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突圍網路創作紅海的兒科醫師——專訪方格子作者蒼藍鴿

2020/10/06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閱讀前情提要:《蒼藍鴿的小兒家醫知識大補帖
在士林一家親民、在地味濃厚的早餐店,展開了我們的訪談

斜槓網路創作的醫生,必須多全方位?

吳其穎,是現任台大醫院兒科住院醫師,外號——蒼藍鴿。除了他自己所說的,在醫院作為最基層的輸出人力外,也許大家對他更為熟悉的是這樣的背景:YouTube頻道32萬訂閱者,Podcast健康類頻道常駐第一,方格子專欄近3000位追蹤者的白袍醫師,這麼斜槓,也讓很多人發出來自內心深層的疑問:「怎麼做到的?」醫師很稀鬆平常的回答我:「只是每個人消遣的時間做的事不一樣而已。」所以,在網路社群的紅海世界裡,在流量起伏不定的戰場上,還是能充分感受到,醫師樂此不疲的社群能量,對他來說,不論經營什麼載體,都是自我學習的過程,聽起來能量爆棚又過份積極,但千真萬確的是,沒有熱情與喜愛,怎能在繁重的醫務工作之後,犧牲為數不少的社交與人際生活,把其餘心力砸進這個誰也說不準明天的虛浮世界。
作為一位成熟的網路創作者,醫師提及自己在不同媒體平台上的經營想法:「YouTube就是以醫療影劇的評評理系列為主、Podcast拿來做新聞議題、方格子就是兒科專業的知識型文章。」彼此互不打架、互不衝突,簡明易瞭的定位背後,是好幾次更迭與嘗試失敗的過程。
就先拿大家最熟悉的YouTube來說,儼然是殺紅了眼的激烈市場,追逐短影音帶來的娛樂畢竟是剛需,因此知識型的頻道,自然更有其侷限性。2017年,以「啾啾鞋」和「三個字」兩個大勢頻道,作為參考點進場YT的蒼藍鴿,便開始了自己在醫療衛教的創作旅途:「經營YouTube其實一直遇到瓶頸,從一開始的硬知識,轉型到有趣的醫療議題,再到如今以醫療劇來解析裡面的醫療行為或知識,逐漸感受到大家接受度更高。」可是,每次轉型初嚐甜頭不久後,很快又面臨流量落跌的波勢,有時候也像押寶一樣,賭錯選題都是日常:「我覺得我還在抓、嘗試大家的口味,滿多我覺得會中的片子,觀看數都滿慘的,例如《做工的人》」只是,面臨製作成本極大的影音市場,還需要一點神救援,這時殺出一片程咬金的Podcast,也讓醫師找到了新的內容方向。
做一集YouTube的時間,我可以做三到四集Podcast,比較符合我這個斜槓的角色。」唯一的成本大概就是租錄音室的鐘點費用,因此只要有醫療相關的新聞議題出現,便可以快速的透過聲音這個媒介,來和聽眾談聊。只是方便歸方便,中間的細節還是不能馬乎:「一開始也是想說錄一錄就好,哪有那麼多時間,但是後來自己學了很多後製的技巧,就發現以前忽略的口水聲、回音、大小聲不均,都可以獲得各種改善,真的有差。」蒼藍鴿眼裡再度冒出兢兢業業的學習之火。
採訪中,充分感受到教主滿滿的社群能量與爲醫的熱情,即使等下明明要上大夜班
所以,最後回到方格子,對醫師來說,到底是不是一個在推廣衛教上,與群眾溝通的良好媒介?醫師笑著說:「畢竟我在其他平台都不務正業,還是希望有一個地方能夠好好書寫我的兒科專業領域,很開心很多人追蹤我,但也希望大家可以給我更多回饋或者互動。」如果拿出過實體書的經驗來比較,在方格子上寫作,也如同其他社群平台一樣,能夠以週為單位隨時發想內容,而不必非得在前期就對所有章名、綱要、細節、脈絡都完整確立,相對來說壓力小了不少。對蒼藍鴿來說,有一個平台能夠讓他針對「兒童疾病」和「家庭醫學」的書寫來打破醫學謠言,是助人助己的一大方式,採訪到這裡,終於要回到蒼藍教主的本業了,下面讓我們前進白色巨塔。

卑微的基層醫護人員面前,不談白色巨塔

一點矯揉造作也沒有,蒼藍鴿直白地說,選填醫學系、披上白袍的道路,就是在父母的期待下踏上的:「我覺得這種東西都是被父母灌輸或影響的,只是自己比別人幸運很多,考上醫學系之後也越念越喜歡。」蒼藍鴿很謙虛地說,自己並不是台大醫學院裡那種特別出眾的學生,唸書的時候,就經常思考醫學知識連對醫科生來說都相當有挑戰性,何況是未來跟一般患者溝通時,要如何要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讓各種背景的民眾正確、適恰地理解病情,並接受治療。大概這樣是這樣反覆的自問和練習,開啟他開創衛教創作的契機,並隨著訂閱人數、知名度不斷的提升,越來越多醫界同僚會來關注頻道,甚至給予指正,可教主氣定神閒地說,自己畢竟不可能像其他專科醫生一樣,對於細節掌握得很精確,例如某病情的死亡率,開刀後的存活率等等,所以事前有很多的功課需要做足,同時確保傳達出去的大觀念是正確的,保持這樣的學習節奏其實大有助益。
但是,樹大究竟會不會招風,在白色巨塔裡面,醫務工作會不會受到影響?也好奇,有沒有同僚想要跟進蒼藍鴿的網紅路線?不過,看來也都是我想多了,醫師很乾脆地回答我:「目前還只是住院醫師,作為巨塔裡的小螺絲釘,最基層的人力輸出,雖然卑微,但依然是絕對必要的存在,實在不需要勾心鬥角地把你弄走。此外臨床工作已經夠忙了,一般人不會像我這麼想不開,還搞個網路創作累死自己。
說卑微是玩笑,但兢兢業業的習醫精神真沒怠惰過
不過,醫院的確處處有「天邊孝子症候群」的人間風景。指稱那些長年不在父母身邊亦不關心父母的的子女,一旦面臨父母病危,便會慌亂、急切的干涉治療,看似捨不得父母離去,有時候只是希望可以繼續提領父母的退休金或分得遺產:「大人的世界都很複雜,但是在兒科看診,就算父母再怎麼恐龍,大多還是為小孩的健康好,沒有爭遺產的問題。」這大概也是蒼藍鴿選擇兒科專業的一個重要原因,面對孩童或是18歲以下的青年,什麼事情都更有希望一點,雖然偶而也會遇到一些很錐心的挫折,例如父母篤信自然療法、讓孩子錯過黃金治療期,原本治癒率極高的病症最後回天乏術,而父母畢竟是孩童的決定或選擇的代理人,因此孩童完全沒有選擇的權利,類似的悲劇,也讓人無奈,所以除了在第一線服務外,透過網路力量進行衛教都有其必要。輕描淡寫地談論這些,可面對巨塔裡的無數病症與生死,是人性最後的返照。

夢寐以求的,都關乎於時間

明明大學時期擔任過舞台劇的男主角,現在各種網路社群也經營得嚇嚇叫,但還是一直說自己是邊緣人的蒼藍鴿,總讓我覺得信服力不太夠,談訪之中,會不時在平靜裡露出正能量的閃光,聽他講起自己如何不斷修正與患者、民眾溝通的話術、對於醫科生如今所強調的「不分科知識」的重要性,滿腹的熱忱不顯疲態,作為一介草民的我竟感到欣慰,因為不論是自己或是周遭的親朋好友,大家就診的經驗,很常面對專業上十分厲害,卻懶於花時間與病患溝通或解釋的醫師,有時候醫生的話幾乎等於聖旨,所以不擺姿態,不將知識或其專業自視為話語霸權,期間還不斷反省,何其容易。
我的臨床工作給我很大的幫助,家長問我什麼問題,我才知道,喔!原來大家有這個迷思,靈感也會跑出來,覺得這個可以寫,我就會把它記下來。」在溝通中找靈感
,在靈感中修正對話,是蒼藍鴿習以為常的方式。
甚至未來,不只是醫學,醫師也期待有機會在舞台或者鏡頭前跟大家聊聊「傳播力」、「溝通力」的主題,關於要如何把專業的東西口語化,並且利用社群媒體,在專業與非專業者之間做一個溝通的角色,這樣的心法,也想多與群眾分享。
把生活切成兩大半的吳其穎,在醫生與網路創作者的天秤下,儼然犧牲了諸多社交與人際生活。不過醫師很興奮的跟我聊到,近期在Podcast推出的新系列,就是找回了曾經醫療圈的朋友們來訪談、來聊聊。好久沒有聯繫的朋友,深談之後,才知道大家畢了業,所謂的各自飛,到底過得好不好,在醫界各有怎麼樣的發展。頻道裡的新系列,也讓內容有了變化,同時找到的經營一點社交生活的破口,也算是蒼藍鴿近期裡感到最幸福與珍視的小變化。
每天走在平凡無奇的街道上,你感到幸福的小變化又是什麼?
最後好奇醫師有沒有想過進行非醫學類型的創作,一樣對事物、可能性都保持開放心胸的他直說:「不排斥,只是現在時間真的不夠,也覺得自己的人生歷練還不足,不過前提也是希望自己先把社群經營得很厲害。」那麼問題來了,厲害的門檻在教主心中怎麼被看待?陷入沈思的大哉問,果然難以一言以蔽之。除了各種社媒上的排行榜成績,更多的應該是關乎心中該如何自我認可的那把尺。度量永遠只有自己知道。

專題推薦

蒼藍鴿的小兒家醫知識大補帖》:

最適合家庭訂閱的知識大補帖,「一人讀全家補」,擁有正確的醫學保健知識,就能對許多疾病防範未然!

※ 採訪&撰文:盧薇伊
※ 攝影:小昭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05.7K會員
1.6K內容數
哈囉,歡迎來到方格子 vocus 的官方沙龍! 在這裡你可以參與方格子 vocus 的發展旅程,接受到所有關於 vocus 的最新動態,包含平台重大功能更新、活動消息、各房間發佈的最新內容,甚至是徵才資訊等等,現在就按下「加入」,與 vocus 一起展開精彩的創作冒險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