的否定,透過超越性,「我」得以超越感官的有限性,如:視覺看到六面體的三面,卻能透過想像超越視覺,掌握、思考該事物。呂格爾指出,人可藉著超越事物的表面進入事物本身來判斷事物本身。超越(超然)性即是對觀點作為觀點的反思之根源,讓我從某個絕對位置將我的「此處」改變到任何地方的東西。此即是對「第一層否定」的否定,否定的否定,該超越為意識到超越的可能性(不一定真能超越),最後在否定的否定中返回自我(原初的肯定)。故自我的否定與肯定為一體兩面、界定的與不被界定(異化)的辯證關係。


  正是透過否定的力量思考建築史,一方面,歷史尚未結束,肯定的統一的真理、意義尚未到來,故建築史是否定的。另一方面,人是否定的存在,人所形成的建築史亦是否定的歷史,人透過否定的建築史,自我消失、自我重現又自我修正,在否定中朝向肯定的存在(Being)。


結論


  建築系最核心、建築系之所以為建築系、建築理論基礎的科目即是「建築史」,前提是,建築史必須關聯於人,且必須不斷思考當代建築師如何看待自身的問題。以「否定的建築史」作為方法,解釋與理解人(們),即藉由建築史上相似的價值、目標、信念、信仰,與自我的辯證,讓我更認識自己,並重新喚起被遺忘的建築理論的哲學論證之美,此即是建築史的意義與持續進步的方法。故建築史教育的內容不應該一成不變、重複教學,而是隨著時代不斷辯證、思考建築的過程;即持續與不同領域的知識對話,如此的建築史才是活的、可融入其他思想體系、跨領域的知識。也才能成為不管未來做不做建築都能「用」於自身、成為自身養分的學科。

2023/3/6

avatar-img
48會員
576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建築系最重要的科目是什麼?此「最重」不是課前準備時間的多寡、不是必修學分多寡或擋修與否,而是建築系最核心、建築系之所以為建築系、建築理論基礎的科目,此科目即-「建築史」。或許多數建築人會不同意或不理解,因為在台灣重「設計」輕「非設計」的扭曲建築教育裡,建築史淪為必修的營養學分,或知道建築
  展覽的標題很響亮-「超出建築」,然而,超出建築的是什麼?是否真的超出?   策展人、實踐大學建築系主任王俊雄老師表示:「這次展覽最主要是要打破一般人對於建築觀念的框架,建築最重要的意義其實就是跟生活應該要結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在建築裡面生活,最重要的體驗應該是在談建築時最重要的主體,
剖面的7大類型   本書挑選已完成的63個當代建築案例(1906~2016),將剖面的構築邏輯呈現出來,及證明剖面的複雜性不會犧牲營造的可能性,並歸納出剖面的7大類型,分別為:1. 拉伸型(Extrusion)、2. 堆疊型(Stack)、3. 塑造型(Shape)、4. 剪切型(Sh
  本書作者為紐約市LTL建築事務所的創辦人-保羅‧路易斯(Paul Lewis)、馬克‧鶴卷(Marc Tsurumaki)與大衛‧路易斯(David J. Lewis),三人亦分別為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帕森設計學院之建築教授。「剖面是未經理論化的建築設計工具。」本書的核心便是試圖
  會認識朱鈞先生是因為他是我臉書好友,某天他主動加我(不知是小弟哪篇拙著引起他的興趣),因我向來都是來者不拒,也就不疑有他的加了。然而,過年期間逛書店時,翻到這本書,才赫然發現這位已86歲,與漢寶德、李祖源成大建築同窗、同等級的人物,竟是我陌生的臉友,遂引起閱讀的興趣。   關於朱鈞
  本系列為林奕華導演談論與分析舞台設計師恩・瓦斯維費爾德(Jan Versweyveld)設計的九個舞台空間,對應的戲劇與空間分別為:《羅馬悲劇》民主的空間、《源泉》建築的空間、《納粹狂魔》大時代的空間、《安東尼奧尼計畫》電影的空間、《橋頭遠眺》赤裸的空間、《呼喊與細雨》彌留的空間、《戰爭
  建築系最重要的科目是什麼?此「最重」不是課前準備時間的多寡、不是必修學分多寡或擋修與否,而是建築系最核心、建築系之所以為建築系、建築理論基礎的科目,此科目即-「建築史」。或許多數建築人會不同意或不理解,因為在台灣重「設計」輕「非設計」的扭曲建築教育裡,建築史淪為必修的營養學分,或知道建築
  展覽的標題很響亮-「超出建築」,然而,超出建築的是什麼?是否真的超出?   策展人、實踐大學建築系主任王俊雄老師表示:「這次展覽最主要是要打破一般人對於建築觀念的框架,建築最重要的意義其實就是跟生活應該要結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在建築裡面生活,最重要的體驗應該是在談建築時最重要的主體,
剖面的7大類型   本書挑選已完成的63個當代建築案例(1906~2016),將剖面的構築邏輯呈現出來,及證明剖面的複雜性不會犧牲營造的可能性,並歸納出剖面的7大類型,分別為:1. 拉伸型(Extrusion)、2. 堆疊型(Stack)、3. 塑造型(Shape)、4. 剪切型(Sh
  本書作者為紐約市LTL建築事務所的創辦人-保羅‧路易斯(Paul Lewis)、馬克‧鶴卷(Marc Tsurumaki)與大衛‧路易斯(David J. Lewis),三人亦分別為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帕森設計學院之建築教授。「剖面是未經理論化的建築設計工具。」本書的核心便是試圖
  會認識朱鈞先生是因為他是我臉書好友,某天他主動加我(不知是小弟哪篇拙著引起他的興趣),因我向來都是來者不拒,也就不疑有他的加了。然而,過年期間逛書店時,翻到這本書,才赫然發現這位已86歲,與漢寶德、李祖源成大建築同窗、同等級的人物,竟是我陌生的臉友,遂引起閱讀的興趣。   關於朱鈞
  本系列為林奕華導演談論與分析舞台設計師恩・瓦斯維費爾德(Jan Versweyveld)設計的九個舞台空間,對應的戲劇與空間分別為:《羅馬悲劇》民主的空間、《源泉》建築的空間、《納粹狂魔》大時代的空間、《安東尼奧尼計畫》電影的空間、《橋頭遠眺》赤裸的空間、《呼喊與細雨》彌留的空間、《戰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建築師考試的學習與考試中,立面圖、剖面圖、平面圖及透視圖對於考生而言,是展現其設計能力和理解深度的關鍵工具。這些圖形不僅幫助考生展示具體的設計想法,也是溝通設計意圖與實現建築概念的基礎。
Thumbnail
這本書如果是剛看完《Clean Architecture》這本書,想要直接看答案怎麼實作,是可以當作一個起始點,但我會比較建議,自己循著書中前幾個章節提到的 principles,思考看看怎麼設計出一個符合大多數 principles 的方案,這會比較有趣。
Thumbnail
建築的目的是為了甚麼? 如何和大自然共生。 平凡而不平凡。 What is the purpose of architecture? How to live in harmony and prosper with nature is something worth contemplating
Thumbnail
為了什麼緣故,讓人們對建築設計及工程施工彼此之間存在著沒有來由的矛盾?        
Thumbnail
設計與工程的執行受到許多外因介入影響,如財務、勢力、認知、地位、亦或是另一種無知而再也不能像過去般單純!
Thumbnail
閱讀歷史上的建築大師,最重要是將這些大師當「人」看。當我們將所謂的「大師」視為一個人時,才能平靜而不盲從地看待他被譽為「偉大作品」的背後所代表的意識,以及更深入的理解為什麼這些作品可以被視為一個時代的經典作品,而這樣的理解同樣適用在現在諸多建築獎項的受獎名單上。
Thumbnail
建築是什麼? 朝天際線發展之結構物體...... 由水平綿延伸的結構物體......
Thumbnail
「如果不能有邏輯地以清楚的文章組織說明一個觀念,包括設計觀念,即代表著不能清楚地構思自己的設計作品;也因為國外的建築碩士同樣如此要求」。5年前如此回答,至今也仍如此相信著。
Thumbnail
閱讀傳記很適合用來為迷茫的人生尋找方向,建築系的學習過程充滿探索(很多課題)與對話(很多討論和評圖),畢業許多年後我才漸漸體會,空間設計——不論是建築、都市還是環境都是一種哲學式的辯證,而不是科學式的解答,你只能從不斷拆解問題和嘗試回答的過程中,找到自己和別人都最能接受的答案。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建築師考試的學習與考試中,立面圖、剖面圖、平面圖及透視圖對於考生而言,是展現其設計能力和理解深度的關鍵工具。這些圖形不僅幫助考生展示具體的設計想法,也是溝通設計意圖與實現建築概念的基礎。
Thumbnail
這本書如果是剛看完《Clean Architecture》這本書,想要直接看答案怎麼實作,是可以當作一個起始點,但我會比較建議,自己循著書中前幾個章節提到的 principles,思考看看怎麼設計出一個符合大多數 principles 的方案,這會比較有趣。
Thumbnail
建築的目的是為了甚麼? 如何和大自然共生。 平凡而不平凡。 What is the purpose of architecture? How to live in harmony and prosper with nature is something worth contemplating
Thumbnail
為了什麼緣故,讓人們對建築設計及工程施工彼此之間存在著沒有來由的矛盾?        
Thumbnail
設計與工程的執行受到許多外因介入影響,如財務、勢力、認知、地位、亦或是另一種無知而再也不能像過去般單純!
Thumbnail
閱讀歷史上的建築大師,最重要是將這些大師當「人」看。當我們將所謂的「大師」視為一個人時,才能平靜而不盲從地看待他被譽為「偉大作品」的背後所代表的意識,以及更深入的理解為什麼這些作品可以被視為一個時代的經典作品,而這樣的理解同樣適用在現在諸多建築獎項的受獎名單上。
Thumbnail
建築是什麼? 朝天際線發展之結構物體...... 由水平綿延伸的結構物體......
Thumbnail
「如果不能有邏輯地以清楚的文章組織說明一個觀念,包括設計觀念,即代表著不能清楚地構思自己的設計作品;也因為國外的建築碩士同樣如此要求」。5年前如此回答,至今也仍如此相信著。
Thumbnail
閱讀傳記很適合用來為迷茫的人生尋找方向,建築系的學習過程充滿探索(很多課題)與對話(很多討論和評圖),畢業許多年後我才漸漸體會,空間設計——不論是建築、都市還是環境都是一種哲學式的辯證,而不是科學式的解答,你只能從不斷拆解問題和嘗試回答的過程中,找到自己和別人都最能接受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