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了一場演講 內容在講親子關係 其實也衍伸出跟自己父母 在成年後的關係
感觸良多~ 為什麼長大後自己那麼不喜歡回家
從小的家庭氛圍還有建立 其實讓孩子感受愛 比嚴格管教重要
我問我自己 記得小時候我的家庭大部分算和樂
因為是老么的關係 我很受寵 也偏早熟
記得很小的時候 我就感受到父母經常吵架
爸爸是傳統的男人 覺得家裡的是理應都該是媽媽要負責的 更何況媽媽還是家庭主婦 不管是吃的喝的用的 都是媽媽的事 然而 其實最大的吵架的點就是 媽媽沒有生男生
小的時候常常可以聽到爸爸大聲罵媽媽 漸漸長大之後 我開始聽到媽媽的抱怨 常聽媽媽說爸爸的不是 做為小孩子又是牡羊座的我 當然是義氣地站在媽媽這邊 替媽媽難過 也漸漸的不喜歡這個家 青春期 我叛逆了 只想跟朋友出去玩 只想遠離這個家....
現在我有自己的小孩了 當然是知道做父母的辛苦以及要經營一個家的不易
但是小時候的事情 我無法忘記 我可能無法原諒爸爸 我非常不認同他很多事情
即便我知道它其實很膽小 所以才要用大聲去掩飾
好像又講太多了
我現在對我小孩的態度會比較 傾聽他 常常聊天 除了聯繫感情也可以知道他在學校都有些什麼朋友 發生什麼事情 簡單的說 就是 我想要父母怎麼對我 我就怎麼對她 尊重並傾聽 陪伴孩子 希望他保有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