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求學時代,那時候的「大人」沾沾自喜地給了我們這個世代(1980年代)一個的暱稱:「草莓族」。這是一個多麽生動而又直接讓人有所聯想的比喻呢?
他們說這個世代不如戰後嬰兒潮,是一個脆弱而又不堪壓力的世代。是的,我們誕生在一個和平的時代,這個時代的台灣,沒有經歷過戰後的復甦的經濟建設、未曾有過從小穿麵粉袋褲長大的體驗、沒有因為物資短缺而跟兄弟姐妹打架,只為了爭多吃那一碗飯...但,我們也沒看過那曾經輝煌的「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
相反的,我們的世代,見證了網路的興起、開始用「即時通」跟同學討論作業、大學時期開始用「Facebook」分享自己生活的點滴、莫名的開始輕易的可以從網路找到共同興趣的朋友、組成了一個又一個的「社群」、只是因為有著同樣的愛好,就可以在社群中找到共鳴、甚至可以推動一個又一個或大或小,卻足以改革社會的運動。
我們也開始了有「共享」的概念,既然還沒有足夠的經濟基礎買東西,那麼很多東西也可以不用自己去買,透過「共享」來跟其他人一起使用。連房子都可以「共享」出去,分享空餘的房間或沙發,接待從世界各地來的陌生人,碰撞出一個又一個的跨國文化交流火花。甚至「知識」都可以共享,我們不用焦慮自己不是什麼都懂而失去競爭力,反而可以透過社群、串流平台,和各領域的專家「連結」(connect),學習、分享彼此的看見。
這所有一切,都是時代的寶藏跟祝福!
回頭想想,就連叱吒一時的古代君王,即使在外呼風喚雨,但在「廁紙」還沒發明的時代,甚至要用「麻繩」來擦屁股、為了出訪交流,也要辛苦坐馬車蕩蕩巍巍滿臉塵土、戰亂時用「飛鴿傳書」、「打電報」來傳訊,既費時又耗費人力...現在的我們,豈不是過得比「古代君王」還更加舒適呢!
享受著比起過去更多「時代益處」的我們,連工具機都比過去有效率一千倍以上,過去一千個人才能推起的石頭牆,現在也許兩台怪手、堆高機,就可以搞定。
或許我們可以看著自己目前還沒有的而自怨自艾、看著別人已經有的而羨慕不已;但也可以轉念:看著我們已經擁有的這些「時代益處」,而帶著前所未有的自負心,為自己開出一條沒人走過的專屬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