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青年知識追求者的十封信》讀書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不論還是不是青年,只要是對追求知識有一絲嚮往者,都很適合閱讀此書。
我喜歡看書,但一直不是有系統地找特定領域的書籍閱讀,什麼領域都不排斥,大抵是看到標題覺得有興趣的,就看看網路上提供的書籍內文摘錄,或是直接去實體書店翻翻前幾頁,瞧著投緣的就買回家細讀。很幸運地在茫茫書海中覓得此書,書中提供很多學習上的建議,個人覺得相當受用,故將書中重點及讀書心得紀錄如下,跟大家分享,同時做為日後自我提醒及審視之用。
書中以十封信分別帶出以下十個主題:
  • 先廣博而後專精-論通識教育的重要性
  • 「不住相」讀書-應以「不計目的地廣泛吸收知識」的態度讀書
  • 以通儒為典範-學習研究不要自我設限,隨時勇敢地跨出自己的領域向外探索
  • 一門深入或遍地開花?-以拉維教授跨領域研究說明,例如:拉維教授研究出美國各大城市1990年代犯罪率下降跟1973年Roe vs. Wade判例(墮胎合法)的關聯。若非經過廣泛地學習與觸類旁通,實在難以思及並推得出兩者的關聯性。
  • 有胡思亂想,才有知識創新-大抵還是呼應前面所說的,對於知識的追求不要畫地自限,將各方知識融會貫通後的發想,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突破跟收穫。
  • 勇敢走向國際-「本土研究」及「與國際接軌」並無扞格之處,做研究要經得起國際挑戰。
  • 虛心面對無情的評審-論文投稿期刊要有虛心接受批評及坦然面對被退稿的態度。
  • 理解「學術市場」的運作邏輯 / 既入,看學術界有哪些誘惑 / 未入,先弄清楚自己的性向- 這三個主題跟有意從事學術研究/教授職的人較有關聯,該等主題分別介紹教授升等及評鑑制度,對於有意從事研究者的研究態度提點(應專注於自身精進,不宜嚮往從政,荒廢研究)。
我很認同作者關於「不住相」讀書方式的推薦。事實上,這些年看似毫無系統的閱讀方式對個人的知識累積確實產生了些許功效。二類組出身的自己本來對於生物、醫學一無所知,但先前無意間挑了一本與外科醫學史相關的書籍來看,當初單純只是看了網路上摘錄的書籍內容覺得有趣便買來看,看完覺得意猶未盡,又找了幾本關於醫學及生物的科普書來閱讀,這才明白原來有很多物理學、化學上的發現與進一步研究,是跟醫學的發展有密切的關聯,理工跟醫學的分野,並非如考試分組那般涇渭分明。
雖然明白理工跟醫學的關聯對於工作可能沒什麼實質幫助,但對於腦中建立的知識架構確實產生了正面的影響,而這樣的影響是令人愉快的,知識不再是零碎的片段,而是可以連成線跟面的。就像作者說的,讀書不該是為了達成某個目的而刻意為之的事情。期許自己能繼續抱持這樣的態度學習新知。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會員
49內容數
這裏是我收藏書籍讀後感的地方,文章或為長篇大論,或為幾句短評,皆屬肺腑之言,歡迎大家看看,更歡迎發表意見,一同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ih-Yu 的書架 的其他內容
一部即使看了前五分鐘就猜到兇手是誰,卻還是讓人緊張到最後一秒的精彩懸疑片。
每個家長都想讓孩子「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但,家長心中認定的起跑線真的「劃對地方」了嗎?
一部即使看了前五分鐘就猜到兇手是誰,卻還是讓人緊張到最後一秒的精彩懸疑片。
每個家長都想讓孩子「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但,家長心中認定的起跑線真的「劃對地方」了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1. 追求整本書讀完 - 很多學生會執著於把整本書從頭到尾讀完,卻忽略了是否真正吸收了書中的重要知識點。這種追求完美的閱讀方式容易讓人感到壓力,反而無法從閱讀中獲得真正的啟發與樂趣。其實,與其專注於讀完每一頁,不如專注於書中對你有啟發的部分,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利用你的時間和精力。 2.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知識和智慧。閱讀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思考速度決定了閱讀速度。有效的閱讀是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說書或書評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閱讀,應該將說書或書評當作選書的工具。
Thumbnail
例如你對歷史很有興趣,就該買些歷史書去讀,讀到需要觸類旁通,才去翻其他書籍。 不過一般人也不要覺得這很專業,像筆者還沒確認自己的興趣前,人文社會學科的書幾乎無所不買,慢慢累積後,有些書就比較少買,興趣終究會堆出一些專業,之後圍繞著想要知道的範圍即可。
Thumbnail
這本書訪談了大學學生,並且歸納出幾點建議,書中也提到不必每條條都嚴格遵守,而是選擇一組吸引你的規則,並在大學生活中履行。 我自己在看這本書的時候,結合自己的大學經歷,選取幾點我比較有感觸的部分,分為以下幾點,後面則會提到一些關於書中內容反思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閱讀對個人成長和學習有著巨大的幫助,從生疏到熟練,閱讀帶給我們的收穫遠遠超過我們所想像的。閱讀讓我們能從每一本書、每一次閱讀中獲得新的知識和體驗,讓我們未知的已知變多。
在閱讀認識自己相關書籍中遇到瓶頸,剛好又有讀到“多元思維”這個詞,所以想轉換一下思維,多閱讀多思考多整合,想透過這本書學習如何閱讀以及訓練一下思考力的肌肉。 本書提到以下三件事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A.讀書能獲得知識,並能在書中得到不同體驗,思考其中能為自己帶來什麼幫助,若能將知識與體驗內化,就能
Thumbnail
當今這個世界,知識爆炸性成長,海量的書籍迎面而來,不是你可不可以讀,而是該怎麼選擇讀,怎麼下定决心讀了。 我也是讀書爲業的人,深知讀書絶非特定人物的權力,確實是「不問貴賤貧富老 少」人人可讀;確實是「觀書一卷,則增一卷之益;觀書一日,則有一日之益。」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1. 追求整本書讀完 - 很多學生會執著於把整本書從頭到尾讀完,卻忽略了是否真正吸收了書中的重要知識點。這種追求完美的閱讀方式容易讓人感到壓力,反而無法從閱讀中獲得真正的啟發與樂趣。其實,與其專注於讀完每一頁,不如專注於書中對你有啟發的部分,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利用你的時間和精力。 2.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知識和智慧。閱讀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思考速度決定了閱讀速度。有效的閱讀是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說書或書評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閱讀,應該將說書或書評當作選書的工具。
Thumbnail
例如你對歷史很有興趣,就該買些歷史書去讀,讀到需要觸類旁通,才去翻其他書籍。 不過一般人也不要覺得這很專業,像筆者還沒確認自己的興趣前,人文社會學科的書幾乎無所不買,慢慢累積後,有些書就比較少買,興趣終究會堆出一些專業,之後圍繞著想要知道的範圍即可。
Thumbnail
這本書訪談了大學學生,並且歸納出幾點建議,書中也提到不必每條條都嚴格遵守,而是選擇一組吸引你的規則,並在大學生活中履行。 我自己在看這本書的時候,結合自己的大學經歷,選取幾點我比較有感觸的部分,分為以下幾點,後面則會提到一些關於書中內容反思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閱讀對個人成長和學習有著巨大的幫助,從生疏到熟練,閱讀帶給我們的收穫遠遠超過我們所想像的。閱讀讓我們能從每一本書、每一次閱讀中獲得新的知識和體驗,讓我們未知的已知變多。
在閱讀認識自己相關書籍中遇到瓶頸,剛好又有讀到“多元思維”這個詞,所以想轉換一下思維,多閱讀多思考多整合,想透過這本書學習如何閱讀以及訓練一下思考力的肌肉。 本書提到以下三件事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A.讀書能獲得知識,並能在書中得到不同體驗,思考其中能為自己帶來什麼幫助,若能將知識與體驗內化,就能
Thumbnail
當今這個世界,知識爆炸性成長,海量的書籍迎面而來,不是你可不可以讀,而是該怎麼選擇讀,怎麼下定决心讀了。 我也是讀書爲業的人,深知讀書絶非特定人物的權力,確實是「不問貴賤貧富老 少」人人可讀;確實是「觀書一卷,則增一卷之益;觀書一日,則有一日之益。」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