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閱讀》:面對知識焦慮時代,你必須要會的「RIA拆書法」!

更新於 2021/06/13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在這資訊大爆炸的時代,大家每天都要被數不盡的資訊迎面衝擊。好的是,我們擁有了實無前例的巨大資源;壞的是,我們多半無力吸收。許多人甚至因此陷入了極大的知識焦慮。你我可能都曾有以下狀況:
  • 不斷地刷划手機,擔心錯過最新的資訊
  • 買了很多書,卻沒心力看,或總是半途而廢
  • 上了很多課程,覺得收穫很多,但人生卻沒什麼改變
上面的種種,都是知識焦慮的體現。但或許如如狄更斯所言,最壞的時代往往也是最好的時代。現代資訊多本身不是壞事,如能有效地挪用,那所能獲得的絕對遠勝過去。而今天要談的這本《極簡閱讀》,就是本告訴你要拆解知識,化為己用的好書。
作者趙周是「拆書幫」組織的創辦人,提倡RIA拆書法。目標是讓每個人藉由這套方法,自力從幾百塊的實用類書籍中,得到坊間10萬元教育訓練的成果。聽來浮誇,但讀完此書,不得不說他的確是有幾把刷子。
接著,就讓我們跟著作者腳步,看看到底要如何拆書吧。

【不可不慎的偽學習】

在講如何讀書學習前,先讓我談談書中我認為很重要的段落:偽學習。作者尖銳地提出4種常見偽學習模式,你可以看看己有沒有中標:
  1. 追求重點精華
    追逐各類重點精華,像是20分鐘音頻、10分鐘影片或是心智圖。
  2. 捧菁英
    追捧各類菁英,覺得向強者學習自己也會變厲害。
  3. 追新知
    汲汲營營於各類新知與觀點。看到像是從量子力學談創業或是用腦科學溝通的文章就興奮地點開。
  4. 上課本身就是意義
    勤奮努力的看書上課程,相信累積就能創造價值。
近年知識付費興起,但作者認為這些火爆的商業模式,其實是由用戶的焦慮和好奇心所驅動的。即便媒介變了,我們的學習能力依舊沒有提升。許多人只是過去從過去「囤書」,變成了「囤課程」、「囤音頻」。終究還是掉進上述偽學習的泥沼中。
最糟糕的是有些人翻了一堆書,收藏了一堆精華文章、參加了一堆微課之後,以為自己已經聚沙成塔,其實還是一盤散沙。-《極簡閱讀》
為什麼上面的4種學習方式,往往是無效的?怎樣的學習才稱得上是「真學習」呢?讓我們先從有效學習的五大定理講起!
學習不是埋頭苦幹能有收穫

【有效學習五大定理】

美國教育學家馬爾科姆.諾爾斯歸納出成人如果要有效學習,必須符合以下五個面向:

〔一、自我導向〕

首先,有效學習必須是自我導向性的。也就是說,學習者要能「主動」的了解學習需求,並規劃、實施和評估自身的學習經驗。

〔二、連結經驗〕

學習者必須要結合自身的經驗。藉由將所學與自己的經歷結合,讓知識更為強固。

〔三、強調實踐〕

學習要能實踐。藉由「用中學」或是「學中用」,更深化所吸收的資訊。

〔四、聚焦於解決實際問題〕

出了社會,學習不再是為了解題考試,而是要能解決人生實際的問題。

〔五、內在驅動〕

最後,成人學習更多是受到內在因素的驅動,從學習本身感受的樂趣,進而繼續精進,而不像過去在學校,被成績逼著向前。
這五條學習定理可以用來衡量你的學習方式,越符合這五項定理,學習效果就會越好。很顯然的,上述的偽學習並不能滿足這些標準。那究竟要怎麼實踐這五大定理呢?趙周提出的方法是:拆書
知識必須要被應用才能真正內化

【用RIA拆書法讓你讀透一本書】

書中的最核心內容就是所謂的「拆書法」,簡稱RIA。
  • R (Reading)
    閱讀。
  • I (Interpretation)
    重述,用自己的話來描述學習的知識。
  • A (Appropriation)
    內化應用可分成兩部分,A1是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 A2則是相關應用,也就是行動。
R本身不用多說,就是拿書起來讀。重點是在I與A。趙周建議可以用三種不同的便利貼(掌心大小),來記錄I與兩種A。

〔I:重述知識的標準〕

重述知識有4項標準:
  1. 詮釋
    用自己的語言來寫,而不是直接將原句抄下。
  2. 準確
    對知識點的解讀不能偏離原意。
  3. 清晰
    紀錄邏輯要清楚簡練。
  4. 實用
    可試著總結知識點,轉化為具體操作或建議步驟。

〔A1:相關經驗的標準〕

內化知識同樣有4個標準:
  1. 鮮活
    必須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事。
  2. 故事
    相關敘事要完整起承轉合要清楚。
  3. 對應
    要與原文或I的4要素對應,才能成為貼切的案例。
  4. 思考
    這經驗要能更深地幫助自己理解,加深對原文資訊的認知。

〔A2:相關應用的標準〕

最後是應用的標準,還是4項(作者有強迫症吧?):
  1. 目標
    是否規劃了目標?
  2. 行動
    行動是否能拉近與目標的距離?
  3. 關聯
    是否使用的原文或I的方法?
  4. 可控
    能做得到嗎?
書中對於如何執行R和I有很詳細的解說,也提供許多範例與常見的書寫盲點。藉由在閱讀應用這樣的方法,就能將五大定理徹底實踐,達到所謂「真學習」。
自己的習慣是重述的部分在直接Evernote寫下,相關經驗、想法則用紅字書寫,行動的部分,就直接加上內建的核取待辦框。如果大家有興趣,或許可以找機會分享自己的閱讀方式(?)
簡單說,我認為讀書筆記不能只是整理重點,而是要帶著疑問和好奇心去深探。有疑處寫下,有心得共鳴也寫下,想行動就更要寫下。這樣的做法,可說是把乾貨弄「濕」的過程。如此讀書,便能將知識與自己接合,進而內化。
未經思考的經驗不可靠,未經追問的問題不是真問題!
-《極簡閱讀》
筆和便利貼是讀書的好幫手

【架構屬於自己體系】

除了RIA外,書中有另一個對我來說,更為有啟發的概念就是要建立「自己的體系」。
這是什麼呢?簡言之,就是要搭蓋屬於自己知識系統框架。如此,才能在各種閱讀學習後,將知識放到適合的位置,進而為己所用。
這樣講可能還是有點抽象,這邊用我的實踐的方式為例子。下圖是我在Evernote建立的各類主題框架。而自己就會在閱讀、上課或是各類管道的知識學習後,將相關的知識點置入自己的體系中。
像下方的簡報體系中,就又分為報告準備、製作要點整理等部分。這樣,當我吸收的讓和相關知識時,就可以將其寫入其中,讓自己的系統可以隨時升級!
自己目前的體系區
書中的知識體系,終究是屬於作者的。而自己建造體系,才能真真切切地貼合自我的需求。
一層一層建構自己「知」的體系

【總結】

幫大家複習一下,這篇文章先拆解了常見的偽學習,接著探討有效學習的五項定理。順著這方向,介紹了RIA閱讀法,讓我們可實際閱讀中實踐五定理。最後則是強調要建立屬於自己的體系來統整知識,讓它們真正為己所用。
總的來說,算是本很實用的讀書指南,甚至各類的學習其實都可以應用這些方法。如果要說此書的缺點,大概是廣告小多吧(笑)。裡頭範例時不時就會置入拆書幫的活動,再順手歌功頌德一翻。不過書中依然有很多值得細品的地方,還是推薦大家閱讀!
看到自己的筆記不禁莞爾

【後記:說書與精華的矛盾】

最後,想談一個書中我很喜歡的概念:「濕貨比乾貨重要」。趙周顯然非常不認同現在眾多說書,主打「重點整理好書精華,讓你只要花10分鐘,就能吸收一本好書」,這樣的商業模式。
他尖銳的指出學習重點在轉換而不是曬乾,將別人整理的「精華」吃下肚是沒有用的。因為一本書真正的精華,往往是那些案例、分析,也就是「濕」的部分。你把它榨乾,知識反而就皺了。這讓我想到之前看到的文章〈為什麼那麼多台灣經理人整天馬雲說?兼談乾貨之不可靠 〉。
自己有段時間一直在找尋book summary的資源,期望在有限時間吸收更多的知識。雖然之後因為找不滿意的資源就放棄了,但對於作者提出的知識焦慮狀況很有感觸。
不少想自我成長的用戶,發現花了不少錢,買到的只是「知道」而不是「知識」。
-施典志
不過我覺得趙周還是言重了點。重點整理並非一無是處,我也很喜歡看別人的心得整理。如果是沒讀過的書,可以幫助我了解一本書的梗要,決定是否要買來閱讀;如果是讀過的書,則可看看他人領略的,是否與我不同,很多時候從他人的觀點,又讓我對書的內容有新的認識。只是如果以為單看重點整理,就能徹底吸收一本書絕對是太小看學習了。
當然,現在資訊如此爆炸,眾人又如此繁忙。能理解這些號稱能幫你「省時間」的商業模式,確實擊中許多人痛點,但我仍不希望走這樣的路線。如果大家讀了我的心得,覺得好像吸收完一本書的精華,不要懷疑,絕對是錯覺(笑)。要將其中知識轉化、應用,只能透過自身努力,他人是無法代勞的。
總之,我的讀書心得仍會本著「推薦一本書」為核心,鼓勵大家將書拾起來看。希望能藉由帶給大家更多元、有意思的內容,來真正推廣「閱讀」囉!

如果大家喜歡這篇文章,可以幫我按個愛心或是在讚賞公民上幫我拍拍手!有任何想法意見也歡迎大家留言跟我說喔!
avatar-img
191會員
236內容數
分享讀書所感,期望藉由書寫梳理自己的思考,透過文字與他人產生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姆斯的閱讀空間 的其他內容
今天想聊的這本《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就深刻談了許多寫作時會遇到的坎。可說是深打我心,大有共鳴。如果你也是像我一樣的新手作者,相信能從此書中得到許多啟發;如果你是還在觀望,不敢開始動筆的人,這本書也很適合作為開啟寫作之門的鑰匙。
你是否總是把學好英文放在每年目標上,但從來不會實現呢?又或者因為喜歡追日劇或韓劇,而開始想試著學看看日韓語,但想到要從頭學一個語言,就頭皮發麻,不知道怎麼著手呢?
這本《斜槓時代的高效閱讀法》的作者山口周,他的背景非常有意思。雖然大學主修的是哲學,碩士更專攻美學美術史,但畢業後,居然能到各大知名外商顧問公司任職,並出版多本商業著作,可說是成功跨足看似完全風馬牛不相關的領域。他怎麼做到的呢?答案就是:自學。
此書的作者麻理惠,從五歲就開始鑽研整理之術,並悟出了一套號稱一旦收拾整齊,就絕對不會再亂的方法。隨著事業版圖越來越大,她不但成為知名的整理諮詢顧問,開辦的課程預約不斷,甚至還出了Netflix的專屬影集,可說是靠整理闖出一片天的奇女子。
你是否總覺得書都讀不進去呢?明明就努力地讀了,但卻往往像是船過水無痕般,看完就還給作者了呢?那你或許可以試試一個強效的方法:講書。
是什麼讓一個人的成長速度比另一個人更快呢? 《深度學習的技術》的作者楊大輝的答案是:學習的深淺。
今天想聊的這本《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就深刻談了許多寫作時會遇到的坎。可說是深打我心,大有共鳴。如果你也是像我一樣的新手作者,相信能從此書中得到許多啟發;如果你是還在觀望,不敢開始動筆的人,這本書也很適合作為開啟寫作之門的鑰匙。
你是否總是把學好英文放在每年目標上,但從來不會實現呢?又或者因為喜歡追日劇或韓劇,而開始想試著學看看日韓語,但想到要從頭學一個語言,就頭皮發麻,不知道怎麼著手呢?
這本《斜槓時代的高效閱讀法》的作者山口周,他的背景非常有意思。雖然大學主修的是哲學,碩士更專攻美學美術史,但畢業後,居然能到各大知名外商顧問公司任職,並出版多本商業著作,可說是成功跨足看似完全風馬牛不相關的領域。他怎麼做到的呢?答案就是:自學。
此書的作者麻理惠,從五歲就開始鑽研整理之術,並悟出了一套號稱一旦收拾整齊,就絕對不會再亂的方法。隨著事業版圖越來越大,她不但成為知名的整理諮詢顧問,開辦的課程預約不斷,甚至還出了Netflix的專屬影集,可說是靠整理闖出一片天的奇女子。
你是否總覺得書都讀不進去呢?明明就努力地讀了,但卻往往像是船過水無痕般,看完就還給作者了呢?那你或許可以試試一個強效的方法:講書。
是什麼讓一個人的成長速度比另一個人更快呢? 《深度學習的技術》的作者楊大輝的答案是:學習的深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史著淺析系列主要為筆者應答己身的學業回顧。 此篇摘析對象:《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一書為余英時所作,當中集合四篇獨立論文,跨時幅度從春秋戰國至魏晉南北朝。余先生側重知識份子之自覺,對照當今仍閃爍光輝。而講求「能動性」在治史上實為大不易,其細密功夫,拳拳到位,亦值得後輩神往、向學。
Thumbnail
本文同步刊載於Pubu焦點話題 自1966年出版《黃蜂》之後,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發揮驚人的創作能量,終於在半個世紀後得到諾貝爾文學獎。
Thumbnail
洪席耶在「景色時代」,望見了「美學革命之自然教導」,自然作為大塊無為,與無目的性的藝術共享一種自由平等的開放視野,更進一步說,「自然作為無作品的藝術家」,以其自發自由,「去除極端界線」,藝術還是自然,藝術家或藝術品,純藝術和非藝術界線變得模糊不清,進而無關緊要,展現一種超越界線的精神性(或是政治性
Thumbnail
六月的第一本閱讀書籍 蟲與閱讀時空   我在開始工作的第一天,選擇閱讀張丹茹的《知識變現》,也是給自己一點管理時間的推進力,對於正在待業或是想規劃自己時間的人,這是一本很適合開始的書。   在前幾個待業的時間裡,我雖然忙於修改履歷和找工作,同時也多了很多自己的時間,讓自己可以安排每天的作息,用來學
Thumbnail
夏目漱石舊居跡貓,截圖自:https://tokyo.letsgojp.com/archives/296440/ 儘管在民主教育的洗禮下,我們都知道語言、文化是平等的。可是同一時間,我們其實也暗暗知道,特定的語言、文化事實上在生活裡有不同的勢力(甚至是「利」),存在著不同的重視度。 在一個已經不使用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史著淺析系列主要為筆者應答己身的學業回顧。 此篇摘析對象:《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一書為余英時所作,當中集合四篇獨立論文,跨時幅度從春秋戰國至魏晉南北朝。余先生側重知識份子之自覺,對照當今仍閃爍光輝。而講求「能動性」在治史上實為大不易,其細密功夫,拳拳到位,亦值得後輩神往、向學。
Thumbnail
本文同步刊載於Pubu焦點話題 自1966年出版《黃蜂》之後,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發揮驚人的創作能量,終於在半個世紀後得到諾貝爾文學獎。
Thumbnail
洪席耶在「景色時代」,望見了「美學革命之自然教導」,自然作為大塊無為,與無目的性的藝術共享一種自由平等的開放視野,更進一步說,「自然作為無作品的藝術家」,以其自發自由,「去除極端界線」,藝術還是自然,藝術家或藝術品,純藝術和非藝術界線變得模糊不清,進而無關緊要,展現一種超越界線的精神性(或是政治性
Thumbnail
六月的第一本閱讀書籍 蟲與閱讀時空   我在開始工作的第一天,選擇閱讀張丹茹的《知識變現》,也是給自己一點管理時間的推進力,對於正在待業或是想規劃自己時間的人,這是一本很適合開始的書。   在前幾個待業的時間裡,我雖然忙於修改履歷和找工作,同時也多了很多自己的時間,讓自己可以安排每天的作息,用來學
Thumbnail
夏目漱石舊居跡貓,截圖自:https://tokyo.letsgojp.com/archives/296440/ 儘管在民主教育的洗禮下,我們都知道語言、文化是平等的。可是同一時間,我們其實也暗暗知道,特定的語言、文化事實上在生活裡有不同的勢力(甚至是「利」),存在著不同的重視度。 在一個已經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