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鬼月到了,是「祂」在告訴你《返校》的鬼故事

歪文系why_literature-avatar-img
發佈於Why教育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By張國勳

今天,我們不只來偷人,的故事(?)。甚至要把它繼。續。說。下。去──

我們知道《返校》裡的劇情是這樣的:

方芮欣出生在一個整潔美滿又安康的小家庭,家人間偶有衝突但都相處融洽。原本方芮欣在學校是一個品學兼優......

等等,如果這樣作為一個遊戲的開端,試問能不立刻刪 Game 退款的人有多少?!上篇〈恐怖年代,關於「愛」的體驗──談《返校》遊戲的多重敘事〉已經整理出來,《返校》的故事要好看,絕對不會如此直白地敘述。遊戲讓方芮欣這個「鬼」當作主要說故事的人;故事的敘述起點,則選擇「祂」已經發瘋、不斷徘徊在人世間開始說起,都造成玩家很大程度的懸疑與好奇心,才會讓人有想玩下去的動力。

我的家庭曾可愛,整潔,美滿又安康。

我的家庭曾可愛,整潔,美滿又安康。

造成遊戲吸引人的原因還有一個:《返校》裡切換了兩次「說故事的人」,放大了玩家得知「告密」真相的衝擊感。說故事的人是誰、他用何種方式說故事,也很大程度決定了一個故事好不好看。電台 DJ 、故事型Youtuber(像是老高),他/她們的故事往往是「偷」來的,但說的方式、語氣,卻是他/她們吸引人的關鍵。

所以我們今天就利用《返校》來練習如何說一個吸引人的故事,看看切換「說故事的人」、說話的語氣到底會造成什麼樣的效果。並且,把遊戲結局裡魏仲廷「返校」後尚未說完的故事,接著說下去。

目標

  • 《返校》的視角轉換
  • 敘事者的侷限與效果
  • 一個符合「人設」的語調



《返校》的視角轉換

說故事的人決定了如何看事情的敘述視角,《返校》遊戲裡總共切換了兩次共三部分,分別是:

年輕的魏仲廷─方芮欣─年老的魏仲廷

遊戲主旋律由方芮欣撐起,最核心段落是中段方芮欣的惡夢輪迴,但序章與結尾「第一男主角」魏仲廷的戲分卻也為整個故事增色不少。起初玩家操控魏仲廷漸漸掌握遊戲模式時,魏仲廷很快地立下恐怖遊戲、電影必出事的「flag」──單獨行動──後,遊戲便會切換到方芮欣的視角,而且剛剛的「主角」魏仲廷竟倒吊在禮堂上。這樣迅速的視角切換定會讓玩家感到一陣不知所措,卻也製造了玩家探索遊戲劇情的動機:才剛「培養起感情」的主角魏仲廷(這時玩家還不知道方的戲分較重),到底為什麼「然後他就死掉了」?

序章除了製造懸疑感讓玩家有遊玩動機外,還有著遊戲「新手教學」與定調背景的功能。藉由開頭殷老師在課堂上被教官叫出教室詢問「書單」的過場動畫,切換到模糊的送刑畫面與血跡,我們可以知道遊戲的背景是白色恐怖時期的台灣。接著玩家就會操控魏仲廷,得知遊戲模式為搜索畫面上的道具後,將它與場景物件互動並推進劇情。


第一章開頭魏仲廷倒吊在禮堂的場景。

第一章開頭魏仲廷倒吊在禮堂的場景。

第一章讓方芮欣說起故事主軸的視角,放大了「告密」後果的衝擊感,也成功勾勒出威權體制下個人是如此無力的時代氛圍。因為玩家在遊玩過程中,會一步步拼湊出整起事件的全貌:殷老師的談話不是要拆散她們、「如槍」的書單會殺了愛著的張老師、倒吊的魏仲廷代表著遭受的牢獄之災或刑罰,而自己卻是釀成整起事情的那個人。這樣的過程使玩家與遊戲角色一起經歷了「還是害怕想起來」的過程,但不同的是,遊戲外的玩家早一步知道這些都是誤會,以及造成的後果不堪設想,可是我們仍只能操控著方芮欣繼續走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至於頭尾年輕/年老魏仲廷視角的轉換,則悄悄帶出一個悲傷的「魯蛇」故事。向來精明的讀書會成員魏仲廷,因為暗戀的學姊和他要了讀書會書單,導致老師流亡、被判死刑。而他也不供出方芮欣,自己承擔「抓耙子」的罪名、承受同儕的辱罵,以及無謂的牢獄之災。他不僅當了工具人一把(因為方芮欣愛的人還是張老師啊!),甚至賠上了大好歲月。結尾魏仲廷的出場,除了不讓這個角色那麼像隨用即丟的工具人外,出獄的魏仲廷也許無奈、也許釋懷,但他最後與方芮欣對坐的場景,則代表了那個時代存活下來的生者對亡者的和解。


結尾魏仲廷回去因建案即將拆遷的學校。

結尾魏仲廷回去因建案即將拆遷的學校。



切換敘事者的侷限與效果

敘事者指的是不論影劇、文學作品,裡頭「說故事」的那個人或聲音。從上述《返校》的整體架構看來,「年輕的魏仲廷/方芮欣/年老的魏仲廷」便分別是三個不同的敘事者。

一段故事使用不同的敘事者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因為每個人對事情的掌握度不一、感受肯定也不一樣。這次,我們可以試著借用《返校》遊戲裡的段落,練習一下不同角度的敘事者會怎麼說「同一個故事」。

【寫作練習】

  1. 觀看遊戲片段,劇情以「方芮欣向魏仲廷要來書單→惡夢裡的方芮欣,不敢承認檢舉書單會害死張老師、讓殷老師流亡海外」為段落。(為連結中影片的41:12-46:06)
  2. 分別選擇下列三者任一角色為敘事者,用他/她們的角度說這段五分鐘左右的情節:
    (A)殷老師



    (B)魏仲廷


    (C)方芮欣

方芮欣在與魏仲廷要來書單時的對話。

方芮欣在與魏仲廷要來書單時的對話。



一個符合「人設」的語調

敘事者的擇定,決定了同一個故事要從哪說、能說多少,這會帶來部分的「限制」,卻也產生不同的效果。敘事者的角度確立後,還必須注意一件事:請讓角色人物說出符合「人設」的話

就像阿滴的本體是眼鏡一樣,敘事者說出的話盡量不要超出他的人設,要不然會讓整段故事顯得尷尬與矛盾。像《返校》的張老師是名知書達禮的知識青年,除非他經歷什麼樣的黑化過程,或是要刻意呈現反差萌(?),要不然大概是不會出現一些粗話(倒是不帶髒字批評人比較有可能);或是如果你想強調有個可愛的男孩子,那他講的話、做的事就得要真的可愛啊!

據說,這位 Fate 系列的角色阿福,是一名可愛的男孩紙。(圖片取自網路)

據說,這位 Fate 系列的角色阿福,是一名可愛的男孩紙。(圖片取自網路)

當你身為作者在說故事時(作文常是這樣),可能沒有辦法有一個鮮明或獨特的「人設」,這時候「敘述語調」同樣能幫助你用特殊的方式說故事。敘述語調其實就是講話時的語氣,起初可以先用「形容詞」聯想:今天你的語調是要埋怨抑或冷血,或是帶有一種事過境遷的角度敘述整起故事的始末,這個語調會決定讀者聽到這個故事時的感受。

回過頭來看一下《返校》的結尾,老了的魏仲廷其實說的話不多,只有略微幾句感慨學校即將被拆遷的話語,以及道具文本透露出的訊息而已──那麼我們就用文字替他填補這段空白。所以現在可以想一想,經歷了那麼多波折的魏仲廷,即便獲得特赦,但家人早就老去、過世,連最後一面都沒見到,他最後「返校」的心情會是什麼、看見這片即將被拆遷的校園有什麼感想?

【寫作練習】

  1. 觀看遊戲片段,劇情以「魏仲廷特赦後返校」為段落。(為連結中影片的16:57處開始,時間允許可以播放整部連結影片,線索會比較多)
  2. 接著設想結尾處魏仲廷的語調是什麼?以及這樣設定的原因是什麼?
    (這裡語調可以是釋懷、滄桑、懷念、埋怨、興奮都可以,重點是為什麼)
  3. 最後請依照自行設定的語調,試著將魏仲廷最後走往校園的段落化為文字。記得我們前面說的「人設」及語調:年老的魏仲廷帶著這般情緒要說出怎樣的話、會怎麼看待這一片「翠華山林」的景色?
raw-image

★如果你也關注文學教育,追蹤作者「歪文系why_literature」與專題可以持續看到我們的作品,也可以在下方👏拍手五下表達支持。
追蹤歪文系的 FB IG ,可以更即時掌握最新消息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張昊果-avatar-img
2020/12/10
希望還願也被拍成電影
歪文系why_literature-avatar-img
發文者
2020/12/11
真的!還願變成電影應該也很好看。只是印象中現在連遊戲都還沒有辦法重新上架......,感覺能再拍成電影有很多難關:(。
avatar-img
歪文系why_literature的沙龍
1.1K會員
54內容數
每一種差異,都是獨特的理由。用文學的濾鏡,和我們一起歪歪地閱讀世界吧!
2023/12/15
今年我在教「花草樹木的氣味記憶」這題學測考古題時,使用了 ChatGPT 作為課堂中的主要工具。當許多人正在思考AI對教育現場有什麼衝擊、會不會導致學生能力倒退時,其實可以反過來運用它,幫助學生思考什麼是大考作文中「好的表現」。
Thumbnail
2023/12/15
今年我在教「花草樹木的氣味記憶」這題學測考古題時,使用了 ChatGPT 作為課堂中的主要工具。當許多人正在思考AI對教育現場有什麼衝擊、會不會導致學生能力倒退時,其實可以反過來運用它,幫助學生思考什麼是大考作文中「好的表現」。
Thumbnail
2023/05/26
最近台灣歧視言論頻傳,從台中一中的「烯環鈉」到台大言論月、經濟系學會候選人的政見,皆有對不同族群的偏見。非單一事件意味著並非特例,開始有人反省高中端出了什麼問題——畢竟,我們不是才實行號稱多元的新課綱嗎?難道真的一代不如一代嗎? 不,其實理解他人情境等情意連結,在新課綱前就是令人感到頭痛的一部分。
Thumbnail
2023/05/26
最近台灣歧視言論頻傳,從台中一中的「烯環鈉」到台大言論月、經濟系學會候選人的政見,皆有對不同族群的偏見。非單一事件意味著並非特例,開始有人反省高中端出了什麼問題——畢竟,我們不是才實行號稱多元的新課綱嗎?難道真的一代不如一代嗎? 不,其實理解他人情境等情意連結,在新課綱前就是令人感到頭痛的一部分。
Thumbnail
2023/05/21
最近爆出許多的歧視言論,如台大言論自由月布條隱射歧視原住民加分,以及台大經濟學生會候選人所發出的政見。這讓許多人納悶:為什麼都讀到台大了,還說得出這種話?然而,學歷還真的跟偏見與歧視一點關係都沒有。許多人認知的「為什麼都讀到台大/頂大了」,其實不是知識與「沒有偏見」之間必然的連結,而是一種社會期待
Thumbnail
2023/05/21
最近爆出許多的歧視言論,如台大言論自由月布條隱射歧視原住民加分,以及台大經濟學生會候選人所發出的政見。這讓許多人納悶:為什麼都讀到台大了,還說得出這種話?然而,學歷還真的跟偏見與歧視一點關係都沒有。許多人認知的「為什麼都讀到台大/頂大了」,其實不是知識與「沒有偏見」之間必然的連結,而是一種社會期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前一陣子我把返校全部破完了,所以想回顧一下故事   作品的舞台是1970年代初,一所位於山上,名為翠華高中的的學校 開頭是二年仁班,名為殷翠涵的老師在教導歷史課 當男學生的魏仲廷在打瞌睡的時候, 白教官來跟殷老師搭話 「殷老師,你看過這個書單嗎?」  
Thumbnail
前一陣子我把返校全部破完了,所以想回顧一下故事   作品的舞台是1970年代初,一所位於山上,名為翠華高中的的學校 開頭是二年仁班,名為殷翠涵的老師在教導歷史課 當男學生的魏仲廷在打瞌睡的時候, 白教官來跟殷老師搭話 「殷老師,你看過這個書單嗎?」  
Thumbnail
(劇照來源影集內容,僅做影評範圍合理使用) 本集討論重點: 置換的恐怖、母女的恐怖、新主線人物、主角群的共同主線——原生家庭衝突、從原作相關遊戲推測芸香故事線的處理方法、令人疑惑的送禮、8+9作為一種載體、迷霧繚繞的魏仲廷、「鬼」的意義、遊戲體驗的巧妙鑲嵌、我是誰
Thumbnail
(劇照來源影集內容,僅做影評範圍合理使用) 本集討論重點: 置換的恐怖、母女的恐怖、新主線人物、主角群的共同主線——原生家庭衝突、從原作相關遊戲推測芸香故事線的處理方法、令人疑惑的送禮、8+9作為一種載體、迷霧繚繞的魏仲廷、「鬼」的意義、遊戲體驗的巧妙鑲嵌、我是誰
Thumbnail
(劇照來源影集內容,僅做影評範圍合理使用) 庭:強力推坑!不管!你們就是趕快一起看就對了! 馬克:雖然沒碰過原作,不過聽你這樣講還蠻有興趣的。 糖:學姊好可愛,追了!
Thumbnail
(劇照來源影集內容,僅做影評範圍合理使用) 庭:強力推坑!不管!你們就是趕快一起看就對了! 馬克:雖然沒碰過原作,不過聽你這樣講還蠻有興趣的。 糖:學姊好可愛,追了!
Thumbnail
今天,我們不只來偷《返校》的故事。甚至,把它繼。續。說。下。去──《返校》裡切換了兩次「說故事的人」,放大了玩家得知「告密」真相的衝擊感。我們可以利用《返校》練習如何說一個吸引人的故事,看看切換「說故事的人」、說話的語氣到底會造成什麼樣的效果。並且,把遊戲裡魏仲廷結局尚未說完的故事,接著說下去。
Thumbnail
今天,我們不只來偷《返校》的故事。甚至,把它繼。續。說。下。去──《返校》裡切換了兩次「說故事的人」,放大了玩家得知「告密」真相的衝擊感。我們可以利用《返校》練習如何說一個吸引人的故事,看看切換「說故事的人」、說話的語氣到底會造成什麼樣的效果。並且,把遊戲裡魏仲廷結局尚未說完的故事,接著說下去。
Thumbnail
由解謎遊戲>改編的真人版電影, 講述台灣戒嚴年代下鎮壓翠華中學讀書會事件, 於今日香港政治氣氛惡劣下, 終在今日於香港上映。上映的電影院不多, 只能選在Mega Box 規模較細的電影院觀看, 院內差不多是全院滿座, 在座不乏年輕人士觀影, 或許尋找當中的共嗚感。 1962年,正逢台灣戒嚴時期,山區
Thumbnail
由解謎遊戲>改編的真人版電影, 講述台灣戒嚴年代下鎮壓翠華中學讀書會事件, 於今日香港政治氣氛惡劣下, 終在今日於香港上映。上映的電影院不多, 只能選在Mega Box 規模較細的電影院觀看, 院內差不多是全院滿座, 在座不乏年輕人士觀影, 或許尋找當中的共嗚感。 1962年,正逢台灣戒嚴時期,山區
Thumbnail
我們最應恐懼的,或許不是發現1960年代的現實,就已經成為2010年代的故事。而是在2019和2020的交界點,《返校》中那人人自危的「不自由」是會再次成為現實,還是最後只是故事,我們仍不得而知。 但我懇切地希望,明年我們依然能生活在這片自由的土地。
Thumbnail
我們最應恐懼的,或許不是發現1960年代的現實,就已經成為2010年代的故事。而是在2019和2020的交界點,《返校》中那人人自危的「不自由」是會再次成為現實,還是最後只是故事,我們仍不得而知。 但我懇切地希望,明年我們依然能生活在這片自由的土地。
Thumbnail
和朋友一起去看《返校》的時候,剛好也正在下雨。今年的氣候在入秋時仍然是雨季,甚至還有一夜增強、足以讓北部放颱風假的中颱到來。真實天氣跟電影中的天氣倒是非常得應景。真的,撐傘走出去還以為進入跟返校一樣時空的感受。  也許就是沒有事先玩過電玩,才更能以觀眾角度來看電影。 無雷心得:本作改編同名2D橫
Thumbnail
和朋友一起去看《返校》的時候,剛好也正在下雨。今年的氣候在入秋時仍然是雨季,甚至還有一夜增強、足以讓北部放颱風假的中颱到來。真實天氣跟電影中的天氣倒是非常得應景。真的,撐傘走出去還以為進入跟返校一樣時空的感受。  也許就是沒有事先玩過電玩,才更能以觀眾角度來看電影。 無雷心得:本作改編同名2D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