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本之二「空的紀念碑」
關於空的紀念碑,概念是這樣的,如果紀念碑的意義會被覆蓋,永恆性意義也無法達成,那我們對於城市中的紀念物就只是有沒有辦法意識到,如果一座紀念碑無法被意識到紀念性意義的話,他將成為「空的紀念碑」。
雖然存不存在討論起來真的很哲學,我也不懂,但我大概的想像是紀念物不一定是紀念歷史、紀念過去,只要認為紀念性存在就可以成為具紀念性意義的構造物。我想要反過來討論,讓紀念物的意義是映襯著具紀念價值的人事物,以暗喻的手法去討論之前提到的反射性特性,將日常或有形存在的物件作具有紀念性意義的假設,並轉換為空間,而這個空間的任務只是一般機能想像,唯有當相對應的紀念性意義變化,他才成為紀念碑,在那之前他就只是煞有其事的「空的紀念碑」。
日常如何紀錄,以及如何以空間表現,我覺得有兩種 :
- 在秩序下創造瘋狂
- 在紛亂中建立秩序
我在大四上的設計做了集合住宅,實驗上述兩種概念在山外的街廓中可能的發展型態,想像以主觀的基地調查出發,想像都市空間。
秩序下創造瘋狂
可以從經典的小說《Delirious New York》找到線索,Rem Koolhaas舉證康尼島是曼哈頓瘋狂的開始,消費、娛樂等等在新世代都市空間產生新的價值觀,讓Koolhaas對於機能想像有突破,甚至覺得20世紀的紀念碑是「自體的紀念碑」,他最純粹的宣言便是摩天樓,每個規矩的街廓中,住著承載各種人類活動的龐然大物,他即是Koolhaas口中的紀念物。在上一篇的黑暗觀光民宿選址在北山聚落,也是想要再多用此方法呈現種視角的民宿面貌。
在紛亂中建立秩序
如何在紛亂的場所中建立秩序,猶如《建築的複雜與矛盾》中提到的艱難的整體,放大到城市我覺得亦是,而紀念碑可能更是如此,不然很難讓人意識到他的存在,在這邊我的想像還只是停留在空間的手法、形式的操作上去整合,但我覺得或許之後可以有更突破的想像。
金城後浦 、 山外
社區教室、反射紀念碑
企圖建立一種能在日常意識到紀念性存在的紀念物群體,針對後浦與山外做調查,由於跟著時代改變而持續變化的空間,一方面可以針對時間徵象做研究,一方面可以想像短暫性特質的紀念物在此場所的可能性。
兩個想像,一種是固定機能來建立秩序(社區教室),教室本身可以做為自體紀念碑;一種是以形式更純粹的方式,讓各種機能進駐(反射紀念碑),只有當紀念性意義發生變化,他才成為紀念物。
至於反射紀念碑的空間機能我覺得會像漆彈競技場,先深入與居民談話蒐集故事後再行制定,現在的想像能會偏娛樂相關的空間。
下一篇討論題本之三「個人的紀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