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伊凡.伊里奇之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兒時聽到「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只把它當成勉勵學子在學業上努力的勵志話。直到年紀漸長,才深刻意識到,比起學業,甚至事業,這句話更充分體現於諸如人際關係及家庭氣氛等情感培養及維繫。步入中年,累積了些許人生經驗,聽過同事及親友分享的真實故事,讀起托爾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更有如此感觸。


伊凡.伊里奇自認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過得很好,學生時期的他是個孜孜矻矻的法學院學生;職場上的他積極進取,終於晉升為位高權重的高等法院法官。為打入上流階層,他謹慎挑選配偶,與家世良好的女性結婚、買大房子、挑選匹配其地位的奢侈擺飾及裝潢、學習高端人士的娛樂(玩牌),並同樣要求家人上進,培養藝術美感,一同營造世人眼光裡一個法官家庭應具備的優雅形象。


伊凡.伊里奇陶醉於個人事業成就,顧盼自雄,無視於配偶的情感需求,即使意識到夫妻關係逐漸惡化,卻仍將妻子的憤怒視為無理取鬧。當夫妻吵架時,他逃離家庭,埋首工作,把下屬及同事對他的景仰看作生活中的樂趣及幸福泉源。


直到他罹患絕症,纏綿病榻之際回首過往,才發現他人眼裡的自己與腦海裡的自我形象大不相同。妻子早已不與他同心,同樣被他長期疏遠的女兒對於他的病痛,顯得備感困擾,因為此時的她正與一個和年輕時的伊凡.伊里奇相似的青年才俊論及婚嫁。這時,伊凡.伊里奇抱怨病痛的聲音,只讓生活變得掃興。


伊凡.伊里奇對家人的冷漠感到失望,甚至厭惡,但這樣疏離的家庭關係正是他一手造成的。他在意社會對他的看法,渴求外界的肯定,也將這樣的思想灌輸給家人。因此,家人才會在他病痛之際,仍急著要出外觀賞藝術表演,與其他上流社會人士交際應酬。他有理由拒絕嗎?沒有,因為這正是他要的家庭形象,他只能獨自承受病痛以及讓他更難面對的內心空虛。


書中對於患者的心理感受描述相當仔細,從一開始的否認、恐懼、再到自我質疑、憤怒、孤獨,以及最終的自我檢視與悔悟,讓讀者可以感受到疾病對人的心理影響。即使身為受人敬重的法官,在疾病面前,伊凡.伊里奇也只是個渴望疼愛,想要躲在親人懷裡放聲大哭的孩子。直至人生的最後一刻,他才終於能誠實地面對自己,承認長期逃避家人、反把下屬的奉承當真情有多麼可悲,明白自己從未享受過生命中真正的快樂。


更諷刺的是,書中一開始提到伊凡.伊里奇的同事及下屬在得知他離世的消息後,在言語上表示哀悼,但腦中卻各自盤算後續可能的職位變動。甚至,這些同事禮貌性地到伊凡.伊里奇家中向其家屬致意時,還一邊計劃活動結束後要去哪個同事家打牌。當後續回顧伊凡.伊里奇在事業奮鬥過程中,曾經如此重視同事及下屬對他的熱情及友善,總結他的人生,衷心為他感到悲傷。


我不知道若是在二十出頭的時候讀這本書,內心會有怎樣的感受,但我很慶幸能在中年遇到這本書,一邊讀著伊凡.伊里奇的人生回顧,在感觸滿懷之餘,同時思索人生的意義。愛,真的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bookarchery-avatar-img
2025/04/21
大學時讀不懂的經典文學,看不懂的經典電影隨著步入職場面對不同人事物,若還有餘裕回頭重看經典時會發現自己怎麼居然看懂了,大概率是因為更通人性了😆
Chih-Yu Che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22
bookarchery 所言甚是啊! :)
avatar-img
Chih-Yu 的書架
21會員
56內容數
閱讀書籍以科普及文學類書籍為主。
Chih-Yu 的書架的其他內容
2025/03/12
塑膠微粒影響植物光合作用,可能加劇全球暖化;美國政府擬鬆綁二氧化碳排放相關規定,此舉與美國科學家先前研究成果相悖。臺灣民眾應持續關注並採取個人行動減緩暖化。
2025/03/12
塑膠微粒影響植物光合作用,可能加劇全球暖化;美國政府擬鬆綁二氧化碳排放相關規定,此舉與美國科學家先前研究成果相悖。臺灣民眾應持續關注並採取個人行動減緩暖化。
2025/03/11
紀錄大學時期選修東坡詞課程的難忘回憶,以及近期將舊課本回收的過程與感受。除了回顧青春歲月與文學之美的記憶,也意識到需要向前邁進,迎接新的學習與體驗。
Thumbnail
2025/03/11
紀錄大學時期選修東坡詞課程的難忘回憶,以及近期將舊課本回收的過程與感受。除了回顧青春歲月與文學之美的記憶,也意識到需要向前邁進,迎接新的學習與體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再次從這些藝文作品中看見了自由的可貴,失去自由進而失去姓名與性命,連眾人的共同記憶都要迫於陪葬。當安東尼奧帶著僅存氣息被拖到廣場,士兵們讓鎮民燒掉與他相關連的小書,這一舉止絕不是僅為了嚇阻,而是要將安東尼奧這個人從歷史上抹去。極權體制意味著全面掌控,連死亡都要從古至今死的透徹
Thumbnail
我再次從這些藝文作品中看見了自由的可貴,失去自由進而失去姓名與性命,連眾人的共同記憶都要迫於陪葬。當安東尼奧帶著僅存氣息被拖到廣場,士兵們讓鎮民燒掉與他相關連的小書,這一舉止絕不是僅為了嚇阻,而是要將安東尼奧這個人從歷史上抹去。極權體制意味著全面掌控,連死亡都要從古至今死的透徹
Thumbnail
艾德華曾經擁有過一個美好的家庭,但因為隱藏於原生家庭中的血腥惡魔到處亂殺人,無數的少女慘遭毒手,也連帶導致了這個家庭的分崩離析;但失去一切的艾德華並沒有自暴自棄,他努力生活,又再次為自己贏得一個美好的家庭,幸福生活的同時,也證明自己與原生家庭決定性的不同。
Thumbnail
艾德華曾經擁有過一個美好的家庭,但因為隱藏於原生家庭中的血腥惡魔到處亂殺人,無數的少女慘遭毒手,也連帶導致了這個家庭的分崩離析;但失去一切的艾德華並沒有自暴自棄,他努力生活,又再次為自己贏得一個美好的家庭,幸福生活的同時,也證明自己與原生家庭決定性的不同。
Thumbnail
《異鄉人》書評與摘要:主角莫禾梭,面對母親的去世和自己的一切,演繹出他的冷漠和不在乎態度,反映了悲劇所帶來的強迫性審視,同時也彰顯了死亡作為結束和新的開始。
Thumbnail
《異鄉人》書評與摘要:主角莫禾梭,面對母親的去世和自己的一切,演繹出他的冷漠和不在乎態度,反映了悲劇所帶來的強迫性審視,同時也彰顯了死亡作為結束和新的開始。
Thumbnail
《TÓTEM》就像一幅畫,為了表達光明,必將刻鑿陰影;即使陰影是困頓的,但同時也充滿彈性;陰影讓生活成為待解答的謎團,才讓一個人本身充滿活力。而生死之間的問題,我們只能帶著不盡人意的結果繼續尋找那一條明路,才能找到內心世界真正的居所。
Thumbnail
《TÓTEM》就像一幅畫,為了表達光明,必將刻鑿陰影;即使陰影是困頓的,但同時也充滿彈性;陰影讓生活成為待解答的謎團,才讓一個人本身充滿活力。而生死之間的問題,我們只能帶著不盡人意的結果繼續尋找那一條明路,才能找到內心世界真正的居所。
Thumbnail
等待確認的臉書好友、遺落巴士的移動硬盤、黑白的遺照、煙火與星洋——這就是《他的最後一個朋友》所描繪的故事。
Thumbnail
等待確認的臉書好友、遺落巴士的移動硬盤、黑白的遺照、煙火與星洋——這就是《他的最後一個朋友》所描繪的故事。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作者是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維克多·弗蘭克,他在此書分享自己在納粹集中營的經歷;並分析集中營倖存者的心理特徵。 整本書以敘事性的方式講述作者在集中營看到的故事,讓讀者透過這些故事及心理分析的內容去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   書中一段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作者是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維克多·弗蘭克,他在此書分享自己在納粹集中營的經歷;並分析集中營倖存者的心理特徵。 整本書以敘事性的方式講述作者在集中營看到的故事,讓讀者透過這些故事及心理分析的內容去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   書中一段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了主角安德魯從對自己隱藏的過去到重新找到生命中的意義的故事。他透過教導他人如何尊重「臨終者」,重新與人接觸,並放下過去的自我偽裝,這本書充滿了愛和治癒的故事。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了主角安德魯從對自己隱藏的過去到重新找到生命中的意義的故事。他透過教導他人如何尊重「臨終者」,重新與人接觸,並放下過去的自我偽裝,這本書充滿了愛和治癒的故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