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茱仔,手洗一洗,去三樓燒香,順勢把衫褲收一收」
若要敘述記憶中的家鄉傍晚,出現的不會是「橘黃色夕陽灑落在一望無際稻田上」的浪漫景象,取而代之的是母親從廚房各式刀、鏟、鍋互相激烈撞擊中脫穎而出的呼喊聲。沒錯,神明廳是閩南人的鄉下日常,而家中供奉媽祖,更是多數海線人的日常、我家的日常。
身為大肚人,自有記憶以來,媽祖就是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但也正因為「習慣」了這樣的日常存在,總讓人輕易地忽略了許多珍貴細節;只要願意靜心細細拆解,即可發現:「與媽祖一起生活的日子裡,存在著許多智慧與幸福感」。
細節一:對於原則的堅持
仔細觀察,便可發現家中冰箱的水果量,不但隨著農曆初一、十五的到來呈現規律的遞增,還嚴格遵守著「一定要有5種水果」、「擺盤色彩要繽紛」的原則,以展現一切「圓滿」的期盼與對媽祖的尊敬;各節慶的祭祀菜色也絲毫不馬乎,即便市場就可以買齊拜拜的各種菜盤,阿嬤與母親仍堅持自己親手準備,好幾天前就會開始買菜、備料,到了拜拜當天還得特地早起,慢慢地烹煮出一道道數十年如一的虔誠;過程雖然繁瑣,但從沒見過大人對於祭祀有任何怠慢的時刻,對於心中的信念與原則,是如此的堅持,並代代傳承;反觀孩子零食櫃的空空蕩蕩,難免心中不平衡,既自私又天真的期待哪天媽祖能托夢給大人,公佈我喜愛的零食清單吶。
細節二:沈靜,看見生活的美好
隨著身高不斷拉長,年齡數值不斷變大,我對零食的慾望竟然開始呈現下降狀態,也因此不再孩子氣的為了空蕩的零食櫃而嫉妒媽祖,相反的,媽祖成為了我傾訴煩惱的對象。
國三放學後的傍晚就是我與媽祖的談心時刻,三炷香,滔滔不絕的分享了當時的升學煩惱、對於未來的既期盼又害怕,雖然媽祖沒有現身,耳邊也沒有出現神奇之音,但線香熟悉的味道讓人平靜,媽祖莊嚴又慈祥的臉龐使人安心;完成拜拜後的我也總會在神明廳外的陽台上坐著,跟媽祖望向同一片風景:對面屋簷上的麻雀活力的蹦跳、淡藍色天空在西邊帶了一抹水彩般的橘紅、輕薄繾捲的白雲被風輕推著,緩緩飄蕩;我還會不時地閉上雙眼聆聽:風聲、鳥叫、鄰居煮飯時抽油煙機的運轉聲、腳踏車踏板發出的喀拉喀拉聲、小孩互相追逐的嬉鬧聲、臭豆腐車十年如一日的卡帶廣播......,生活中熟悉的一切透過耳朵清晰得浮現眼前,嘴角不禁微微上揚「啊~世界是如此美麗呀!這些煩惱算什麼呢!」煩悶感頓時煙消雲散,內心隨著深刻而緩慢的呼吸顯得開朗舒暢,而我總認為這些都是媽祖想跟我分享的人生智慧-「沈靜,看見生活的美好」。
細節三:於祈禱之間,我愛你展露無遺
生長於傳統的東方家庭,記憶中從沒在日常對話中聽見「愛」字從家人的口中出現,即便「愛」現身了,也是以繚繞、迂迴的姿態,化身為各種行為、物品,甚至是憤怒、擔憂的情緒,不直接、不明顯,但仍刻骨銘心。
只要是大型考試的早晨,母親除了帶我跟媽祖拜拜,也不忘提醒我「阿茱,你若是足緊張,想無答案,心內會當唸『恭請湄洲媽祖加持』,媽祖會保庇你喔!」雖然事實證明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不會的題目仍舊無法平白無故就寫出正確答案,但母親因擔心而比我還緊張的模樣卻溫暖的、深刻的烙印在我心上;我想,母親的愛就真真切切地藏在「恭請湄洲媽祖加持」的文字間。
成為北漂遊子後,也讓我再次感受到自己是一位擁有許多愛的孩子。每次的離家,阿嬤總會緩緩的移動她那瘦小、駝著背的身子來到媽祖面前,用她那被歲月刻滿皺褶的雙手拿著香,小小聲的,彷彿說悄悄話般的氣音對著媽祖說:「媽祖婆,你就要保庇阿茱佇台北一切平安,身體健康,頭路順順利利」,雖然沒聽過阿嬤說我愛你,但對我來說,這段話不僅讓我看見阿嬤的「愛」,也讓我深深的感受到愛的無私:「因為我愛你,所以我期盼你一直擁有最好的」!
與媽祖的相遇,雖然不是什麼九天八夜的熱血遶境,也不是夢中解惑的奇妙神蹟,但對我而言,家中的神明廳就是廟宇的日常版,生活中習得的珍貴細節都是媽祖給予的智慧:「虔誠不馬乎的做事態度」、「因靜心而發現生活的美好」、「細語祈求間無盡的愛」,都帶給了我無比的幸福感與能量去面對人生的各種好與壞。