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青年知識追求者的十封信》讀書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不論還是不是青年,只要是對追求知識有一絲嚮往者,都很適合閱讀此書。

我喜歡看書,但一直不是有系統地找特定領域的書籍閱讀,什麼領域都不排斥,大抵是看到標題覺得有興趣的,就看看網路上提供的書籍內文摘錄,或是直接去實體書店翻翻前幾頁,瞧著投緣的就買回家細讀。很幸運地在茫茫書海中覓得此書,書中提供很多學習上的建議,個人覺得相當受用,故將書中重點及讀書心得紀錄如下,跟大家分享,同時做為日後自我提醒及審視之用。

書中以十封信分別帶出以下十個主題:

  • 先廣博而後專精-論通識教育的重要性
  • 「不住相」讀書-應以「不計目的地廣泛吸收知識」的態度讀書
  • 以通儒為典範-學習研究不要自我設限,隨時勇敢地跨出自己的領域向外探索
  • 一門深入或遍地開花?-以拉維教授跨領域研究說明,例如:拉維教授研究出美國各大城市1990年代犯罪率下降跟1973年Roe vs. Wade判例(墮胎合法)的關聯。若非經過廣泛地學習與觸類旁通,實在難以思及並推得出兩者的關聯性。
  • 有胡思亂想,才有知識創新-大抵還是呼應前面所說的,對於知識的追求不要畫地自限,將各方知識融會貫通後的發想,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突破跟收穫。
  • 勇敢走向國際-「本土研究」及「與國際接軌」並無扞格之處,做研究要經得起國際挑戰。
  • 虛心面對無情的評審-論文投稿期刊要有虛心接受批評及坦然面對被退稿的態度。
  • 理解「學術市場」的運作邏輯 / 既入,看學術界有哪些誘惑 / 未入,先弄清楚自己的性向- 這三個主題跟有意從事學術研究/教授職的人較有關聯,該等主題分別介紹教授升等及評鑑制度,對於有意從事研究者的研究態度提點(應專注於自身精進,不宜嚮往從政,荒廢研究)。

我很認同作者關於「不住相」讀書方式的推薦。事實上,這些年看似毫無系統的閱讀方式對個人的知識累積確實產生了些許功效。二類組出身的自己本來對於生物、醫學一無所知,但先前無意間挑了一本與外科醫學史相關的書籍來看,當初單純只是看了網路上摘錄的書籍內容覺得有趣便買來看,看完覺得意猶未盡,又找了幾本關於醫學及生物的科普書來閱讀,這才明白原來有很多物理學、化學上的發現與進一步研究,是跟醫學的發展有密切的關聯,理工跟醫學的分野,並非如考試分組那般涇渭分明。

雖然明白理工跟醫學的關聯對於工作可能沒什麼實質幫助,但對於腦中建立的知識架構確實產生了正面的影響,而這樣的影響是令人愉快的,知識不再是零碎的片段,而是可以連成線跟面的。就像作者說的,讀書不該是為了達成某個目的而刻意為之的事情。期許自己能繼續抱持這樣的態度學習新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ih-Yu 的書架
21會員
56內容數
這裏是我收藏書籍讀後感的地方,文章或為長篇大論,或為幾句短評,皆屬肺腑之言,歡迎大家看看,更歡迎發表意見,一同交流。
Chih-Yu 的書架的其他內容
2025/04/19
讀託爾斯泰《伊凡.伊里奇之死》有感:家庭、親友間的感情聯繫比追求虛無的外在肯定重要。 伊凡.伊里奇一生追求事業成功與社會地位,忽略家人情感,最終在病痛中體悟到真切情感的可貴。 此文探討書中關於人際關係、家庭、以及生命意義的反思。
Thumbnail
2025/04/19
讀託爾斯泰《伊凡.伊里奇之死》有感:家庭、親友間的感情聯繫比追求虛無的外在肯定重要。 伊凡.伊里奇一生追求事業成功與社會地位,忽略家人情感,最終在病痛中體悟到真切情感的可貴。 此文探討書中關於人際關係、家庭、以及生命意義的反思。
Thumbnail
2025/04/06
週末早晨與家人到新開咖啡店享用Flat White的愜意時光,以及作者對咖啡獨特風味與沖泡方式的個人體驗與感受。
Thumbnail
2025/04/06
週末早晨與家人到新開咖啡店享用Flat White的愜意時光,以及作者對咖啡獨特風味與沖泡方式的個人體驗與感受。
Thumbnail
2025/03/12
塑膠微粒影響植物光合作用,可能加劇全球暖化;美國政府擬鬆綁二氧化碳排放相關規定,此舉與美國科學家先前研究成果相悖。臺灣民眾應持續關注並採取個人行動減緩暖化。
2025/03/12
塑膠微粒影響植物光合作用,可能加劇全球暖化;美國政府擬鬆綁二氧化碳排放相關規定,此舉與美國科學家先前研究成果相悖。臺灣民眾應持續關注並採取個人行動減緩暖化。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知識和智慧。閱讀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思考速度決定了閱讀速度。有效的閱讀是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說書或書評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閱讀,應該將說書或書評當作選書的工具。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知識和智慧。閱讀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思考速度決定了閱讀速度。有效的閱讀是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說書或書評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閱讀,應該將說書或書評當作選書的工具。
Thumbnail
例如你對歷史很有興趣,就該買些歷史書去讀,讀到需要觸類旁通,才去翻其他書籍。 不過一般人也不要覺得這很專業,像筆者還沒確認自己的興趣前,人文社會學科的書幾乎無所不買,慢慢累積後,有些書就比較少買,興趣終究會堆出一些專業,之後圍繞著想要知道的範圍即可。
Thumbnail
例如你對歷史很有興趣,就該買些歷史書去讀,讀到需要觸類旁通,才去翻其他書籍。 不過一般人也不要覺得這很專業,像筆者還沒確認自己的興趣前,人文社會學科的書幾乎無所不買,慢慢累積後,有些書就比較少買,興趣終究會堆出一些專業,之後圍繞著想要知道的範圍即可。
Thumbnail
這本書訪談了大學學生,並且歸納出幾點建議,書中也提到不必每條條都嚴格遵守,而是選擇一組吸引你的規則,並在大學生活中履行。 我自己在看這本書的時候,結合自己的大學經歷,選取幾點我比較有感觸的部分,分為以下幾點,後面則會提到一些關於書中內容反思
Thumbnail
這本書訪談了大學學生,並且歸納出幾點建議,書中也提到不必每條條都嚴格遵守,而是選擇一組吸引你的規則,並在大學生活中履行。 我自己在看這本書的時候,結合自己的大學經歷,選取幾點我比較有感觸的部分,分為以下幾點,後面則會提到一些關於書中內容反思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閱讀對個人成長和學習有著巨大的幫助,從生疏到熟練,閱讀帶給我們的收穫遠遠超過我們所想像的。閱讀讓我們能從每一本書、每一次閱讀中獲得新的知識和體驗,讓我們未知的已知變多。
Thumbnail
閱讀對個人成長和學習有著巨大的幫助,從生疏到熟練,閱讀帶給我們的收穫遠遠超過我們所想像的。閱讀讓我們能從每一本書、每一次閱讀中獲得新的知識和體驗,讓我們未知的已知變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