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是什麼?】
框架是人解讀資訊時,依循的一套慣例或流程並產生相應行為。一件格子裙,可以是棋盤、可以像稿紙、也能聯想到好吃的綠豆糕,為什麼同樣的事物在不同人眼中卻如此不同?我們的大腦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下,都在不斷接收外來的資訊,連接過去經驗、習慣對資訊做判斷。
其中,大部分來自演化的餽贈,我們的祖先因為某些行為活了下來,將這些文化、語言、基因、習慣融進生活傳承給後代,又經一代代的人不斷改造、增刪再傳到了現在的你我。
【框架為什麼重要?】
Think out of the box.
大多數的時候我們都用選擇題來回答世界給我們的問答題。
依筆者個人的見解,人只要活在世上就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困境,我的選擇是——多讀書沒事,沒事多讀書。首先,承認自身是極其有限的,認知我所遭遇的絕對也有人遭遇過、克服過,再探入書海、走入人群,讓思考碰撞、令情感抒發,雕塑個人化解答。
本質上,筆者運用的就是「借框技巧」,借用別人已形塑好的框架來處理事情,也有人稱之為「思維模型」。理解框架的存在,並盡量學習各種框架,可以幫助人更好地解決問題、了解人我間差異,讓人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認知錯覺框架】
關於大腦出現的各種偏誤認知,在《快思慢想》一書中有詳實描述。大意上,大腦進行判斷時,有系統一和系統二做出選擇,系統一依賴直覺,系統二服膺理性思考。
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為用著系統二,其實仍依賴著系統一。當大金額被攤分到每一天的開支上就以為是小錢:5000元多嗎?不多,半年的飲料錢、三個月的煙錢而已。
他救了人,但他殺過人;他殺過人,但現在救了人。人是同一個人,但說法變了觀感變了就人就變了,政客擅長的基本操作。大腦中存有預設框架,會下意識將前句當成後句前提,即便「我從頭到尾沒承認過…」。
【NLP的換框技巧】
語言具有改變框架的神奇魔力,NLP即是鑽研此道的學問。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面性,觀察者可以從多個角度做解讀,換句話說,負面的事可以「換框」成積極的意義。
在NLP中,感官經驗能夠被變造,透過引導、訪鬆、插入語句,衰落、增強、扭曲環境經驗可以改變過去認知,進而使現在行為得到改善。
【鬼的框架】
其實我們要不要害怕,一定程度上由我們自己選擇。 《盜墓筆記》、《鬼吹燈》在台灣登上暢銷書榜時期,筆者曾有一段時間癡迷於閱讀靈異鬼怪類小說,看得多了發現個有趣的現象:讀者怕不怕鬼怪,完全取決於作者給讀者的視角。
一般來說,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會將自己投射在書中角色上,小說中角色可粗略分為兩類:無能力者,幾乎任命運玩弄、任鬼宰割;有能力者,身懷某種能與鬼抗衡的力量或心態,並且有戰勝鬼的經驗。
當角色在主觀上認為鬼是不可戰勝的掠食者時,會有深深的無力感;反之,角色若認為鬼是與自己平級或更低層級的存在,便對鬼畏懼感大減,認為它可以被打敗。
到這邊我想請你試試,試著把我前文中「鬼」、「鬼怪」拉遠、放大換成「人生困境」、「重大挫折」、「疾病」重讀前文,你又有沒有什麼有意思的思考呢?
【後記】
失斧者疑鄰、盲人摸象、知識詛咒、思維模型、成長型思維、誤導性真實、知識錯覺都脫不出框架,框架能廣泛連結零散的知識。
理解框架帶給我的啟示:人始終是有限制的,人始終在框架裡看世界,正確並誠實地接納,便是擁抱各種可能的開始。
看待事物越趨理性,享受事物愈加感性,與人處事漸懂人性。
【參考文獻】
《框架效應:打破自己的認知侷限,看見問題本質,告別慣性偏誤的心理學智慧》/崔仁哲(나를 바꾸는 심리학의 지혜/프레임)
《NLP超強溝通術:激發自我、完美溝通、成就未來》/加藤聖龍(手にとるようにNLPがわかる本/加藤聖龍)
《直擊本質的思考力:菁英如何突破盲點、抓住問題根源、做出精準決策,解決所有難題》/艾菲
《快思慢想》/康納曼(Thinking, Fast and Slow/Daniel Kahne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