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邊緣人|《歌劇魅影》的原型,面具背後究竟是誰?(下)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前情提要


像人,卻又非人的:象人約瑟夫

在《歌劇魅影》盛行的年代,有個經常被提及的畸形者約瑟夫.梅里克(Joseph Carey Merrick),人們將他視為《歌劇魅影》主角艾瑞克的真實原型。

raw-image

約瑟夫誕生於1862年8月5日的英國萊斯特(Leicester),在他約21個月大時,他的嘴脣開始腫脹,左右手明顯不對稱,雙腳也大於常人,皮膚也越來越鬆弛粗糙,宛如大象的皮。由於當時人們普遍相信產婦印象(Maternal impression)理論,認為孩子的相貌會受孕婦情緒影響,因此聲稱他是母親在懷孕時去馬戲團撞到大象,生出的孩子才長得如此怪誕,於是為他取了個綽號:象人(Elephant man)

raw-image

畸形外表下真實的靈魂

在母親過世後,缺乏關愛的約瑟夫選擇逃家,但卻飽受各種霸凌與嘲弄。為了果腹,他最終選擇前往馬戲團,以演出畸形秀維生。在那,他遇到了醫生特里夫斯(Sir Frederick Treves)。醫生對約瑟夫的印象是這樣的:「我從未遇見過如此畸形,如此形單影隻的人。」

出於對醫學的好奇,特里夫斯邀請他到醫院受檢。醫生特里夫斯剝光了約瑟夫的衣服,粗魯的測量著他的頭圍與手腳。由於約瑟夫極度害羞且口吃,特里夫斯先入為主的判斷,約瑟夫必然是個「智商不高的弱智患者」。事後約瑟夫回憶道:「我被扒光衣服,像是在牲畜廠裡的動物。」

1886年,約瑟夫與醫生再次相遇。他因為馬戲團巡演受盡折磨,罹患支氣管炎且肢體殘障更加惡化,最後被送至醫院。醫生特里夫斯見他處境悽慘,決定將他接回診所,儘管一開始護士極度厭惡約瑟夫的醜怪與惡臭。但,日子一久,人們漸漸發現,約瑟夫與「想像」的並不一樣。

首先,他並不「弱智」。

事實上,他是因為口部畸形難以言語,加上自卑而沉默寡言。但醫師長期與他溝通後,慢慢發現在約瑟夫那張臉孔下,纖細而受傷的靈魂。

raw-image

畸形者成為正常人的夢想

但是,象人約瑟夫也並不「單純」。他受虐的經歷,讓他有躁鬱傾向,他厭世、憤怒且充滿慾望。慾望什麼呢?自然是愛情。但約瑟夫害怕女性,害怕女性眼裡的厭惡、輕蔑與同情。他想要一個真正愛自己的伴侶,而且「最好是個盲人,這樣就看不到他的臉。」

在各方報導下,約瑟夫的名氣漸響。知名的女演員馬奇肯德爾(Madge Kendal)為他募款,威爾斯公主亞歷山德拉甚至親自來到病院,為他打氣。但,即使如此,約瑟夫一直夢想的,還是成為一個「正常人」。

於是,在醫護陪同下,他試著學習去鄉村度假;他同時練習去醫生家「作客」,假裝自己只是一個拜訪好友的普通人。他閱讀,甚至試著書寫,雖然他的手指腫脹,連這點小小的動作都讓他痛苦不堪。而且,他還去看劇,宛如真實版的《歌劇魅影》,在那個深深的黑夜裡,他前往德魯裡巷皇家劇院,在暗處悄悄地欣賞了一齣兒童劇。

raw-image

約瑟夫唯一留下的一封信,來自於他與女性最「美好」的相遇。在醫生特里夫斯介紹下,一位美麗的年輕寡婦萊拉(Mrs. Leila Maturin),自願前來跟約瑟夫會談。

那是約瑟夫第一次,看到女性對自己微笑。 也是第一次,被女性握緊雙手,給自己鼓勵。 在會面之後,約瑟夫激動不已,他寫了一封信,寄送給萊拉。 而那就是唯一了,那就是他唯一有過的,最接近愛情的際遇。

raw-image

1890年4月11日,約瑟夫27歲,他死於睡夢之中。據後世推斷,身形畸形的他,始終無法躺臥入眠。那一夜,他或許是想像個「正常人」一樣,試著躺下,卻造成脖頸脫臼,窒息死亡。

百年之後,科學家以電腦模擬出他的3D模型,建構出他的長相、他的走路方式,甚至合成出約瑟夫的聲音。而人們試著讓這個「虛擬約瑟夫」誦唸的,便是他寫給萊拉的唯一一封信。在那封信的結尾,他寫下一段話,改編自艾薩克·瓦茨(Isaac Watts)的詩《虛假的偉大》(False Greatness)。

我的樣子確實有點古怪,
但是怨我就是怨上帝;
如果我能重塑自己,
我將不會使你不悅。
如果我能自由奔走天南地北,
或者隨心所欲橫越海洋,
人們會以靈魂的深度來度量我;
這便是我。




無數的魅影,只能在影劇中獲得喝采

那就是現世裡的「魅影」摘下面具之後象人約瑟夫,不善良,卻也不邪惡。

韋伯當年為了揣摩魅影的心情,因此訪問了許多身障者的心境,探討這些受限於長相的人們,心中難以發表的才華與愛慾、仇恨與哀傷。之後,他才能塑造出一個迷人的魅影,讓上千少女為魅影痴狂落淚。

但,當我們為舞台上的魅影艾瑞克喝采時,我們看到的往往不是他,而是投射出的自己:在他的面具之下,我們看到了自己的醜惡、善妒以及慾望。那使我們震撼落淚,因為我們能夠理解這些虛擬的情感。但,回到真實世界後,誰會勇敢地愛上艾瑞克、加西莫多與約瑟夫?誰能勇敢地揭下他的面具,對著一張殘破的臉孔說:「我愛你?」

終究,無論戲劇如何虛構、如何美化,社會的美醜觀依然存在。而這,也讓現世裡無數的魅影,終究只能在影劇小說再現成「虛擬邊緣人」時,才能擁有一點點,來自社會的同理,與喝采。

raw-image

肉蟻的邊緣碎碎念

以為是科學,其實是歧視

在18世紀末開始,歐洲流行起名為「顱相學」的理論,由維也納學者法蘭茲.約瑟夫.嘉爾(Franz Joseph Gall)所提出,他認為:「人的性格可以透過研究他的頭顱來讀取。他辨識出27種人格特徵,並宣稱這些特徵,包括記憶、語言能力、狡猾、驕傲、機智、堅定等,這些都位於腦部特定區域,而且具體烙印在頭蓋骨上。」

白話來說,「你的長相決定你的性格」,這就是當時的主流學說。從這類論述中我們可以發現,在剝去迷信偏見後,社會歧視其實依然浸染於各類學術領域。不論是我前文中所提及的「產婦印象」,或是「顱相學」,其實都摻雜著社會的歧視,而影響當時的科學家推出「偽科學」的見解。

raw-image

在虛擬與真實間,看見他們的臉

在整篇文章裡,我一直反覆想說明的,是我們對邊緣人的「虛擬再現」,雖然可能創造同情心,卻也可能創造出「新的枷鎖」。

我們最常見的一種「虛擬」,就是把身心障礙者,塑造成「單純如天使、沒有性慾與惡意的可憐存在」,似乎唯有如此,才能夠激發人們對他們的同理心。《鐘樓怪人》的加西莫多即是這種被虛擬出來的邊緣人形象。

raw-image

這種「虛擬」的殘忍之處在於:突顯了社會對這種「非主流美感」邊緣人的反感。正是因為認為他們沒有「性魅力」,跟「性」聯結在一起讓人「不舒適」,因此必須把他們「去性化」,變得「可愛且沒有攻擊性」,才能產生同理。

而另一種較現代化的「虛擬」形象,則是《歌劇魅影》的魅影艾瑞克。故事中以較為露骨的方式,把邊緣人的性渴求展現出來。不過我們依然必須讓艾瑞克是個「懷才不遇的天才、有著受困於肉體的心智,才能讓台下的觀眾理解他的性與魅力。

raw-image

但,難道當一個非主流的身障者,既不單純、也不天才,僅是個有七情六慾的凡人時,我們就不能理解他們的慾望、不能同理他們的處境了嗎?

說來可悲的,由於非主流相貌的邊緣人,有著令主流「反感」的外觀,他們的性與愛往往是被隱藏的。人們唯有在虛擬作品中,把他們想像成「極端善良」或「極端天才」,才能夠接受他們的存在。

無關外觀,人人皆有享受性與愛的權利

真正的身心障礙者,他們往往並非想像的那樣極端。它們有愛有恨、有善良有邪惡、會單純墜入愛河,也會陷入對肉體性愛的黏稠慾想。在近期,許多社工單位力行的「手天使」行動,便是一種讓性愛權利歸還於他們的方式。可這樣的幫助,終究與平等的愛慾有著距離。

我們因為《鐘樓怪人》、《歌劇魅影》而同理邊緣人,這是虛擬作品最美好、也最強大的功能。但,當我們真的想愛真實世界的邊緣人時,我們終究必須忘掉那些虛擬。如此一來,你才能真的摘下面具,看到魅影隱藏其下的,真實臉孔。

raw-image

*文章為了表現出社會既定的成見,因此使用了如「畸形」等常見詞語敘述某些外觀,但這絕非我的本意。我相信,任何一個人的外觀,都值得被尊重。若文章讓你有不舒適的感受,在此我致上最誠摯的歉意。


參考文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肉蟻小姐的沙龍
667會員
20內容數
這個世界總是這樣,頂著光環的主角光鮮亮麗,剩下的就通通被忘記。用句白話來說,這些被丟一邊的誰誰誰,都是這世界的「邊緣人」,但邊緣人其實沒那麼邊緣,如果你先丟開社會上區分「正常與怪異」的濾鏡,你會發現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觀:邊緣人就在你身邊,甚至可能,就是你自己……
肉蟻小姐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6/01
1986年的12月14日,那是個再尋常不過的禮拜天。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這個不易下雪的溫暖都市,即使冬天也保持著18度左右的微涼氣溫,大部分的居民,都沉浸在聖誕佳節將至的興奮之中。
Thumbnail
2021/06/01
1986年的12月14日,那是個再尋常不過的禮拜天。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這個不易下雪的溫暖都市,即使冬天也保持著18度左右的微涼氣溫,大部分的居民,都沉浸在聖誕佳節將至的興奮之中。
Thumbnail
2021/05/10
從1月突如其來的身體不適、確診癌症、緊急手術到逝世,一下子,一個活生生的人,就這麼消失了。 媽媽曾不只一次跟我說:「你的舅舅,就是你在寫的邊緣人 啊。」我經常寫「邊緣人」的故事,往往是來自世界與時間的另一端,遙遠某人的記憶。可是,我卻從沒有寫過我身邊的人。
Thumbnail
2021/05/10
從1月突如其來的身體不適、確診癌症、緊急手術到逝世,一下子,一個活生生的人,就這麼消失了。 媽媽曾不只一次跟我說:「你的舅舅,就是你在寫的邊緣人 啊。」我經常寫「邊緣人」的故事,往往是來自世界與時間的另一端,遙遠某人的記憶。可是,我卻從沒有寫過我身邊的人。
Thumbnail
2020/12/25
「她」,是個「性別不明」的存在體。三十四歲的「她」,一直以來以女子的形象生活,並嫁為人妻、在鄉里間以算命為生。「她」的拿手絕活,是招喚狐仙附體,替人們占卜治病。直到官兵闖入「她」家偵查時,才赫然發現,這面目清秀的年輕人妻,竟是個「男兒身」。
Thumbnail
2020/12/25
「她」,是個「性別不明」的存在體。三十四歲的「她」,一直以來以女子的形象生活,並嫁為人妻、在鄉里間以算命為生。「她」的拿手絕活,是招喚狐仙附體,替人們占卜治病。直到官兵闖入「她」家偵查時,才赫然發現,這面目清秀的年輕人妻,竟是個「男兒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摘小說《 #天橋上的魔術師 》《 #百年孤寂 (另一譯 #百年孤獨 )》《 #複眼人 》有些角色的魔幻登場: 都有種族、文化的消失與重新開花結果的意涵...... 《天橋上的魔術師》-拆掉的中華商場、 《百年孤寂》-殖民時期的拉丁美洲、 《複眼人》-近似南島語族 ......
Thumbnail
摘小說《 #天橋上的魔術師 》《 #百年孤寂 (另一譯 #百年孤獨 )》《 #複眼人 》有些角色的魔幻登場: 都有種族、文化的消失與重新開花結果的意涵...... 《天橋上的魔術師》-拆掉的中華商場、 《百年孤寂》-殖民時期的拉丁美洲、 《複眼人》-近似南島語族 ......
Thumbnail
《戚風男孩》​法國|2020|片長110分​; 《由宇子的天秤》日本|2020|片長153分; 《妖姬莎塔》巴西、法國|2002|片長105分
Thumbnail
《戚風男孩》​法國|2020|片長110分​; 《由宇子的天秤》日本|2020|片長153分; 《妖姬莎塔》巴西、法國|2002|片長105分
Thumbnail
克雷格操作木偶抬頭與自己對看,是以打破「第五面牆」點出這個「自覺」的主題,然而卻沒想到這樣的「覺」,卻引出更多的「惑」。被操作的木偶沒有「自己的」語言,得由操偶師說出它的想法、決定它的故事,而約翰‧馬可維奇扮演的就是個木偶的角色;當他唸劇本準備演出時,他是角色的木偶,當他驚覺附身......
Thumbnail
克雷格操作木偶抬頭與自己對看,是以打破「第五面牆」點出這個「自覺」的主題,然而卻沒想到這樣的「覺」,卻引出更多的「惑」。被操作的木偶沒有「自己的」語言,得由操偶師說出它的想法、決定它的故事,而約翰‧馬可維奇扮演的就是個木偶的角色;當他唸劇本準備演出時,他是角色的木偶,當他驚覺附身......
Thumbnail
當紅幕落下,人們起身鼓掌,為的,也不是美麗的男女,而是那個醜陋的魅影,那個面目畸形、躲藏於歌劇院地窖,因為瘋狂的愛戀而綁架殺人的「邊緣人」。是的,這正是當代史上最「不邊緣」的「邊緣人」:《歌劇魅影》的故事。
Thumbnail
當紅幕落下,人們起身鼓掌,為的,也不是美麗的男女,而是那個醜陋的魅影,那個面目畸形、躲藏於歌劇院地窖,因為瘋狂的愛戀而綁架殺人的「邊緣人」。是的,這正是當代史上最「不邊緣」的「邊緣人」:《歌劇魅影》的故事。
Thumbnail
當紅幕落下,人們起身鼓掌,為的,也不是美麗的男女,而是那個醜陋的魅影,那個面目畸形、躲藏於歌劇院地窖,因為瘋狂的愛戀而綁架殺人的「邊緣人」。是的,這正是當代史上最「不邊緣」的「邊緣人」:《歌劇魅影》的故事。
Thumbnail
當紅幕落下,人們起身鼓掌,為的,也不是美麗的男女,而是那個醜陋的魅影,那個面目畸形、躲藏於歌劇院地窖,因為瘋狂的愛戀而綁架殺人的「邊緣人」。是的,這正是當代史上最「不邊緣」的「邊緣人」:《歌劇魅影》的故事。
Thumbnail
【在家重溫經典音樂劇】《歌劇魅影》是加斯頓勒胡1910年的小說,曾被數次續寫,也被改編成許多電影、電視劇、動畫,更在1986年出現了將風潮推至全世界的音樂劇版。原作以巴黎歌劇院為藍圖,主角魅影藏匿於其中,但這位面具異人已然成為一種角色原型,如今明明暗暗地在不同文本枝蔓開來,於一個又一個舞台神出鬼沒。
Thumbnail
【在家重溫經典音樂劇】《歌劇魅影》是加斯頓勒胡1910年的小說,曾被數次續寫,也被改編成許多電影、電視劇、動畫,更在1986年出現了將風潮推至全世界的音樂劇版。原作以巴黎歌劇院為藍圖,主角魅影藏匿於其中,但這位面具異人已然成為一種角色原型,如今明明暗暗地在不同文本枝蔓開來,於一個又一個舞台神出鬼沒。
Thumbnail
劇照 在進入電影院前,我對陶德.菲利普斯幾乎是完全陌生,唯一看完全片的作品是《火線掏寶》,大量幽默爆笑梗加上鮮明色彩鏡頭,當一個打發時間消遣絕對適合。對於瓦昆.菲尼克斯有印象的也只有《神鬼戰士》、《雲端情人》而已。   如果你是參考過去作品風格來挑片的挑剔觀眾,應該也略有耳聞電影上映之前相關
Thumbnail
劇照 在進入電影院前,我對陶德.菲利普斯幾乎是完全陌生,唯一看完全片的作品是《火線掏寶》,大量幽默爆笑梗加上鮮明色彩鏡頭,當一個打發時間消遣絕對適合。對於瓦昆.菲尼克斯有印象的也只有《神鬼戰士》、《雲端情人》而已。   如果你是參考過去作品風格來挑片的挑剔觀眾,應該也略有耳聞電影上映之前相關
Thumbnail
喜劇與悲劇是孿生兄弟,相輔相生。某些人的悲劇是其他人的喜劇。小丑讓自己顯得滑稽可笑使他人歡樂,這是小丑的悲哀,小丑的自我傷害。
Thumbnail
喜劇與悲劇是孿生兄弟,相輔相生。某些人的悲劇是其他人的喜劇。小丑讓自己顯得滑稽可笑使他人歡樂,這是小丑的悲哀,小丑的自我傷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