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享退】全民退休基金,績效「13.6%」開放第二波申購!該不該買呢!?

2020/08/19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關於當初連彭淮南、顧立雄都有買的「好享退」全民退休基金,如今已滿一周年,其中報酬最高的「國泰30年期積極型」繳出亮眼的投資佳績「13.6%」,近期似乎又要開放第二波進場
下列我們來分析看看究竟這基金是「好享退」還是「好難退」呢?
好享退基金績效VS全世界投資組合
💥有些朋友可能會好奇報酬率怎麼這麼高?
👉同期間VT+BNDW(80/20)的累積報酬率約為7.22%,為何輸這麼多呢?
👉因為新聞媒體呈現的13.6%,為每月定期定額的結果
🌀因為市場在2020/1/1~2020/7/31剛好經歷所謂的「微笑曲線」,正好可以發揮「定期定額壓低平均成本」的效果,報酬會比在去年8/1單筆投入時好快兩倍!
👉若在VT+BNDW(80/20)的投資組合中,採用定期定額且每季再平衡,這段期間的IRR內部報酬率為13.65%。而VT+BNDW(90/10)則為13.83%,股債比9:1為國泰積極型之配置(報酬不計稅務與投資費用)。
💥這也點出一個問題:
👉所以我們付錢雇用的經理人,在過去一年內有打敗市場嗎? 我想答案很明顯是沒有,其中安聯與群益投信的報酬率甚至更低!
👉要注意的是,圖中好享退基金的報酬為P級方案,參與者需要連續24個月扣款,若扣款失敗則會被貶為A級方案(無手續費、經理費的優惠),報酬會降低!
⭐在投資費用的部分,好享退「表面」的內扣總開銷為0.5%~1%左右,不只明顯高於0050,而且其結構採組合式基金(Fund of Funds),也就是基金經理人把資金拿去投入其他基金來建構投資組合,這也意謂會被剝好幾層皮(好享退一層,裡面投入的基金又三層),總內扣費用很有可能會高達2%以上...
這肯定是幻覺,你騙不到我的...
🌈關於好享退的「投資策略與資產配置」:
好享退基金的資產配置

👉投資者必須隨著自己的風險承受度而調整,年輕時可以選擇「積極型」,等到快中年時可以改成「穩健型」,到了快退休的前十年可改成「保守型」。
💧群益投信:
👉公開說明書上寫著:「判斷景氣位置,進行動態配置」,股票比重介於30~80%之間,固定收益及現金比重為20~70%之間。也就是說,如果積極型基金的股票部位只有30%,固定收益及現金70%,這樣也符合基金規範。簡單說基金要變成什麼樣的配置,跟當初所選的基金無關,投信公司老子說的算!

👉為何要設計股票比重落於30~80%?很明顯就是要把資產配置變成市場擇時(Market timing),這樣進出反而會徒增交易成本 ,而且藉由判斷未來景氣,主動調整股債比重的策略,是很難正確且長期維持的,很多研究都證實這通常會帶來負面的反效果,而且群益投信的好享退基金,在這一年的績效也的確大幅落後於市場!
💧安聯投信:
👉投資策略同群益投信採:「依景氣循環不同,配置最佳投資組合,以掌握市場高低起伏」,結果績效也是大幅落後市場。
👉最誇張的是:基金報告中的,前四大投資部位的PIMCO債券基金(占比35.75%),安聯好享退基金買的是E級股別,費用是機構H級別的兩倍以上。
👉一個法人,不去買費用比較低的H級股別,反而去買費用較高的E級類別。相較於國泰與群益投信的相同基金則採H級,安聯投信這個「謎之操作」讓我感到非常困惑,請問有人能解答嗎?
💧國泰投信:
👉他的設計就正常多了,為目標到期式基金(Guide Path),有別於群益、安聯的動態資產配置基金。
👉方案主要分成2029、2039以及2049年的基金,股債的比重會隨著日期而調整,離到期日愈遠股票比重愈多,反之離到期日愈近,股票的比重愈少。
👉在報酬率上皆大幅超前安聯、群益投信,但基金績效只看一年,很難斷定是基金經理人的實力還是運氣所致,仍有待將來的繼續觀察。
🌈三大投信資產配置的共通點:
⭐在保守型的基金上,債券部位皆使用大量高收益債與新興市場債這真的算是保守型嗎?這邊我打個問號?
⭐且在投資標的上皆有一定的比例採用被動指數型ETF,像是VOO、SPY。
⭐想要要達成比較低的費用率,使用美國的低成本ETF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我們花那麼多經理費,組合式基金經理人卻投資指數ETF,這樣我們的花費真的值得嗎?(雖然可能是進出市場的流動性考量)
好難退九大基金相比
🌀最後補充:共同基金的費用(三層)
💧外扣費用(第一層):
👉手續費(佣金):買基金時要付銷售人員,成交金額的某個比例來當作佣金,有分成前收與後收,後收型的通常有遞延手續費,表面看似可以免佣金,但實際上每年都有分銷內扣費用,所以不管怎樣還是會被收到佣金。通常股票型的是3%,債券型的是1.5%。
👉信託管理費:透過銀行購買基金時,每年都要付信託管理費,金額通常是基金現值的0.2%,會累積到贖回時一次收取(好享退就有這個費用)。
👉基金轉換費用:當你要把基金換成同一家基金公司的其它標的時,可能就要付這個費用。
💧看的見的內扣費用(第二層):經理費、資產保管費、律師費用、會計師費用、行政費用、行銷費用、維護費、服務費...一堆費用,基金公司每天都會從基金淨值裡面扣除,神不知鬼不覺!
💧看不見的內扣費用(第三層)
👉交易成本:基金在買賣股票和債券時,就跟我們買股票一樣要付手續費和證交稅,但他沒包含在經理費中 ,會直接從基金裡面扣。
👉買賣價差:也就是買進時,要用比較高的價格買進。可是在當下,卻只能用比較低的價格賣出。通常買賣價差在流動性差的市場或標的比較嚴重,像是新興市場。
👉市場衝擊:因為基金的資金非常龐大,買進賣出時,都可能會拉高買價跟拉低賣價。通常基金規模越大,買賣的公司市值越小,市場衝擊也就跟著越大。
如果你喜歡,請幫我分享、追蹤粉絲頁IG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可以免費註冊一個帳號幫我按「Like」5 下鼓勵我。

點我成為讚賞公民 鼓勵創作

購買共同基金前必看須知:

1.6K會員
85內容數
【ETF投資、因子投資、資產配置】享受創作過程,傳遞我認同的投資理念,同時希望能幫助到更多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